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隊工作計劃(精選5篇)
合唱隊工作計劃 篇1
為了加強學校藝術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素質和藝術修養,進一步展示我校的藝術風采和文化底蘊,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觀念,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為了更好的配合學校搞好素質教育,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啟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藝術修養及表現能力,弘揚學生個性發展,特成立學校合唱隊。在三、四,五,六年級中選拔學生組建校合唱隊,著眼全體、兼顧特長,自愿報名與選拔,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讓更多的喜歡合唱的學生能夠進入到合唱隊中來。在活動過程中,嚴格實施訓練,力爭在本學期末使此項活動不僅初具規模,而且小有成效。為了使活動順利高效的開展,現將本學期活動情況作一下安排:
一、訓練目的:
1、 通過不同的發聲練習來規范學生的聲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 通過練唱少兒合唱歌曲,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和自身素質。
3、 進一步宣傳我校的素質教育和精神風貌。
二、訓練方法與內容:
(一)基本訓練: 氣息、發聲方法等,努力提高合唱隊員的表現能力。訓練為了提高,提高為了表現。為了解決用聲上的響而不噪,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做到合唱聲音上的諧調,平衡統一,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集體訓練。
1、訓練隊員統一的姿勢。(站姿、坐姿)
2、訓練隊員正確、統一的呼吸,在練習中向學生時時提及氣息的控制。
3、掌握了氣息的控制后,進行發聲的練習,發聲練習曲由淺至深,簡單到復雜。4、配合著歌曲擴展音域,訓練隊員的聲音和技巧。
(二)練習優秀少兒合唱歌曲,作品的選擇由易漸難。
三、訓練時間:每周一下午第七節課訓練
四、訓練地點:音樂教室
五、教學內容安排:
1、 講解合唱的一些基本知識,將學生分高低聲部,培養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建立訓練常規
2、 發聲訓練,學習和鞏固正確、科學的合唱方法(例如站姿,坐姿,口型,表情)。
3、學習簡單的發聲訓練(連音、跳音),學習三度音程二聲部合唱練習曲
4、復習簡單的發聲訓練(連音、跳音),學習三度較復雜二聲部合唱練習曲。
5、學習作品二聲部合唱《螢火蟲》。
合唱隊工作計劃 篇2
為了更好的配合學校搞好素質教育,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藝術修養及表現能力,弘揚學生個性發展,特成立學校合唱隊。
一、 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的合唱隊員主要以三年級學生為主。大部分學生具有音準較好、音色較美、形象好的優勢。可以說是在聲樂發展方面很有潛力、有前途的學生。
二、本學期的活動計劃是:
第一階段:重視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這里面包括學生學習良好的歌唱姿勢、正確的呼吸方法、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節奏訓練等。因為聲樂不同于其他學科,是一門抽象的、綜合的藝術。教師邊范唱邊指導。并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條件和發聲特點采用“嚴格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教學,使他們打下良好的聲樂基礎,并自然的運用到歌曲的演唱當中。
第二階段:歌曲的演唱。
為了滿足我們學校內外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需要,并給每個學生一個鍛煉、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我將排練滿足不同需要的各種題材的演出活動。如:獨唱、重唱、對唱、小合唱等。讓學生對自己的學業有所總結。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通過排練好一首歌曲,不僅有利于學生聽覺和樂感的培養,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三、本學期的活動時間:
活動的時間定于每周三下午第三節課。每次教師提前十分鐘到位做好準備工作。課前認真收集資料、鉆研教法。課后寫好總結。
四、本學期活動內容:
1、《讓我們蕩起雙槳》
2、《小白船》
3、《感恩的心》
4、《贊歌要比星星多》
5、《歌聲與微笑》
合唱隊工作計劃 篇3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校園充滿歡樂和生機,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增進學生的音域知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藝術修養,進而從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學校決定在七年級、八年級中選拔一批學生組建校合唱隊,由姜艷麗老師擔任教學工作。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計劃。
一、要求
1、參加合唱隊的同學除自愿報名參加外,還應通過必要的挑選,應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尤其是音色和音準的要求一定要達到。
2、合唱隊設有隊長和聲部長,有隊長和聲部長協助老師來進行日常的組織考勤工作。
3、由于合唱隊的聲音是否優美好聽取決于所有合唱隊員的共同努力,因此,每個合唱隊員都應該有團結合作的精神,對于每次的排練都不能無故缺席。
二、內容安排
1、基礎訓練,氣息、發聲的方法,音準訓練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些基本的技能提高了才能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
2、作品的選擇應由易漸難,不宜多,但求精,挑選一些好聽又容易上口的歌曲。
三﹑合唱隊的組織和排練
合唱隊的組織包括合唱隊員的選拔、合唱隊聲部的組成和排列形式、合唱曲目的選擇。
(1)學校合唱隊員的選拔,一般要求隊員有一定的音樂素質,音準、節奏感和樂感要好,嗓音無毛病,音色圓潤、發聲自然。
(2)合唱隊的人數可在15~30人之間,各聲部人數可視情況而定,但低聲部音量不能超過高聲部。
(3)合唱曲目應挑選有藝術性、思想性、民族特色、適合中學生學唱的中外藝術歌曲和少兒歌曲,并應及時補充有時代特點的優秀創作歌曲。使合唱隊在排練過程中能不斷發展藝術鑒賞力,提高合唱水平。還要注意曲目難度應使合唱隊能勝任。
合唱隊的排練包括合唱發聲訓練和歌曲排練二部分。合唱發聲訓練一般要達到以下目的:
(1)學會用氣息支持歌唱。
(2)掌握一定的發聲方法后逐漸擴展音域。
(3)盡量使合唱聲音協調,在音色、音量、發聲位置上使各聲部統一和平衡。
(4)提高合唱隊員的音樂素質,不斷在音準、節奏和樂感上有所進步。
以上要求應在長期訓練中逐漸做到,教師應根據合唱隊情況制訂相應的訓練計劃。歌曲排練可按以下步驟進行:排練前,教師應先對歌曲作詳盡的分析,設計好歌曲的處理方案。如歌曲的基本風格和情緒基調、音色有何要求,音量有否變化,速度有否改變,還有樂句或樂段的銜接,氣口的統一等。對排練中可能出現的難點要有足夠的估計。對指揮的基本圖式和有關技術也應熟練掌握。然后方可開始進入排練。
排練時,先讓隊員在伴奏下輕聲視譜,輕唱是為保護嗓音,也更易找到歌唱的感覺。多聲部歌曲應讓各聲部先單獨視唱數遍,然后盡量讓各聲部一起視唱,以培養合唱隊員敏銳的聽覺和和聲感覺。如遇難度較大的部分,可適當分聲部多唱幾遍。歌譜基本唱熟后可輕唱歌詞,多聲部歌曲仍可按以上方法視唱,直至熟練地唱會全曲。接著可按教師的方案對歌曲進行細排,直至基本上達到預定要求。在整個排練中,音準、節奏、聲音的和諧以及歌曲的情緒始終是教師注意的重點。以上排練過程可視情況分數次完成。
合唱隊工作計劃 篇4
一、活動主題:
學習良好的歌唱姿勢、正確的呼吸方法、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節奏訓練等。使隊員打下良好的聲樂基礎,并自然的運用到歌曲的演唱當中。通過排練好每一首歌曲,培養學生的聽覺和樂感,發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二、活動目標:
1、 通過不同的發聲練習來規范學生的聲音、進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 通過練唱中外少兒合唱歌曲,來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和自身素質。
3、 進一步宣傳我校的素質教育和精神風貌。
三、參加對象:
在學校的所有學生中進行選拔,人數在50人左右。
四、活動時間:
活動的時間定于每周一下午課外活動到放學。每次教師提前十分鐘到位做好準備工作。課前認真收集資料、鉆研教法。課后寫好總結。
五、活動地點:
學校音樂教室
六、訓練時間:
每周周一下午第七節 (16:15——17:00)
七、活動準備:
提前五分鐘到位做好準備工作。課前認真收集資料、鉆研教法,并為學生復印好歌紙。
八、活動過程設計:
A 訓練內容:
1、 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和規范的訓練步驟來訓練男生的聲音。
2、 中外少兒合唱歌曲。
3、 中外合唱名曲。
4、 合唱姿態、舞臺造型。
練方法及過程:
1、 聲音的訓練
(1)呼吸 (2) 聲音位置 (3) 直聲訓練
2、 音準訓練
音準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好的音準來源于基礎訓練。多聲部 合唱的音準訓練較為復雜。
3、 尋找共鳴位置擴大音域的具體措施。
(1)胸音訓練 (2)頭音訓練
4、 合唱表現的四種手段。
(1)連唱 (2)跳唱 (3)強而有彈性 (4)不連不跳
5、節奏訓練
音樂是在時間中展示的藝術,節奏是它的組成部分和主導因素,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
6、咬字與吐字的訓練
以字帶聲,以情帶聲,字正腔圓是我國民族傳統的唱法。它講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7、中外歌曲的學習
九、 本學年活動內容:
1、《愛的人間》
2、《同一首歌》
3、《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4、《紅星歌》
5、《讓我們當起雙槳》等等
6、《紅河谷》
7、《雪絨花》
8、《歌唱二小放牛郎》
9、《摘星星》
10、《放風箏》
合唱隊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進一步展示我校的藝術風采和文化底蘊,加強我校精神文明與校園文化建設。
二、合唱團成員:
自愿參加合唱隊的學生。隊員應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尊重藝術指導教師、積極、自覺、認真、準時參加歌唱課學習、排練與演出等各項集體活動。
三、訓練措施:
1、加強合唱欣賞,培養合唱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只有學生對合唱藝術有了興趣,他們才能自覺、認真地唱好每一個音符,充分領會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從而注意各聲部的協和,努力體現合唱作品的藝術魅力。在合唱訓練中,分一二年級段、三四年級段和五六年級段。常讓學生欣賞一些短小、優美的中外優秀合唱作品,讓他們細心聆聽各聲部的旋律,訓練學生音樂的耳朵,提高合唱的聽覺能力。讓他們從音樂本身的旋律中體會合唱藝術的美,以此來培養學生合唱的興趣。
2、加強科學發聲訓練,激發合唱興趣
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學發聲方法為基礎的。在訓練時,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氣息淺、吸氣抬肩、不會氣息保持等呼吸方法,采用他們能夠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進行練習。比如“象聞花”一樣做深呼吸練習;用半打哈欠的方法來啟發學生打開喉嚨,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讓學生將白聲和有氣息控制的高位置的聲音進行比較、分析、鑒別,以提高學生對聲音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的發聲概念。特別是唱高音時,切忌大喊大叫,因為這樣不但會損壞聲帶,而且會破壞合唱的和諧性。在輕聲歌唱時,要求注意音色、節奏、聲部的和諧,學會有控制地發自內心的歌唱。
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的應從這幾個方面入手:①歌唱的姿勢,主要是指站著歌唱的姿勢,包括兩腿自然張開、頭正頸直、挺胸收腹、兩肩自然下垂等。②發聲方法,這主要包括口腔的形狀、運氣方法、音與音之間的連接等。③對歌曲的處理,包括對旋律、節奏的處理、咬字吐字、平翹舌與前后鼻音、情感、面部表情與動作的處理等。
四、訓練目標:
1、基本功訓練
教給學生科學的發聲方法,訓練學生聲音的高位置,讓學生區分出大本嗓和用方法歌唱的區別。
教給學生科學的發聲方法,訓練學生聲音的高位置,讓學生區分出大本嗓和藝術嗓的區別。
聲音的訓練
(1)呼吸 (2)聲音位置 (3)直聲訓練
音準的訓練
音準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好的音準來源于基礎訓練。多聲部合唱的音準訓練較為復雜。
尋找共鳴位置擴大音域的訓練
(1)胸音訓練 (2)頭音訓練
合唱表現的四種手段
(1)連唱 (2)跳唱 (3)強而有彈性 (4)不連不跳
節奏訓練
音樂是在時間中展示的藝術,節奏是它的組成部分和主導因素,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
咬字吐字的訓練
以字帶聲,以情帶聲,字正腔圓是我國民族傳統的唱法。它講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2、藝術修養的培養
通過學習合唱歌曲,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3、聲部和諧訓練
要求老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來訓練。
4、擴大知識范圍開闊眼界
定期給學生欣賞中外合唱的名曲,開闊學生的眼界。
五、訓練時間:每周一、三、五藝術課。
六、訓練地點:校音樂室或多媒體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