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例題呈現形式 倡導自主探究-----《套圈游戲》教學反思 篇1
北師大版數學第二冊第76面套圈游戲教材通過一幅主題圖和一張統計表,讓學生看統計表估計淘氣和笑笑誰會贏?再提出問題淘氣三次的總分是多少?給出算式,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得出算法多樣化。對于表中笑笑三次得到的總分教材先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自主列式和進行計算,接著進行發散思維的教學。教學之前,我反復琢磨編者的意圖,如果按照這樣的編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體驗算法多樣化,掌握連加的算法和發展初步的估算的意識,但我總覺得這樣的探索空間還不夠,沒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潛能。所以,我把例題呈現的形式稍作變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1、改變例題呈現形式,倡導自主學習。教學時,先出現一幅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后,說說是什么小動物,接著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統計表,告訴學生:"六一"快到了,我們班也要舉行套圈游戲,現在請你在統計表上第一行寫上自己的名字,想想自己喜歡什么小動物,就填上自己所套到動物得到的分數。這樣一來,把教材上統計表填淘氣套動物的分數改為學生填寫套自己喜歡小動物的分數,每位學生臉上露著笑容,興致勃勃地進行填寫,接著告訴學生,在下一行填上你喜歡的同學名字,猜一猜他(她)喜歡什么小動物,把套到的分數填上去。這時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了,拿著鉛筆一直在猜想,而后認真地填寫。填好后,老師又提出要求,到你喜歡的同學座位上與他(她)交流,看你的猜想是否對了,如果不對,修正猜想。然后互相交流說說這張統計表的意思。這樣的改變,更切合了學生的實際,提供了探索的空間,整個教學環節,出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景象。學生的數學意識,猜測、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等能力都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