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市場調研報告(精選3篇)
家電市場調研報告 篇1
一、市場概述
蘇州原稱吳,又稱姑蘇,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蘇州市位于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南部,現轄5縣(市)7區,全市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650平方公里,古城區14.2平方公里。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左右。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京杭運河貫通南北,望虞河、婁江、太浦河等連接東西,太湖、陽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鑲嵌其間。
20xx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90.97萬人,地區生產總值280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50元。蘇州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工藝之都”。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加速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發達地區之一。
二、商家格局
蘇州觀前街是蘇州經濟文化中心,數百個中外商家毗鄰而設,商品種類豐富,消費層次鮮明。老字號風光依然,新商家大批涌入。觀前街日常人流量近12萬人次,節假日高峰時竟達35萬。這里的營業額以25%的增幅快速增長。
隨著永樂、蘇寧、五星等家電專營連鎖店紛紛進駐蘇州市場以來,蘇州的家電銷售格局也悄悄起了些變化,改變了傳統大型百貨商店長期以來在經營家電領域占據統治地位的局面,但蘇州市人民商場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市石路國際商城、蘇州長發商廈、蘇州泰華商城等憑借其良好的信譽、優美的環境、大而全的商品,仍是廣大消費者的首選之地。另外一些小的家電商家,憑借其靈活的銷售方式及相關渠道也占有相當的一些市場份額。
蘇州經濟在“長三角”一直是高居前列的,它不僅有姑蘇園林、蘇州樂園、太湖美景、觀前街這些旅游景點作為支柱產業。而且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來,實際利用外資超過55億美元,蘇州高新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04億元,財政收入28.6億元,區內有名列世界500強企業45家,也為蘇州市的經濟帶來了不小的發展。良好的市場背景,使得居民的消費成熟也理性。據統計數字表明,空調在蘇州家庭的普及率為45%以上,今年蘇州的空調市場容量近6億多,可見蘇州空調市場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今年蘇州整個空調市場呈現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均衡態勢,這和居民消費的理性化有很大關聯。空調銷售市場受到家電專營店的一些沖擊,專營店中以蘇寧、永樂和五星為三大巨頭,百貨商廈中又以蘇州市人民商場股份有限公司和蘇州市石路國際商城見長。蘇寧空調的銷量要略好于其它商家,總體來說連鎖的家電專營店的份額較之百貨商廈要高,基本上兩者之間市場份額比為60%:40%。
與“長三角”整個地區的經濟相適應,蘇州消費者在選擇空調上首先考慮的是品牌,一些高中檔產品普遍受到歡迎,品牌意味著質量和售后服務。目前,在蘇州市場上,空調銷售占主要地位的是海爾、美的、新科、奧克斯、格力等國產品牌,這幾個品牌占據了蘇州空調市場的60%左右的份額。據各大專營店和商廈銷售數據顯示,海爾在蘇州空調市場位列第一,占了約19%的市場份額。主要原因是在于其品牌認知度高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務。其次為美的,占了約16%的市場份額。新科和奧克斯在蘇州市場上也有不俗的表現,各自搶占了約10%的市場份額,格力在蘇州的銷量尚可,占據了5%的市場份額。
另外,蘇州本地品牌三星空調今年的表現也不錯,但由于三星空調起步比較晚,所以全年總的份額相對較低。同時,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春蘭在蘇州市場上的銷量平平,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可能與消費者對該品牌的認知程度有關。
熱水器作為一種家庭耐用型消費品,使用壽命一般在5至6年以上,因其與人的安全相關,是消費者購買時關心度最高的一種家庭生活用品。
熱水器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故市場普及率達到了90%。由于使用方便和快捷,蘇州城市居民家庭擁有的熱水器仍以燃氣熱水器為主,約占熱水器市場總量的58%。電熱水器和太陽能熱水器經歷了多年發展,也具備了一定規模,其中電熱水器的發展比較穩定,其市場占有率為35%。太陽能熱水器雖然受氣溫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對安裝場地也有所限制,但其發展仍很迅猛,購買群體不僅在農村,頂層住戶也購買太陽能熱水器,其市場份額也達到了7%,見圖3。
電熱水器市場的快速成長,吸引了眾多民營資本和國外品牌加入,國內一些有影響力的家電品牌亦快速進入這一行業,提高了消費者對電熱水器產品的信任度,消費者對電熱水器的需求量也在逐漸上升。外資品牌中賣得最好的是A.O.史密斯和阿里斯頓,該兩大品牌占據了近85%的市場份額,兩大品牌的銷售基本是平分天下。
海爾進入熱水器市場比較晚,但海爾借助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在熱水器行業內奮起直追,已完全讓消費者接受了其生產熱水器的概念,在蘇州電熱水器市場上海爾也占得了8%的市場份額。
燃氣熱水器由于其發展時間較早,因而其品牌集中度不像電熱水器那么高。櫻花、光芒、萬和、能率和創爾特是蘇州市場上主要的燃氣熱水器品牌,該幾大品牌占據了市場75%的份額。
據商家統計,今年蘇州熱水器市場容量為3萬臺左右,其中蘇州市人民商場股份有限公司以其長久的影響力和信譽占據了約28%的份額,其次為專營店蘇寧、永樂、五星共占了65%的份額,其余由其它大型商場分食。
家電市場調研報告 篇2
1、 我國的家電消費者
我國的家電消費者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追求生活品質、個性化消費者。這類消費者一般屬于較富裕、且偏年輕化階層,他們除了看重家電產品的實用性功能之外,更加注重與自己生活品位的結合,或者表現與他人的差異化的追求,展示自己的獨特人物個性特征。第二類是實用型消費者。這類消費者主要關注重點為商品的功能性、實用性、性價比的合理性。性能可靠、質量保證、物美價廉是他們對家電產品消費的要求,不強調商品的品牌、外觀特征、時尚功能等。
2、 我國的家電市場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家電生產和出口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家電銷售市場。中國家電行業也被譽為是國內競爭最為激烈、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一個行業。目前國內家電市場總體仍處在平穩上升階段,以更新換代為主題的城市市場和以普及為主旋律的農村市場,仍將在近一段時間構成我國家電消費的“二元化”格局。我國家電市場中產品品種齊全、種類繁多,并且高中低檔的價位并存、外資國際品牌和國內品牌并存。
3、 購買家電的渠道
20xx年,廣大消費者購買家電的渠道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
(1)家電連鎖大賣場以其標準化、規模化和復制性優勢,在一、二級城市市場建立起強大的分銷網絡,成為大中城市家電流通的主渠道,滿足國內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2)大、中城市一直存在的另一支銷售力量,它們網點更加豐富,那就是遍布各個商業中心圈的超市、百貨商場。這類賣場以地理位置的便利性滿足消費者就近方便購買的需要。
(3)極少數的國內大型知名家電生產企業也在城市中自建渠道,開設少數的專賣店,以宣傳品牌兼銷售產品,傳達品牌文化給消費者。
(4)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國的網民人數突破4億,借助B2C網站進行產品營銷也成了家電銷售渠道的一部分,而且因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的提高將在未來成為一、二級城市中的家電銷售渠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滿足國內的時尚新興人類的網購欲望。
(5)在潛力巨大的三、四級城市及農村市場,由于其消費水平、交通地理條件及多樣化消費習慣等因素,使各種銷售渠道都得以在這塊“沃土”上孕育、成長。個體經營戶、制造廠商的專賣店鋪、原供銷社的轉制商店、家電連鎖大賣場的下線農村零售商等各種渠道力量并存與角逐。特別是20xx年初,為應對金融危機、拉動內需,“家電下鄉”政策向各省全面推廣,有力地打擊了假冒偽劣,凈化了農村的家電市場環境,原來松散的營銷渠道變得緊密了,傳統的家電夫妻店開始向連鎖經營轉變。
4、家電消費現狀分析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行業規范、國家倡導,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
(1)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已由感性消費上升到理性消費。隨著家電科技發展步伐的加快,產品換代及走向市場周期的縮短和生產成本的降低,產品零售價的逐漸走低成為一種必然。廣大的消費者在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積累了豐富的消費經驗,消費心理比較成熟,在消費中少了盲從和狂熱、多了謹慎和理智,少了攀比、多了性價比的比較。
(2)消費者在購買家電產品時,從注重產品本身開始慢慢轉向注重企業的服務提供。他們開始關注購買產品所提供的送貨、安裝、保修、維護等售后服務,關注購物的現場感受,關注產品品牌的價值和所倡導的生活理念及蘊涵的內在氣質等“軟”性的東西。顧客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消費者,他們更希望是一個生活的享受者,他們不但要消費產品,而且還要消費服務。
(3)為了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和環境的保護,國家開始大力倡導節約使用能源,家用電器節能對建設節約型的社會有著積極的意義和重要的作用。家電能效標準的出臺,無論是廠家還是媒體、廣告,都鼓勵并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型的產品,提高節能減排意識,體現節能從我做起,為社會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5、家電發展前景
(1)家電行業的國內需求空間仍然廣闊: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條件的改善和家電更新換代高峰期的到來,國內需求潛力同樣依然可觀。
(2)扶持政策將助推家電業的持續發展:“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節能減排等有關政策宣傳倡導,國內消費者以積極的態度響應國家的號召。
(3)家電企業優勝劣汰:隨著消費者的越來越理性以及我國政策性扶持與規定,一批沒有高技術含量、沒有創新能力、沒有市場競爭力的二三線家電品牌企業將逐漸退出國內市場。
家電市場調研報告 篇3
改革開放后, 中國 家電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在短短30年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中國一躍成為世界家電生產大國之一。目前,我國已是全球彩電、冰箱、洗衣機、家庭空調、影碟機等生產大國。在過去十年中,成本上升、能源緊缺和激烈的競爭讓家電業進入微利時代,家電行業內的重組和整合趨于活躍。另外,家電業技術發展迅速,數字電視、 網絡 冰箱、智能家庭等信息家電成為家電新品研發重點。我國家電行業市場也呈現出以下鮮明的特點。
一、高競爭性的市場特性
我國家電行業經歷了布點分散的無序競爭時代。經過20多年殘酷的市場競爭之后,一批經營不善的小 企業 因為競爭力不夠逐步退出家電行業,而一批精于在市場搏殺的企業脫穎而出,孕育了全國性知名企業。
家電行業由于其自身的產業特點,非常強調規模效應。所以在行業發展初期,企業之間最主要的競爭策略是并購同業企業和占領競爭對手的市場,但是隨著競爭的加劇,家電行業的集中度逐步提高,逐漸形成寡頭市場,競爭對手勢力相當,競爭更加困難。
從進出壁壘看,家電業各個產業都是從產品的裝配起步的,通過引進國外的裝配線,模仿國外的生產技術發展壯大起來的,裝配工藝基本相同,而且技術含量較低,無法構成進入壁壘。但由于家電行業屬于制造型企業,其特點就是固定資產占有總資產的很大一塊比重,這就使得家電行業的資產專用性很強,這就增加其轉型的成本,市場的退出壁壘高,這使得家電市場的進出壁壘具有不對稱性,造成轉型的困難,也加劇了行業內的競爭程度。
二、規模經濟日益明顯,市場集中度高
規模經濟的存在決定了我國家電行業生產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許多小規模的廠商會不斷被大企業兼并、收購和聯合。目前,在彩電、空調、洗衣機、電冰箱等行業前三家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總和均已超過50%,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提高。中國家用電器企業已從1997年的100余家減少到20xx年的10余家。
國家政策和資本市場環境等宏觀因素的影響也促進了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國務院20xx年11月發布的《關于“十五”期間進一步促進機電產品出口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大對機電產品(家電)的支持力度,而且在政府“十五”規劃中也提出提高生產集中度,擴大名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增強優勢企業擴張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引導增量投資向優勢企業集中,優化存量。
三、行業進入壁壘逐步升高
首先,規模 經濟 壁壘。規模經濟的存在決定了我國家電行業生產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許多小規模的廠商會不斷被大 企業 兼并、收購和聯合,目前,在彩電、洗衣機、電冰箱等行業前三家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總和均已超過60%。規模經濟壁壘的存在使得潛在進入者要想具有先存企業的競爭實力,必須在進入的初期就實現大規模生產。
其次,必要的資本壁壘。要達到一定的規模經濟,資本量也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如:東芝在大連投資的彩電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為100萬臺,投資額為4910萬美元,而日立也投資40億日元在深圳投產背投電視投影管生產線,這些投資規模都不小。
第三,技術壁壘。國外廠商為阻止我國家電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技術擴散方面開始設置壁壘;加上我國國內企業自主開發能力的增強,具有知識產權體系的技術不斷增多,因而潛在進入者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專利技術方面的壁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壁壘是在位廠商存在所導致的內生性壁壘。如名牌產品經過多年的信譽累計、廣告宣傳,其產品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消費者的心目中認知度比較高,新進入企業為了吸引顧客對自己產品的偏好必須花費比在位者更多的營銷成本。
四、核心技術缺乏,產品創新能力較差
近幾年我國家電行業的自主設計開發能力逐年增強,如在彩電生產領域,我國已初步掌握了25英寸以上屏幕彩電的開發能力。每年彩電生產企業的產品創新平均達到80%以上。近年來,國內彩電企業更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不斷開發出各種概念的高端產品。
我國彩電產品的技術含量雖然不斷提高,但是其中的核心技術仍舊受制與人。大規模集成電路機芯等彩電的核心技術都在日本、韓國、美國等發達國家,以等離子彩電技術為例,到目前為止,掌握等離子彩電核心技術的企業只有松下、LG、三星等企業, 中國 企業還沒有掌握等離子的關鍵技術,也沒有進行生產,只是套裝整機,更不具備大規模降低成本與價格的可能。
綜上所述,我國的家電行業像其它 工業一樣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重復引進,重復建設,生產規模急劇擴大,使我國迅速進入世界家電生產大國的行列,以后又經歷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的優勝劣汰,逐步達到集中,逐步達到生產規模要求,形成自主開發新產品,創出國產世界名牌并走向國際市場。目前,我國已是全球彩電、冰箱、洗衣機、家庭空調、影碟機等生產大國。家電市場存在高競爭性、高集中度、規模經濟日益明顯、技術壁壘越來越高、核心技術缺乏、產品創新能力較差等特點。今后,以技術、質量、服務為代表的`非價格競爭方式將成為眾多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