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玩具和游戲》教學反思
《我們的玩具和游戲》教學反思
《我們的玩具和游戲》是北師大版第三冊第十四單元“玩具和游戲”中的一篇主題課文,它以詩一樣的語言將農村孩子在大自然中盡情玩耍的情景展現了出來。首先我們在備課時明確教學總目標: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通過感知課文,感受農村孩子的快樂。教學重難點是識字、寫字,帶領學生在讀中感受農村孩子的快樂。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對于一篇長課文我們的一課時要做些什么?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我很確定這節課的一課時就是要讓學生認識本課生字,寫完本課的生字,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流利。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明白春夏秋冬農村的孩子玩什么游戲。重點是識字、寫字。難點在字音上是翹舌音哨、仗、抽、春、式、場,后鼻韻仗、釘、縫、場、多音字:漂、場。字形:春、夏、式。朗讀的難點是秋天這段的一個長句子。任務那么多,那如何以更好的形式把這些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呢?整堂課我給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激發者、引導者和組織者。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為了更好地處理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使其達到和諧、統一。我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心中有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
從一開課就讓孩子圖文對照認識了本課的大部分生字,選在開課出現目的在于這些詞語能更多次地和學生見面。設計好貼詞卡的順序,為后面教學內容歸納總結服務。采用了不同形式讀詞讀字,讓班上的孩子當小老師教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讀的基礎上挑出易讀錯的詞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過程,這一課的認字寫字任務較重,我特意留了較長的時間讓學生靜靜的寫字,把寫字教學的難點集中在易錯的春、夏、式中,讓一節課的時間安排更合理,學習更高效一點,這樣學生學起來容易,積極性也高。這節課我試著滲透概括文章的內容,但由于孩子的認知問題,我們必須給他們一支拐杖,比如今天在最后對農村孩子在春夏秋冬玩的游戲中引導學生看黑板回答,同時又再次識字,以此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概括全文大意的概念,也許這不可能所有學生一步到位,但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老師應有意注重學生說話的訓練,一步步地深入、滲透,這樣為三年級的寫作打下基礎。
二、隨文識字,以讀為本,切實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讀書,變著花樣讓學生讀書,興趣盎然地讀、卓有成效的讀、讓學生讀準、讀懂、讀好。而這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就是把課文讀準、讀通、讀順。我在指導朗讀中采用了自由讀、個別讀、齊讀、男女生分別讀等多種方式,有效地處理學生的字音、字形,個別滲透字義,像狗刨式和“場”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讀音的辨析,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在充分與文本對話中,隨文識字,落實教學目標。每一次的讀老師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且讀完以后都會有一個反饋。這節課設計的重點是通過幾次的朗讀指導,一次次地練讀,從而讓學生在層層深入的讀文感知的過程中認識生字。第一次的讀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需求,感知課文內容。第一次讀,他們是為了找到答案而讀,不一定字音都讀準了,但卻是一次有意義的讀。第二次自由讀是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三次在老師的引領下輪讀,有對學習方法的點撥,聯系語言環境來學習生字,抓住重點句子指導學生朗讀,比如秋天那個自然段的長句子,學生讀有困難,就一個分句一個分句的指導,從字到詞再到句、段逐步深入,直到學生讀通順為止。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因此在第一課時對課文的感知只需練習多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這樣學生在加深了對課文的感知中又輕輕松松認識了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