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認識紙的正反面,學習均勻地抹漿糊,感受色彩與形狀的美,體驗粘貼活動的樂趣,加深對秋天成熟的果實的認識。
準備:
1、帶幼兒外出觀察果實累累的蘋果樹、柿子樹。
2、提前幾天在室內張貼《豐收的果園》圖片,活動前在墻上粘貼或畫好幾棵無果實的果樹,配套幼兒用書《美工》小班下冊。
3、幾張話有樹冠輪廓的大圖畫紙,剪好的蘋果、梨、柿子紙樣若干。
過程:
1、談論秋天的水果
教師出示蘋果、梨、柿子,請小朋友說出它們的名稱、顏色、長在什麼地方?它們什麼時候成熟?教師再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豐收的果園》,讓幼兒知道秋天是蘋果、梨、柿子成熟的季節。
教師再引導幼兒觀察墻上貼的果樹沒有果實,并以果樹媽媽傷心的口氣請小朋友幫助它貼上許多的水果寶寶。
2、粘貼水果
教師分別介紹剪好的蘋果、梨、柿子,請幼兒給三棵傷心的果樹媽媽貼寶寶。
(1)獨立嘗試
教師鼓勵幼兒獨立上前給大樹貼水果。教師觀察并發現操作正確的幼兒,請大家觀察他的方法,教師給予講解:在蘋果沒有顏色的一面均勻地抹上了漿糊,然后,輕輕地貼在樹枝上,壓一壓,蘋果貼好了。
(2)分組粘貼
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為墻上的果樹媽媽貼水果寶寶,另一組給幼兒用書第16頁的果樹粘貼水果。小組活動時,鼓勵幼兒積極合作,幾個人一起貼一棵樹,確定好各自粘貼水果的位置。
3、觀察豐收的果樹
教師和幼兒一起站在貼好的果樹前,看看哪棵果樹的果子多,猜猜果樹媽媽的心情會怎樣?讓孩子進一步體驗粘貼活動的快樂和幫助他人后的幸福感。
幼兒美工教案:果樹媽媽寶寶多
幼兒美工活動設計:紙盒變廢為寶
活動目標:
1. 認識丟棄紙盒破壞環境。
2. 體驗動手制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香皂盒、牙膏盒,餅干盒、巧克力盒、牛奶盒等,每組一份用塑料袋裝好。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紙盒,交流感受
1. 請幼兒自由拿取塑料袋里的各種紙盒,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
師:“你們從桌子上拿出一個盒子,然后看一看,再摸一摸,你們感受一下。”
師:“等等老師請你們起來和我們小朋友交流一下好不好?”(幼兒動手操作)。
2. 請幼兒討論感受。
師:“你們說說看,你剛才你摸到、看到的紙盒是怎樣的?”
二、觀察紙盒,了解紙盒的用途。
1. 出示紙機器人、紙筆筒、紙房子、紙火車等手工藝品,告訴幼兒紙盒可以做成許許多多的物品。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用紙盒做出來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呀?”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些什么好不好?”
師:“你們看這個是什么?是機器人,那還有什么呀?”
師:“這個是用盒子做的小火車,這個是什么?用紙盒做的小房子,還有呢?”
2. 啟發紙盒可以用很重要的東西。
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盒,你們誰來說說生活里哪些東西可以用紙盒來做呀?”(幼兒自由討論)。
師:“你們剛剛說了很多,有的小朋友說自己家里的筆筒也是用紙盒做的,還有的小朋友說了他看見了他們家里的玩具是用紙盒做的。”
師:“恩,原來紙盒可以做很多的東西,他們的用處非常大,能做出很多漂亮的玩具,所以我們要保護環境,不要隨便把紙盒子丟掉。”
三、制作紙盒作品
1. 幼兒表達想法。
師:“我們今天也來用這些廢舊的紙盒做一些好看的紙盒制品好不好?”(好)。
學前幼兒準備工作初探(精選2篇)
學前幼兒準備工作初探 篇1
作者:劉瑞麗 管鳳燕 來源:《中國教師報》 幼兒升入大班以后將經歷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他們將要在這一年里,學會更多的東西一邊為進入小學做準備。雖然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在時間上的一次延伸,但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幼兒將面臨活動形式、生活環境、師生關系、教育方法等等變化,這一切給教師和家長出了一道題目:如何做好學前幼兒的準備工作呢?在實踐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規則意識 在小學,有許多規則均要孩子們熟悉和遵守,如,幾點起床、幾點上課、什么時間寫作業、哪一天上什么課準備什么課本、以及《小學生行為規范》等等。因此,成人應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常規,加強規則意識,為孩子們順利由一個年齡階段邁向另一個年齡階段鋪平道路。 在幼兒園里,老師可以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和游戲來訓練幼兒的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如,在游戲中,教師首先要強調游戲規則,讓幼兒明確活動規則,樹立規則意識,如不遵守,就要受到“懲罰”;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時刻引導幼兒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各種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遵守一日活動環節的各種規范要求。總之,教師要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對幼兒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其適應小學的生活方式。 在家庭中,家長要拿出一定的時間來陪孩子,回顧一天的學習內容與體會,并適當的進行一寫家庭學習活動,如,和孩子一起下兒童挑起、作拼音游戲等。也可以為幼兒制定簡單的學習計劃表,規定每天晚上幾點復習幼兒園學過的知識,讓幼兒形成簡單的規則意識。此外,家長還要以身作則,每天抽出時間看報、學習,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持之以恒是常規培養的關鍵,監視和家長要經常對幼兒的常規進行檢查,并通過各種游戲或活動,采用常識和鼓勵的方式鞏固幼兒已有的常規。
幼兒點和線教案(精選4篇)
幼兒點和線教案 篇1
活動名稱:
房子{紙版畫}
活動目標:
1、了解制作版畫的步驟,學習用版畫的方法表現房子。
2、嘗試用各種幾何圖形表現房子的主要外形特征。
3、體驗制作版畫的獨特手法,享受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宣紙、剪刀、筆頭堅硬的筆、白紙人手一份。
2、水粉顏料、吹塑紙、底紋筆、漿糊、彩色紙、稍后一些的紙板若干。
3、范畫一張,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打開幼兒用書,共同閱讀故事《蘑菇房子》,引出主題。
2、認識蘑菇房子的特征,了解作畫方法。
3、引導幼兒閱讀紙版畫《房子》,感知各種造型的房子。
引導幼兒看圖,猜一猜,這些畫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教師示范制作紙版畫:用剪刀將紙板剪成各種形狀,并在紙上拼貼出各種房子,接著用黑色、或彩色的顏料涂滿白紙,然后,將宣紙覆蓋在涂滿顏料的畫上,并用手壓印后,輕輕揭起,放在一旁晾干。
4、幼兒嘗試制作紙版畫《房子》。
鼓勵幼兒選擇吹塑紙或紙板材料制作版畫,提醒幼兒在刻吹塑紙上刻畫房子要清晰一些;引導幼兒在紙上一層一層地拼貼出浮雕裝的房子;注意拓印時紙在紙板上不能移動,并有序地進行操作。
5、教師在幼兒制作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6、引導幼兒觀察作品,講述自己喜歡的房子。
7、教師表揚畫面圖像清晰的作品。
教師準備紙版畫和吹塑紙版畫范例,并示范制作步驟,講解制作方法,讓幼兒了解制作版畫的過程
珍惜糧食幼兒教案(精選3篇)
珍惜糧食幼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珍惜糧食。
4.珍惜糧食、愛惜食物,不浪費。
5.愛護莊稼,不踐踏。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使學生懂得如何珍惜糧食。
教具準備
1.動畫課件。
2.谷子、麥子、玉米的頭飾。
3.大米、白米飯實物。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2.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三位同學戴水稻、麥子、玉米的頭飾上)我們請這幾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們一定都喜歡我吧!我愿和小朋友們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三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珍惜糧食幼兒教案 篇2設計意圖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設計了“愛惜糧食”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糧食的由來,知道農民的辛苦,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2、培養幼兒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幼兒室外活動教案(精選2篇)
幼兒室外活動教案 篇1
中班體育游戲:跳過小河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體育活動,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2、學習助跑跨跳的基本動作。
3、建立與同伴友好合作的意識。
重點:引導幼兒學習助跑跨跳,掌握動作要領。
難點:幼兒能在活動中大膽嘗試新動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基本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
2、物質準備:拉力器人手一個,廢舊小榻榻米、沙包若干,大灰狼吊飾,錄音機。
3、現場準備:如圖。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聽音樂做操,充分活動身體。
2、學習游戲“跳過小河”,探索學習助跑跨跳。
帶幼兒來到教師用榻榻米連接成的“小河邊”,介紹游戲場地。
3、游戲“打大灰狼”。
教師與幼兒一起用榻榻米、拉力器拼出一條曲折的小河,河面有寬有窄。要求幼兒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跳過去,到河對岸用沙包打擊“大灰狼”吊飾。要求:教師觀察幼兒,引導膽小的.幼兒大膽練習助跑跨跳,游戲進行2-3遍。
4、教師帶領幼兒做一些放松動作:如深呼吸、放松走、擺臂、踢腿等。
活動評價:
活動設計技巧,取材方便,利用幼兒熟悉的材料,圍繞著“跳過小河”這個“任務”,通過設定小河的寬度引導使用不同的跳躍方法。采取引導、示范的方法幫助幼兒了解動作要領,并通過請幼兒合作拼擺小河及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過河,使幼兒在探索中得出結論,并發展了體能,促進了動作的發展,很好地完成了預設目標。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動腦思考探究,與同伴合作拼擺小河時,表現出了初步的合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