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1
念又是那樣的抽象。因此,在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例如:例1的教學,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說一說自己面對的是哪個方向?(因為我們的教室是南、北向的,學生面對的剛好是東面。又剛好是早上,學生很容易聯(lián)系生活經驗想起自己面對的是“東”。)“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還來不及介紹,孩子們已不由自主地想起兒歌“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此時的我已無需多言……隨后組織孩子們改變面對的方向,確定其余方向。整堂課學生是在的活動中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例5的教學,我組織學生“當導游”,讓學生在“導游”的角色中學會看有八個方向的路線圖,能夠根據路線圖向自己的“游客”描述行走的路線。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習,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效果極佳。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二、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數學活動的體驗。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2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在本單元復習中,由于學生總是在位置的相對性出現(xiàn)相反位置的描述,在畫角度時總是出現(xiàn)相反方向角度方面的問題,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上述問題屢次出現(xiàn)混淆呢,問題出在哪呢?怎么樣解決這類問題呢?通過復習,發(fā)現(xiàn)知識障礙點如下:
1.出現(xiàn)相反位置的描述在于人為地讓學生找以誰為中心點,然后再看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什么位置,由于學生已經習慣思考在圖中中心點的位置,再去找另一個中心點,無疑是增加了思考的難度。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先以圖中現(xiàn)有的中心點去描述物體的位置,然后根據這一描述進行相對位置的描述,就可以避免上述問題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