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教案集錦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
1、區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環的過程
(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實驗,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情感: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協作意識
教學重點:
1、區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環的過程
教學難點:
1、描述心臟的結構
2、說出血液在循環過程中成分的變化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環流動的,它為什么不會停息呢?
生:由于心臟的作用。
師:對,心臟就像水泵一樣,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推動著血液不停地流動,它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心臟。
(二)、進行新課
【展示模型】揭開人體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臟,留給學生觀察的時間。教師在展示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觀察心臟的位置、形狀、大小等(學生認真觀察后,會輕松地回答出來)。
【學生總結】人的心臟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兩肺之間,形狀像桃子,大小與本人拳頭差不多。
【結構展示】把心臟模型解剖開,讓學生觀看。
師:心臟的內部結構到底怎樣呢?引入正文。
【觀察討論】看看心臟有幾個腔,各腔之間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別,連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點,是動脈,還是靜脈……學生們積極地討論,預習過的能積極帶動其他學生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