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教案 篇1
榮成市實驗小學 二 年級 語文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11、難忘的潑水節
課時
2課時
設計人
教學目標 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獨有的風俗習慣。 教學方法 設計 創設情境,情感體驗,學生全面熱情參入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問:我們的祖國有56個民族,你們知道哪個民族過潑水節嗎?隨機板書:傣族。 2、教師簡介傣族的潑水節: 3、為什么這個潑水節是“難忘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學生讀課題)。 二、自主學習 1、自主預習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生詞的正音。(2)課文段落正音糾錯,指導讀通,讀順。 (3)難句提示指導: ①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3、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寫人的文章學會“什么時候誰和誰做什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4、質疑問難。 三、寫字指導。 1、書寫生字“歷、敬、度、趕” 2、學生書寫生字。 3、點評書寫。 1、激發情感,引起需 開課:用上節課學的第一自然段導入,伴以《月光下的鳳尾竹》的音樂和鳳凰花的畫面導入,學生讀一讀、背一背第一節,進入情境。<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參加潑水節> 2、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不斷地給學生創設情境,發揮想象,朗讀感悟。 第一個層次1-2句,體現“做一做、讀一讀” 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做一做,(憑我以往的教學經驗,低年級的學生會做的興致盎然)從而感悟文章用詞的精當。激發學生饒有興趣的讀1-2句。 第二個層次3-4句是教學重中之重,在此對學生進行讀、說、演、感悟全方位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設計了以下環節。 a.出示象腳鼓點聲,引發學生讀的欲望,先讀,感到“快樂、好玩”。 b.創設情境:同學們,這是一個潑水的廣場,來把你們的桶提起來,盆端起來,瓢拿起來,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潑吧。學生下位,互相追趕,體驗潑水節的快樂。 c.讀出體驗 (以上環節設計,重在創設情境,激發想像,體驗感悟,讀出層次,突破難點,讓師生融情于文,體驗師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 第三個層次:5句 a.角色體驗:你身上濕淋淋,為什么臉上還笑開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讀。 c.師述:怪不得人們那么高興,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潑出去的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呀,帶著新的感受再讀3-4句。 (一)認真觀圖,了解圖意。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人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板書:潑水節。 (二)范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在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三)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潑:念“p#”,不念“b#”。 樂:在“歡樂”一詞中念“l8”,另一個音念“yu8”,音樂。 2.字形:樂:共5畫,第二筆是豎折,不要寫成兩筆:豎、橫。 幸:要與熟字“辛”區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橫最長,下面不要寫成“羊”字。 瓣:左中右結構,兩邊是“辛”字,第一個“辛”的豎要寫成撇。中間是個西瓜的“瓜”。要與熟字“辨”區分異同。 族:不要丟了右上邊的“臥人”。 駛:左邊是個“馬”,右邊是歷史的“史”字,不要寫成“吏”。要與使用的“使”區別異同。 祝福:這兩個字都是示字旁,一個“點”,不要寫成“衤”旁。 毯:半包圍結構,里面是上下兩個“火”,最后一筆都要寫成點,“毛”的最后一筆要寫大些,把兩個“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寫均勻。 教學程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