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S版小學六年級上冊《奇異的琥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中這塊琥珀的奇異之處及琥珀的形成過程,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的表達效果。
3、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4、幫助學生認識“琥、珀、脂、黏、稠”,會寫“琥、珀、嗡、脂、晌、滲、澎、湃、黏、稠、詳”,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滲出、澎湃、黏稠、詳細”等詞語。
教學重點:
從人們推測的故事中,了解這塊奇異的琥珀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
明白人們是根據什么推測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條件,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琥、珀、脂、黏、稠”,會寫“琥、珀、嗡、脂、晌、滲、澎、湃、黏、稠、詳”,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滲出、澎湃、黏稠、詳細”等詞語。
2、通讀課文,從總體上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文章的寫作思路。
3、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方式簡要寫出琥珀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理解題意。
二、初讀課文。
﹡正音:“珀”字讀“pò”,不要讀“bó”;“脂”讀“zhī”,不要讀“zhǐ”;“湃”讀“pài”,不要讀“bài”。
﹡易寫錯的字:“澎”字中間部分的“士”不要寫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邊不要多一橫,右邊不要少一橫;“黏”字左邊筆畫較復雜,左半部不要丟掉中間的一撇一點,不要把下面寫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