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的讀后感 篇1
初中語文第二冊選編的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明白什么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透過上最后一堂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土軍隊不僅僅占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力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我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憎恨,情緒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講義又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我平時最厭煩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讀完這篇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小說,對于我們這些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來說,難道從這個故事中能不有啟示嗎?
因為是最后一堂法語課,韓麥爾先生包括阿爾薩斯小鎮上的村民,都懷著極大的民族義憤來到課堂上,參與到這莊嚴而神圣的活動中來、使得課堂氣氛凝聚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點上。韓麥爾先生應對這些平常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只顧自我干活村民們和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今后再沒有權力學習自我語言的孩子們,激動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了。雖然小說中沒有詳細的描述,但能夠想象得出,他最后一課的講解是充滿了對法國、對法語的真摯的熱愛之情,飽含著對民族語言深深的眷戀之情,必須是感人至深的。
因為是最后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應對的嚴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花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但是的土地,而且格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復雜情緒,一股腦兒涌上了他的心頭。應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他悔恨自我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么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厭惡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么可愛了,他眼里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