《摩擦起電》教案 篇1
工作準備:
塑料筷子、塑料梳子、絲綢、小的泡沫屑或碎紙片、木筷子、鉛筆
直接目的:
初步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
間接目的:
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
活動延伸:
幼兒嘗試各種物體進行摩擦,并找出什么物體能夠摩擦起電。
操作過程:
1、教師介紹工作名稱:“今天我們共同分享的工作是摩擦起電。”教師到教具柜請教具,將教具放到桌子中間,托盤放在桌子的右下角。
2、教師示范用梳子梳頭發,反復的梳幾次,將梳子的一端放在泡沫屑上方,請幼兒觀察發生了什么現象。
3、將塑料筷子裹在絲綢里摩擦數次,將筷子的一端放在紙屑或泡沫的上方,請幼兒觀察發生了什么現象。
4、請幼兒嘗試。
5、總結:是因為在摩擦的過程中產生了電,所以才能將紙屑吸起來。這就是摩擦起電。
6、請幼兒嘗試用木頭梳子和鉛筆摩擦,看能不能起電。總結:并不是所有的軀體相互摩擦都能起電。
7、教師將教具送回教具柜。
《摩擦起電》教案 篇2活動目標
1、知識:通過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初步了解摩擦起電。
2、技能:通過探索摩擦起電的現象,初步使用記錄的方法。
3、情感:對摩擦起電的現象有探究的興趣,能在探究的過程中感到快樂。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通過探究探究,發現摩擦起電的現象。
活動難點:知道速度越快,能吸起來的小紙屑就越多。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能力:幼兒知道用完材料后要收好。
2、認知:幼兒已經認識尺子、吸管、小木棒、勺子。物質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