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讀后感 篇1
最近看了《木偶的森林》這篇令我十分感動的童話故事。 故事的情節(jié)令我十分感動!茂密的大森林中,一棵會魔法的橡樹被木匠砍下來做成了木偶,他擁有一顆寒冷的心。木偶人羅里用魔法歌譜讓小熊白黑黑失去了關(guān)于森林、家人的記憶,過著沒有生機的日子,羅里要報復(fù)人類肆意砍伐的行為,希望最終將人類趕出城市。
在善良的工程師阿湯先生和朋友們的幫助下,羅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最終找到了魔法歌譜的下半部并幫白黑黑恢復(fù)了記憶。可憐的小熊終于回到了森林、爸爸媽媽的懷抱。而羅里那顆復(fù)仇的心得以平靜,回到了他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大森林。 每個人都有一顆心,每個人都有愛,如果大家都能有顆溫暖的心,都能無私的奉獻出自己的愛。那么這個世界將會變的多么美好!
森林讀后感 篇2
一種從頭至尾的安靜與祥和,我喜歡這樣的平淡,這個不應(yīng)當(dāng)叫做乏味,是一種生活的真正體現(xiàn),其實平常的生活就是這樣,沒有太多波瀾,很平靜的。對于寫作的手法,我一直強調(diào),我很喜歡村上的文字,或者說是林少華先生的翻譯,有一種阡陌的詩意,感覺似曾相識,又感覺似乎有些陌生,骨子里還有一點吊兒郎當(dāng),一副玩世不恭的氣息。讀過所有村上的文字,就是只有《挪威的森林》才最具有生活的味道,其中彌漫著我們?nèi)粘5目s影,感覺在文字中可以找到自己,可以感受自己的過去和現(xiàn)在,乃至未來。
對于渡邊君來說,直子就是回憶,綠子就是現(xiàn)實,而玲子就是一閃而過但是不容易忘記的短暫停留。如同現(xiàn)實的生活,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遇見一些人一些事情,然后開始在腦海里慢慢劃分他們的類別,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我們知道他們的重要性,并且深刻的認識他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其實,很多時候這三者是矛盾的,因為如果說不能將三者融為一體,那么只能選擇其一,在已經(jīng)過去的歲月里,似乎已經(jīng)不能把握過往,短暫停留是因為不能留的住,那么現(xiàn)實呢,是否還有可能不再成為回憶?今日聽到如此一句,對于遙遠的事情我們應(yīng)該樂觀,對于眼前的現(xiàn)實我們應(yīng)該悲觀。如此一個對于我來說的大人物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突然覺得一直還真的有人站在我一遍,因為我是一直這樣做,也是這樣想的。生活中的問題如同牛毛,而很多卻是需要超越自己現(xiàn)時的極限才能完成的,有時候悲觀一點有什么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