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四首教案 篇1
17.
1 、文本全解。
雨 霖 鈴
(1) 作者與寫作背景簡介。
柳永 ( 約 987 — 1053) ,原名柳三變,字耆卿,宋代崇安 ( 今福建崇安 ) 人。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早年生活放浪,仕途長期不得志,多次應試進士不第。到了晚年才考上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又因其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柳永是北宋的第一個專業詞人,他的詞作創調之多,超過其他詞人,而且大都為長調。從他開始,慢詞始盛,打破了令詞壟斷詞壇的局面,使詞體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柳永長期置身于歌樓妓館,與歌妓關系非常密切,所以寫男女風情、反映歌妓等下層市民生活的詞作較多。
宋都汴京 ( 今河南開封 ) 是柳永逗留時間較長的地方。 《雨霖鈴》就是他離開京城,
所寫。在傾吐深深的離愁時,也抒發了對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壓抑的憤懣。
(2) 基本解讀。
詞作分兩闋。
告別戀人時
上闋敘別情別景,表達與戀人難以割舍的離情。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詞作開篇就交代了分別的時間、地點和景色,融情人景,以景襯情,造就離別的情調和氣氛。日暮雨歇,京城郊外長亭,暮色蒼茫,蟬聲凄切,一對戀人在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中,即將揮淚告別。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這里寫餞別帳飲。郊外的餞別筵上,由于分別在即,離愁別緒盡在心頭,吃不香,飲不暢,食欲、酒興皆索然。雖然依依不舍,但又不得不走。 “留戀”是主觀情狀, “催發”是客觀形勢,主客觀的矛盾沖突,使別情達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