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精選18篇)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1
對于本學期教研組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本學期我校數學組成員由上學期的7人減為6人,雖然人數減少了,但是工作量并沒有減輕,反而加大了,同時,工作質量也沒有因為人員變動降低了,反而還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了。
總而言之,本學期的教研工作進展順利,不但超額完成了學期初工作計劃內的事情,還圓滿完成了校級、縣級甚至是市級安排的臨時任務。
二、主要成績
1.接待實習生及置換生兩批次共計3人次。
2.批閱教案800余次(平均每位教師每周7節次)。
3.集體備課次總計12次,平均每位教師主備2次。
4.公開課達9次,包括實習生在內,平均每人一次。
5.參與網絡培訓、校內外外出培訓活動達29人次,其中網絡培訓達18次,平均每人三次(含國家級西南大學中小學教師學科培訓6人次,市級遠程培訓之“評好課”專題6人次、縣級信息技術培訓6人次),校外培訓學習4人次,省級2人次,縣級2人次;校內培訓7人次。
6.參與校內外聽評課100余次,平均每人進20余次。
7.參加校內課賽1人次,獲獎1人次。
8.開展學生活動兩項,分別是數學基礎知識競賽和數學手抄報大賽,數學基礎知識競賽覆蓋全校學生,參與度達100%,發放獎金800余元;數學手抄報參與學生80余人,參與度近20%,發放獎金400余元。
三、經驗及體會
經驗總結:教師是知識的傳承者,教師的素養決定著學生的未來,因此,本學期在教研工作方面,我主要著手加強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對本組教師的教案進行認真細致的批閱,認真組織本組教師積極開張集體備課活動以及聽評課活動。而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又通過開張數學知識競賽、數學手抄報等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體會: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與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聽到更精彩生動的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又可以影響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心態,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往后還必須加這方面的研究。
四、存在問題
1.組內成員的教學理論水平曾次不齊,導致全校數學教育教學質量在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之間都存在差異。
2.組內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盡管有所改觀,但仍需努力。
3.組內成員的專業成長速度緩慢,課后對專業知識的自我提升完善觀念欠缺。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繼續積極開展各項師生活動,豐富師生課余生活。
2.繼續落實各級相關要求,努力完善組內各項規章制度。
3.加強組內成員的理論學習,不斷提高組內成員的業務水平。
4.努力創建和諧平等的教學工作環境,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的溝通協作。
5.努力爭取各種大小培訓活動,強化隊伍建設。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2
這學期,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進入了我們的視線,將生本教育融入到高效課堂中來,通過這段時間的摸索和探索,我對實施高效生本課堂做如下總結。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感興趣了。其中,我們班的崔新偉同學的變化就很明顯,原來的時候他在課堂上屬于不主動積極回答問題的那類學生,學習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但自從我們開始讓學生們一小組合作為單位討論、探究并走向講臺當小老師為大家講題后,他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積極性特別高。看到同學們的變化,我特別高興特別激動。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自從實施了高效生本課堂,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了,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們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后卻往往是我們自己失敗。
三、遇到的問題
在高效生本課堂中,我發現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有時候還存在一些問題,孩子們怎么這么不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么這么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么總是說不到點子上,還這么羅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都非常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并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是新手,很多地方作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沖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3
轉眼的時間,我在教師的崗位上又走過了半年。追憶往昔,展望未來,為了更好的總結經驗教訓無愧于“合格的人民教師”這一稱號,我現將20xx-20xx年度第一學期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師德方面:加強修養,塑造師德
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應把“師德”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因為這是教師的立身之本。“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個道理古今皆然。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我就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力爭做一個有崇高師德的人。我始終堅持給學生一個好的師范,希望從我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學生,都是一個個大寫的“人”。為了給自己的學生一個好的表率,同時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課余時間我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不斷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將繼續加強師德方面的修養,力爭在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學方面:虛心求教,強化自我
擔任七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的工作任務是艱巨的,在實際工作中,那就得實干加巧干初中數學教師工作總結20xx-范文大全初中數學教師工作總結20xx-范文大全。對于一名數學教師來說,加強自身業務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歲月的流逝,伴著我教學天數的增加,我越來越感到我知識的匱乏,經驗的缺少。面對講臺下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課我都感到自己責任之重大。為了盡快充實自己,使自己教學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了強化。
首先是從教學理論和教學知識上。我借閱大量有關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的書籍,對于里面各種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盡量做到博采眾家之長為己所用!。在讓先進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的同時,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來驗證和發展這種理論。
其次是從教學經驗上。由于自己教學經驗有限,有時還會在教學過程中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不知如何處理。因而我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力爭從他們那里盡快增加一些寶貴的教學經驗。我個人應付和處理課堂各式各樣問題的能力大大增強。
最后我做到“不恥下問” 教學互長。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生也是老師的。由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從和他們的交流中亦能豐富我的教學知識。
為了不辜負領導的信任和同學的希望,我決心盡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爭取較出色的完成教學。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打牢基礎知識,使自己能夠比較自如的進行教學;另一方面,繼續向其他教師學習,抽出業余時間向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學習。對待課程,虛心聽取他們意見,備好每一節課;仔細聽課,認真學習他們上課的安排和技巧。這半年來,通過認真學習教學理論,刻苦鉆研教學,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我自己感到在教學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學生的成績也證實了這一點,我教的班級在歷次考試當中都取的了較好的成績,。
三、 考勤紀律方面
我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系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我擔任的兩個班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將繼續努力,取得更優異的教學成績,為學校爭光!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4
初中數學多項式的加法中考知識點
多項式和單項式一起被稱為整式,整式的運算離不開加法,多項式也是如此。
多項式的加法
有限個單項式之和稱為多元多項式,簡稱多項式。不同類的單項式之和表示的多項式,其中系數不為零的單項式的最高次數,稱為此多項式的次數。
多項式的加法,是指多項式中同類項的系數相加,字母保持不變(即合并同類項)。多項式的乘法,是指把一個多項式中的每個單項式與另一個多項式中的每個單項式相乘之后合并同類項。
F上x1,x2,…,xn的多項式全體所成的集合F[x1,x2,…,xn],對于多項式的加法和乘法成為一個環,是具有單位元素的整環。 域上的多元多項式也有因式分解惟一性定理。
關于多項式的加法計算的中考知識要領已經為大家整合出來了,請同學們相應做好筆記了。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5
基于質數定義的基礎之上而建立的問題有很多世界級的難題,如哥德巴赫猜想等。
質數
質數又稱素數。指在一個大于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此整數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
素數在數論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比1大但不是素數的數稱為合數。1和0既非素數也非合數。質數是與合數相對立的兩個概念,二者構成了數論當中最基礎的定義之一。
算術基本定理證明每個大于1的正整數都可以寫成素數的乘積,并且這種乘積的形式是唯一的。這個定理的重要一點是,將1排斥在素數集合以外。如果1被認為是素數,那么這些嚴格的闡述就不得不加上一些限制條件。
概念
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的自然數,叫質數(Prime Number)。(如:由2÷1=2,2÷2=1,可知2的約數只有1和它本身2這兩個約數,所以2就是質數。與之相對立的是合數:“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外,還有其它約數的數,叫合數。”如:4÷1=4,4÷2=2,4÷4=1,很顯然,4的約數除了1和它本身4這兩個約數以外,還有約數2,所以4是合數。)
100以內的質數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在100內共有25個質數。
注: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因為它的約數有且只有1這一個約數。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6
一、問題提出
多數人的眼里,數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學科。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后,數學新增加了很多內容,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向老師抱怨說數學課本的內容和知識點那么多,老是記不住,學過就忘了。有的還說課本里的內容太簡單了,能看懂,但是到考試的時候不會做題,題目跟學過的知識點聯系不起來。老師也說,想不明白明明很簡單的題目搞不懂為什么學生不會做,教學相當的被動。為了更好地指導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數學,我們設計了一份關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信心和新課程改革的調查問卷。
二.調查研究
(1)調查對象
針對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情況,我們對六年級的部分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
(2)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對待數學的興趣與態度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來,42.80%的同學對數學用著濃厚的興趣,他們都認為數學是一門有趣,有挑戰性的學科。這對數學老師無形是一個鼓舞,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證明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自有吸引學生的特性,只要好好的引導,適當的處理教材的內容,很多學生還是愿意學,并且學好它的,但不可否認,由于數學理論性和邏輯性很強,教科書相對枯燥,在實際生活中難以用到,這也造成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學數學,不過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數學教科書的例子已經越來越多采用現實生活的例子,這對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有一定的幫助。
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主要取決于學生自己的數學基礎。能否培養他們的興趣,這將對教學的成功與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影響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本身的因素,也有老師的因素,也有課本本身的因素。
在調查中,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17.74%是因為“數學有趣”,23.91%是因為“數學與生活聯系緊密,將來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11.57%的學生是因為覺得“數學有我想從事的事業和理想”,38.82%的學生是因為感到“數學可以鍛煉邏輯思維”,只有7.97%的學生是因為“老師講得好”才喜歡。調查的問卷中可以體現出,學生對數學是否感興趣,取決于能否讓學生感到數學有用和能否可以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
對數學沒有興趣的學生,38.00%的學生認為“數學太難”,30.75%的學生是因為“以前沒學好,基礎不好”,9.75%的學生是因為數學跟自己理想從事的方向太遠了,只有8.00%的學生認為數學沒有多大用處,13.50%的學生回答是因為“老
師教得不好”。因此,如何扭轉學生對數學的看法以至改變這種現狀,這將是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教學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備課要充分,上課語言要簡潔易懂,將課本的重難點講解透徹,把握到位;加強學生的基礎訓練,使學生對基礎知識做到融會貫通。
(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歸納情況。
由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對書本中的小結都是持肯定的態度的,也就是說每一章的小結或多或少都會對學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這個小結,怎樣去對待每一章或是每一個知識點的小結歸納,從第一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有32.58%的學生覺得書本中總結得還可以,有44.19%的學生覺得總結得不夠,有10.49%的學生覺得很難把這些總結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還有12.73%的同學就是沒什么感覺,而從第二組數據里可以看到,能夠真正自己把知識總結出來又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的只有11.57%的同學,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老師要在學完每一章或是每一個知識點之后幫學生總結歸納相關的知識,使之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習慣。
由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目前絕大多數學生在數學學習的時間安排上都不是那么的有規律,每天都安排時間復習的學生幾乎是沒有,好像有一種“即興”學習的感覺,那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了當前的中學生學習負擔比較重,他們不但需要學習數學這一科,還要學很多的科目,那我們應該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就是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實行真正的素質教學.其次就是要從學生方面加以突破,因為時間都是自己擠出來的,那就需要我們老師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
三.小結
調查問卷主要反映出以下幾個問題:
(1)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喜歡數學,覺得數學是有趣的一門學科,但是學起來覺得有一定的難度。
(2)相當多的學生不注重課本知識,課后少做習題,甚至不做習題。
(3)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基本沒有做到課前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課,課后復習的學習三步曲。
(4)由于種種原因,學生上課聽課的質量不高。
(5)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夠高,效率不高。
(6)沒有形成系統的學習習慣,不善于總結,歸納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數學的方法。
(7)新課程標準的課本知識跳躍性大,習題難度大,內容多,學生難以消化吸收。
四、建議
針對目前數學學習現狀,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完善學習過程。
(1)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預習,使他們養成每節新課前都要進行預習的習慣,從而了解下節課教師上課的內容提高聽課效率。
(2)教師要指導學生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要培養學生課后先看書再完成作業的學習習慣,真正理解上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再運用掌握的知識去完成作業加以鞏固,使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
(3)教師要采用適當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做到對老師批改的作業要及時了解,對做錯的題目要認真、及時訂正。同時要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杜絕“治標不治本”的訂正方法。對于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要認真思考,決不輕易放過。
(4)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系統復習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在各種測驗中臨危不懼,瀟灑應對。靠臨時“抱佛腳”去應付測驗是無法真正提高學習成績的。(5)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從思想上扭轉部分學生的觀念,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學習動機,使他們能主動養成積極的學習。
(6)教師應探索新課程教學模式,積極穩妥推進新課程改革。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7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1)若這個條件不成立,則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個重要的非負數,即; ≥0。
2、重要公式:
3、積的算術平方根:
積的算術平方根等于積中各因式的算術平方根的積;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則:。
5、二次根式比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數移入二次根號內,然后比大小;
(3)分別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術平方根:,
商的算術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術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術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則: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變為整式。
8、最簡二次根式:
(1)滿足下列兩個條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簡二次根式,
①被開方數的因數是整數,因式是整式,
②被開方數中不含能開的盡的因數或因式;
(2)最簡二次根式中,被開方數不能含有小數、分數,字母因式次數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簡二次根式時,往往需要把被開方數先分解因數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計算的最后結果必須化為最簡二次根式。
9、同類二次根式:幾個二次根式化成最簡二次根式后,如果被開方數相同,這幾個二次根式叫做同類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包括加、減、乘、除、乘方、開方六種代數運算,以前學過的,在有理數范圍內的一切公式和運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中都適用;
(2)二次根式的運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進行適當化簡,例如:化為同類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運算有時轉化為分母有理化或約分更為簡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時,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關問題時,多數習題要先化為一般形式,目的是確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體數,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數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種解法要求靈活運用,其中直接開平方法雖然簡單,但是適用范圍較小;公式法雖然適用范圍大,但計算較繁,易發生計算錯誤;因式分解法適用范圍較大,且計算簡便,是首選方法;配方法使用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當ax2+bx+c=0
(a≠0)時,Δ=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請注意以下等價命題:
Δ>0 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Δ=0 有兩個相等的實根;Δ<0 無實根;
4。平均增長率問題————————應用題的類型題之一(設增長率為x):
(1)第一年為a ,第二年為a(1+x) ,第三年為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關系列方程:第三年=第三年或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總和。
旋轉
1、概念:
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O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點O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做旋轉角。
旋轉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面、旋轉角
2、旋轉的性質:
(1)旋轉前后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2)兩個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3)兩個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3、中心對稱:
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個點旋轉180°,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就說這兩個圖形關于這個點對稱或中心對稱,這個點叫做對稱中心。
這兩個圖形中的對應點叫做關于中心的對稱點。
4、中心對稱的性質:
(1)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所連線段都經過對稱中心,而且被對稱中心所平分。
(2)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圖形。
5、中心對稱圖形:
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個點旋轉180°,如果旋轉后的圖形能夠與原來的圖形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中心對稱圖形,這個點就是它的對稱中心。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8
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ax2+bx+c的一般形式,然后把各項系數a, b, 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公式法
公式:x=[-b±√(b2-4ac)]/2a
當Δ=b2-4ac>0時,求根公式為x1=[-b+√(b2-4ac)]/2a,x2=[-b-√(b24ac)]/2a(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當Δ=b2-4ac=0時,求根公式為x1=x2=-b/2a(兩個相等的實數根)
當Δ=b2-4ac<0時,求根公式為x1=[-b+√(4ac-b2)i]/2a,x2=[-b-√(4ac-b2)i]/2a
例3.用公式法解方程 2x2-8x=-5
解:將方程化為一般形式:2x2-8x+5=0
∴a=2, b=-8,c=5
b2-4ac=(-8)2-4×2×5=64-40=24>0
∴x= (4±√6)/2
∴原方程的解為x?=(4+√6)/2,x?=(4-√6)/2.
大家不知道的是兩個復數根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理解為無實數根。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9
初中數學集合的運算中考知識點集錦
集合的運算知識:它包括有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對偶律、對偶律、同一律等。
集合的運算定律
交換律:A∩B=B∩A
A∪B=B∪A
結合律:A∪(B∪C)=(A∪B)∪C
A∩(B∩C)=(A∩B)∩C
分配對偶律:A∩(B∪C)=(A∩B)∪(A∩C)
A∪(B∩C)=(A∪B)∩(A∪C)
對偶律:(A∪B)^C=A^C∩B^C
(A∩B)^C=A^C∪B^C
同一律:A∪Φ=A
A∩U=A
求補律:A∪A'=U
A∩A'=Φ
對合律:(A')'=A
等冪律:A∪A=A
A∩A=A
零一律:A∪U=U
A∩U=A
吸收律:A∪(A∩B)=A
A∩(A∪B)=A
德·摩根定律(反演律):(A∪B)'=A'∩B'
(A∩B)'=A'∪B'
知識拓展:容斥原理(特殊情況):card(A∪B)=card(A)+card(B)-card(A∩B)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10
一元一次方程定義
通過化簡,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含有未知數的最高次項的次數是一的等式,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為常數,且a≠0)。一元一次方程屬于整式方程,即方程兩邊都是整式。
一元指方程僅含有一個未知數,一次指未知數的次數為1,且未知數的系數不為0。我們將ax+b=0(其中x是未知數,a、b是已知數,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標準形式。這里a是未知數的系數,b是常數,x的次數必須是1。
即一元一次方程必須同時滿足4個條件:⑴它是等式;⑵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數;⑶未知數最高次項為1;⑷含未知數的項的系數不為0。
一元一次方程的五個核心問題
一、什么是等式?1+1=1是等式嗎?
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可分三類:第一類是恒等式,就是用任何允許的數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的兩邊總是相等,由數字組成的等式也是恒等式,如2+4=6,a+b=b+a等都是恒等式;第二類是條件等式,也就是方程,這類等式只能取某些數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時,等式才成立,如x+y=-5,x+4=7等都是條件等式;第三類是矛盾等式,就是無論用任何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總不成立,如x2=-2,|a|+5=0等。
一個等式中,如果等號多于一個,叫做連等式,連等式可以化為一組只含有一個等號的等式。
等式與代數式不同,等式中含有等號,代數式中不含等號。
等式有兩個重要性質1)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然是一個等式;(2)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為零,所得結果仍然是一個等式。
二、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如2x-3=8,x+y=7等。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只需看兩點:一是不是等式;二是否含有未知數,兩者缺一不可。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含未知數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是1,系數不是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標準形式是ax+b=0(a不為0,a,b是已知數),值得注意的是1)一個整式方程的"元"和"次"是將這個方程化成最簡形式后才能判定的。如方程2y2+6=3x+2y2,形式上是二元二次方程,但化簡后,它實際上是一個一元一次方程。(2)整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數。判斷是否為整式方程,是不能先將它化簡的如方程x+1/x=2+1/x,因為它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數x,所以,它不是整式方程。如果將上面的方程進行化簡,則為x=2,這時再去作判斷,將得到錯誤的結論。
凡是談到次數的方程,都是指整式方程,即方程的兩邊都是整式。一元一次方程是整式方程中元數最少且次數最低的方程。
三、等式有什么牛掰的基本性質嗎?
將方程中的某些項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的變形叫做移項,移項的依據是等式的基本性質1。
移項時不一定要把含未知數的項移到等式的左邊。如解方程3x-2=4x-5時就可以把含未知數的項移到右邊,而把常數項移到左邊,這樣會顯得簡便些。
去分母,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則是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2進行的。
四、等式一定是方程嗎?方程一定是等式嗎?
等式與方程有很多相同之處。如都是用等號連接的,等號左、右兩邊都是代數式,但它們還是有區別的。方程僅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等式中的特例。就是說,等式包含方程;反過來,方程并不包含所有的等式。如,13+5=18,18-13=5都屬于等式,但它們并不是方程。因此,等式一定是方程的說法是不對的。
五、"解方程"與"方程的解"是一回事兒嗎?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取值。而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或判斷方程無解的過程。即方程的解是結果,而解方程是一個過程。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詞,而解方程中的"解"是動詞,二者不能混淆。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11
一.圓的定義
1.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叫做圓。
2.平面上一條線段,繞它的一端旋轉360°,留下的軌跡叫圓。
二.圓心
1.定義1中的定點為圓心。
2.定義2中繞的那一端的端點為圓心。
3.圓任意兩條對稱軸的交點為圓心。
4.垂直于圓內任意一條弦且兩個端點在圓上的線段的二分點為圓心。
注: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5.直徑: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半徑: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7.圓的直徑和半徑都有無數條。圓是軸對稱圖形,每條直徑所在的直線是圓的對稱軸。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d=2r或r=二分之d。
8.圓的半徑或直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三.圓的基本性質
1.圓的對稱性
(1)圓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
(2)圓是中心對稱圖形,它的對稱中心是圓心。
(3)圓是旋轉對稱圖形。
2.垂徑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且平分這條弦所對的兩條弧。
(2)推論:
平分弦(非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平分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弧所對的弦。
3.圓心角的度數等于它所對弧的度數。圓周角的度數等于它所對弧度數的一半。
(1)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
(2)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圓周角為直角,它所對的弦是直徑。
4.在同圓或等圓中,兩條弦、兩條弧、兩個圓周角、兩個圓心角、兩條弦心距五對量中只要有一對量相等,其余四對量也分別相等。
5.夾在平行線間的兩條弧相等。
(1)過兩點的圓的圓心一定在兩點間連線段的中垂線上。
(2)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圓心是三邊中垂線的交點,它到三個點的距離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邊的中點。)
6.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d表示圓心到直線的距離,r表示圓的半徑。
直線與圓有兩個交點,直線與圓相交;直線與圓只有一個交點,直線與圓相切;直線與圓沒有交點,直線與圓相離。
四.圓和圓
1.兩個圓沒有公共點且每個圓的點都在另一個圓的外部時,叫做這兩個圓的外離。
2.兩個圓有唯一的公共點且除了這個公共點外,每個圓上的點都在另一個圓的外部,叫做兩個圓的外切。
3.兩個圓有兩個交點,叫做兩個圓的相交。
4.兩個圓有唯一的公共點且除了這個公共點外,每個圓上的點都在另一個圓的內部,叫做兩個圓的內切。
5.兩個圓沒有公共點且每個圓的點都在另一個圓的內部時,叫做這兩個圓的內含。
五.正多邊形和圓
1.正多邊形的概念:各邊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
2.正多邊形與圓的關系:
(1)將一個圓n(n≥3)等分(可以借助量角器),依次連結各等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接正多邊形。
(2)這個圓是這個正多邊形的外接圓。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12
一、基本知識
一、數與代數
A、數與式:
1、有理數:①整數→正整數,0,負整數;
②分數→正分數,負分數
數軸:①畫一條水平直線,在直線上取一點表示0(原點),選取某一長度作為單位長度,規定直線上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就得到數軸。
②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③如果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那么我們稱其中一個數為另外一個數的相反數,也稱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位于原點的兩側,并且與原點距離相等。
④數軸上兩個點表示的數,右邊的總比左邊的大。正數大于0,負數小于0,正數大于負數。
絕對值:①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
②正數的絕對值是他的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他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數的運算:帶上符號進行正常運算。
加法:
①同號相加,取相同的符號,把絕對值相加。
②異號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③一個數與0相加不變。
減法: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乘法:①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絕對值相乘。
②任何數與0相乘得0。
③乘積為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
除法:①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一個數的倒數。
②0不能作除數。
乘方:求N個相同因數A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A叫底數,N叫次數或指數。
混合順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減,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
2、實數
無理數
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叫無理數,例如:π=3.1415926…
平方根:①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
②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個正數有2個平方根;0的平方根為0;負數沒有平方根。
④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運算,叫做開平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立方根:①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的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
③求一個數A的立方根的運算叫開立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實數:①實數分有理數和無理數。
②在實數范圍內,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和有理數范圍內的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完全一樣;
③每一個實數都可以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3、代數式
代數式:單獨一個數或者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合并同類項: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②把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就叫做合并同類項。
③在合并同類項時,我們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4、整式與分式
整式:①數與字母的乘積的代數式叫單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整式。
②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
③一個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整式運算:加減運算時,如果遇到括號先去括號,再合并同類項。
冪的運算:
A^M+A^N=A^(M+N)
(A^M)^N=A^(MN
)
(A/B)^N=A^N/B^N
除法一樣。
整式的乘法:
①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他們的系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其余字母連同他的指數不變,作為積的因式。
②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就是根據分配律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③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外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公式兩條: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整式的除法:①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后,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他的指數一起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②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分別除以單項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化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運用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這個就是分式,對于任何一個分式,分母不為0。
②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分式的運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個分式等于乘以這個分式的倒數。
加減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②異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減。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為0的解稱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與不等式
1、方程與方程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或乘以或除以(不為0)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去分母,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系數化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
適合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組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減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項的最高系數為2的方程:ax^2+bx+c=0;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數的關系
大家已經學過二次函數(即拋物線)了,對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圖象中表示等等,其實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數來表示,其實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當Y=0的時候就構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表示出來,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數中,圖像與X軸的交點。也就是該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數有頂點式(-b/2a
,4ac-b^2/4a),這大家要記住,很重要,因為在上面已經說過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個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變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開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也一樣,利用這點,把方程化為幾個乘積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萬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
(1)配方法的步驟:
先把常數項移到方程的右邊,再把二次項的系數化為1,再同時加上1次項的系數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驟:
把方程右邊化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為乘積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數分別代入,這里二次項的系數為a,一次項的系數為b,常數項的系數為c
4)韋達定理
利用韋達定理去了解,韋達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積=c/a
也可以表示為x1+x2=-b/a,x1x2=c/a。利用韋達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數,在題目中很常用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
利用根的判別式去了解,根的判別式可在書面上可以寫為“△”,讀作“diao
ta”,而△=b2-4ac,這里可以分為3種情況:
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I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相同的實數根;
III當△B,則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減去同一個數(或加上一個負數),不等式符號不改向;
例如:如果A>B,則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個正數,不等式符號不改向;
例如:如果A>B,則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改向;
例如:如果A>B,則A*C<B*C(C<0);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號改為等號;
所以在題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數,那么就要看看題中是否出現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現了,那么不等式乘的數就不等于0,否則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數
變量:因變量Y,自變量X。
在用圖像表示變量之間的關系時,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數軸上的點自變量,用豎直方向的數軸上的點表示因變量。
一次函數:①若兩個變量X,Y間的關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為常數,K不等于0)的形式,則稱Y是X的一次函數。
②當B=0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
一次函數的圖像:
①把一個函數的自變量X與對應的因變量Y的值分別作為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在直角坐標系內描出它的對應點,所有這些點組成的圖形叫做該函數的圖像。
②正比例函數Y=KX的圖像是經過原點的一條直線。
③在一次函數中,當K〈0,B〈O時,則經234象限;
當K〈0,B〉0時,則經124象限;
當K〉0,B〈0時,則經134象限;
當K〉0,B〉0時,則經123象限。
④當K〉0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當X〈0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少。
二空間與圖形
A、圖形的認識
1、點,線,面
點,線,面:①圖形是由點,線,面構成的。
②面與面相交得線,線與線相交得點。
③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展開與折疊: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鄰的兩個面的交線叫做棱,側棱是相鄰兩個側面的交線,棱柱的所有側棱長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狀相同,側面的形狀都是長方體。
②N棱柱就是底面圖形有N條邊的棱柱,上下底面就是N邊形。
截一個幾何體: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圖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視圖: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
多邊形:他們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線段依次首尾相連組成的封閉圖形。
弧、扇形:①由一條弧和經過這條弧的端點的兩條半徑所組成的圖形叫扇形。
②圓可以分割成若干個扇形。
2、角
線:①線段有兩個端點。
②將線段向一個方向無限延長就形成了射線。射線只有一個端點。
③將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形成了直線。直線沒有端點。
④經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比較長短:①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②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之間的距離。
角的度量與表示:①角由兩條具有公共端點的射線組成,兩條射線的公共端點是這個角的頂點。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即:60分為1度,60秒為1分。
角的比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條射線繞著他的端點旋轉而成的。
②一條射線繞著他的端點旋轉,當終邊和始邊成一條直線時,所成的角叫做平角,180。始邊繼續旋轉,當他又和始邊重合時,所成的角叫做周角,360。
③從一個角的頂點引出的一條射線,把這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這條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
平行:①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②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③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3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②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③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垂直平分線:垂直和平分一條線段的直線叫垂直平分線。
垂直平分線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線段,不能是射線或直線,這根據射線和直線可以無限延長有關,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線是一條直線,所以在畫垂直平分線的時候,確定了2點后(關于畫法,后面會講)一定要把線段穿出2點。
垂直平分線定理:
性質定理:在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該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判定定理:到線段2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角平分線:把一個角平分的射線叫該角的角平分線。
定義中有幾個要點要注意一下的:角的角平分線是一條射線,不是線段也不是直線,很多時,在題目中會出現直線,這是角平分線的對稱軸才會用直線的,這也涉及到軌跡的問題,一個角的角平分線就是到角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
性質定理: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該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該角的角平分線上;
正方形: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性質:正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質
判定:1、對角線相等的菱形2、鄰邊相等的矩形
二、基本定理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補角=180-角度。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16、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17、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論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角邊角公理(
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
兩個三角形全等
24、推論(AAS):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邊邊邊公理(SSS):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斜邊、直角邊公理(HL):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推論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并且垂直于底邊
31、推論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線合一;
32、推論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3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4、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5、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推論
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上的一半
39、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定理1
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
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
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邊形內角和定理
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論
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53、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2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推論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3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
形是平行四邊形
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0、矩形性質定理1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定理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質定理1
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定理2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質定理1
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71、定理1
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過某一點,并且被這一點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推論1
經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論2
經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
81、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線定理
梯形的中位線平行于兩底,并且等于兩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質: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質: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7、推論
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8、定理
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那么這條直線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邊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并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
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
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
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么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HL)
96、性質定理1
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與對應角平分線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質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質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銳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in(a)=cos(90-a),cos(a)=sin(90-a)
(a<90)
100、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tan(a)=cot(90-a),cot(a)=tan(90-a)
101、圓是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102、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的點的集合
103、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的點的集合
104、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105、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106、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107、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08、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110、垂徑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111、推論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直徑)
③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112、推論2
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11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114、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論
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么它們所對應的其余各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117、推論1
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118、推論2
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119、推論3
如果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等于這邊的一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圓的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并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于它的內對角
121、①直線L和⊙O相交
0<=d<r
②直線L和⊙O相切
d=r
③直線L和⊙O相離
d>r
122、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123、切線的性質定理
圓的切線垂直于經過切點的半徑
124、推論1
經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125、推論2
經過切點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126、切線長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相交與一點,它們的切線長相等
,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127、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夾的弧對的圓周角?
129、推論
如果兩個弦切角所夾的弧相等,那么這兩個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圓內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1、推論
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所成的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
132、切割線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133、推論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
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4、如果兩個圓相切,那么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
135、①兩圓外離
d>R+r
②兩圓外切
d=R+r
③兩圓相交
R-r<d<R+r(R>r)
④兩圓內切
d=R-r(R>r)
⑤兩圓內含
d<R-r(R>r)
136、定理
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圓平均分成n(n≥3):
⑴依次連結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接正n邊形
⑵經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
139、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邊形的半徑和邊心距把正n邊形分成2n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邊形的面積Sn=pn*rn/2
p表示正n邊形的周長
142、正三角形面積√3a^2/4
a表示邊長
143、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于這些角的和應為360°,因此k×(n-2)180°/n=360°化為(n-2)(k-2)=4
144、弧長計算公式:L=n兀R/180——》L=nR
145、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內公切線長=d-(R-r)
外公切線長=d-(R+r)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13
1、定義與定義表達式
一般地,自變量x和因變量y之間存在如下關系:y=ax^2+bx+c
(a,b,c為常數,a≠0,且a決定函數的開口方向,a>0時,開口方向向上,a<0時,開口方向向下,iai還可以決定開口大小,iai越大開口就越小,iai越小開口就越大.)則稱y為x的二次函數。
二次函數表達式的右邊通常為二次三項式。
2、二次函數的三種表達式
一般式:y=ax^2+bx+c(a,b,c為常數,a≠0)
頂點式:y=a(x-h)^2+k [拋物線的頂點p(h,k)]
交點式:y=a(x-x)(x-x ) [僅限于與x軸有交點a(x,0)和b(x,0)的拋物線]
注:在3種形式的互相轉化中,有如下關系:
h=-b/2a k=(4ac-b^2)/4a x,x=(-b±√b^2-4ac)/2a
3、二次函數的圖像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作出二次函數y=x^2的圖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數的圖像是一條拋物線。
4、拋物線的性質
1.拋物線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為直線x = -b/2a。
對稱軸與拋物線唯一的交點為拋物線的頂點p。特別地,當b=0時,拋物線的對稱軸是y軸(即直線x=0)
2.拋物線有一個頂點p,坐標為:p ( -b/2a,(4ac-b^2)/4a )當-b/2a=0時,p在y軸上;當δ= b^2-4ac=0時,p在x軸上。
3.二次項系數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和大小。
當a>0時,拋物線向上開口;當a<0時,拋物線向下開口。|a|越大,則拋物線的.開口越小。
4.一次項系數b和二次項系數a共同決定對稱軸的位置。
當a與b同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左;
當a與b異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右。
5.常數項c決定拋物線與y軸交點。
拋物線與y軸交于(0,c)
6.拋物線與x軸交點個數
δ= 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2個交點。
δ= 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1個交點。
δ= 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x的取值是虛數(x= -b±√b^2-4ac的值的相反數,乘上虛數i,整個式子除以2a)
5、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
特別地,二次函數(以下稱函數)y=ax^2+bx+c,
當y=0時,二次函數為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稱方程),即ax^2+bx+c=0
此時,函數圖像與x軸有無交點即方程有無實數根。函數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即為方程的根。
1.二次函數y=ax^2,y=a(x-h)^2,y=a(x-h)^2 +k,y=ax^2+bx+c(各式中,a≠0)的圖象形狀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們的頂點坐標及對稱軸:
當h>0時,y=a(x-h)^2的圖象可由拋物線y=ax^2向右平行移動h個單位得到,
當h<0時,則向左平行移動|h|個單位得到.
當h>0,k>0時,將拋物線y=ax^2向右平行移動h個單位,再向上移動k個單位,就可以得到y=a(x-h)^2 +k的圖象;
當h>0,k<0時,將拋物線y=ax^2向右平行移動h個單位,再向下移動|k|個單位可得到y=a(x-h)^2+k的圖象;
當h<0,k>0時,將拋物線向左平行移動|h|個單位,再向上移動k個單位可得到y=a(x-h)^2+k的圖象;
當h<0,k<0時,將拋物線向左平行移動|h|個單位,再向下移動|k|個單位可得到y=a(x-h)^2+k的圖象;
因此,研究拋物線y=ax^2+bx+c(a≠0)的圖象,通過配方,將一般式化為y=a(x-h)^2+k的形式,可確定其頂點坐標、對稱軸,拋物線的大體位置就很清楚了.這給畫圖象提供了方便.
2.拋物線y=ax^2+bx+c(a≠0)的圖象:當a>0時,開口向上,當a<0時開口向下,對稱軸是直線x=-b/2a,頂點坐標是(-b/2a,[4ac-b^2]/4a).
3.拋物線y=ax^2+bx+c(a≠0),若a>0,當x ≤ -b/2a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當x ≥ -b/2a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若a<0,當x ≤ -b/2a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x ≥ -b/2a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
4.拋物線y=ax^2+bx+c的圖象與坐標軸的交點:
(1)圖象與y軸一定相交,交點坐標為(0,c);
(2)當△=b^2-4ac>0,圖象與x軸交于兩點a(x,0)和b(x,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兩根.這兩點間的距離ab=|x-x|
當△=0.圖象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
當△<0.圖象與x軸沒有交點.當a>0時,圖象落在x軸的上方,x為任何實數時,都有y>0;當a<0時,圖象落在x軸的下方,x為任何實數時,都有y<0.
5.拋物線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0),則當x= -b/2a時,y最小(大)值=(4ac-b^2)/4a.
頂點的橫坐標,是取得最值時的自變量值,頂點的縱坐標,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數法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1)當題給條件為已知圖象經過三個已知點或已知x、y的三對對應值時,可設解析式為一般形式:
y=ax^2+bx+c(a≠0).
(2)當題給條件為已知圖象的頂點坐標或對稱軸時,可設解析式為頂點式:y=a(x-h)^2+k(a≠0).
(3)當題給條件為已知圖象與x軸的兩個交點坐標時,可設解析式為兩根式:y=a(x-x)(x-x)(a≠0).
7.二次函數知識很容易與其它知識綜合應用,而形成較為復雜的綜合題目。因此,以二次函數知識為主的綜合性題目是中考的熱點考題,往往以大題形式出現.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14
一、學情分析的意義
學情分析就是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包括經驗、知識、能力、情感等。建構主義的皮亞杰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也不是主觀的,而是個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相應地,認識既不起源于主體,也不起源于客體,而是起源于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說,個體在遇到新刺激時,先嘗試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去同化它,以求達到暫時的平衡;同化不成功時,個體則采取順應的方法,即通過調節原有認知結構或新建認知結構,來得到新的平衡。個體的學習不是在一片空白或完全相同的背景下進行的,他的已有經驗、知識、能力、情感等都不同程度地參與其中。因此,教師的教學應尊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幫助學生把教材中學習的新內容與頭腦中原有的認知結構建立起本質的清晰的聯系,才是有意義學習。
當學生頭腦中不具備學習新知識的知識儲備時,教師可以補充相關知識,為學生提供新知識的固著點;如果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新知識的知識儲備,但是不具備獨自探究的能力時,教師可以采取講授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學內容學生已經完全掌握,就需要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篩選和教學目標的提升,以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優化。由此可見,學情分析對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方法選擇和教材處理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情分析的內容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四個維度對學生的發展提出了預期目標。課程目標是預先確定的要求學生通過某門課程的學習所應達到的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通過一個特定教學過程(如一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對課程目標的細化。而在確立教學目標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學習狀態,與預期目標的差距。因此,我從課程目標這四個維度來劃分學情分析的內容,更有利于學生已經具備的學習狀態和教學目標要求狀態的有效銜接,也更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
1.知識與技能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是數學應用的基礎。在教學中,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相關概念以及對有關定義的運用情況影響著后續學習。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戴維奧蘇伯爾(DavidAusubel)曾在《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中說:“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前應了解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
2.數學思考
數學思考是指運用“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進行的思考,它培養學生以數學的眼光看世界。學生除了要學習一些現成的概念和法則外,更重要的是這些結論的生成過程,而這個過程離不開數學思考。如從現實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通過推理豐富數學結論,通過建模把這些結論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這些抽象、推理、建模思想在每一節課,每一個知識點的生成過程中都需要考查,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思考。
3.問題解決
問題解決包括從數學角度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個方面。它是經由數學思考發現問題,用數學語言和符號提出問題,借助以往的知識和經驗分析解決問題,多次訓練后形成一種穩定的能力。問題解決的學情分析應側重于學生的已有解決相關問題的經驗,積累了足夠經驗才能把握問題的本質,從而解決問題。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15
相關的角:
1、對頂角: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角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這兩個角叫做對頂角。
2、互為補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這兩個角做互為補角。
3、互為余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這兩個角叫做互為余角。
4、鄰補角:有公共頂點,一條公共邊,另兩條邊互為反向延長線的兩個角做互為鄰補角。
注意:互余、互補是指兩個角的數量關系,與兩個角的位置無關,而互為鄰補角則要求兩個角有特殊的位置關系。
角的性質
1、對頂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16
①直線和圓無公共點,稱相離。AB與圓O相離,d>r。
②直線和圓有兩個公共點,稱相交,這條直線叫做圓的割線。AB與⊙O相交,d
③直線和圓有且只有一公共點,稱相切,這條直線叫做圓的切線,這個唯一的公共點叫做切點。AB與⊙O相切,d=r。(d為圓心到直線的距離)
平面內,直線Ax+By+C=0與圓x^2+y^2+Dx+Ey+F=0的位置關系判斷一般方法是:
1.由Ax+By+C=0,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為一個關于x的方程
如果b^2-4ac>0,則圓與直線有2交點,即圓與直線相交。
如果b^2-4ac=0,則圓與直線有1交點,即圓與直線相切。
如果b^2-4ac<0,則圓與直線有0交點,即圓與直線相離。
2.如果B=0即直線為Ax+C=0,即x=-C/A,它平行于y軸(或垂直于x軸),將x^2+y^2+Dx+Ey+F=0化為(x-a)^2+(y-b)^2=r^2。令y=b,求出此時的兩個x值x1、x2,并且規定x1
當x=-C/Ax2時,直線與圓相離;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17
1、圖形的相似
相似多邊形的對應邊的比值相等,對應角相等;
兩個多邊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的比值也相等,那么這兩個多邊形相似;
相似比:相似多邊形對應邊的比值。
2、相似三角形
判定:
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它兩邊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如果兩個三角形的三組對應邊的比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如果兩個三角形的兩組對應邊的比相等,并且相應的夾角相等,那么兩個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么兩個三角形相似。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長和面積
相似三角形(多邊形)的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多邊形)的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023年初中數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18
一、全新的研修,全新的體驗。
20xx年xx月xx日,全省一百多名數學教師齊聚濟南,開展為期10天的集中加分散的研修學習。 晚上的破冰活動,使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到,這100名教師都是全省初中數學界最優秀的代表。這其中有多位齊魯名師、山東優秀教師、山東創新人物、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課改實驗先進教師,更不乏山東教學能手、山東省特級教師、省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等等,很多教師不僅在數學上赫赫有名,也有很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省級專家。后面的研修,也進一步證明了這是一個扎實務實的教師團隊。
各級培訓,越來越科學、務實,越來越需要耗費精力,這大家都是早有心理準備的。但本次培訓中精力付出之大,還是遠遠超過了每一個人的預期。對于我來說,很渴望聽到專家醍醐灌頂是的指點,也很希望學習別人先進的經驗。但開始培訓后,卻沒有和我想象的一樣——聽報告和觀摩優秀課例,而是從一開始就在做任務培訓。整個培訓都是圍繞著一個課例打磨展開和結束的。“三次備課、兩輪打磨、4段視頻制作、多個文本撰寫”,從問題選擇到問題澄清,從課例選擇到基于研究主題的一次次策劃,從教學設計的不斷完善到課堂觀察量表的細細斟酌,從課堂前臺的關注到背后理論的不斷深入,從任務分擔到共同完成制作。一個不一樣的研修,使我們感受到了很多從未有過的體驗,給了我們許多不一樣的思考和震撼。
二、艱巨的任務,共同的成果。
這次研修,是一次基于提高校本研修實效性的體驗式的范例學習,這次研修,是一次基于任務完成的研修。29日上午,高研班舉行了簡短而又隆重的開班典禮。齊魯師范學院副院長陳小言、山東省中小學師訓干訓中心主任畢詩文、副主任劉文華、省中小學教師遠程研修項目執行主任蔣敦杰、山東省中小學教師遠程研修初中項目主任梁承鋒和省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紅婷教授等領導和專家出席了本次高研班開班儀式。開幕式上,專家和領導就明確的指出這次高級研修班的任務是為20xx年全省初中數學教師全員遠程研修開發課例資源。
開幕式只有20分鐘,很快就進入了任務培訓狀態。專家的報告大多是指向如何開展工作的,第一天培訓就顯示了任務的緊張。上午蔣教授的報告《教師研修轉型與省骨干高級研修》到12點,下午首都師范大學王尚志教授《初中數學教學幾個問題》到5:30,晚上梁承鋒教授《20xx初中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目標任務與課例研究變式應用》到了10:30盡管專家們都在強調如何開展工作,如何重要和辛苦,我們還是沒有進入狀態。但王尚志教授的報告,讓大家很興奮,他探討的問題很實在,和一線教師的思考很接近,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第一次聽王教授的報告,但看得出這次報告還是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思考和收益。而且后續的工作證明,王尚志教授的報告給大家的工作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第二天上午首席專家李紅婷教授為大家作了題為《課例研究問題與研究任務——以“課例打磨”為載體的教學改進思路》的報告,李教授從教師培訓方式的轉型、專家型教師的成長路徑、課例與課例設計、課例研究問題與研究問題、觀課與評課等幾個方面作了深入的解讀。下午兩位參加過課例研修教師的現身說法,讓大家不但明白了基本流程和思路,也意識到了責任之大和任務之重。
伴隨著兩天的報告,是大家對關注問題的討論和澄清。很快,我們六個組各自確定了自己的研究主題,并進行了去偽存真式的剝離和澄清,并撰寫了各自的研修計劃。首席專家李紅婷教授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貫穿任務全過程。李教授的指導具體、清楚,高屋建瓴而且不厭其煩,從早上到深夜,還處理著一些其他的工作,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感動。
更多的時間留給了以小組為單位的工作團隊。我們小組由16位教師組成,有四位來自濱州,有三位來自東營,有九位來自煙臺。其中由來自煙臺市芝罘區教科研中心的林光老師任組長,由來自濱州市北鎮中學實驗初中部的邢成云老師和萊州市實驗中學張延芳老師任指導老師,由來自東營市育才中學的劉江老師任組內專家,根據工作需要,組內又分為4個任務小組。
每一項任務都被分解為幾個部分來討論和撰寫,然后再合成討論,再經指導教師、組內專家把關后,再提交李教授審核,然后再審核定稿。課例打磨計劃的制定,讓大家完全進入了工作狀態,也了解了理論研究、行動研究和載體呈現的重要性。授課任務由煙臺三中分校的曲曉媛老師承擔,她自我封閉了一天進行獨立一備,其他人則對a視頻腳本進行了細致的研討,為便于在網絡上呈現這個遞進的過程,我們進行了錄音和會議記錄,想保持這個課例打磨的真實過程。在二備的過程中,大家各抒己見,充分討論,很快達成了共識,二備很順利,b腳本也很順利完成了第一稿。
第一段集中研修,7天很快結束了。我們才發現自己的節奏是那么緊張。基本上是房間、餐廳和工作室,每天從早上到深夜。多數人連樓也沒有走出去。第二階段是分散研修和錄課的時間。但每天大家還是第一時間上網交流和學習。盡管錄課是在煙臺,大家還是克服困難參加了實地的課堂觀察。
12月21日,大家重聚濟南,進行了觀課交流,錄制b視頻和d視頻,完成了網絡記錄和呈現任務,并撰寫了課例學習導引等,最終一個完整的課例打磨資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回顧整個過程,我們不得不說,每一項工作成果無不都是大家共同智慧的結晶。每個小過程,我們組內都進行詳細而明確的分工,而且這種分工特別重視彼此的互助性。每位教師都非常積極認真的完成各自的任務和協助任務。任務是艱巨的,但結果也是令人振奮的。
三、不同的體會,共同的收獲。
(一)這次研修,給了大家太多的感慨。
教學設計、上課、聽課、評課本是教師最經常的工作,卻因沒有明確的問題引領,沒有客觀的觀察統計,沒有必要的理性思考,沒有更深一步的行動和理論跟進,使我們的校本研修擺脫不了低效的困境,也浪費了老師們的時間,也使得大家的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聚焦問題,不僅需要理論的學習和思考,更需要真實、客觀和科學的關注,更需要行動研究和逐步的'跟進踐行,在堅決問題中,成長自己,促進學生。
(二)這次研修,給了大家太多的感動。
參加研修的教師,大多是學校里的中堅力量,身兼多職,但大家對待這項工作,無不盡心盡力,尤其在當討論的時候,都愿意把自己的觀點拿出來,與別人分享,闡述自己的理由。彼此真誠的交流,常讓人有無聲處聞驚雷的感覺。與會的工作人員,也都盡可能的為別人服務。各位專家,尤其是李紅婷教授更是耐心指導,精益求精。可以說,研修中,每一個人感動著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感動著。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研修也正是這樣。我們有理由相信,教育戰線上不乏執著的追夢人,不乏具有高尚情懷和追求的教育工作者。
(三)這次研修,給了大家太多的收獲。
雖然整個研修,都是圍繞任務展開的。但服務他人的同時,更成就的是自己。在課例打磨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收獲。有的開闊了思路,有的提升了理論,有的凈化了心靈。同時,也結交了很多業內同行。其實,同伴的交流是最大的財富。有一種收獲,可以穿透時空,長久的留在記憶里,那就是精神的成長和彼此的感動。
(四)這次研修,給了大家更多的思考。
日常教學研究,應該聚焦于教學有關的各類現實存在的問題,應該注意反復開放和聚焦,在解決和研究中,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和實際的行動跟進研究。
我們感覺到,廣大的一線教師都是有強烈的教育責任感、使命感和教育情懷的,對教育教學的追求是大家共同的心愿。通過本次高研班研修,我們認識到其實大道至簡,道不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