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想幫忙》教案活動目標: 1、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并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 2、能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怎么幫的? 3、幫助幼兒感受與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重、難點: 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并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字卡“幫忙”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神秘地說)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老師發現了一群小動物們之間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可是,小動物們說要想知道它們的秘密必須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認真觀察,動腦筋思考,還要大膽回答出問題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二、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并認讀詞語:幫忙。 1、出示圖片1,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中的小動物們都在干什么。 (師:好多可愛的小動物啊!快瞧瞧它們都是誰,在干什么呢?) 2、出示圖片2,猜猜“河馬會怎么幫忙呢?” (師:河馬邊打哈欠邊想:小動物們都在忙,我也想去幫幫忙,可是,我怎么幫忙呢?) 3、出示圖片3——6,引導幼兒認真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用自己的話講述畫面內容。 (圖片3:狐貍想吃小兔,小兔落水,河馬用嘴含住小兔,幫助了小兔。 圖片4:小雞做游戲時不小心掉進水里,河馬用嘴馬接住小雞,幫助了小雞。 圖片5:河馬看見小羊們在吵架,走過去給它們講道理,還趴下身子陪它們一起玩兒。 圖片6:小動物們開心地圍著河馬,向它道謝,說:“河馬你真棒!謝謝你的幫忙,我們今天玩得真 開心。”河馬也高興地說:“我也很高興能幫忙!”) 4、認讀詞語:幫忙。 1、師:(出示字卡)剛才我們看了河馬愛幫忙的小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幫忙”這兩個 字寶寶吧! 2、游戲《幫字寶寶找朋友》 師:兩個字寶寶好朋友玩兒捉迷藏,一個字寶寶藏了起來,現在,剩下的這個字寶寶想請咱們來幫 忙,誰能幫它找找好朋友? 三、引導幼兒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出示幻燈7,啟發提問:(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 1、想一想,河馬都幫助了誰?它是怎么幫的?(河馬幫助了小兔,它用嘴含住了小兔。) 2、說一說,你要是這個愛幫忙的河馬,你會怎么幫小動物們呢? 四、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師:小動物們都很喜歡和愛幫忙的河馬一起玩兒,我們現在就來表演一下河馬幫助別人的故事吧!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互相幫助,多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情。 二、《我的名字真好聽》教案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姓名中姓和名的區別以及百家姓. 2、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活動準備:教學ppt,油畫棒,水粉,水粉筆,畫紙,抹布。活動過程:一、互相介紹,引出主題1、師生相互介紹自己姓名。2、了解姓和名,比較和西方人姓名的區別。3、知道什么是百家姓,簡單了解百家姓的前幾個姓。4、老師小結。二、觀看ppt,表達意愿1、認識幾個幼兒熟悉的人物的姓名。(如姚明,劉翔,楊利偉,說說自己喜歡的人物以及為什么喜歡。)2、簡單表達自己的成長意愿,抒發敬佩的情感。三、老師引導,激發想象1、觀看老師姓名的變形想象畫的過程老師的姓名和剛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里面多了哪些,是怎么變出來的?2、師生互動,再次鞏固了解操作方法以及色彩的要求。四、幼兒操作,老師指導1、重點:大膽想象添加,畫面飽滿。2、難點:提醒幼兒主題和背景有色的協調。五、分享交流,大膽表達1、幼兒相互介紹想象內容。2、小結:我們的姓名真有趣,可以變出這么多有趣的故事,我們可以試試把你朋友、父母的姓名也來變一變,講出有趣的小故事。三、《輕輕》教案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兒童詩朗誦《輕輕》的第二課時,是一節活動延伸課。針對幼兒年齡小的特點,本節有意識的多設計了一些吸引幼兒的游戲和一些肢體語言,集中幼兒的學習注意力。輕輕的動作經常來做,但是對于應用什么特定的生活環境,他們還不是很清楚,沒有那種意識。因此設計了生活環境的多媒體課件,結合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并且加上一些有趣的情景表演有利于孩子更好的學習,達到思想教育的效果。活動目標: 1、在幼兒學會背誦兒歌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輕輕”的含義。 2、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會如何尊重別人。 3、試著用“輕輕”說一句話。活動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小紅花 3、小游戲活動過程: “小貓走路靜悄悄。”小朋友學著小貓的樣子輕輕的走進教室,輕輕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一)著重理解“輕輕的含義” 1、教師不出聲,只做口型,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 2、師生共同表演復習兒歌,要求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仔細聽每一句都有什么?(二)著重理解 “輕輕”的含義 1、游戲一: “小朋友好!”<大聲>----------“小朋友好!”<小聲> 小朋友輕輕地對老師說:“老師你好!” 2、游戲二: 大聲喊叫-----------對著小伙伴輕輕地說句話 3、游戲三: 師生共做:輕輕地拍手,跺跺腳、拍拍肩、拍拍臉、輕輕地摸摸頭,輕輕的親親小臉......(三)出示多媒體課件: ( 噓!老師好像聽見輕輕地呼嚕聲,是誰在睡覺呢?)出示范課件一: 1、睡覺----------睡覺了,我輕輕地走路。 (咚咚咚,是誰把門敲得這么響?)出示課件二: 敲門----------去做客,輕輕地敲門。 老師好像看見一位老爺爺在過馬路,誰幫忙了呢?出示示范課件三: 過馬路----------我輕輕地扶爺爺過馬路。 即興表演:老師現在就是那位老爺爺,小朋友你們看見了會怎么辦呢?(請小朋友上來表演) 2、拓展延伸:放學輕輕地放小椅子:看書時候輕輕地翻書:吃飯的時候輕輕地幫媽 媽發碗筷:輕輕地上樓梯;家里來客人了,輕輕地在一旁看書,不要吵.......(四)今天小朋友表現的真不錯,老師有一首特別好聽的歌曲送給小朋友,好不好?(師生共同表演)小朋友讓我們學著小貓的樣子輕輕地走到外面做游戲,千萬不要吵醒阿姨,讓她好好地休息。放音樂;小貓小貓你別吵,小朋友學著小貓的樣子輕輕地走出教室。
《花鐘》優質教案范文(精選17篇)
《花鐘》優質教案范文 篇1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對于三年級上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根據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我確定了這篇課文在發展學生語文素養方面應發揮的具體作用。根據教材的位置,結合課后的生字和練習,我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學會書寫14個生字。正確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自主讀書,了解“為什么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并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查找資料、運用資料,增強利用網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能力。感悟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周圍景物的方法。仿照課文表達方法,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陶冶美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其中,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以下意圖基本得到體現:
一、把“品味和發展語言”作為切入點。
要讓學生在語文素養上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根據學生興趣及文章特點,把“品味和發展語言”作為切入點。學習的重點放到第一自然段,設計了四大環節:
(一)、自讀圈點,初步感悟;
《我最好的老師》優質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我最好的老師》優質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老師是最好的老師。
教學難點:
體會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方法:
1、課前查閱、收集關于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2、在這堂課上抓住 “這算什么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沖突,設計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峰回路轉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
3、運用感性手段引導學生體會抽象的科學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讀還原當時情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與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導入新課
《狼》優質教案(精選13篇)
《狼》優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顧、犬坐、洞、隧、意、弛”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一詞多義現象。
2.順暢誦讀。
能力目標
1.生動形象地復述故事情節,領悟課文意味深長的寓意。
2.揣摩語言,體會文章的情味,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狼的貪婪、兇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實詞,了解本文曲折緊張的情節發展。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體驗,就文中兩只狡猾的狼的下場積極發表見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篇幅短小,情節引人入勝,脈絡清晰,敘事和評論頗能顯示蒲松齡的風格,易于熟讀成誦。引導學生充分誦讀,培養文言語感,積累語言材料,體會文章的情味。
2.探究發現法。引導學生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主動品味內容的精妙,體會發現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因勢利導,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節,揣摩語言,領會文章的主旨。熟讀成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有誰能夠說出帶“狼”字的成語?(學生搶答,如: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等)的確,狼歷來是狡詐、殘忍、貪婪的代名詞,以談狐說鬼著稱的《聊齋志異》中就記錄了有關屠戶與狼斗智斗勇的三則故事。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短小生動又意味深遠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殺兩狼的智勇。(板書文題)
第一課《草原》優質教案(精選14篇)
第一課《草原》優質教案 篇1
教材分析: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的喜悅心情。歌曲為2/4拍,五聲羽調式,為擴充了的一段體結構。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進,表現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第三樂句在節奏上作了變化,八分休止符的運用,盡情地抒發了對美麗的家鄉的贊美之情。歌曲的襯腔“啊哈嗬”是該曲的擴充部分。舒展的節奏、富有動力感的旋律,表現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復了第四樂句的曲調,天真活潑、自豪的情感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贊美。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并對其產生興趣。
2.知識目標: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
3.能力目標:通過聽、唱、舞、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1.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
2.在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快樂的體驗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學難點:唱準并掌握帶附點和空拍的節奏:
①。 ×○ ×○ ∣ ∣
②。 ×。× ∣ × ∣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道具筷子、音樂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師生問好
2.師:請聽一段音樂(放錄音《我從草原來》)師配樂朗誦:藍天高,太陽照,草原好熱鬧,馬兒壯,羊兒肥,這里風光好。聽著美妙的音樂我們的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美麗而遼闊的大草原上,這里有成群的牛羊,這里有美麗的草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草原的魅力吧。
《鳥》優質教案(精選16篇)
《鳥》優質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積累相關的語言。
2、理解本文表達的主旨。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積累語言。
2、理解課文基本大意。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梁實秋,(1903—1987),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被譽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是別具一格而膾炙人口的散文經典。今天我們所學的《鳥》則是這類散文的典范。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現“知性”的。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用著重號標出課文寫作的對象,用橫線標出劃出寫鳥的特點的文字,用波浪線標出作者愛鳥體現在哪些方面,用著重號標出作者悲鳥的內容,批注自己閱讀的感受,列出不懂之處。
在閱讀過程中校正讀音,積累詞語:
摶(tuán)羽翮(hé)蜷伏(quán)柵欄(zhà)飲啄(zhuó)呱呱(gū)曳著(yè)長喙(huì)豐腴(yú)迷惘(wàng)鳶鷹(yuān)
交響樂:名稱源出于希臘語,意即“一起響”。至十八世紀后半期發展成為獨立管弦樂作品,通常包含四個樂章(有時冠以慢板引子),個別也有多于或少于四個樂章的。各樂章的體裁與奏鳴曲極似,只是規模較大,音樂主題有較大發展,管弦樂法也豐富些,適于表現戲劇性較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