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古詩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漢語言文學的精華,所以從小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讓他們從中汲取精華,以做到傳承中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執教《春夜喜雨》這首古詩時,我注重了一個詞——詩情畫意,即讓學生從讀入手,在讀通、讀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積累想象詩歌畫面,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從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整堂課下來,以下幾方面做得較好:
一、以讀帶動課堂,分層次達到目標,遵循了教學規律。這樣,學生積極性較高,學習氛圍濃厚。在朗讀上我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方法:
(1)讓學生讀出節奏,讀通。
(2)讓學生讀出韻味。
(3)讓學生譯讀,讀懂。
(4)悟讀,邊讀邊想象畫面,感悟意境,體悟情感。
二、注重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根據情況采取了對讀、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學生主動性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我讓學生課前收集杜甫的生平及本詩的寫作背景,學生做得相當好。另外,對詞語的品析,相互間交流得認真、詳細。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很輕松的便將學生帶入了情境,讓學生體會到了意境美,受到熏染。
當然本節課也有一些待商榷的地方:
一、譯讀的環節突出不夠,有影響學生掌握詩意的'嫌疑。
二、時間把握上有問題,導致最后結尾匆忙。
一堂課下來,總是得失兼有。教學就是這樣——不斷在實踐中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孩子們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有勇氣,有創新的決心和信心,就一定會在教學的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