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記》教案 篇1
一.教學要點
1.掌握"函胡/莫/識"等通假字;掌握"鼓/是/絕/而/焉"
等常用實詞和虛詞;
2.掌握"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
3.掌握判斷句/定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和介賓短語后置句;
4.掌握蘇軾和本課的有關文學常識;
5.了解和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將議論/記敘/描寫/抒情
恰當結合及將情/景/理渾然融合的寫法;
6.了解和體會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觀點和主張.
7.學習以事明理的寫法.
二.教學設想
1.本文在結構上采用以議展開,以疑入手,在表現手法上采用
散文常用的修辭方法,這是本文重點掌握的內容;
2.教時安排:二教時
三.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 一 教 時
一.關于作者及作品
蘇軾與王安石都是北宋人,蘇從年齡上小于王,因政見與王
安石/司馬光等不合,被新舊兩黨排擠,一再被貶,甚至入獄,這種
政治遭遇和長期在許多地方做地方官的經歷,使他對社會和人民生活
加深了了解.這對他的作品有很深的影響.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教師示讀課文,請學生注意課文中的生字生詞.
正音正字:鐘磬 莫夜 棲鶻 鸛鶴
2.生讀課文,繼續了解課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與<游>文一樣,是即事明理的文章,這篇課文記了怎
樣的事,闡明了怎樣的道理?
(2).請生按照以上問題,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加以回答.
(3).歸納:
本文記述了作者游歷石鐘山所觀察到的情況,闡明了"事不目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