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工作總結模板(精選3篇)
合作工作總結模板 篇1
通過與企業合作,我們深深體會到中職學校所培養的人才合格與否,企業最有發言權;中職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決定于學生受社會的歡迎程度。中職學校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必須將教學過程與企業的生產崗位相結合,依托企業的技術、設備、生產和管理優勢,把學校的教育功能與企業的生產需求相結合,辦出特色,使中職教育走上健康、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
一、校企合作共建工學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
我校xx年調整專業指導委員會,聘請行業、企業、專家為指導委員會成員;聘請相關企業的總監、經理、部門主任、技術骨干為一體化課程改革專家,外聘校外專家共19人。于xx年9月30日召開了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專業課程體系。
二、校企合作共建"訂單"培養模式
我系xx年與鑫廣安集團、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園等多家企業簽訂了"訂單培養"協議,企業按照崗位特點提出培養要求,并提供教學內容和相關資料,由教師將這些內容融入到相關課程的教學中,或由企業派技術骨干到學校來開設講座,將崗位工作要求、員工素質要求、企業文化、企業理念教授給學生,實現學生與企業、學生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三、校企合作共建"工學交替"合作模式
我系與鑫廣安集團、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園校企合作,是一種典型的"工學交替"合作模式,開展了包括項目教學、現場教學、情境教學、教學觀摩、勤工儉學、學生實習、生產——技術指導——銷售一條龍服務等多方位合作。對三年制中職開展校企合作"2+1培養"模式,即在校集中學習兩年,在對應的企業綜合實習1年,前兩年有效的保證了學校常規教育教學內容的開展,最后1年學生通過面試進入企業實習。借助企業的實訓,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參加技能鑒定獲得中級技能資格證書,為今后的就業爭取更多的競爭籌碼。與三益葡萄園合作,將教學實習基地作為該公司的生產基地,他們出資金,我們提供場地,共建校內實訓實習基地。部分課程的項目教學、現場教學、情境教學、教學觀摩即可在基地上完成。
四、校企合作共建優秀教學團隊
我校與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每年安排5-6名教師在企業參與生產實踐,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為教學服務。同時聘請企業技術骨干擔任我系教學任務,形成了專兼結構合理的'"雙師型"素質的優秀教學團隊。
五、校企合作體會
1、學校受益:校企合作符合中職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有利于促進中職教育的發展。
(1)校企合作有助于合理分擔教育投入;
(2)校企合作有助于合理組建優秀教學團隊;
(3)校企合作有助于學校教學改革;
(4)校企合作有助于建立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
2、企業受益:校企合作符合企業培養人才的內在需求,有利于企業實施人才戰略。
(1)校企合作有助于企業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風險;
(2)校企合作有助于擴大企業品牌的影響。
3、學生受益:校企合作符合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促進學生就業,有利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
(1)校企合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2)校企合作有助于學生就業創業。
(3)企業為學生提供獎助學金,今年鑫廣安集團為我校學生贊助2萬元。
在校企合作方面進行了探索實踐,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校企合作精神,進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努力開創教育教學新局面。
生物機電學校
20xx年1月15日
合作工作總結模板 篇2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及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的中等職業學校改革要實現五個對接即職業教育要對接產業,職業學校要對接企業,專業要對接崗位,課程教材要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工作過程。20xx年我校貫徹落實教育部有關教育教學改革精神、實現學校工作計劃中提出的校企合作要有起色,學校與接企業深度融入,專業對接地方產業,人才培養服務當地經濟,學校要成為合作企業的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合作企業要成為學生的實習就業基地,企業現場專家要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實踐校企合作專業教學+公司實習+正式入職的訂單式培養模式。
與湖南唐人神集團特深度合作,實現聯合培養。湖南唐人神集團現場專家參與制定唐人神的教學方案;開設專題講座,植入唐人神企業文化;完成畜牧獸醫專業課程的學習;滿足學生真實企業崗位技能培訓的要求;選拔合格的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根據綜合考核聘用合適的學生為正式員工。形成專題講座+在校專業課學習+公司實習+正式入職的訂單式培養模式。按照專題講座+考核、組建唐人神班+在校專業課學習兩年+公司實習一年+正式入職的培養流程,實現訂單式培養目標。
20xx年上學期唐人神班29名學生通過正式進入湖南唐人神集團實習,在公司實習半年時間內學生穩定,生活工作愉快,深受企業好評。本學期二年級畜牧獸醫專業41名學生通過湖南唐人神集團面試錄取組建了唐人神二班、訂單式培養規模逐步提高。
二、與湘潭市月意生態園林公司、中南農機大市場、湘潭市三益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開展校企合作。
(一)由企業現場專家、工程技術人員、技師、課程專家、專業教師組成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制定、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實行企業實習和學校專業技能模塊教學的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二)本學年我校共派出200多名學生4名指導教師帶隊到這些企業為期3到6個月的教學頂崗實習。行政管理人員、專任教師先后20多人次到這些企業通過問卷調查、與一線工人技術人員交流進行調研了解農業行業各工種職業崗位的專業技能相關知識要求、職業素養、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工作要求、工作標準,工作過程,企業文化、產品開發、生產組織管理過程,及現場6S管理標準及要求。為下一步我校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與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校企合作教學頂崗實習,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基本技能都有較大提高,在實習中初步具備了頂崗生產的能力,學生在生產、服務第一線接受企業管理,在實際生產崗位上接受師傅手把手的教學,和企業員工同勞動、同生活,切身體驗嚴格的生產勞動紀律、一絲不茍的技術要求,感受勞動的.艱辛、協作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使頂崗實習與就業接軌。也對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良好的職業道德、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和堅定樂觀的生活態度都有極大的幫助。這些企業已成為我校學生的實習就業基地。
三、校企合作服務就業、服務經濟、服務企業積極開展勞動力技能、高技能培訓
提升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積極拓展技能培訓的領域和項目,努力推動區域經濟建設的發展。積極服務湘潭市產業群;探索構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服務的長效機制。本年實現為農業從業者提供高技能力培訓共341人、勞動力技能培訓450人,學校已成為湘潭市10大培訓基地。
通過今年的校企合作實踐證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優勢,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徑。校企雙方互相支持、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生產力發展、使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科技、經濟及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為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技能型人才的提供保證。校企合作也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公益事業,是貫徹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有益實踐和重要舉措。同時在努力探索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同時,更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規章,明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與義務,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續發展,提高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合作工作總結模板 篇3
清德的工業企業,急需大量生產一線技能型人才,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清德縣職業中專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在清德縣教育局努力下,成立了以我校為龍頭單位的市首家由地方政府牽頭籌建的職業教育聯盟,使校企雙方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設置專業,調整教學內容;企業全程參與學校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學生培養方案等。“校企合作”,縮短了學校教學與企業需求之間的距離。
本年度,我校“校企合作”實現了五大轉變:
一是由學校主動轉變為校企互動;
二是由校企雙方合作轉變為政府部門、學校、行業、企業多方協同;
三是由“求企業合作”轉變為“為企業服務”;
四是由學校“關門辦學”轉變為“開放辦學”;五是由松散型合作轉變為緊密型聯盟。
案例
1、與杭州z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訂單班,定向聯合培養企業急需的機電、數控班、模具班、品質管理專業中級工,學生畢業后全部由杭州諾貝爾集團有限公司(清德基地)安排實習和就業,實現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緊密合作局面。企業全程參與訂單班的管理與教學工作,定期派專家、師傅到訂單班進行專業課教學和職業崗位培訓;在訂單班設立企業宣傳窗,宣傳企業文化;在訂單班設立“諾貝爾”獎學金;冠名學校的技能大賽和體藝節;20xx年6月,通過訂單班學生自愿報名、企業面試,已有52名學生赴杭州諾貝爾集團有限公司開始為期一年的崗前實習和培訓,免去了學生優質就業“心病”。
2、清德職業中專與杭州z計算機服務有限公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校企雙方經過商議,在會計、計算機等專業成立“信雅達陽光班”,學生相關課程、實習實訓等教學環節由企業參與完成,學生一畢業就由企業擇優錄用。學生在校2年學習期間,每年有1個月時間集中到企業實習,進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接受企業員工培訓課程。第3年經過企業專業技能測試和面試,符合條件的'學生到杭州信雅達計算機服務有限公司(清德基地)企業實習和就業。20xx年1月份41名學生到該企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在企業管理人員與師傅的指導下按照企業員工標準工作,企業發給學生工資,學校派2名班主任和2名專業老師跟蹤管理。
3、與清德z莊園合作“莫干山生態園”訂單班38人,從第四學期開始企業全程參與教學計劃制定、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該班學生在第四學期穿企業工作服,每天進行企業文化熏陶,由學校負責文化基礎課教學,企業負責專業課教學。8月份訂單班學生將開始實習和就業。
通過校企合作教育,不僅為企業提供大量實用型人才,也讓學校確準企業人才需求信息,為學生就業打開了‘綠色通道’,是一個雙贏之舉。這歸功于在清德縣教育局努力下,成立了我市首家由地方政府牽頭籌建的職業教育聯盟。清德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主動加入合作陣營,一改以往學校和企業“唱雙簧”的局面,開始了校企合作的“多重奏”。以前與企業打交道要一家家企業跑,政府、行業協會加入以后,現在是政府、協會領著企業到學校來。以前的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點對點”,有了政府、行業協會做中介,校企合作就轉變為“點對面”了。
現在,已初步建立政府引導、學校主動、行業中介、企業參與的“四位一體”校企合作發展機制,為清德職業教育高位發展奠定了基礎,為學生優質就業打開了“綠色通道”。
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改革試點的做法:
1、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設置專業、調整教學內容,新開設訂單班7個;
2、企業派出培訓專員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3、學校派出18位專業教師為企業提供技術革新等服務20余次,開展在崗職工提高培訓1100人次;
4、根據企業需求,在職業中專新設立特種工種培訓基地。
5、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模式由點到面。累計有烹飪、飯店服務與管理、導游、財會、計算機、電子商務6個專業9個班級的師生參與到了此項教學實踐活動中。
6、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模式深度進一步拓展,方法得到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由單純的企業操作、學生參與轉變為校企共育、師生合作參與工學結合;由時間的單一(每天放學后時間)轉變為分專業、按校企需求設定時間(如計算機、財會專業為銀行、保險公司服務為雙休日);而校企合作開發的《清德地方菜點》編寫成功,準備出版,市規劃課題《中職學校構建“半工半讀”教學模式培養實踐型人才的實踐與研究》已準予結題,準備送市評獎;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與企業實現“零距離”對接。
學生典型:z是縣職業中專數控3+X的學生。去年11月,我縣成立湖州市首家由政府牽頭的職教聯盟,隨后,成員單位之一的杭州諾貝爾集團有限公司與縣職業中專簽訂合作辦學協議,組建諾貝爾數控和機電訂單班,經過深思熟慮后,z報名參加了z數控訂單班。“杭州z集團有限公司是我縣重點引進的工業項目,企業實力雄厚、發展前景好,清德生產基地投入生產后,我是第一批員工,升職的機會肯定比較多。”數控專業是熱門專業,就業選擇空間大,當記者問起選擇訂單班的原因是,小伙子顯得特別有主見。因為“供不應求”,在縣職業中專,像z這樣優質就業的學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