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情況自查報告(精選3篇)
項目建設情況自查報告 篇1
按照太谷縣規劃局通知要求,我單位組織項目相關人員對我單位已建成和在建項目了一次全面自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項目
(一)項目基本情況
國際客運中心搬遷部分新建2個3萬總噸客滾泊位、1個2萬總噸客滾泊位和1個3萬總噸客運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旅客130萬人次。
裝車輛8萬車次,集裝箱7.5萬teu;建設客運站區、旅客服務區及地下車場共計12.26萬平方米,國際航運服務中心7.4萬平米。國際客運中心搬遷工程總投資估算18億元。
新港區航道擴建工程建設7萬噸級航道長4722米,有效寬度180米,水深-14.6米,3萬噸gt客運航道2500米,有效寬度160米,水深-9.1米。新港區航道擴建工程總投資30347萬元。
(二)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國際客運中心搬遷工程碼頭部分前期工作已完成,初步設計已審查通過,現在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階段,待圖紙完善后,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施工、監理招標,預計于20xx年10月份開工;陸上客運站區、旅客服務區及航運服務中心部分環評工作即將完成,可研報告已經送審,客運站詳規已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單體設計方案已確定。
新港區航道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已經完成,初步設計已經審查并獲得批復,目前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待施工圖完善后,按照國家有關建設程序進行工程招投標開展施工。
(三)項目自查情況
項目按規定辦理了有關審批手續,土地、規劃、環保等手續齊全,編制并執行項目預算;按規定設定項目法人,各項制度健全,并嚴格執行;項目資金按時到位、投資控制嚴格;資金設單獨賬務使用,管理規范、正當安全;由于項目暫未開工,招投標暫未開展,有關工程管理情況暫未落實。
特此報告。
項目建設情況自查報告 篇2
根據市委、市政府對我區社會民生第12條的考核目標要求,我區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結合工作實際,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標完成情況
今年我區沒有國家省下達的大型交通建設項目,僅僅有農村道路建設任務,分別是鄉、風景區3條通組公路,要求修建寬3.5米,厚0.18米,總長3公里的村道。總投資90萬,其中中央投資30萬元,地方自籌60萬元。3月18日,區農林水局工作人員利用GPS采集系統完成了道路的計劃采集工作。到12月底為止,風景區2公里村道全部完成,鄉村1公里路基已經完成。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加強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我區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我區成立農村公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區政府分管領導,成員單位由區農林水局、區發統局、區財政局、區審計局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農林水局。區農村公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區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的組織協調、重大事項決策及指導項目業主單位開展工作。
嚴格計劃管理
農村道路項目由鄉和開發區編報,區農林水局具體負責核實匯總,并報區政府及省、市有關部門批準,項目計劃一經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變更,凡未列入年度建設計劃內的項目不予以安排相關補助資金。今年,省下達我區通村公路計劃共3公里。
強化項目管理
施工過程中,鄉和村認真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文件,嚴格遵守項目申報和基本建設程序,沒有出現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情況。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安全生產責任制。施工過程中未出現安全事故。
嚴格資金管理
區級和鄉級財政部門建立和完善了資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切實做好了項目建設資金的核算和管理工作,監督項目建設單位依規使用資金,配合審計部門進行資金檢查,確實做到“專款專用”。
加強質量管理
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政府監督、建設單位負責、工程監理、企業自檢”的原則實施。區農村公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對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的'質量監管。鄉鎮及相關部門嚴格按照工程建設標準和質量要求施工,確保工程質量。今年完工的農村道路,均達到了路基大于3.5米,厚度達到18公分,強度達到30兆帕的標準。
項目建設情況自查報告 篇3
一、基本情況
(一)學校基本情況。
XX辦學歷史悠久,創建于1910年。學校坐落在縣城東南角——XX鎮振興路7號,占地面積30畝,建筑面積19998平方米,綠化面積1000平方米。是全國紅旗大隊,云南省一級示范學校、普及實驗教學先進學校、綠色學校、文明學校、平安校園;德宏州文明單位、優秀家長學校、紅領巾示范學校、常規管理先進學校、“兩基”工作先進集體、平安校園創建學校、創先爭優活動“百強支部”;XX縣辦學水平先進學校、無邪教校園、書香校園、平安校園示范點。
轄區學校有、弄么小學、浩龍小學、分水嶺小學和水箐小學,共有48個教學班,學生1741名,住校生380名。教職工147人。附設班學前3個,學前兒童39名。其中,有教學班40個,在校學生1600名,教職工136人。學校有較為完備的教學設施,校園環境優美。學校的辦學宗旨是:“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一生值得回憶的小學教育”;校訓是“自信、向上、陽光”; 校風是“和諧、探究、發展”;教風是“愛生、敬業、創新”,學風是“文明、快樂、勤奮”; 校歌為《我們是祖國明天的棟梁》。學校堅持內涵式發展,自20xx年以來,入學率、鞏固率和升學率均為100%,教育教學質量一直穩居縣第一、州前列。
(二)多媒體教學設備基本情況
我校目前共有多媒體輔助教學設置10套,6套安排在六年級使用,其中5套為20xx年項目,1套為20xx年項目;1套安排在科學實驗室(20xx年項目)。1套安排在音樂室使用(學校自購);2套安排在兩個多媒體報告廳使用(其中一套為20xx年遠程教育項目,1套為學校自購)。
二、主要做法
(一)分工明確,健全制度,班子把關抓落實
一是設置專門組織機構。結合我校實際,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常務副校長為副組長的電化教育領導小組,選拔出具有專長和富有工作熱情的教師成立信息辦公室,主抓電教設備管理、電教培訓及電教設備的維護與使用。二是建立健全制度。一方面是學校建立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工作制度,要求信息組牽頭制訂多媒輔助教學工作計劃,組織教師開展多媒體教學研究,撰寫學校多媒體教學工作總結,保證各項相關工作的開展有章可循,促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三是建立監督、考評電教工作制度。對多媒體輔助教育工作從質與量兩方面進行考核。并把這些制度有機地和學校其他規章相互滲透,從而形成了學校電教工作責任分明、要求明確的管理體系。在嚴明的制度保證下,在有效地實施中,我校的多媒體的使用率高速上升。
(二)、分層培訓,以點帶面,全員參與共提高
1、多次動員,轉變理念
學校通過校本全員培訓,讓全體教師充分認識到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當前形勢下、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參與教學研究、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多媒體教學水平的.緊迫感、自覺性,從思想上武裝我們的教師,使全校教師教學理念有一個較徹底的轉變。
2、分層培訓,提高針對性
我們目前采取的培訓方式主要為校本培訓。校本培訓主要以校內信息骨干組成培訓隊伍為主,培訓組確定教師每學期的培訓目標,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學校教師都參加了培訓。在培訓中我們針對基礎不同的教師制定不同的目標,選擇不同的培訓內容,采用不同的培訓方法,分配在不同的班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教師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我們的培訓目標分為三個層次:45歲以上教師能使用制作好的課件;35歲至45歲教師熟練制作使用PPT課件;35歲以下教師能制作Flash課件。培訓內容有:計算機基礎知識、多媒體教學輔助系統的認識與使用、常用教學軟件的使用方法、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素材的獲取、互聯網資源在輔助教學中的應用。培訓方式有機房現場培訓,回家看現場培訓錄像方式,學校QQ群交流經驗,各年級骨干教師指導,信息技術骨干24小時電話答疑等方式。培訓班次有計算機基礎應用班,網絡資源整合利用班,素材處理課件制作班等班次。
3、骨干示范以點帶面。
為促進電教骨干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水平,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電教課研活動中來,我校每個級組確定一名多媒體輔助教學骨干教師,給骨干教師創機會,壓擔子,并對骨干進行一些專門的培訓,使他們更快地成熟起來,帶動輔導級組其他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電”、“教”相促,共同提高
1、活動促進,實戰提升。
為調動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對獲獎者給予一定獎勵和績效加分。每學期的中青年教師課堂競賽中要求教師必須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讓教師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水平在實戰中快速提高,每年還組織教師參加上級組織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
2、整合研究,積累經驗。
在多媒體設備投入班級使用后,信息辦經常到班級中收集使用的經驗和問題,整理研究后再把一些使用建意反饋到級組中,級組在教學實踐中再進行償試,成功后總結成經驗,并把這些經驗帶到教師的再次培訓中去。
3、資源共享,充實資源庫。
搜集教師日常上課使用的課件,在校內提供給其他教師共享,減少了教師準備課件所花的時間。大家在使用過程中針對不足再進行一些改進,不斷提高課件的實用性和質量,有效充實了學校教學資源庫。
三、一些工作體會
(一)領導關心和幫助是我們進步的關鍵。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我校的電教設備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步在我校推開,離不開上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特別是州電教站和縣電教室的領導和專家們,在設置配發到位后,多次到我校給予我們指導和幫助,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二)要多鼓勵教師使用多媒體。
多媒體輔助教學進班級是件新鮮事,教師既興奮也會有些擔心。
興奮的是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用都要到報告廳,在班里就可以使用,方便了很多。擔心的是一是如長期使用會讓學生的對多媒體的新鮮感減少,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二是擔心使用過程中出現設備損壞要負責任;三是因使用多媒體要花更多的時間做課前準備。針對這些問題,學校的一些激勵就顯得很重要。我們通過在大會上多次動員,制定一些激勵措施掃清了教師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思想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