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調查報告(精選3篇)
專題調查報告 篇1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費逐漸成為人們的消費熱點。中國的旅游人數在1994年到20__年間共增長了2.56倍,達1610萬;而且增長速度不斷加大。在旅游市場中,大學生是整個旅游市場中重要而又獨立的一部分。大學生是思想最為活躍,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強的群體,有著獨特的旅游行為及特征。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具有一定的經濟獨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對寬松的時間,具有更多的冒險精神和追求理想,這些因素促成了大學生的旅游熱。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的大學生旅游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研究及市場調查,目前大學生旅游市場存在產品設計和開發一系列問題。
此次調查以邵陽學院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進行數理統計。同時結合訪談法,內容涉及被調查者的個人基本情況、旅游時間、旅游動機、旅游產品偏好、出游方式等。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50份,回收405份,回收率為90%,有效問卷392份,有效率為97%。在本次調查中,受訪在校大學生男生235人,占樣本總數的.52.22%;女生人數215人,占樣本總數的47.77%。
此次調查目的在于:了解大學生旅游市場狀況,獲得最直接、最有效的數據,為旅行社提供可行的建議,挖掘大學生潛在需求,開發大學生旅游市場。
1、調查問卷信度與效度分析
為了更好地設計出一份比較完善的調查問卷,在正式發放問卷前我們對已設計完畢的問卷進行了預調查工作,希望通過得出的初步的信度與效度的分析來適當完善問卷。
為了對問卷的信度進行分析,我們在邵陽學院主教學樓隨機抽取10位同學,要求他們分兩次填寫同一份問卷,間隔時間為一周。根據問卷的填寫結果,我們發現兩次的填寫結果幾乎相同、誤差很小,用克倫巴赫α信度系數法求得信度系數為,這反映了我們的原始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我們還討論了原始問卷中的問題能否全面地代表我們所研究的主題。考慮到我組題目設置中僅有少量滿意度調查的試題,因此我們選擇用邏輯分析法進行效度研究,即由研究者評判所選題項是否“看上去”符合測量的目的和要求。
2、研究結果分析
旅游時間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每年至少出游一次的學生人數比例為93.32%,每月大約出游一次的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30.07%。說明大部分大學生有著強烈的旅游需求,出游頻率較高。在停留時間方面,大學生在外停留兩至三天的人數最多,占到44.64%,其他停留時間依次是一日游的占17.2%,四天至一周的占25.00%,停留一周以上的占12.50%。由此可推斷,大學生中大部分人的停留時間都在四天以內,在訪談中很多學生也提到出于經濟和學業因素的考慮,他們不愿意在外逗留時間太長,除非寒暑假和父母出游,選擇的在外停留時間會在一周或一周以上。
旅游目的地與景觀選擇分析
調查顯示,對待旅游目的地的選擇上,占樣本總數42.69%的100人偏向于全國各地,選擇省內的有69人,占樣本總數的23.69%,選擇市內的有36人,占樣本總數的15.19%。對于旅游景觀類型的選擇上,大學生偏好于名山大川、園林景區、海濱沙灘等自然景觀,在訪談過程中,探險與運動類項目也是大學生較感興趣的。以上兩方面說明,自然旅游資源在在校大學生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中應該占據重要地位。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表明大學生旅游已不再局限于市內,而拓寬到省內、全國游,反映出在校大學生的旅游需求與決策的變化趨勢。
專題調查報告 篇2
近期,XX縣調查隊組織人員就當前農民外出務工及返鄉情況,對澗溝、炎劉、小甸、大順等鄉鎮部分行政村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結果表明:當前農民外出從業總體保持良好態勢,工資水平顯著提升,還鄉人員甚少。
一、農民外出務工與還鄉基本情況
農民工是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是我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XX縣是農業大縣,同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勞務輸出縣,外出務工收入在農民收入中占據重要位次,成為農民增收關鍵支撐。近年來,XX縣緊緊圍繞農民增收,大力開展農民技能培訓與勞務品牌建設,強化勞務輸出,常年外出務工及經商人員近40萬人,約占農村人口的1/3。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過后,長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就業崗位增多,工資水平顯著提升,我縣外出從業人口總體保持逐年上漲態勢。據走訪澗溝鎮蔣廟村了解,該村現有農戶804戶,總人口3573人,勞動力1853人,今年外出務工勞動力1132人,占該村總人口的,同比增長約。具體來看,我縣農民外出從業大體有如下特點:
1、青壯年農民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力軍。農民工監測調查顯示,二季度,全縣110戶調查戶,外出務工115人,30周歲以下75人,占外出人口總數的,青壯年特別是“80、90后”逐漸成為XX縣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力軍。
2、從業地區及行業分布相對集中,“還巢”現象雛顯。XX縣農民工外出從業在地區分布上主要呈現“分布較廣,相對集中”態勢,以上海、江蘇、浙江等長三角地區和廣東、深圳等珠三角地區為主導,全國范圍內分散分布。如受訪的大順鎮余埠村、炎劉鎮李橋村、澗溝鎮蔣廟村、小甸鎮馬集村,農民外出務工大多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蘇、廣東一帶。農民工監測調查顯示,二季度,農民工外出以省外居多,并多集中于東部地區,共計96人,占外出人員總數的,其中,上海67人,占;江蘇22人,占;浙江6人,占。農民工省內轉移依然較小,但“還巢”現象雛現,115個外出農民工中在省內縣外就業19人,占外出人員總數的,同比增長。安徽作為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重要省份之一,伴隨著合肥經濟圈的迅猛發展,省內就業形勢大好,用工需求逐步擴大,農民工回流已成必然之勢。從行業分布來看,多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存在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工資水平不高等特點,主要集中于制造業、交通運輸業、住宿餐飲業、居民服務業,從業人數分別為35人、20人、14人和18人,合計占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
3、農村勞動力轉移方式多以自發組織為主。農民外出務工,主要靠血緣、人緣、地緣等關系自發組織向外轉移,而通過政府及相關部門有組織的轉移甚少。
4、務農農民的季節性務工呈逐年上漲趨勢。隨著農業機械的不斷普及,農村季節性剩余勞動力逐年增多,而且剩閑時間越來越長。因此,相當一部分農村勞動力開始利用農閑時間外出打工,農忙季節則回家從事農業生產,其轉移具有明顯的兼業性,兼業人數的多少與時間的長短因家庭勞動力的多寡與勞務收入的高低而不同,兼業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5、農民工外出務工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據農村住戶調查數據顯示:1—6月份,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元,較上年同期增加元,增長。其中,本鄉地域內勞動得到收入元,同比增長;外出從業得到收入元,占工資性收入的比重達到,占期內現金收入的比重為,同比增長。外出務工收入牢牢占據農民收入的“半壁江山”,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二、農民工返鄉情況
今年上半年以來,雖然全國經濟下行趨勢明顯,但外出務工形勢基本保持穩定向好態勢,外出務工平均工資水平顯著提升。農民工監測調查顯示,二季度,110戶調查戶,外出務工115人,工資性總收入萬元,同比增長,人均月工資元,同比增長。據對部分鄉鎮部分村調查了解,當前外出人員返鄉很少。如小甸鎮馬集村,全村人口4860人,勞動力3254人,外出務工2150人,今年以來,還鄉15人左右,約占外出務工總數的。據訪問的4個村反映,今年夏收夏種期間家中勞力缺乏的外出人員家庭中存在回鄉的現象,但基本上是暫居,農忙結束后,又返回原務工地。如澗溝鎮蔣廟村,前期夏收夏種農忙期間還鄉16人,絕大多數因為家庭農忙期間缺乏勞力而返回,逗留時間較短,一般7—10天左右又返回務工地。少數返鄉農民工不準備繼續外出,年齡一般在40周歲以上,不準備繼續外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家庭牽掛較多,留在家中照顧老人和帶孩子上學;二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外出從事行業工資不高,且生活開支較大;三是回鄉準備種田,農閑時可以打散工。
三、農民工轉移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氣候”,但從一開始就伴生著一系列的問題。從宏觀上看,主要是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的制約因素,這些問題將隨著我國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而逐步得到解決。但是,從微觀上看,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仍然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勞動力素質偏低,轉移就業難度大。我縣農村勞動力的素質低主要表現在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低。現有農村勞動力中,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為主,大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較少。農民工監測調查顯示,二季度,外出務工115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99人,占比達到;高中及中專學歷9人,占比%;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7人,僅占。而且大多數沒有職業資格證書。農村剩余勞動力素質、技能低,因而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產業,成為制約其轉移就業的“瓶頸”。從長遠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低素質的勞動力的轉移途徑將越來越窄。
專題調查報告 篇3
為了加強生豬屠宰管理,保證生豬產品質量,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國家先后制訂了《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動物防疫法》、《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其中《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對生豬實行“定點屠宰、集中檢疫、統一納稅、分散經營”的制度。未經定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屠宰生豬。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精神,全面真實地反映我市生豬屠宰市場管理工作的現狀,給各級政府重視和加強生豬屠宰市場的監管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促進我市生豬屠宰市場健康發展,我局充分發揮對食品綜合監管的作用,當好政府的“抓手”,對全市的生豬屠宰情況進行系統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市當前生豬產銷情況
(一)當前全市生豬生產情況。
調研組于22日至24日,深入走訪了XX市生豬養殖協會的養殖戶和板橋鎮長沖鋪村、勝橋鎮泉峰冠村、江河鄉叢井村、煙洲鎮二塘村等村民。根據調查情況,我們對全市的生豬生產進行了推算和分析,發現我市的生豬生產存在以下三個十分令人擔憂的情況:
一是生豬存欄數量大幅度下降。
據調查統計,全市參與市養殖協會的247戶養豬大戶的生豬存欄總數、母豬存欄數、仔豬存欄數、育肥豬存欄數均全面大幅度滑坡。現生豬存欄總數為56780頭,比去年同期的127860頭減少了71070頭,同比下降55.6%;母豬存欄3876頭,比去年同期的7486頭減少了3610頭,同比下降48.2%;仔豬存欄18690頭,比去年同期的39760頭減少了21070頭,同比下降53%;育肥豬存欄34214頭,比去年同期的80614頭減少了46400頭,同比下降57.6%。根據調查分析,全市同比分別減少55%、48%、52%和61%。
二是農村分散養豬戶急劇減少。
據調查,板橋鎮長沖鋪村、勝橋鎮泉峰冠村和江河鄉叢井村三個村共計776戶,2908人,養豬的農戶104戶,僅占總戶數的13%。我們走訪煙洲鎮二塘村64戶農戶,家庭養豬的僅13戶,共養豬33頭,比去年減少37戶,少養72頭豬,同比分別減少了74%和45%。
三是短期內生豬的飼養量,特別是生豬的出欄數難以得到恢復性的發展。
一方面是因為母豬奇缺,全市不足4000頭,年產仔豬80000頭左右,與本市年地銷量150000頭左右的差距在45%以上。另一方面是因價格上漲較快的誘惑,一些養殖大戶可以出欄的上市生豬,待價而沽,江河鄉叢井村養殖大戶呂光財是這樣算帳:他現在200斤以上的育肥豬250頭,按前段價格上揚的幅度計算,他的這欄豬不講生長量的增值,光是價格增值平均每頭每天就10元,250頭每天共計2500元,育肥豬未出欄,就不會千方百計地替換養殖。
(二)全市豬肉銷售情況
XX市宜陽城區的肉食銷售價格,屠場批發統裝肉價格為9.6元/斤,上市銷售價:流一、生源等幾個超市和農貿市場的直銷攤位,一刀切統裝肉11元/斤,排骨、瘦肉12元/斤。松柏、煙洲、蔭田批價10元/斤,市場銷售價:統裝肉11元/斤,排骨12元/斤。其他未實行定點屠宰的鄉鎮集貿市場銷售統裝肉每斤13元—13.5元,大堡市場7月27日已上漲到15元/斤。全市上半年銷售生豬70030頭,其中定點屠宰19480頭,在本地收購50660頭,在廣西、四川、云南、湖北、河南、桂陽等外地收購和調運19370頭。
二、XX市生豬定點屠宰工作
XX市生豬定點屠宰工作,自1995年施行以來,到目前為止,宜陽鎮、松柏鎮、煙洲鎮、蘭江鄉、柏坊鎮、勝橋鎮、蔭田鎮已推行了生豬定點屠宰。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這幾個單位推行定點屠宰工作進展順利,特別是市城區屠場,從去年5月開始,由于本地豬源緊缺,為了保證市場供應,屠場領導組織力量,并親自上陣到湖北省、河南省、云南省、XX區等周邊省份調運生豬。為了平抑肉價,屠場在市場上幾大超市和幾個集貿市場共設有直銷攤位11個,并對市區103個屠商實行亮牌銷售,明碼標價,并設立檢舉電話,稽查隊配合物價部門經常深入檢查,對群眾舉報有擅自抬高肉價的屠商一經核實,嚴肅處理。由于定點屠場的艱辛努力,從去年5月起到現在一直保證市場供應。近兩個月城區附近的板橋鎮、鹽湖鎮等鄉鎮,由于沒有實行定點屠宰,市場豬源緊缺,也來城區屠場調肉。今年以來,外地祁東市、衡南市等多個市市來常寧考查參觀常寧的定點屠宰工作。我市的定點屠宰一直得到XX市商務局的充分肯定和表揚。到目前為止,市區市場的肉價與周邊其他市市的肉價相同,比本市未實行定點屠宰的鄉鎮市場肉價每斤要低1—1。5元。并市保證了市場的正常供應和價格穩定。
豬肉價格大幅度上漲,我們分析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母豬奇少,豬源緊缺;二是豬瘟疫傷害養殖戶的利益,影響養豬的積極性。20xx年市糧食局飼料廠3戶養殖大戶,因“五號”病,一次處置500多頭,政府雖作了相應的補償,可他們的損失仍近20萬元;三是屠商欺行霸市,巧取豪奪。肉食行業終端市場的賣方以個體屠商為主,零售價格的管理調控顯然就力不從心,他們從養殖戶中低價收購,宰殺后高價上市,每市斤利潤達1.5—2.5元。勝橋、板橋、蘭江等鄉鎮一些屠商從市屠場進批肉價是9.6元/斤,到當地市場出售13元/斤,其價格利潤為3.4元/斤,他們到養殖戶家收購毛價為8.2元/斤,洗白肉價為9。2元/斤,上市出售價都是13元/斤。農民養一頭豬,賣給他們到上市銷售耗時不到12小時,他們得利即200—250元。由于這種原因,也造成市場豬肉價格上漲;四是養殖的保護性政策不完善,不到位,也影響了養殖的積極性;五是勞動力外出務工,在家老幼無力養豬;六是飼料價格上漲。
三、存在的問題
由于該項目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
1、發展不平衡。鎮與鎮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有差距,表現在有些地區認識上不足、管理力度上松懈,特別是撤鄉后的個別地區,管理工作滯后,走“回頭路”,私屠濫宰現象還存在,給肉品安全、放心帶來很大隱患。
2、個別屠宰場管理不嚴格,劣質肉品出場上市及支持個別經營戶夾私違規現象還時有發生。
3、部門之間不協調,場外補檢仍未杜絕。部門配合不力,執法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嚴、打擊力度不夠。肉品流通市場監管涉及到各相關部門相應的法律、法規,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履行職責易出現工作人員互相推諉,推卸職責,執法監管不到位。
4、硬件投資不足,定點屠宰設施條件差,無害化處理設施和肉品質量檢驗設備不健全。由于資金不足,無力進行場內設備更新、技術改造,仍有個別定點屠宰場仍然是“一把刀、一口鍋”進行傳統的手工操作。
四、我們的看法和建議
綜合上述有關情況,我們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定點屠宰工作的力度。實踐證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人大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行生豬定點屠宰,對于保證人民吃上放心肉,保障市場正常供給,有效地調控肉食市場的積極意義是不容置疑的,我市應加大生豬定點屠宰工作的力度,加快鄉鎮推行生豬定點屠宰工作的步伐,切實解決生豬屠宰管理工作的實際問題,如落實20__年機構改革方案中市屠辦四個全額事業編制,解決屠辦及執法隊必要的經費等。生豬屠宰和生豬產品銷售管理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因此,各級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協調解決好實施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市政府要指導、檢查、督促各鄉鎮及各部門做好生豬屠宰和肉品銷售管理工作,幫助各鎮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各鄉鎮政府負責本區域內生豬屠宰工作的統一步署,組織協調、監管、牽頭有關部門對本轄區內的違規私宰濫宰現象進行打擊查處,確保生豬定點屠宰和肉品銷售工作在轄區范圍內順利實施。
2、強化部門職責。國務院在《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中明確了國家相關部門在生豬屠宰工作方面的職能職責,要求商務主管部門與工商行政管理、農業、衛生、質監、公安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密切配合,做好生豬屠宰的管理工作。市商務主管部門會同農業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屠宰場的定點布局和監督管理。要做好生豬屠宰工作,就要加強監管責任網建設,進一步明確和落實相關部門的責任,并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加強配合、密切協作、嚴格執法、規范執法,共同承擔起維護生豬屠宰工作的責任
3、嚴格規章制度。根據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和《動物防疫法》、《湖南省生豬屠宰管理辦法》等文件規定,從生豬收購及檢疫、屠宰加工、肉品檢驗等方面搞好管理工作,嚴防病死豬肉、注水肉、劣質肉出場上市。屠宰場必須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屠宰環境,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屠宰、檢疫、檢驗,為消費者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肉類產品。健全屠宰管理報告制度,對執行管理政策不嚴及嚴重違規者,依法追究違規場(廠)及責任人責任,堅決停止其屠宰經營活動并進行整頓,整頓后仍未達標或敷衍乃至拒不執行的,撤消其定點屠宰場資格,以此來凈化肉類市場。
4、突出重點環節。一是抓源頭管理。按照國家、省有關生豬屠宰的法規、法令,從屠宰管理工作的源頭——生豬定點屠宰場抓起,切實地要求定點屠宰場抓好生豬管理工作中的軟、硬件建設,樹立良好形象,規范管理,確保定點屠宰工作上水平。二是抓食堂飯店。全市所有學校食堂和賓館飯店等公共用餐場所要從保障在校師生和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不購買有問題豬肉,只要把好“供”和“購”兩個方面,一定能夠降低全市所有學校食堂和賓館飯店的用肉安全隱患。
5、提高執法能力。開展業務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屠宰管理隊伍的業務素質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根據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及《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中定點屠宰場應具備有經驗考核合格的專職或者兼職的肉品質量檢驗人員,應當建立嚴格的肉品質量檢驗管理制度,必須配備與屠宰規模相適應的的屠宰技術人員的要求,有計劃地舉辦定點屠宰場(廠)肉品質量檢驗人員和屠宰技術人員培訓班,通過培訓認證真正把我市肉品檢驗人員隊伍建立起來。針對現有管理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高的實際情況,對生豬屠宰管理工作人員進行法律、法規案件處理知識的培訓,提高隊伍素質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6、依靠輿論監督。由生豬的主管部門根據國家規定對全市生豬屠宰進行一次認真檢查,之后將其檢查結果公開向社會曝光,對設備齊全,條件符合、質量信得過的肉類產品可以向用肉單位推薦,實行“三統一”(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統一管理)的銷售肉類模式,這樣既規范了我市肉類市場又給全市學校食堂和賓館飯店等公共用餐場所提供了方便。年底前完成對市城肉類市場的凈化工作,然后向周邊鄉鎮輻射,這樣以點帶面的凈化方式,一定能夠盡快改善我市肉類食品衛生狀況,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同時繼續加大《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的宣傳力度,使《條例》家喻戶曉,從而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守法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