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廠應急預案(精選3篇)
污水廠應急預案 篇1
為有效的預防及時控制和清除醫療污水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并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有效控制處理,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管理:
成立醫療污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付建華
副組長:廖海義 李迪希
成員:
二、職責分工
組長:負責組織應急救援協調指揮工作;負責與地方政府的協調工作。
副組長:協助、配合組長抓好應急救援協調工作;負責安全生產的日常監督和指導。
成員:負責應急救援的技術指導工作;負責應急救援的處理及善后工作;負責收集、掌握和上報突害信息;負責應急救援實施工作;負責事故及救援現場的安全保障。
四、主要工作職責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按照應急救援預案的有關要求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若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和突發事件,由廠統一部署應急救援的實施工作,并對實施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同時在醫院范圍內緊急調用各類人員、物資、設備和場地,配合上級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工作,做好穩定秩序的工作后適時發布通報,將事故的原因、責任及處理意見在醫院內公布。
五、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明確職責、加強協作;反應及時、措施果斷;平戰結合、常備不懈。
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污水廢物的管理,當發現醫療污水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領導小組。
發生醫療污水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患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市衛生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
發生醫療污水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當發生醫療污水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1、確定流失、泄露、擴散的醫療污水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組織有關人員對發生污水醫療污水廢物泄露、擴散的現場處理。
3、對被醫療污水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他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再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應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7、對引起事件的責任人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污水廠應急預案 篇2
一、施工工藝
路基填方地段,管道和檢查井的施工,與路基填筑互相配合,當路基填筑高于污水管頂0.5時,先開溝槽,埋設污水管道和檢查井,爾后繼續施工路基。當路基填筑至級配碎石層底面標高時,施工雨水管道和檢查井。機械開挖管溝槽,邊坡1:0.25。路基挖方地段,路槽開挖,挖管道溝槽,進行污、雨水管道和檢查井施工。機械開挖管溝槽,邊坡1:0.25,機械吊裝管就位。管道溝槽開挖后,必須進行溝槽地基承載力測定,測定采用重型擊實法進行測定,地基承載能力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澆注混凝土墊層,如地基承載能力不滿足設計要求,必須采取回填碎石墊層的方式進行處理,處理后在進行地基承載能力確定。測量放線,雨、污水管道線,,每隔20m設中心樁,排水管道放線,每隔10m設中心樁。管道檢查井處、變換管徑處均應設中心樁,必要時要設置護樁或控制樁。排水管道抄平后,應繪制管路縱斷面圖水管線測量工作,應有正規的測量記錄本,認真詳細記錄。
測定碎石墊層承載力滿足要求后,將在墊層上按設計要 求支模板,并澆注凝土枕基,混凝土采用C15混凝土,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才能進行布管工作。
待枕基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將管道吊裝到枕基上, 并用紅磚固定其位置確保兩管道的中心線一致,保證管道軸線在同一直線上,不允許管道中心線交錯。管道布設好后在枕基上標明管道接口線及模板安裝線, 支設模板時必須對進行加固,并采取措施防止模板漏漿,在進行大于500的管道接口施工時應將鋼絲網按設計要求固定在混凝土管上。
二、布管
1.1嚴格按設計、按規范布管。1.2應使用專用工具。1.3線管連接要牢固。1.4管口要封堵。1.5彎曲要合理。1.6走向要正確。1.7綁扎要牢固。1.8管道軸線不得交錯。
三、雨、污水管道承插口柔性連接施工方法
本工程污水管道的接口設計考慮到本工程位于##區,管道易于沉降所以采用承插式柔性接口,以防管道不均勻沉降和提高管道的密封性能。承插式膠圈柔接口安裝時應注意以下事項:①安裝前應徹底清潔接頭內的表面、凹槽,止推圈和橡膠圈,應確保其無油污灰塵②安裝密封圈時應確保密封圈與凹槽、管壁均勻貼合,并在安裝前使用潤滑劑封圈。③填打膠圈出現“棉花”、嚇司鼻”、“凹兜”、或“跳井”時,可利用鐵牙將接口間隙適當撐大,進行調整處理。④鏨子應貼插口壁按由下向上的順序打,使膠圈沿一個方向依次均勻入承口水線。填膠圈的質量標準:膠圈壓縮率符合要求;膠圈填至無小臺承口外緣距離均勻;無“麻花”、“悶鼻”、“曰兕”、“跳井”現象本工程檢查井分為雨水檢查井和污水檢查井,檢查井均采用方形檢查井,均采用磚砌。
四、管道的閉水試驗
(1)閉水試驗的目的是檢驗排水管道的嚴密性。(2)管道做閉水試驗前應檢查管道及檢查井外觀質量格,溝內有無積水,全部預留孔是否已經封閉,管道兩端堵板的承載力是否經驗算大于水壓力的合力。(3)閉水試驗將分段進行,以兩檢查井間混凝土管道為一個試驗對象,試驗時將兩閉,并在兩端設置膠管,進水口處膠管為注水膠管,混凝土管另一端膠管為排氣管。(4)注水前應再次檢查管道的外觀質量、管口封堵情況,檢查合格后方可注水。(5)注水以排氣管道出水且出水流量與注水口注水進量一致為止,注水結束后應測量兩端膠管水位并做記錄。(6)閉水試驗時間為12h,12h后應重新測定兩端膠管的水位值,看其差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7)本工程雨、污水管道均采用DN600管道,12h后其允許滲水量為30.6,如不滿足要求應重新檢查管道的嚴密性,找出漏水位置從新處治。
五、回填管道回填土的土質應采用砂或土質較好的土。當采用開槽中的較好土質作為回填土時,應將土塊、礫石、異物等去除。管安裝完成后,應邀請設計、建設部門等有關單位,進行隱蔽驗收,然后抓緊回填土施工。
回填時先由管道的兩側向管底均勻回填砂土,然后在兩側部分同時分層回填夯實禁止只由一側回填。直徑700mm以上的管道,回填夯實后,應再次量測管內的各部分安裝尺寸,檢查管道有無異常并作記錄,以備確認和對問題進行研究處理。
污水廠應急預案 篇3
一、本項目給排水工程主要有排水管、污水管、給水管等。
二、既有管道及線路調查:管道施工前對地下既有管線進行調查,對有保護要求的管線進行標識,以防施工損壞。對需要改建、遷移的管道提前安排,確保施工中各種管道暢通。
三、施工放樣:根據設計坐標和控制點正確地進行管道的測量放樣工作,主要測定管道中線、附屬構造物位置、堆土界線、中心樁、方向樁,并設置牢固可靠的護樁,對既有管線作出標識,并劃出有效保護范圍。施工測量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管道測量放樣包括:確定管道中心線(根據設計圖使用經緯儀確定管道中心線,定出標樁。標樁設在管道轉向處及井位上,直線上50m 左右設一個,曲線30m,并且標出樁的編號,量出實際長度)和高程測量(設立臨時水準點,距離200m 左右,精度符合規范要求,將測量成果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采用。)
四、管材要求:采購的管材由合格供應商進行供應,工地組織驗收。所有管材有出廠合格證及業主認可的質檢部門的檢驗合格證,并在工地按規定標準進行檢驗,質量必須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不允許有裂縫、缺角等缺陷的管材進場,對有缺陷的管材立即清退出場。管子入溝之前的質量及型號檢查,對于有碰傷、撞傷等問題的管材,絕不使用。入溝前進行型號檢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五、溝槽開挖:開挖首先應了解地下管線情況并派專人現場負責,有可能的情況下請有關部門派人配合。開挖采用挖掘機挖土、人工整修的方法,開挖至離基底設計標高20~30cm 時停止機械開挖,用人工清理至設計標高,邊坡用人工進行修整。根據開挖深度及土質情況進行放坡或進行坑壁支護。溝槽邊坡必須滿足規范要求并根據現場土質情況進行調整,擬采用1:0.5~0.75,施工時不得擾動原狀土,嚴禁超挖,如發生超挖或擾動,必須按規范要求進行地基處理后,方可進行管道基礎施工。溝槽邊采用單側堆土,土堆邊距槽頂邊1m 以外,堆土高度不大于2.5m,以免邊坡產生滑塌。對不符合回填要求及多余土方及時外運,以減少槽邊堆土量。溝槽開挖時,加強基坑降、排水措施,保證基坑處于無水狀態。溝槽開挖后應測量溝槽中線標高,按10m 左右放出槽底控制樁。開挖溝槽時,應在溝槽施工兩端設立警告標志,溝槽邊側設護欄,夜間懸掛紅燈。
六、管道基礎:溝槽開挖完畢,檢查管道基底地質情況,對落在雜填土層的管道基礎,將管底的雜填土全部挖掉,用塘渣回填至基礎底;滋幚硗戤吅筮M行墊層混凝土澆注。待混凝土墊層達到一定強度后,在其上面綁扎基礎鋼筋,經監理驗收后,澆筑平基混凝土,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且平基頂面高程符合設計要求后進行安管,然后進行護管混凝土澆筑,安管前混凝土面鑿毛,洗凈,以使整個管基結成一體。平基管座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檢查管道中心線和槽底高程,控制好模板頂面高度。混凝土澆筑前,應確認模板已通過監理驗收,并嚴格控制平基面高程,澆筑時應按一定的厚度,順著一個方向連續澆注前進,平基一般不要將施工縫留在兩井中間;混凝土振搗密實,表面平整,澆筑時應兩側同時進行。
七、布管、下管、安管:布管時以考慮不影響交通及不影響溝槽安全和施工方便為原則,混凝土管承口方向應和敷管方向一致。采用機械下管,管道鋪設時承口朝上游,逐段井位施工。下管前嚴格檢查管道質量,對于有質量問題的管材,絕不使用。在下管時對口間隙控制在20cm 左右,下管需要臨時間斷時,應用堵板將管口封嚴,繼續施工時要對原管口內進行檢查,清除雜物。鋼筋混凝土管安裝,必須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進行,安裝進位時,將插口刷干凈,膠圈上亦不得粘有砂、泥等雜物,進位時用16t 以上汽吊及手動葫蘆配合上下左右間隙均勻,插口和膠圈均勻地進入安裝工作線,并嚴格控制就位尺寸,用經緯儀和水準儀分別控制軸線和高程,管底坡度不得產生倒流水現象。管子安好后,及時澆筑砼管座。為保證管帶與管節的結合良好,抹帶寬度內管壁鑿毛并處理干凈,保持濕潤,用現澆混凝土套環抹帶,管帶完成后進行養生,避免開裂。
八、檢查井、集水井:鋪好管道后著手現澆砼檢查井、集水井,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進行施工。
九、閉水試驗:若設計和監理工程師要求做閉水試驗,以便檢查管道及檢查井滲水是否在規定允許值內,則先將試驗段管道的下游及上游檢查井的進水管給予封堵,封堵采用磚砌水泥漿抹面,然后利用上游檢查井進行閉水;試驗管段從上游井注水,待管段注滿水后,經24h 浸泡,使管壁充分吸水。使水位下降穩定;試驗水位,應為試驗管段上游管內頂以上2m,如上游管內頂至檢查井口的高度小于2m 時,測量水位下降高度,計算出實際滲水量,然后與允許滲水量相比較,小于允許值則試驗合格,大于允許值則需檢查原因,找出問題所在,進行處理。如滲水部分不易看出,可在水內滲一些大紅粉,使滲水部位位置顯形,便于處理,然后重新進行注水試驗,直至符合規范要求。
十、溝槽回土:回土必須在管道所有隱蔽工程監理確認及管道閉水試驗合格后進行,同時管道基礎砼也應達到一定的強度過;靥铐樞驊礈喜叟潘较蛴筛呦虻头謱舆M行,以保證排水暢通,并在兩側同時回土并均勻夯實,以防管道移位,檢查井等附屬物回土應四周同時進行。雨后土壤中含水量過高時,應盡量避免回土;赝粮叨葢浜蠙z查井的砌筑,不使泥水流入井內,當土回至地面而檢查井尚未蓋上時,井口的四周要作好土堤,并應高出地面20cm。
十一、回填碾壓:回填時,槽內不得有積水,并分層夯實,每層松鋪厚度不大于20cm,并掌握最佳含水量,土過干時可適當灑水,過濕時,應晾灑或換土,用小型夯機夯擊密實,使其達到密實度要求。管頂50cm 以內部分要嚴格掌握,填料料徑控制在規范要求的范圍內,不得用大型壓路機進行碾壓,須用木夯用人工搗實。管頂50cm 以上回填時用蛙式打夯機分層夯實,每層松鋪厚度不超過20cm,并掌握最佳含水量,土過干或過濕,分別予以適當灑水和晾曬。使其達到規定密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