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駁論文的常識及寫法。
2.培養學生把握議論文駁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聲情并茂的朗讀,在朗讀中感知、領悟、理解、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2.品讀文中的重要語句,品味其思想內涵以及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
3.討論、探究文中的關鍵問題,深化對課文的認識,領會魯迅先生的立場、觀點、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魯迅先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精神。
2.增強民族民主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體會魯迅的憂患意識和愛國精神。
2.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層含義。
3.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
認識魯迅雜文的特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教學策略
根據課堂實際需求,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這篇文章寫于“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際,距現在八十多年了,文章是針對當時社會現實寫的,預習課文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了解魯迅的生平業績和作品風格。
2.學習課文時,引導學生用列提綱的方法,把握課文的層次結構和思想內容。
3.引導學生多誦讀,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去感知、領悟、理解、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對文中的重要語句,要用品讀法品味其思想內涵以及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對文中的關鍵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提倡各抒己見,使學生在多種看法的碰撞中深化對課文的認識,在三個維度上得到提高。
4.引導學生重視領會魯迅先生的立場、觀點、方法,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和做人兩個方面都獲得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