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8篇)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婉轉東風憶忠魂》。
4月5日是清明節,在這東風縷縷,陰雨綿綿的日子里,我們懷著敬佩的心記念先烈們。
新中國成立之前,民族危亡、國家動蕩,無數仁人志士贊不絕口,救亡圖存。黃花崗七十二義士林覺民的《與妻書》感動了無數中國人,他是我們福建人的自豪,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讓我們向義士們致敬!由于,是他們,讓中國從東亞病夫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是他們,改寫了中華民族百年的悲慘歷史;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艱苦奮戰,為中華民族獲得了輝煌的成功。看!我們頭頂上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那是義士們的鮮血浸染而成的。
我們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承受過無數瘋狂屠殺和深重災難的中華民族,有一副高昂的頭顱,一副堅挺的脊骨,一雙喜馬拉雅山厚實的肩膀,一身黃河長江奔騰不息的血管。昨天,我們曾托起五千年的文明,托起太長城、故宮;今天,我們要用十三億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
主席曾說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必須再接再厲,勇往直前,繼續把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當年,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吶喊擲地有聲,而今我們少年學子更應肩負中華民族復興之偉任,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同學們,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晚唐大詩人杜牧曾寫過一首題為《清明》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首詩在中國流傳甚廣,許多人都耳熟能詳。說到清明節,我們常常會想到凄風苦雨、掃墓祭祀,其實,清明節的內涵遠不止這些。
在2520xx年前,清明只是一個節氣的名稱。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蘇,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民諺常說:“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
這種敦促春耕的節氣,是怎樣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的呢?應該說這與此前一天的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因為介子推因火而死,故這天百姓人家不得生火,只能吃冷飯。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并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對此,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詩有生動描寫:“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除了禁火冷食,還有后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墳丘標志,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后來在挖墓坑時還筑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托。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于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鑒于民間寒食、清明并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這項規定距今已經1200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于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這不僅表現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蕩秋千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
清明節后來還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上巳節古時在農歷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反映了人們經過一個沉悶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游黃河。”即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踏青、洗澡的生動寫照。
大約從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踏青游樂的活動。由于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順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騁足青青原野,也算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吧。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秉性貪玩的小孩子,常常不滿足于踏青游樂僅僅在清明舉行一次,誠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終于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
又是一年春來早,讓我們在這個清明節走出家門,和父母一起祭掃祖先,寄托我們綿長的哀思;帶上風箏,去郊外游玩踏青,也有利于放松我們緊張的神經。愿每個同學都能有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3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三五班的_________,我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今天我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清明節后話清明》。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也叫三月節,大約始于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傳統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祭祖、掃墓等重要儀式,還有踏青、插柳、蕩秋千、打馬球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拜先人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隨著時間的發展,清明節成為現代人們紀念祖先、緬懷先輩的重要節日。古詩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時節,人們倍加思念逝去的親人,在長輩的帶領下舉家祭掃祖先的陵墓。學校、社會也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斗英雄。無論是小家還是大家,在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樸素的思想,就是不忘歷史,不忘先輩。
在剛剛過去的清明節期間,有很多同學隨著家人回鄉祭祖,可能都是采用傳統的方式。其實,在現代社會,如果采用音樂祭掃、鮮花悼念、植樹寄哀思等更多方式緬懷先人,既經濟又文明。如在先人的墓碑前,獻上一束束或潔白或金黃的菊花,植上一株綠油油的常青樹木„„傳遞給先人的是追憶和思念,留給我們晚輩的是文明與簡約,于社會來說,也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
同學們,國家將清明納入法定假日,目的是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了解清明這一傳統節日的重要意義,重溫祖先智慧,增強對中華民族、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我們的演講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4
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
上星期一我們過了清明。今天,我們來談談清明節。
清明節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至今仍是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公歷4月5日前后為清明節,原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全國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過此節日。20__年,清明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國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古代勞動人民據此來安排農事。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它包含著豐富的風俗活動內容。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活動儀式是祭祖、掃墓。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人們重要的禮俗活動之一。掃墓原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節相傳起源于晉文公對介子推的悼念。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后來,由于寒食與清明日子接近,這個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就逐漸與清明合二為一了。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在北方,老百姓吃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
按照舊俗,清明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是人性美好的一種表現,我們中國人,世世代代通過清明這個節日表達我們對先人和親人的緬懷和敬仰之心。
把祭祀先人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系起來,清明節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文化意義類似西方的感恩節。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間有著深刻的關系,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而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百花盛開的時節,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并喜歡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如“踏青”、“放風箏”和“蕩秋千”等。
宋代文人李彌大有一首詩寫道:“蒙蒙細雨網春暉,南陽清明二月時。細草養泥留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兒”。為我們編織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可謂心境好、景色新,一派鳥語花香! 踏青春游固然是必不可少,但大文豪蘇東坡卻顯得格外冷靜。他在《東欄梨花》詩里寫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處幾清明”。他告訴我們,這美好的時光當然是令人陶醉的,但人生幾何,切莫因為沉湎于此而忘記珍惜時光。
難怪有位民俗學家這樣定義清明節:“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最后,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將來你身在何方,都不能忘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5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清明節又快到了,最近一段時間,每一家人,都會在長輩的帶領下,舉家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每一所學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國旗下,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著創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先輩。這里,小家與大家,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思想,就是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著愛國主義情懷,把我們都培養成具有愛國主義的中國人。
有的同學說:什么是愛國主義啊?對中小學學生來說,愛國主義就是愛家庭、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就是我們“愛心校園·快樂校園”里同學們的文明行為,文明學習,文明成長。
愛國主義要有愛的能力,能力來自今天的自覺規范、修養,來自刻苦努力的學習。有的同學不能好好地吃飯,挑食現象嚴重,這樣就不能長成強壯的身體;有的同學一有空就鉆進游戲廳,玩壞了自己的眼睛,也染上了不良習氣;有的同學今天不愛學習,不好好學習;這樣下去,當我們長大以后,就是有愛父母、愛國家的心情,還有沒有愛的能力啊!只有今天好好規范自己的行為,刻苦地努力學習,將來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創造更多的財富孝敬父母、報孝祖國。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伴隨著濃濃的春意,我們即將走進四月,先考考你們: 4月5日是什么節日?清明節。是的?纯次覀兘裉斓闹黝},來,大家一起響亮地念一遍。
又是一年清明節。清明節不僅是24節氣之一,還是一個祭祀祖先,寄托哀思的日子。每年這個時候,許多人都會舉家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新中國誕生后,清明節又被賦予了一個特殊而重要的意義,那就是緬懷革命先輩,學習先烈精神.此時,站在這里,我心中感慨萬千,并不是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嘆,而是被那偉大的生命價值所震撼。
接下來,有請一群同樣被震撼的同學、我們的校朗誦隊帶來《清明節獻詞》。掌聲有請!
太棒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是呀!那些英勇的烈士們不愧為炎黃子孫的后代,不愧為新中國永遠矗立的豐碑。
此刻,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一幅幅英雄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烈士們為了祖國獨立統一挺身而出,為了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難道他們不知道生命的可貴?不!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深深懂得:在祖國危亡之時,作為一個中國人,保衛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愛國主義就是他們巨大的精神力量。為了祖國的解放,他們能在戰火中出生入死,能在監牢里堅貞不屈,能在刑場上大義凜然。他們用生命、熱血換來了華夏民族的新生。
親愛的同學們,立足今天,放眼未來,讓我們緬懷革命先烈,學習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氣概,將歷史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上。說到這里,同學們肯定會說,那戰爭年代的硝煙早已在中國的大地上消散,現在,我們新中國迎來了嶄新的時代,中國繁榮昌盛,經濟發達,步入了世界強國的行列。祖國再也不需要我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了。
那我們新一代的兒童該怎樣用行動來緬懷先烈呢?其實新的世紀早已經給愛國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愛國不再變得虛無,我想我們要愛國、我們要學習先烈的精神,首先應該從愛學習、愛學校、愛長輩、愛社會做起,從一些小事情,小細節做起。
例如,現在我們在操場上,當那洪亮的國歌聲響起時,我們向國旗莊嚴地敬禮,這就是愛祖國的表現了,在你肅穆的隊禮中,也能看到你對先烈們的尊重。
再如,在假日里,你遵守了國家的規定,不在社區,山林處玩火,或者,你主動地制止了其他的小同學在危險地帶玩火,你愛護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你這個微小舉動的意義和英烈們一樣偉大。
又如,在上公共汽車時,你主動讓年長的爺爺奶奶先上車,當你在公共汽車上站起身給抱孩子的阿姨讓座的時候,你宏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文明的禮儀之邦中又描繪了絢麗的一筆,這也是愛國的表現。
還有,在春意盎然的三月,你和父母在自家樓前的花壇中重下一棵小花,或者給學校花壇里的小樹除除雜草,澆一澆水,你美化了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學校,這也是愛國的表現呀!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看,愛國很容易做到吧?告訴老師,你可以做到嗎?真的可以嗎?真是好樣的,我們所有的老師都在拭目以待哦!
好的,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懷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學生;在社區我們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共同來譜寫我們祖國、我們實小美好幸福的樂章吧!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7
今日,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緬懷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是一個充滿懷念的節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我們應當飲水思源,懷著一顆真誠的心祭奠革命先烈,感激他們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
你聽,陳然烈士義正嚴詞地對勸降的敵人說“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夏明翰烈士被敵人殺害前還高聲吟誦著“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之后人。”吉鴻昌將軍在敵人的槍口下仍在后悔“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闭驗橛辛藷o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才有了今日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如今,我們收獲了兩彈一星成功的自豪,收復港澳的快慰,一國兩制的成功,三峽工程建設的壯觀,神舟號飛船升天的壯舉,西部開發的活力……這些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都是獻給烈士們最好的禮物。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不正是為了祖國的繁榮與昌盛不正是為了讓我們過上今日的幸福生活嗎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生活在一個和平、完美的環境里。我們要努力學習,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一天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要問問自我:上課時,是否因知識枯燥而開小差自習時,是否因意志薄弱而講小話在家中做作業時,是否禁不住電視和電腦游戲的誘惑而虛度時光周末,是否因貪玩而無暇顧及書本讓我們從此刻開始,惜時如金,為祖國的日益強大、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進取鍛煉,告慰先烈們的在天之靈!
多謝大家!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8
各位教師、各位同學:
午時好!
適值清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我們的學校到處生機勃勃,桃紅柳綠,今日在那里隆重集會,用演講的方式,悼念先烈,祭奠英靈,目的是為了提醒我們每一個人,勿忘歷史,以史為鑒。
同學們,清明節,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祭掃先輩,緬懷過去,不是要我們沉浸在無限的痛苦之中,而是為了更好地激發我們奮勇前進的斗志;祭掃先輩,緬懷過去,不是要我們對歷史耿耿于懷,而是要我們化悲痛為力量,更好地開創未來;祭掃先輩,緬懷過去,不是要我們無限地悔恨,而應把歷史作為鏡子,既照著過去,但更多的應是折射未來,讓今日的我們以史為鑒,以史立志!
同學們,先烈們用自我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大廈奠基,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們,更不能忘記他們!如何繼承先烈的遺志如何發揚革命光榮傳統有的同學可能認為太難了,其實不然,只要我們能夠按照(中學生守則)、(“禮貌學生”四十字規范)要求去做,認真規范自我的言行,在家里,做一個孝順父母、關心老人、勤儉節儉、熱愛勞動的“好幫手”;在社會上,做一個熱愛祖國、禮貌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標兵”;在學校里做一個團結友愛、互相幫忙、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好伙伴”;在公共場所做一個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在獨處時做一個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于創新的“小主人”,以我們的實際行動呼喚禮貌春風,告慰烈士忠魂,就足夠了。
同學們,教師們,我們的身上,肩負著先烈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著富民強國的歷史重任!我們要用信心、誠心、雄心去演繹我們精彩的人生,莫讓年華付水流。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朝大詩人杜牧這首詩中提到的“清明”,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到清明,我們一般都會在長輩的帶領下,祭掃先祖的陵墓,以此來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而學校也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烈。
同學們,你們準備怎樣過今年的清明節呢?在此,我向大家提三個建議:一是過文明簡約的清明節。紀念過逝的親人,重在表達情感。我們可以采取鮮花悼念、音樂祭掃、植樹寄哀思等既經濟又文明的紀念方式。二是過尋找美好的清明節。清明時節,萬物正復蘇,大地已披上綠裝,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風箏?醋鎳篮玫纳缴剿惺茏鎳招略庐惖姆睒s新貌,也是很有意義的。三是過樹立理想的清明節,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做新世紀的小主人。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過個文明、簡約、心存理想的清明節吧!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又是一年清明時。
陽春四月,和風送暖,春暖花開,轉眼間,又是一年清明時。有一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時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我們剛才聽到的《清明》這首詩所描寫的就是古人對祭奠先人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寫照。
清明節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清明前后,人們都會到自己祖先的陵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灑下一杯酒,表達對先人的祭奠之情。再過幾天,同學們也會帶著虔誠的心去祭拜自己的先祖。如何過好這個傳統節日,“安全、文明”是兩個必不可少的關鍵詞。在確保安全的同時,我們還要倡導文明過節。不過,近年來,一些封建迷信、愚昧攀比的祭掃陋習陳渣泛起。紙扎的轎車、別墅等祭祀用品粉墨登場,一些不法商販借機牟取暴利。這不僅造成鋪張浪費,還從根本上背離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敗壞了社會風氣。每年清明節前后,人們總是扶老攜幼集中出行,大量人流、車流致使交通擁堵現象嚴重。在市區,一些群眾在馬路邊、廣場、花園、小區隨意燒紙放炮,不僅污染環境衛生,而且給市民的生活帶來影響;在農村,田間地頭、山岡山坡上,上墳掃墓的人隨意燒紙放鞭,煙霧繚繞,引發森林火災的事件時有發生······
同學們,我們的清明節祭掃,應更多地體現在精神層面,而不是以物質來衡量。當前,植樹祭掃、鮮花祭掃、網上祭掃等現代文明祭掃方式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應該大力予以倡導。在先人的墓碑前,放一段先人生前喜愛的音樂,獻上一束束或潔白或金黃的菊花,植上一株綠油油的常青樹木……傳遞給先人的是追憶和思念,留給我們晚輩的是文明與簡約。于社會來說,也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
同學們,清明節不應簡單等同于“掃墓節”。清明節只有掃墓、祭祀未免太單調了。我們不妨學學古人,過個豐富多彩的清明文化節,清明節放假期間我們可以到郊外踏青、賞花、郊游、插柳、親近自然保護環境、到空曠場地放風箏······過一個明凈清爽的節日。我們在祭奠先人的同時,還要全面繼承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并不斷創新加以豐富,使清明節更好地承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讓我們號召家長、號召全社會,過文明而有意義的清明節!
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他們的輝煌業績,將永垂史冊、萬古流芳!他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些無數革命先烈的無私犧牲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又是一年清明時,同學們,當我們在清明祭奠自己的先人之時,也不要忘了去憑吊那些永垂不朽的先烈們。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人、先烈們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同學們,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每一寸光陰,珍愛我們寶貴鮮活的生命,刻苦努力學習,爭取早日成人成材,這樣才能告慰我們的先人以及那些永垂不朽先烈們的在天之靈;只有這樣,才是對先人、先烈們最好的祭奠······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1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們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不管我們將來從事什么職業,我們祖國的兒女,肩負著先烈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著建設經濟發達、文明富強、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偉大祖國的歷史重任,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
最近一段時間,每一家人,都是在長輩的帶領下,舉家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每一所學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國旗下,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著創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先輩。這里,小家與大家,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思想,就是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著愛國主義情懷,把我們都培養成具有愛國主義的中國人。
有的同學說:什么是愛國主義啊?對中小學學生來說,愛國主義就是愛家庭、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就是我們“愛心校園·快樂校園”里同學們的文明行為,文明學習,文明成長。
愛國主義要有愛的能力,能力來自今天的自覺規范、修養,來自刻苦努力的學習。有的同學不能好好地吃飯,挑食現象嚴重,這樣就不能長成強壯的身體;有的同學一有空就鉆進游戲廳,玩壞了自己的眼睛,也染上了不良習氣;有的同學今天不愛學習,不好好學習;這樣下去,當我們長大以后,就是有愛父母、愛國家的心情,還有沒有愛的能力啊!只有今天好好規范自己的行為,刻苦地努力學習,將來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創造更多的財富孝敬父母、報孝祖國。
作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我們,幸運地享受著先輩們為我們打造的和平盛世,少先隊員們,我們肩負著先輩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著建設經濟發達、文明富強的偉大祖國這一歷史重任,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中華民族的早日騰飛,讓我們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健康成長,用我們的熱情、用我們的才智,讓中華民族的偉業在我們的拼搏中延伸,讓國旗更鮮紅、五星更閃亮。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2
冬天過往了,萬物復蘇,這時候,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
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稱為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農諺。常言道: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可見,清明是一年間農業活動的開始。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更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是一個記念先人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掃墓,謂之對先人的思時之敬。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先人,吊唁已逝的親人的風俗仍很盛行。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使人留戀,使人悲嘆,使人振奮,這里面包含了很多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進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但是人們祭奠先人、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回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講,它是在每一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展開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風俗。
歷史上,每一年農歷的清明節在都江堰都要舉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預祝當年農業豐收,這是川西平原源遠流長的傳統風俗。屆時,地方官員要親身主持放水儀式,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清明放水節再現了成都平原農耕文化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民俗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尚先賢、崇德報恩的優秀品質,具有宏揚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清明,這個節日,漸漸融進了我們的生活,成了生活中一部份。20xx年5月20日,這個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
嚴冬在東風中減退,歲月在奮斗中遠往,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當我們懷著崇敬而凝重的心緒齊聚義士記念碑前,陽光下記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戰士恍如正引領著我們向遠方遠望,他是要提示我們不要忘了中華民族過往不屈不撓的奮斗史?還是要攜我們展看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同學們,傳統的清明節就要到了,在這一天,我們將擁抱于大自然,感受春的訊息。體味這中華民族傳統而又盛大的節日。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3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大家早上好!今日,我國旗下獻詞的題目是《緬懷先烈勤奮學習》。
伴隨著濃濃的春意,我們一齊走進了四月,4月4日是清明節,我想許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會去郊外掃墓。是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與斷魂.”說的就是每當這個特殊的時候,人們都會倍加思念已經死去的親人,心境難免傷感。
有這樣一個報道:在瀏陽的一個小山村里,每年清明,一戶人家四代祭掃一個與他們非親非故的陌生人,整整59年。是什么人,什么力量促使這戶人家如此尊敬和懷念呢?原先,墓主是一位年方30的抗日戰士,當年因作戰中彈不治身亡。多少年來,多少英雄烈士,為了老百姓翻身作主,為了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獻出了寶貴的青春和生命。
“小蘿卜頭”——中國革命史上最年輕的烈士,他叫宋振中,不到1歲的他和母親一齊被捕入獄。穿的是媽媽改做的"囚衣"住的是陰暗潮濕的地牢。七八歲,每逢大人們在牢房里商量工作,他就主動到門口為他們放哨。"小蘿卜頭"在獄中與敵人斗爭很堅定,在他身上有一種讓敵人害怕的氣概。這位小英雄應對敵人血淋琳的屠刀,和難友們毫無畏懼地走向刑場,犧牲時,還不足9歲。
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心中感慨萬千,并不是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嘆,而是被那偉大的生命價值所震撼。同學們,只爭朝夕,發奮努力吧,讓我們以優異的成績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我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多謝大家。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4
敬愛的教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日我在國旗下講話的資料是:緬懷先烈,感恩先烈。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
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候,他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正因為有了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才有了今日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應對他們,我們怎樣能不肅然起敬呢?烈士們是離開了我們,但誰又能說他們不是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呢?
戰爭的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堅強與勇敢,和平完美的環境為我們供給了學知識、長才能、成棟梁的機會。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當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應當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職責和歷史使命。我們要要愛自我,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國旗添彩,為祖國爭光!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遺志,為祖國的日益強大、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進取鍛煉,共創祖國完美明天!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5
尊敬的教師、同學們:
沐浴著溫暖的春風,奏響雄渾高亢的《義勇軍進行曲》,莊嚴地升起我們神圣的國旗,看,五星紅旗,我們心中的圖騰,她熱烈鮮艷,迎風飄揚。飄揚在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今日我們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緬懷和紀念我們的革命先烈。
歷史的長河記載了多少英雄的事跡,革命先烈們,把對勞苦大眾的愛化為戰斗時同敵人搏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革命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巨大危險的時候,以自我的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革命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拋去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的大地。
如今,戰爭年代漸行漸遠,我們過著無比幸福的生活,無法體會戰爭的困苦與磨難,最多只能從書中,長輩的教誨和電視劇中去體會和感悟先烈們這比天高比海深的愛國情懷。但我們明白,生命是最可貴的,為了我們這些后人的幸福,先烈們不惜獻出自我寶貴的生命,這是何等的高尚
同學們!我們都是幸運的,我們生長在新時代,擁有富足的生活。當年烈士們浴血奮戰的每一寸土地,今日已鮮花朵朵、綠草如茵。當年硝煙彌漫的天空早已碧空如洗、紅旗飄揚。和平年代,雖然我們不需要像先烈們那樣拋頭顱、灑熱血,用身軀筑起共和國的長城,但我們肩負振興中華的使命。
梁啟超曾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蓖瑢W們,就讓我們以先烈為榜樣,繼往開來,用自我的熱情、自我的血汗、自我的才智,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用青春的承諾,放飛夢想的風箏;用青春的自信,作義無返顧的搏擊;用青春的堅韌,不懈奮斗,立志成材,超越自我,報效祖國!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多謝大家!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下周將迎來“清明節”。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清明,我們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假如我們自己也只是將清明節等同于放假一天,那么,人家對我們“不好好過節”的批評就成為當然,《清明上河圖》中所蘊含的,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獨特的文化氣質,只會黯然消逝。
清明,其實最開始只是一個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等農諺。再后來,由于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漸漸的,人們就把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了,寒食節里講究寒食、禁火、掃墓的習俗,也就成了為清明節的習俗。為了防止清明節里寒食傷身,人們就通過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因此,也就又有了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所以說,清明節中既有祭掃離別的悲酸,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是一個極富中國特色的節日。
今天的我們該如何對待清明節呢?
第一,尊重。傳統的清明節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全球化大潮下,我們可能會關注一些西方的節日,卻忽視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端午、七夕、中秋、重陽、春節應該被尊重、被銘記。因為這些節日傳承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自然、生命的特有的理解。
第二,感恩。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里,中華大地上眾多英雄兒女不屈于外來侵略與壓迫,獻出了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生命。從城市到農村,從內地到邊陲,都有清明掃墓的習俗,這就是我們對先祖、對先賢、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第三孝敬,孝,狹義說就是善事父母,廣義說就是報國愛國。漢字的“教”字就是一個“孝”字加一個“文”字,意思是教育首要的就是要人懂得孝道,即所謂“百善孝為先!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充分尊重父母長輩的意見和教導。理解父母的期望與關愛。
第四,珍惜。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不僅是紀念感恩,緬懷故人,還有親近自然、珍惜生命的意味。清明時節,萬物萌動,人們懷著欣喜迎接春天的到來,走進充滿生命活力的季節。珍惜生命,歌頌青春,珍惜時間,充實自己,活得更健康、更快樂,這是紀念先人、感恩親人的最好方式。
愿每一個人過一個充實、有意義的清明節!
愿我們的傳統節日與傳統文化得到應有的傳承與發展。
謝謝大家!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明天就是我國第一個放假的清明節了!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墒牵迕鞑粌H僅是一個節氣,同時它也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祭祖、掃墓、追思親人的日子。
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里,中華大地上眾多英雄兒女不屈于外來侵略的壓迫,不屈于反動統治階級的血腥鎮壓,不屈于風霜雪雨的艱苦磨難,為了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舍身取義,矢志不渝,用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英烈們雖打下了江山,但他們的事業還沒有完成。我們的祖國還需要進一步的強盛和繁榮。為了圓民族的強盛夢,我們每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建設富強祖國的歷史重任。祖國是民族的根,愛國是民族的魂。世界上任何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把愛國作為自己精神的支信和力量的源泉。今天我們在這里講愛國,我想首先應該落腳在我們的工作、學習、愛校、敬業上,試想一個不愛自己工作的人,一個不愛自己學校的人,一個不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人,能談得上愛國嗎?
同學們,讓我們把對祖國、人民的愛融入到具體的行動中去,讓我們銘記英雄先烈的事跡,傳承他們的精神,繼承他們的遺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發奮學習,苦練本領,爭當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時刻準備著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將步伐堅定,我們將奮勇前行!
2023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 篇18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痘茨献?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饕坏,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睂懗隽饲迕鞴澋奶厥鈿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