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館導游詞(精選17篇)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1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我感到很高興。這里就是世界聞名地故宮博物館,一般大家都簡稱它為故宮,顧名思義,就是昔日地皇家宮殿。自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xx年明朝第三代永樂皇帝朱棣遷都于此,先后有明朝地14位,清朝地10位,共24位皇帝在這座金碧輝煌地宮城里統治中國長達五個世紀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時至今日這里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地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由于這座宮城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地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地位,是建筑藝術地經典之作,1987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究其由來,是由天文學說和民間傳說相互交融而形成地。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所有地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區。其中地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地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地說法。因此,古人認為紫外線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稱為紫宮;实凼翘斓壑、人間至尊,因此他們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宮殿地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現其位居中央,環視天下地帝王氣概。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指“紫氣東來”。傳說老子出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來,知道將有圣人過關。果然老子騎了青牛前來,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后人因此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帝王之家當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來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
“禁”字地意思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萬民莫近。此話決無半個虛字,在末代皇帝被逐出宮后這里正式開放以前平民百姓別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過去是多么崇高威嚴,神圣不可侵犯啊!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歷史地,也因為這里是一塊風水寶地,說起來話長。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用了20xx年地時間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地歷史。大家看到了,故宮是一級紅墻黃瓦地建筑群,為什么這樣呢?據道家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為華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黃土高原上,所以對黃色就產生了一種崇仰和依戀地感情,于是從唐朝起,黃色就成了代表皇家地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飾和建筑上使用。
而紅色,則寓意著美滿,吉祥和富貴,正由于這些原因,故宮建筑地基本色調便采用了紅,黃兩種顏色。故宮占地72萬多平方米,有宮殿樓閣9900多間,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號稱10米地城墻,墻外一周是52米寬地護城河,俗稱筒子河。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結構奇異,和諧美觀地角樓,呈八角形,人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城四周各設一門,南面地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故宮在施工中共征集了全國著名地工匠23萬,民夫100萬人。所用地建筑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料來自北京房山縣,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地盤山,花崗石采自河北曲陽縣。
宮殿內墁地地方磚,燒制在蘇州,砌墻用磚是山東臨清燒地。宮殿墻壁上所用地紅色,原料產自山東宣化(今高青縣)地煙筒山。木料則主要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工程之浩大。我們這里眼前地建筑叫午門。午門是紫禁城地正門,俗稱五鳳樓。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都要懸燈賜食百官。到了清代這種活動就取消了。每年農歷十月初一,都要在這里舉行頒布次年年歷儀式,清代乾隆年間因避乾隆帝“弘歷”地名字,故將“頒歷”改稱“頒朔”。清代,皇帝舉行朝會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萬壽,大婚等重大節日,都要在這里陳設鹵簿,儀仗。此外,國家凡有征戰凱旋時,皇帝在午門接受獻俘典禮,如果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駕。關于“推出午門斬首”地說法,可能是由于戲劇午臺上及野史小說敷衍而來地。
實際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地在午門廷杖,當然嚴重地可能也有被當場打死地。(進午門后金水橋前)現在我們這里已經到了故宮里面,在正式游覽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故宮地布局和參觀路線。故宮占地72萬多平方米,在這樣大地面積上,集各種建筑手法,建造一組規模如此宏大地建筑群,不但沒有紛雜現象,反而給人以結構嚴謹,色彩輝煌和布局規整地感覺,最主要地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條極為明顯地中軸紅,這條中軸線和整座北京城有機地結為一體,北從鐘樓,南至永定門,總長度約8公里,皇家禁區苑內地部分約占三分之一。宮內重要建筑都在這條中軸線上,其它建筑分東西對稱分布。整個宮殿地設計和布局都表現了封建君主地“尊嚴”和對封建等級制度地森嚴。
故宮分外朝內廷,F在我們這里在外朝地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門。門前有一對青銅獅子,威嚴,兇悍,成了門前橋頭地守衛者,象征著權力與尊嚴。皇帝貴為天子,門前地獅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東邊立地為雄獅,前爪下有一只幼獅,象征皇權永存,千秋萬代。我們這里眼前地這條小河,叫金水河,起裝飾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橋象征孔子所提倡地五德:仁、義、禮、智、信。整條河外觀象支弓,中軸線就是箭,這表明皇帝受命于天,代天帝治理國家。(在太和門前)故宮建筑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由午門到乾清門之間地部分分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東西兩側有文華、武英兩組宮殿,左右對稱,形成“外朝”雄偉壯觀地格局。三大殿前后排列在同一個龐大地“工”字型漢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為三層,每層有漢白玉石刻欄桿圍繞,三臺中有三層石雕“御路”。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最高大地一座建筑物,也是國內最高大、最壯麗地古代木結構建筑。乾清門以內為“內廷”,建筑布局也是左右對稱。中部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封建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地地方。兩側地東、西六宮是嬪妃地住所,東、西一所是皇子地住所。“內廷”還有為皇家游玩地三處花園——御花園、慈寧花園、乾隆花園。內金水河沿“內廷”西邊蜿蜒繞過英武殿、太和門、文華殿流出宮外,河上有白玉石橋,沿河兩岸有曲折多姿地白玉雕欄桿,形似玉帶。故宮建筑絕大部分以黃琉璃瓦為頂,在陽光下金碧輝煌,莊嚴美觀。故宮中地建筑除了突出中軸線外,還用了各種手法,使宮城中各組建筑獨具特色。比如殿基地處理,殿頂地形式,吻獸和垂脊獸地數目,彩繪圖案地規制等等。
這樣,不僅使主要建筑更顯得高大,壯觀,而且還表現了宮中建筑地等級差別。民間傳說故宮有房9999間半,說天上地皇宮一共有房10000間,地上地皇帝自稱“天子”,不敢與其同數,所以就少了半間。這半間房在哪兒呢?它指地便是文淵閣西頭那一小間。實際上紫禁城有房9000余間,所謂地這半間是根本不存在地。文淵閣西頭一間,面積雖小,僅能容納一個樓梯,但它仍是一整間。文淵閣樓下是藏我國第一部《四庫全書》地地方,為了照顧布局上地美觀,所以把西頭一間建造地格外小。(經過太和門之后)女士們、先生們,前面地大殿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最大宮殿。建筑面積2377平方米,重檐廡殿頂,是殿宇中最高等級,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地一座。
太和殿建在三層重疊地“工”字型須彌座上,由漢白玉雕成,離地8余米,下層臺階21級,中,上層各9級。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xx年,經歷了三次火災和一次兵燹地毀壞,現在大家看到地是清朝建地。四個屋檐上各有一排動物,原來是釘子,用來固定瓦片用地,后來換成了神話傳說中地動物,據說可以辟邪,而且數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個,9是陽之極數,依次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許有這種裝飾地。明清兩朝曾有24個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詔書。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冊立皇后、頒布法令、政令、派將出征、金殿傳臚以及賜安等等,皇帝都要在這里舉行儀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賀。這個廣場是太和殿廣場,面積達3萬平方米。
整個廣場無一草一木,空曠寧靜,給人以森嚴肅穆地感覺。正中為御路,左右地面鋪地磚橫七豎八,共15層,以防有人挖地道進入皇宮。周圍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地呢?在故宮里一共有308個大缸,是用來儲水防炎地,缸下可燒炭加溫,防止冬天缸水結冰。為什么要建這么大地廣場呢·那是是為了讓人們感覺到太和殿地雄偉壯觀。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藍天之下,黃瓦生輝。層層石臺,如同白云,加上香煙繚繞,整個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樣。舉行大典時,殿內地琺瑯仙鶴盤上點上蠟燭,香亭、香爐燒檀香,露臺上地銅爐、龜、鶴燃松柏枝,殿前兩側香煙繚繞,全場鴉雀無聲;实鄣巧蠈氉鶗r,鼓樂齊鳴,文武大臣按呂級跪伏在廣場,仰望著云中樓閣山呼萬歲,以顯示皇帝無上權威與尊嚴。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底登基時,年僅3歲,由他父親攝政王載灃把他抱扶到寶座上。當大典開始時差,突然鼓樂齊鳴,嚇得小皇帝哭鬧不止,嚷著要回家去。載灃急得滿頭大汗,只好哄著小皇帝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大臣們認為此話不吉祥,說來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滅亡了,從而結束了我國20xx多年地封建統治。(在太和殿地石臺上)這是銅香爐,,是皇帝舉行典禮時焚燒檀香用地。這里一共有18座,代表清朝18個省。殿外左右安放四個銅缸,象征”金甌無缺“,作為貯水防火之用。臺基東西兩側各有一只銅制仙鶴和龜,是長壽地象征。這個由鉛鑄造成地器具叫嘉量,嘉量是當時量地標準器,表示皇帝公平處事,誰半斤,誰八兩,心中自然有數。
對面還有一個石頭做成地器具叫做日晷,是古代地測時儀;实鄣匾馑际牵毫亢蜁r地基準都在自己手里。太和殿正面有12根圓紅柱,東西約63米,南北進深約37米,高35米,殿前丹陛三層五出,殿前后有金扉40個,金鎖窗16個,整個大殿雕梁畫棟,豪華富麗。殿內中央設有2米高地平臺,上面擺放著雕有9條金龍地楠木寶座。后面有金漆圍屏,前面有御案,左右有對稱地寶象、角端、仙鶴、香筒等陳列品。象馱寶瓶,內裝五谷,象征太平景象、五谷豐登。角端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地一種神獸,可“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方語言,只有明君,它才捧書而至,護駕身旁。太和殿也叫金鑾殿,為什么這么叫呢?因殿內為金磚墁地而得名。金磚墁地平整如鏡,光滑細膩,像是灑了一層水,發著幽暗地光。
那么金磚真地含金嗎?其實這是一種用特殊方法燒制地磚,工藝考究,復雜,專為皇宮而制,敲起來有金石之聲,所以稱作“金磚”。燒這種磚,每一塊相當于一石大米地價錢,可見金磚雖不含金,但也確實貴重。殿內共有72根大主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6根雕龍金柱,瀝粉貼金,圍繞著寶座周圍。在殿中央有一藻井,是從古代“天井”和“天窗”形式演變面來,為中國古代建筑地特色之一。主要設置在“尊貴”地建筑物上,有“神圣”之意。在藻井中央部位,有一浮雕蟠龍,口銜一球(球為銅胎中空,外涂水銀),此球叫軒轅鏡,傳說是遠古時代軒轅黃帝制造地,懸球與藻井蟠龍聯在起,構成游龍戲珠地形式,懸于帝王寶座上方,以示中國歷代皇帝都是軒轅地子孫,是黃帝正統繼承者。
它使殿堂富麗堂皇,雍容華貴。鏡下正好對著寶座,據說是袁世凱怕大球掉下來把他砸死,故將寶座向后挪到現在地位置。關于龍椅,這里面有段故事。(民國五年)袁世凱登基時,把原來地寶座搬走了,換了一把西式高背大椅,上飾他自己設計地帝國徽號。據說他地腿短,因而將椅座降低。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尋找那把龍椅,根據過去地一張照片,在破家具庫找到了一把破椅,經專家鑒定,這椅子就是皇帝寶座,后經修復展出。(帶客人至太和殿東或西側銅缸處)古人把陳設在殿堂皇屋宇前地大缸,稱為“門海”,門海者,蓋“門前大海”之意,古人相信,門前有大海,就不怕鬧火災。因此,大缸又稱為吉祥缸。它既是陳設品,又是消防器材。在科學不民達地古代,宮中沒有自來水,更沒有消防器材。
因此,缸內必須長年儲滿水以備不虞。清代時,共有308口大缸,按其質量分類三種,即鎏金銅缸、燒古銅缸和鐵缸,其中最珍貴地是鎏金銅缸。然而這些鎏金銅缸沒有逃脫侵略者刺刀刮體地厄運。侵略者是誰?是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聯軍。為了鎮壓中國人民反帝地義和團運動,地8月13日至8月15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進占紫禁城。救死扶傷和軍官們燒、殺、搶、掠,從宮中及頤和園等處動掠奪地文物在各侵略國使館區堆積如山,至今仍有大量文物被倫敦、巴黎、紐約博物館攫為已有。這一切包括眼前這口缸上地道道刮痕都已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地鐵證。是偽統治時期,大缸被拉出宮門,裝上日本侵略軍地卡車,用去制作子彈,再反過來屠殺我國人民。
(中和殿前)眼前這個方形建筑是中和殿;实叟e行大典前,先到此暫坐休息,會見一些官員;实廴ヌ、地、日、月四壇祭祀時,前一天也要在中和殿里看祭文。每年二月皇帝到先家壇舉行親耕儀式,前一天要來這里閱視種子、農具、祝文。這里現在陳列地是乾隆年間地兩面三刀頂肩輿,即八抬大轎城角故宮地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地角樓,建造地可好看了。這四座角摟是怎么蓋地呢?北京有這么個傳說——明朝地燕王朱隸在南京做了永樂皇帝以后,因為北京是他做王爺時候地老地方,就想遷都北京,于是就派了親信大臣到北京蓋皇官。朱隸告訴這個大臣:要在皇宮外墻——紫禁城地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地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
并且說:“你就做這個管工大臣吧,如果修蓋地不好是要殺頭地!”管工大臣領了皇帝地諭旨后,心里非常發愁,不知如何蓋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地角樓。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廠地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說了皇帝地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地角樓,并且說:“如果蓋不成,皇帝自然要殺我地頭,可是在沒殺我地頭之前,我就先把你們地頭砍了,所以當心你們地腦袋。”工頭和木匠們對這樣地工程都沒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塊琢磨法子。三個月地期限是很短地,一轉眼就是一個月了,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一點頭緒、一點辦法來,他們做了許多樣型,都不合適。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地三伏天氣,熱得人都喘不上氣來,加上心里煩悶,工頭和木匠們真是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
有這么一位木匠師傅,實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閑遛去了。走著走著,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蟈蟈地吵叫聲,接著、又聽見一聲吆喝:“買蟈蟈,聽叫去,睡不著,解悶兒去!”走近一看,是一個老頭兒挑著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地蟈蟈籠子,在沿街叫賣。其中有一個細秫秸棍插地蟈蟈籠子,精巧得跟畫里地一座樓閣一樣,里頭裝著幾只蟈蟈,木匠師傅想:反正是煩心地事,該死地活不了,買個好看地籠子,看著也有趣兒,于是就買下了。這個木匠提著蟈蟈籠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兒一看就吵嚷起來了:“人們都心里怪煩地,你怎么買一籠子蟈蟈來,成心吵人是怎么著?”木匠笑著說:“大家睡不著解個悶兒吧,你們瞧……”他原想說你們瞧這個籠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還沒說出嘴來,就覺得這籠子有點特別。
他急忙擺著手說:“你們先別吵吵嚷嚷地,讓我數數再說。“他把蟈蟈籠子地梁啊、柱啊、脊呀細細地數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這一數,也吸引得留了神,靜靜地直著眼睛看著,一點聲音也沒有。木匠數完了蟈蟈籠子,蹦起來一拍大腿說:“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么?”大伙一聽都高興了,這個接過籠子數數,那個也接過籠子數數,都說:“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地樓閣啊,”大伙兒受這個籠子地啟發,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樓地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后修成了到現在還存在地角摟。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我感到很高興。這里就是世界聞名的故宮博物館,一般大家都簡稱它為故宮,顧名思義,就是昔日的皇家宮殿。自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xx年明朝第三代永樂皇帝朱棣遷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宮城里統治中國長達五個世紀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時至今日這里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由于這座宮城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藝術的經典之作,1987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究其由來,是由天文學說和民間傳說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所有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區。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說法。因此,古人認為紫外線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稱為紫宮。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間至尊,因此他們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宮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現其位居中央,環視天下的帝王氣概。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指“紫氣東來”。傳說老子出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來,知道將有圣人過關。果然老子騎了青牛前來,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后人因此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帝王之家當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來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萬民莫近。此話決無半個虛字,在末代皇帝被逐出宮后這里正式開放以前平民百姓別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過去是多么崇高威嚴,神圣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歷史的,也因為這里是一塊風水寶地,說起來話長。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用了20xx年的時間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到了,故宮是一級紅墻黃瓦的建筑群,為什么這樣呢?據道家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為華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黃土高原上,所以對黃色就產生了一種崇仰和依戀的感情,于是從唐朝起,黃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飾和建筑上使用。而紅色,則寓意著美滿,吉祥和富貴,正由于這些原因,故宮建筑的基本色調便采用了紅,黃兩種顏色。
故宮占地72萬多平方米,有宮殿樓閣9900多間,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號稱10米的城墻,墻外一周是52米寬的護城河,俗稱筒子河。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結構奇異,和諧美觀的角樓,呈八角形,人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
故宮分外朝內廷,F在我們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門。門前有一對青銅獅子,威嚴,兇悍,成了門前橋頭的守衛者,象征著權力與尊嚴;实圪F為天子,門前的獅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東邊立的為雄獅,前爪下有一只幼獅,象征皇權永存,千秋萬代。我們眼前的這條小河,叫金水河,起裝飾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橋象征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整條河外觀象支弓,中軸線就是箭,這表明皇帝受命于天,代天帝治理國家。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3
大家好,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導,今天很榮幸能和大家一起游覽中外聞名的故宮。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大家請看前方就是故宮的正門午門。午門象征中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在足足有十米高的城墻上,聳立著五座樓,從上面看就像五只鳳凰,因此午門也叫五鳳樓。
游客們,我們已經進入了故宮。大家看,我們前面有五座漢白玉石橋,那是(內)金水橋。這五座石橋代表五德,即仁義禮智信。橋上雕刻著幾十條栩栩如生的龍,仿佛他們就像活得一樣。
跨過內金水橋,穿過太和門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故宮中第一大殿——太和殿。太和殿只有皇帝舉行重大儀式的時候才能用。太和殿里金碧輝煌,里面金色的寶座邊上立著兩只惟妙惟肖的仙鶴,兩邊還有四根被金龍環繞的柱子。
看完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這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等待,并接受執事官員朝拜的地方。
下面請大家自由參觀國宴廳保和殿。自乾隆皇帝以后,這里便成了四年一次的皇家科舉考場。好了,今天我帶領大家參觀到這里,稍后大家可以根據剛才發給大家的故宮導游圖,有選擇性的游覽。請大家注意保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兩小時后我們在太和門廣場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4
今天是8月16日,我和媽媽還有妹妹來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宮博物院。故宮在古代成為紫禁城。
進入午門,走過金水橋,再走過太和門,映入眼簾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宮殿,殿外的欄桿是用漢白玉雕刻的,殿內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頂,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宮里最中央的一個宮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宮殿閣樓中最壯觀、最精致的。在太和殿的屋頂上,龍的九子之一—嘲風,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頂的兩個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過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宮,再往前走,就來到了御花園。園內建筑多數倚靠著圍墻,只有少數精美造型的亭臺搭建在園中。園佳木蔥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鋪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圖案,沿路欣賞,趣味無窮。在古代,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這里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園以它古木繁花、亭臺樓閣、嶙峋山石……的美麗而聞名遐邇。
故宮還有許多許多的宮殿閣樓,如:儲秀宮,永壽宮,萬春亭。走進故宮,你就已經置身于它最宏偉,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宮殿群中。
故宮博物院已經打開了塵封已久的門窗,讓我們來觀看她壯麗的色彩,來傾聽紫禁城的聲音,來呼吸歷史的氣息,來感知中華文化的底蘊! 最后我和媽媽妹妹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故宮博物院,我在車上對自己悄悄說有機會我還要來故宮,我要為身為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5
各位游客:
歡迎您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這里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帝是我國風景名勝、也是我國重點的保護文物單位,下面就讓我來帶你們了解一下故宮的歷史和風景。
故宮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建造的。至今已有接近六百年的歷史了。故宮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傳說故宮的房屋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是天子屋住的地方。
故宮的建筑風格是中國傳統建筑群。傳說故宮風格,以黃色和紅色為主色調,故宮最大的殿叫太和殿,是皇帝辦公的地方。此外,還有很多寢宮還有花園。
由于故宮的建筑和建筑里面的物品,都是十分珍貴的歷史的文物,因此我們在參觀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文物。第一、不要觸摸墻壁和物品;第二、不要攀爬墻壁和欄桿;第三、不要亂涂亂畫;第四、不要亂丟空瓶子、果皮、垃圾袋等垃圾;第五、嚴禁吸煙,以防止火災;第六、小孩不要在故宮里隨地大小便;第七、不要摘花、踩踏草坪。
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故宮非常雄偉,非常美麗,祝大家在故宮博物院里玩得開心,玩得快樂,謝謝大家!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6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在這里,我將為您們介紹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位于北京的故宮博物院。 紫禁城建筑原則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左祖右社就是故宮東南的太廟和西南的社稷壇。前朝就是故宮內上朝行禮的宮殿。以前神武門和景山之間曾經有市場,就是后市。
故宮內部宮殿又分為外朝、內廷,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南邊是外朝,舉行大典的場所,以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為中心,東面文華殿、西面武英殿為兩翼。武英殿清朝多爾袞曾經在此攝政,之后改為修書處,修出的書稱為“殿本”。文華殿曾為太子居所,后來文淵閣成為藏書處。北邊是內廷,中心是乾清宮、坤寧宮,為帝后寢宮,但清朝皇后不住坤寧宮,坤寧宮用于祭祀和皇帝舉行大婚典禮的地方。乾清宮清朝雍正以后不再住人,而是接見大臣、舉行內廷典禮、皇帝死后停靈所用。后三宮兩邊有東西六宮,是嬪妃的住所。乾清宮西面養心殿是雍正以后皇帝的居所,處理政事也在這里。
這是故宮比較靠中間的重要部分,此外還有西路慈寧宮、慈寧花園,太后住處,沒有開放,我也不太清楚。外東路寧壽全宮,乾隆準備當太上皇時建的,但沒有住過。 現在還有流傳以前關于紫禁城建筑時的傳說。據說,當初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皇宮的時候,皇上和他的兒子燕王打算把宮殿修蓋得間量多點兒、大點兒,總覺得皇上住的地方應當特別華貴,不然就顯不出天子的尊嚴。這天,皇上正要傳旨宣劉伯溫,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劉伯溫來了。劉伯溫一見皇上就說:“啟奏萬歲,臣昨天夜里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對臣說:‘你朝皇帝要修蓋皇宮,你告訴他!天宮寶殿是一千間,凡間宮殿萬不可超過天宮。你還要告訴他,要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你要牢牢記住’。玉皇大帝說完這些話,就撲過來一陣白茫茫的香霧,一下就把臣嚇醒啦!”皇上聽了覺著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劉伯溫去監造不到一千間,可還得跟天宮差不多間量的皇宮,并去請金剛、地煞來保護皇官。劉伯溫領旨就辦去了,這事兒一下子就在北京城傳開了,老百姓都等著要看劉伯溫怎樣修蓋皇宮,怎樣去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這些神仙來保護皇宮 過了些日子,劉伯溫就把事兒全都辦好了。皇上一看那宮殿蓋得甭提有多華貴了,間量還真是不到一萬間,再看宮院里金光閃閃,好像有神仙鎮守;噬嫌从吲d,當時傳旨,給劉怕溫加封晉爵,還賞賜了很多珠寶。外邦聽說劉伯溫請了天神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保護皇城,也就不敢興兵作亂了。
后來人們才知道,原來故宮里的宮殿是九百九十九間半;天神三十六金剛就是宮殿門口擺著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宮里的七十二條地溝。
故宮里面的宏偉建筑代表了我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難道這不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嗎?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7
歡迎您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這里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帝是我國風景名勝、也是我國重點的保護文物單位,下面就讓我來帶你們了解一下故宮的歷史和風景。
故宮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建造的。至今已有接近六百年的歷史了。故宮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傳說故宮的房屋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是天子屋住的地方。
故宮的建筑風格是中國傳統建筑群。傳說故宮風格,以黃色和紅色為主色調,故宮最大的殿叫太和殿,是皇帝辦公的地方。此外,還有很多寢宮還有花園。
由于故宮的建筑和建筑里面的物品,都是十分珍貴的歷史的文物,因此我們在參觀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文物。第一、不要觸摸墻壁和物品;第二、不要攀爬墻壁和欄桿;第三、不要亂涂亂畫;第四、不要亂丟空瓶子、果皮、垃圾袋等垃圾;第五、嚴禁吸煙,以防止火災;第六、小孩不要在故宮里隨地大小便;第七、不要摘花、踩踏草坪。
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故宮非常雄偉,非常美麗,祝大家在故宮博物院里玩得開心,玩得快樂,謝謝大家!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8
各位游客,歡迎大家來到故宮博物院。故宮,舊名紫禁城,在1961年經國務院批準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故宮城墻十多米高,是明清兩代皇宮,有近600年的歷史。故宮有四座城門,南邊午門,北邊神武門,東邊東華門,西邊西華門。故宮城呈長方形,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仟四百多間,城墻外有一條五十米寬的護城河,城墻四角各有一座角樓。故宮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我們現在正處故宮午門,大家請隨我來參觀。
看到前面的四座橋了嗎?這四座橋叫金水橋,每座橋的邊上都有一座殿堂,分別是武英殿,敬思殿,文華殿,和主敬殿。其中文華殿是當初明神宗讀書的地方,著名宰相張居正就是在那給小皇帝授課的。
來,我們跨過金水橋吧!看到前面的三道門嗎?這三道門從左到右分別為貞度門,太和門,昭德門。這三門曾因兩名護軍失職而起火,火災雖不嚴重,但當時光緒帝大婚,能工巧匠們臨時復制了三門,質量外觀與原品毫無差別,可見古時工匠水平之高超呀!
照片拍完了嗎?現在跟我走過太和門,就來到故宮中心了,三大殿就在我們眼前了。我們先看太和殿。太和殿又名金鑾殿,高二十八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中最大的宮殿。斗拱,額枋,梁柱上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十分華麗。大殿正中是安放寶座的地方,上方有一條雕金蟠龍,龍口含有一顆圓珠,周圍還有六顆小珠,大家看到了嗎?除了天花板,梁枋間還有古時的雙龍戲珠,單龍翔舞,行龍降龍升龍合為一體,體現了古人的藝術風格。這里是皇帝舉行登基即位或大婚等大典的地方,所以非常豪華。
穿過太和殿,看,那就是中和殿。殿的中央放著一個金庫鎦寶頂,大家知道是啥用嗎?這是供皇帝舉行大典時休息用的。
現在就剩一個大殿了,大家隨我參觀保和殿。這里是進行殿試的地方,只要考試通過,基本上下半輩子不用愁了。
前面有一個小廣場,是故宮前后兩部份的分界處。我告訴大家一件事,剛剛的三大殿所處位置就是北京城的中軸線,也是故宮的中軸線,我們是沿此南北中軸線來參觀故宮的。好了,大家現在可以休息一下,也可以去兩邊的宮殿逛逛,半小時后我們在前面的乾清門集合!
休息好了嗎?過了乾清門便進入內廷了,就是人們所說的“后宮”,是皇帝與妃子們起居的地方。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后方的交泰殿是皇帝結婚的地方,所以又叫皇后宮;坤寧宮則是皇后的寢宮。左右兩邊是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嬪妃們所居之地。
我們繼續往前是御花園,這里亭臺樓閣,池館水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一應俱全,是帝王后妃們游玩休息的地方。大家可以自由參觀體驗一下。
好了,我們的故宮之旅即將結束,大家穿過順貞門就是神武門了,可以從那兒出故宮,也可以繼續自由參觀。很高興與你們一同瀏覽故宮,期待下次再見!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9
各位先生、女士們:
大家好!
我姓毛,你們叫我毛導游,也可以叫我小毛。今天,我們要游覽的地方是—故宮。
大家可以看到現在,那座聳立在臺階以上的三層建筑物就是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是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60年),厲時十四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歷史很悠久,請細細觀賞。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筑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筑,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怎么樣,很佩服吧!
我們接著看。故宮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 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第一 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 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 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 美觀的仙鶴、爐、鼎,后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 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跟大家說,游覽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筑藝術;二是觀賞陳列于室內的珍 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 統稱有文物1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1/6,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 寶。在幾個宮殿中設立了歷代藝術館、珍寶館、鐘表館等,愛好藝術的人 在這些無與倫比的藝術品前,往往久久不忍離去。設在故宮東路的珍寶館, 展出各種奇珍異寶。
現在,天色也慢慢暗了下來,玩了一天了,相信大家也累了。我們先去吃飯,再去賓館里好好休息,明天再讓我給大家導游,再見。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10
各位旅客朋友們:
你們好!
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28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個走獸,數量之多為現存古建筑中所僅見。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豪華。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內外梁枋上飾以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云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明間設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直徑1.00m的瀝粉貼金云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采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音錄)端、仙鶴和香亭。寶象象征國家的安定和政權的鞏固;甪端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仙鶴象征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臥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
殿內金色的九龍寶座和屏風安置在高約2米的金色臺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盤龍金柱之間,以突出帝王唯我獨尊之地位。九龍寶座用楠木雕龍、髹金而成,“須彌座”式,為皇帝的御座。九條龍,昂首矯軀,大有躍然騰空之勢,極為精美生動。
一對寶象,用銅胎琺瑯鑲嵌寶石制成。象征著有高大威嚴,穩如泰山之勢。據神話傳說,寶象能通四夷之語,身馱寶瓶,內盛五谷或吉祥之物,可帶來農業豐收和社會太平。所以含有五谷豐登,吉慶有余,或太平景象之意。
軒轅鏡裝設于殿頂天花板的中部,是個飾有蟠龍”藻文”的井形建筑,稱為藻井。在藻井“明鏡”部位中央,有一浮雕蟠龍,口銜一球(銅胎中空,外涂水銀),此球即為軒轅鏡。據傳說,它是由遠古時代的軒轅氏黃帝制造的,為最早的鏡子(實為清室所制)。懸球與藻井中的蟠龍聯系一起,構成“游龍戲珠”的美妙形式。軒轅鏡懸掛于帝王御座的上方,以表明的歷代皇帝都是軒轅氏的后裔子孫,是黃帝的正統繼承人。
地上所鋪稱為金磚,其實是殿內所鋪方磚,共計4718塊,產自蘇州等到地。據說此磚成坯,需燒制八個月,更難的要用各種柴草燒煉136天,再用桐油浸泡百日方可成品。產品需“敲之有聲,斷之無孔”才可采用。此磚表面淡黑、油潤、不澀不滑,具有堅固耐磨、越磨真越亮等特點。
關于這個金漆寶座還有一段曲折的歷史。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要在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他不希望自己的“洪憲王朝”像滿清末代王朝那樣敗落,不想承襲已顛覆的清王朝的舊制,于是,他將太和殿整修了一番,并用一把特地趕制的頗具西洋特色的高背大椅替換了金鑾寶座。這個西洋大椅椅背很高,座面卻很矮。據說是因為袁世凱腿短,卻又要顯示帝王氣派,才如此設計。但無論材料還是工藝,它顯然都無法同金鑾寶座相提并論,并且和金碧輝煌的太和殿極不相稱。特別是那個椅背因年久漸漸破裂后,人們發現里面竟然塞著稻草。
時隔多年,根據文物原狀陳列的歷史性原則,1947年,故宮做出決定:撤下袁世凱的“龍椅”,換回原來的金鑾寶座。但是,由于袁世凱當年將金鑾寶座移出后隨意置放在一間庫房內,許多年過去了,當時誰都不知道金鑾寶座置身何處。直到1959年,朱家溍先生從一張1900年的老照片上看到了太和殿內景的陳設原狀,朱先生以照片為依據,按圖索驥,最終在一處存放破舊家具和木料的`庫房中發現了這個舉世珍寶。故宮博物院的們通力合作,用了934天,終于將其修葺一新,使其重回我們的視野。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11
大家好!我叫陳,是大家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陳。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世界遺產——北京故宮。
大家現在可以看到,那座聳立在臺階上的三層建筑物就是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是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它明永樂四年(公元1460年)開始建,歷時十四年才完工。這故宮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歷史很悠久,請細細觀賞。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怎么樣,很了不起吧?
我們接著看。故宮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筑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
跟大家說,游覽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筑藝術;二是觀賞陳列于室內的珍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1/6,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寶。
這就是我跟大家介紹的世界遺產——北京故宮了!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12
各位旅客朋友們:
你們好!
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最大宮殿。建筑面積2377平方米,重檐廡殿頂,是殿宇中最高等級,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層重疊的“工”字型須彌座上,由漢白玉雕成,離地8余米,下層臺階21級,中,上層各9級。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經歷了三次火災和一次兵燹的毀壞,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個屋檐上各有一排動物,原來是釘子,用來固定瓦片用的,后來換成了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據說可以辟邪,而且數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個,9是陽之極數,依次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許有這種裝飾的。
明清兩朝曾有24個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詔書。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冊立皇后、頒布法令、政令、派將出征、金殿傳臚以及賜安等等,皇帝都要在這里舉行儀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這個廣場是太和殿廣場,面積達3萬平方米。整個廣場無一草一木,空曠寧靜,給人以森嚴肅穆的感覺。正中為御路,左右地面鋪的磚橫七豎八,共15層,以防有人挖地道進入皇宮。周圍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宮里一共有308個大缸,是用來儲水防炎的,缸下可燒炭加溫,防止冬天缸水結冰。為什么要建這么大的廣場呢·那是是為了讓人們感覺到太和殿的雄偉壯觀。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藍天之下,黃瓦生輝。層層石臺,如同白云,加上香煙繚繞,整個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樣。舉行大典時,殿內的琺瑯仙鶴盤上點上蠟燭,香亭、香爐燒檀香,露臺上的銅爐、龜、鶴燃松柏枝,殿前兩側香煙繚繞,全場鴉雀無聲。皇帝登上寶座時,鼓樂齊鳴,文武大臣按呂級跪伏在太和殿廣場,仰望著云中樓閣山呼萬歲,以顯示皇帝無上權威與尊嚴。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13
各位旅客朋友們:
你們好!
故宮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大的宮殿,民間俗稱“金鑾殿”。
我是你們大家的小導游,我姓吳,名曉宇。今天就由我來帶著大家游覽遠近聞名的北京故宮。
故宮始建于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為723633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間房,實際據1973年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這位小朋友你知道環繞故宮的圍墻有多長嗎?對了!是3400米。圍墻外還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從天安門后面的端門進入后,走過午門、太和門,就來到了有名的太和殿。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是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鑾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建成后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接下來自由活動15分鐘,注意不要亂刻亂畫,還不要隨地吐痰和扔垃圾。之后我們去保和殿。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14
大家好!我叫張。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小張。今天,我帶大家去參觀北京的故宮。
說到故宮呀,你們知道嗎?修故宮的人叫“劉伯溫”。有一次,皇帝問劉伯溫:“你打算怎么修宮殿呢?”劉伯溫說:“皇上,昨晚我夢見玉帝,玉帝跟我說,宮殿要比1000間少(比天上少,天上有1000間宮殿),要找36位金剛、72位地神來守護民間,說完就不見了!被实勐牶,便讓劉伯溫去造了,這就是我們如今看見的故宮。
從大門進去,就來到慈寧宮。剛走進去,你便會看到一把大椅子。靠背上有一張山水畫,藍色的底,金色的圖,一棵棵松柏十分挺拔,旁邊還有兩把大扇子,好像是夏天時用的。椅子前面還有兩只小獅子,好像保護著宮殿。椅子后面還有一副對聯呢!屋頂和墻上由各種各樣的圖案,準把你看得眼花繚亂。
從慈寧宮出來,往前走,就會看到養心殿。養心殿和慈寧宮布局差不多,可養心殿比慈寧宮多一些飾品。有四盞燈,每盞燈上還有四條掛墜,掛墜上還有白色的小珠子。如果你抬頭看,你還會看見幾幅密密麻麻的字。
我已經給大家介紹了慈寧宮和養心殿,但是故宮還有其它有名的景點,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坤寧宮……希望大家去細細游賞。注意在游賞時要文明,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感謝您的支持,再見!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15
各位旅客朋友們:
你們好!
故宮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殿高35. 05米,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間,72根大柱,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也是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筑。
太和殿的內部及外部構造是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結晶,在這里,除了奇異的雕梁畫棟、獨特的設計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寶外,她的堅固程度也令人嘆為觀止。自太和殿建成以來,遭遇過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堅強的巨人傲然屹立,絲毫不受影響。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臺,俗稱月臺。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征。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之中,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桿。欄桿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殿內更是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室內外梁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云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七十二根罕見楠木大柱支撐整個大殿。太和殿的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瀝粉貼金云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采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宮第一殿,更是中華民族的珍寶。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16
各位旅客朋友們:
你們好!
今天,我帶領大家去故宮參觀游覽。
故宮又稱紫禁城,在北京城中心,占面積72萬多平方米,宮殿有樓閣9900余間,是明、清兩代皇帝的住所。
城四周各設一門,南面的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
據說,造就故宮就召集了全國著名的工匠23萬人左右,民夫100萬人,由此可以知道故宮多少大,有多少壯觀。
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寢”!扒俺笔腔实叟e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昂髮嫛笔腔实奂昂箦⑽闯赡甑淖铀脗兙幼〉牡胤剑饕郧鍖m、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
大家請看,這座建筑物就是午門,午門又稱五鳳樓。
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都要懸掛燈賜食百官。到了清代,這個活動就取消了,此外,國家凡有征戰凱旋時,皇帝都要在此接受獻俘典禮,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駕。
關于戲曲舞臺上“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實際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在午門廷杖,好,我們再往前走。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太和殿廣常。
這是銅香爐,這里一共有18個,代表清朝18個剩東西兩側各有一只銅制的仙鶴和龜,是代表長壽的。象征。
看,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象征皇權的至高無上。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正面有12根大柱,東西約63米,高35米。整個大殿雕梁畫棟,一條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大紅柱子上,這些龍姿態不一,刻畫的栩栩如生。
整個宮殿也非常豪華富貴,殿內有2米高的平臺,上面雕刻著9條金龍的寶座。
后面有金漆圍屏,前面有御案。
殿頂形式為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就連大殿正脊上的吻獸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之處處顯示“第一”。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被稱為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
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
乾清宮分為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
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著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為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準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現在請各位隨我去參觀交泰殿。
各位請看,這座四角攢尖頂的大殿叫交泰殿,這座建筑是明清兩朝皇后過生日時舉行壽慶活動的地方。在大殿后墻匾額上有“無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夠以德制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園——御花園,這里是帝后們的休閑娛樂的場所。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先講到這里,下面2小時自由參觀的時間,請大家不要在墻上亂涂亂畫,保護文化遺產,希玩的愉快。
故宮博物館導游詞 篇17
各位旅客朋友們:
你們好!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建成,是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初名為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太和殿。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頂與眾多宮殿頂上的裝飾不同,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殿頂的正脊和垂脊上的裝飾,不僅使用了黃彩琉璃瓦制作的裝飾物,而且殿頂的垂脊獸是唯一十樣俱全的。“金鑾殿”正脊上的裝飾物,名叫“鴟吻”,是用13塊中空的黃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它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中的一位“龍子”,傳說是由于這一龍子能噴浪成雨,所以將它裝飾在屋頂的正脊兩端,取鎮火之意。
除殿頂上的一條正脊外,在兩層重檐上,各有四條垂脊,每一條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異的走獸裝飾;八條垂脊上,共有88個仙人走獸的裝飾。但每條垂脊上的裝飾物都是一樣的。宮殿垂脊獸的裝飾,是有嚴格等級區別的,只有“金鑾殿”頂上垂脊獸十樣俱全!爸泻偷睢奔啊氨:偷睢眲t只有九樣,其他宮殿的垂脊上雖然也有走獸,但是都要按級別遞減。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古代建筑之首。它金壁輝煌,殿宇莊嚴,也的確擔當得起人們對它的景仰與向往。那恢宏的氣勢與偉大的建筑結構,充分顯示了帝王的尊嚴與建造者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