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數》教學反思 篇1
七年級數學的學習成效對整個初中階段數學學習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七年級數學的好壞就決定了學生初中學習生活中數學的將來。扎實的基礎、能學會的信念會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越來越有勁頭,從而能逐步進步,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七年級數學在學習了正數、負數、有理數的概念后,教材引人了有理數的加減法。第一課時我組織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第二課時,就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準確性,進一步熟練加法法則的使用方法。我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如下。首先組織學生說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然后展示設計好的幾組練習題讓學生練習、演板,練習題涉及到了多種情況,有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正數大、負數小;正數小、負數大;有零參與的等類型。在訂正時,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依據,運用的哪條法則,再針對問題出錯較多的符號辨別不清的,選擇幾道正分數小、負分數大的計算題要求學生練習,說出思路。最后解決例題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中的緊密聯系。
教學后,對學生的計算和數學的實際運用想了很多。學生升入初中后,都抱著努力學好的想法,學習勁頭都很足,可是,由于小學的基礎不同,在計算上,在理解上,在問題思考上確實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邁入初一的第一步一定讓他們成功,給他們成功的感覺、信念,所以,教學進度要緩慢,要達到相當的學生都掌握學習的知識、技能為止,這里有個度的把握。一般來說開始接觸到新知,要求大部分、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掌握,后面再通過其他的形式帶動更多的學生全部學會。學生學習是螺旋形的,不會一直學會,就再也不忘記了。你就是下大工夫把有理數的加法全部學會,還有有理數的乘除、混合運算等,依然是這部分學生的攔路虎。在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后,知道有哪些學生的哪一方面有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有的放矢,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練習,拉他們上來。教學是有序的,不能偏,不能就某個別的學生的問題浪費大部分學生的時間;教學是流動的,在持續的教學中,不能丟掉一個學生;教學是有方的,你總能在教學中找到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