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時間:2025-04-05
石頭城教案專題:為大家提供關于石頭城教案的文章,以幫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內容。希望豐富的資訊能幫助您快速地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決您遇到的問題。
近體詩六首(石頭城、錦瑟、書憤)第三課時..
郭永樂
[教學要點]
1、學習《石頭城》,體味寓情于景的手法。
2、學習《錦瑟》,鑒賞其哀怨的基調、迷離的意境、清麗的語言。
3、學習《書憤》,體會詩人歲月蹉跎、壯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報國的雙重情感。
[教學過程 ]
一、引導學生自讀《石頭城》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2、解題
劉禹錫(772~842),中唐時代優秀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現在河南洛陽)人。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謀奪宦官兵權,失敗后被貶為朗州(現在湖南常德)司馬。元和十年(815),被召至京,游玄都觀,寫詩諷刺新權貴,復出為連州(現在廣東連縣一帶)刺史。長慶元年調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調為和州(現在安徽和縣)刺史,在任兩年復罷去,與白居易相會于揚州。路經金陵時,漫游這六朝古都。詩人目睹金陵的殘破,聯想到敬宗沉溺聲色,游樂無度,國事日非,感慨萬千,于是吊古傷今,寫了《金陵五題》,《石頭城》是這組詩的第一首。
3、學生思考:“石頭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勝之地,現在詩人眼里又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呢?
明確:今日的“石頭城”已失去昔日的繁華,代之以一種荒涼的景象。群山依舊圍繞著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潮水拍打著城郭,仿佛也覺到它的荒涼,碰到冰涼的石壁,又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
4、學生思考:面對著眼前的衰景,詩人并沒有說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寫從淮水東邊升起的月亮,這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在這里,詩人將月亮看做是歷史的見證人。詩人稱它為“舊時月”,正是初唐詩人張若虛說的“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見過六朝腐朽的封建統治者在秦淮河游樂的情形,照見過當年的豪華生活,也目睹了這些朝代的迅速滅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漸移到城上短墻上來,可這已經是一座空城了。詩人含無盡慨嘆于其中。
以上便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石頭城教案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需要更多資訊,歡迎繼續瀏覽下面推薦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