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討會歡迎詞(通用3篇)
學術研討會歡迎詞 篇1
各位代表、各位來賓:
在金風送爽的深秋時節,我們相會在榕城,七閩天東南,群山號未絕。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為此次會議的召開付出艱辛勞動、辛勤汗水的福建中醫學院領導以及全體會務組成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年來,面對西方科學的挑戰,面對國內部分人士的非議,中醫藥事業受到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但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文化、中醫藥文化也迎來了偉大復興的曙光。尤其是今年更是喜事連連。5月國務院發布22號文《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第八條就是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提出要將中醫藥文化建設納入國家文化發展規劃。6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了中醫藥文化建設與科學普及專家委員會,7月召開了500多人參加的全國中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經驗交流會。
四年來我們分會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的研究、傳播與建設工作,完成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交給的多項研究項目中醫醫德規范研究、中醫醫德評價體系研究、中醫院核心價值、行為規范、環境形象建設研究,目前還在承擔綜合醫院中醫科建設研究項目。通過研究梳理出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為仁和精誠。值得一提的是我分會的這些研究成果,都已經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采納,并作為政府文件開始實施。我會多位委員在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方面做出了貢獻,有的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有的出版書籍、發表文章,向大眾傳播中醫藥文化、介紹中醫養生知識,取得了較大的社會反響。
我分會在中華中醫藥學會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在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增強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值得高興的是由于我分會的呼吁和努力,中醫文化學已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學科,作為重點培育學科進行建設。
昨天,我分會完成了委員換屆工作,新一屆委員會不僅匯集了中醫藥文化研究、傳播方面的專家、學者,而且吸收了在中醫院文化建設、中醫藥企業文化建設、院校文化建設方面的領導者、實踐家,目前第四屆委員會有委員170人、常委65人,涵蓋面廣,陣容強大,已成為中華中醫藥學會最大的分會之一。
各位代表,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的靈魂和根基,是中醫藥事業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是中醫人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中醫藥文化分為心、手、臉三個層面,也就是核心價值層面、行為規范層面、物質形象層面。文化是一種相當復雜的形態,其產出規律、作用方式、傳承路徑等都表現出它的獨特性。具有歷史性與時代性、民族性與地域性、穩定性與變異性、排他性與包容性相結合的特征,我們要研究的問題還有很多,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我們應該在以下四個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中醫藥文化內涵的研究,包括中醫藥的價值觀念、思維方法(尤其是原創思維)、人文精神、醫德倫理。要梳理中醫藥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既要繼承、整合傳統中醫藥文化資源的,還要創新先進的中醫藥文化。要提升中醫藥文化的軟實力。
第二,中醫藥地域文化發掘與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強中醫藥文物、古跡保護,做好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加大對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保護力度,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創造良好傳習條件。既要打造地域中醫藥文化的品牌,更要塑造中醫藥精神,提升中醫藥的形象。
第三,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包括國內傳播和國際傳播。國內傳播各種媒體,開展中醫藥科學文化普及教育,加強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國際傳播,探討和孔子學院合作的渠道。加強輿論引導,營造全社會尊重、保護中醫藥傳統知識和關心、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第四、中醫藥機構文化建設,包括中醫院、中醫藥企業、中醫藥院校的中醫藥文化建設心、手、臉三個層面的建設。弘揚中華優秀醫德。加強中醫藥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打造中醫藥機構文化品牌。促進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發展。
我們相信,新一屆中醫藥文化分會將在總會的領導下,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在中醫藥文化研究、普及、推廣、建設方面繼續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術研討會歡迎詞 篇2
尊敬的來賓、代表、醫學同事和朋友:
大家好!
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初秋,我們感受到來自遠方的專家、學者和同事對焦作市時代感興趣;醫院的熱情好客,這是由于醫學的崇高關懷,也增加了我們致力于醫學研究和醫學的信心和勇氣。我們焦作市醫學會榮幸地舉辦這次醫學學術會議,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其寶貴的學習機會。因為在這次會議上,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著名專家,他們在臨床神經外科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專家為大家做了精彩的學術演講。他們德高望重,文筆好。用我們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專家將把國內外臨床神經外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帶到本次會議上。通過這個難得的交流對話平臺,你可以咨詢專家學者在醫療實踐中的經驗和困惑,進行真誠務實的多角度對話,零距離接觸。本次會議的發言內容涉及神經外科領域的多個方面,其中為此,盡管事務繁忙,但所有的專家都冒著炎熱的天氣,帶著責任和使命進行了積極而充分的準備。作為主辦方,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無限的敬佩!
我國臨床神經外科的研究和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和突破。很多研究課題走在世界前列,很多研究成果填補了醫學史上的空白。但是,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臨床神經外科研究的復雜性和艱巨性,需要不斷關注,大膽走研究形式和研究內容創新的道路,才能取得更多新的成果。今天,這個時候泰晤士報,XX市臨床神經外科醫學學術會議受到相關省級學術機構和XX市衛生局和時報的領導;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各兄弟單位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各級領導要求我們的組織者精心策劃,科學組織,熱情服務,確保會議成功,達到預期效果。同時,我們要以研究促工作,以工作促研究,加快臨床神經外科的建設和改革,加大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力度,以贏得更大的患者滿意度,為醫院的整體發展做出貢獻,為該學科的理論和實踐發展注入新的元素,成為人民滿意的科研醫務工作者,為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促進和推動該地區臨床神經外科的研究做出應有的貢獻。
祝會議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學術研討會歡迎詞 篇3
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和來賓:
大家好!
我代表青海民族學院校黨委以及全體師生,歡迎你們來到夏都西寧參加“第三屆全國因明學術研討會”,并預祝你們在健康、愉悅、團結、求真的氣氛中圓滿完成這次研討會的各項議程!
近期我閱讀了因明方面的相關資料,對因明這一博大精深的世界優秀文化遺產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明系世界三大邏輯系統之一,它發源于古印度,公元4世紀至12世紀時,先后傳入中國內地和藏區。傳入內地的因明現在被學術界稱為“漢傳因明”,傳入藏區的因明被稱為“藏傳因明”。漢傳因明自形成以來,幾經沉浮、歷經滄桑,到20世紀70年代時,幾乎成為我國的絕學,到了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國家把因明列為搶救項目之后,漢傳因明才有了復蘇發展的新局面。在座的大家都知道,到目前為止,全國性的因明研討會已召開兩次,國際性的一次。
與漢傳因明的發展狀況相反,藏傳因明自公元12世紀成型以來,始終處于蓬勃發展、競相研習的良好態勢之中。據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藏傳因明領域內出現的因明大家和因明論著,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遠遠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和其他民族。這是藏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整個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寶庫作出的一大貢獻。但據說,由于藏語是小語種,學習藏語的其他民族的人本來就很少,再加上因明自身固有的艱澀性,使藏傳因明的很多優秀成果至今還沒有得到充分而有力度的挖掘和開發,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應該如何消除這個憾事,我想這就是在座與會者的光榮職責。
青海民族學院作為這次研討會的主要承辦者,我想借此機會對這所青海省唯一的民族院校的基本情況向與會領導和各位代表作簡要介紹。
青海民族學院始建于1949年12月,是全國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的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建校56年來,學院將培養少數民族專業人才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擴大優勢,突出重點,加強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學院形成結構相對合理,現在具有優勢的六大學科(系),九大門類,本科專業發展到43個,15個二級學院,24個碩士授予點,并與中央民族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擁有7個省級重點學科和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設有青海民族研究所、青海法學研究所、青海旅游文化研究所、青海格薩爾史詩研究所等省級科研機構和17個院級科研機構;學校目前在校生規模約10316人,來自全國27個省區;先后吸收了20多個國家的300多名留學生來我院學習。當前,青海民族學院已成為青海民族教育、民族工作、民族關系的縮影和青海省對外開放和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目前,全院上下團結一心,正在為創建青海民族大學而奮斗。
藏學院是我院專門設有因明課程和因明專業碩士學位點的院系。該院現有碩士學位授予點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專職教師23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人,講師6人;博士和在讀博士3人,碩士和在讀碩士生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名;獲全國名師獎教師1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院級學科帶頭人2名,準學科帶頭人1名,是我院研究生比例最高、師資力最為雄厚的學院。
藏傳因明學自1979年起,開始在我院培養研究生教學中作為一個培養方向進行建設,也為我院藏學院本科生的必修學科。20余年來,我院藏學院不僅為社會培養了具有一定因明知識的本科大學生,而且為社會各學術單位及各大專院校輸送了素質較高的教學和研究人員。隨著我院規模的不斷壯大,建設特色學科規劃的不斷深入,至20xx年,藏學院已正式獲得“邏輯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重點培養藏傳因明專業研究生。并且在20xx年,我院藏學院聯合中央民族大學,以聯合培養的方式開始招收和培養藏傳因明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首屆1名博士生已圓滿完成學業,順利畢業。
藏傳因明是藏族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學科,研習它的主要基地是藏區各大寺院,因此,為了提高因明教學水平,20余年來,我院從各大寺院聘請格西到我院藏學院授課,為我院因明教學的發展和研習增添了活力。通過這次研討會,我們今后將會重新審視我院近年來的因明教學和因明學術研究,為因明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走向更高的臺階提供管理上和學術交流上的更大空間和方便。
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對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搶救和挖掘,這對建設和發展這一學科提供了很好的機遇。20xx年11月,中國邏輯學會又成立了“因明專業委員會”,這預示著漢藏因明學的研究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因此,“第三屆全國漢藏因明研討會”在我院的召開,不僅是因明學界的一大盛事,同時也是我院全體師生的一大幸事,它的召開必將對我院與各位與會者在今后的因明學術工作中的交流與合作起到橋梁作用,同時也必將會對我院今后的因明教學和因明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
各位專家、各位學者、各位來賓,我院作為這次研討會的主要承辦者,將竭盡全力做好這次研討會的接待、組織和服務工作,爭取使這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6月的夏都西寧,陽光明媚,空氣清新,溫度宜人,它有它自己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我衷心希望各位與會者在青海多走走,多看看,親身感受高原獨特的神奇和魅力。也真誠希望大家多了解青海民族學院及青海民族學院藏學院的工作,并提出你誠摯而寶貴的意見!
最后,預祝研討會圓滿成功!祝各位專家、學者、來賓在與會期間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