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
《這個規矩不能有》這篇課文講的是彭總在逛公園時發現公園閉園專門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員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贊揚了彭總以身作則,不搞特殊化,與人民群眾平等的好品質。
1、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彭德懷”這個名字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我在課前讓學生先收集有關彭德懷其人其事的資料,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彭德懷的資料并作整理,課堂上進行交流,使學生更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感情。課后布置作業再讓學生查找資料,并啟發資料來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由于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有限,我也準備了一些有關彭總的資料,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對彭總這個人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為體會彭總的人物性格奠定了基礎。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課始,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如:這句話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說這句話?再和學生共同梳理疑問,以此開放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質疑中明確學習方向,喚起主體意識積極參與。接著引導學生去找一些含有彭總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想想彭總在說這些話時,心情是怎樣的,試著讀出來。
3、采取多種形式閱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閱讀的實質是一個動態的感悟過程,教師只有給予學生獨立的與文本對話的.機會,使他們邊讀邊思,以思促悟,學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內擷取屬于自我的東西,即學生的獨特體驗。課堂上,我確立了“以讀為本,引導感悟”的教學思路。整節課,我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時間,以讀促悟,以悟促讀。采取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彭德懷同志高尚的品質,悟出之后再通過朗讀表達對偉人的敬佩之情。本課教學力圖貫穿以學生的讀為本,在讀中感悟,體驗情感,通過分角色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等多種形式進行人物對話活動,深入體會彭總不搞特殊化,與人民群眾平等的高尚品質。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閱讀、思考、想象,在讀、悟、討論等學習活動中,培養朗讀、創新、想象能力。從而使他們潛心閱讀,深入思考,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