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精選5篇)
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1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的增強,也不在是你眼中曾經的那個寶寶了,她有時也會抓住大人的缺提出意見,或是在心里質疑大人的心里了。
面對這個“小大人”我們要知道,孩子是大人的“復印件”,所以我們平常也要注意什么樣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做父母的可能都喜歡給孩子設計一個雄心壯志的計劃,一但教育偏離了設計的軌道,就會認為孩子“笨”、“沒有出息”,等一系列影響家庭氣氛等不開心的問題也會急馳而來。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父母曾經給自己設計的未曾完成"宏偉藍圖"拿過來讓孩子來替你去完成。曾經犯錯改了就不是問題,相同的錯誤重演就是問題了。少年的時光是金色的、自由的、和快樂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引導”和“鼓勵”。
我們認為婷婷只是個平凡的小女孩,我們沒有給她設計任何的遠大理想,我們只是希望她開開心心上學,開開心心生活,健康的成長。所以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們更多的是要幫助她找出差錯的原因,而不是開口就責罵她,對于因粗心大意的小毛病偶爾提提,不是揪住不放。尊重她自己興趣愛好的學習選擇,但也要監督她對自己的選擇不要隨便更改或后悔,培養她自己獨立決定的意識是不可以沖動和隨意的。要統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和規則,由于家庭結構問題,老人都會把孩子當做“寶”來喜歡或討孩子開心。如果祖輩和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時,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孩子對大人們的洞察力也是很強的,時間一久,在家長的意見不統一時,孩子就會利用家長的意見分歧而“投機取巧”,家庭和睦聯盟,是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紀律感的最好教材。所以我們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有意見分歧時,都要采用背靠著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前爭執不休。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步增長,孩子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不再盲目服從;平時我們多采用溝通辦法,口氣婉轉,放下架子,蹲下來和孩子講話,減少居高臨下的家長制批評作風。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她說話,讓她感到父母對她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她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當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這樣才能比較迅速的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比如說看電視、玩電腦時間長了,我們采用“提醒制”,告訴她再過幾分鐘該休息了,應該保護好自己的眼睛等等。有一種飽和原則,就是孩子們慣有的厭煩心情。雖然強烈的想擁有目的,也能夠體會把事情做完的樂趣,但是因為課程繁多在內心產生阻力,無法持續主動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準降低,課業的份量減少,繼續培養孩子在低潮時的活力,那么他們在低潮過后,又會升起責任心,更主動地去做功課。
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化的過程,甚至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不管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還是沒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把課本一遍又遍地看,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產生倦意的起因.
我們提出四個建議:
1、多給孩子講一些勵志故事或典故。
2、用近期的學習目標來鼓舞孩子。
3、改掉孩子三分鐘熱度的習慣。
4、鼓勵孩子暫時落后是為最后的沖刺保存實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應該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做好榜樣,帶好頭。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偶爾也以向孩子“請教”的方式培養孩子多讀書學習、做一個有知識的人的自豪感。別在孩子面前評判老師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長學習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經驗,做一個有愛心、包容心的家長。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愿。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么,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與碟子,讓她自己學會放,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后讓她自己再講一次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著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并引導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么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臟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里,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說臟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并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于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于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么,不準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出類拔萃,值得驕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2
孩子逐漸長大,四歲多了,會自己吃飯、按時睡覺。她喜歡穿著美美的裙子,公主皮鞋,希望得到大家的夸獎。她喜歡看書,講故事,喜歡跳舞……
對孩子的教育,我總結以下幾點:
一、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愛好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培養要靠相處交流。孩子也一樣。無論再忙,我和孩子爸爸都會抽出時間與孩子談話,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一起看書。關注孩子的性格脾氣,適時引導和開導孩子,培養好性格。每隔一段時間孩子都會有一些新變化,例如最近孩子開始出現喜歡鬧別扭的小脾氣。有一次放學回家,一起回來的好朋友都要各自回家吃飯,可是寶貝開始哭鬧,爭吵著要去好朋友家里玩。媽媽說,要先回去吃飯,吃完飯再出來玩?墒菍氊愡在地上打滾、大叫、發脾氣,甚至咬媽媽的衣服。這時,我發現寶貝脾氣有些失控了,當時我只有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緩解孩子的心情,說家里還有好喝的益力多沒喝呢,回去晚了,爸爸就喝了哦。逐漸地,寶貝平靜下來,答應回家。這樣的情況出現過兩三次,媽媽注意到孩子的脾氣。之后,在和寶貝平靜對話的時候,都會引導她向正確的方向轉變。雖然有一個過程,但發現寶貝控制情緒的能力逐漸提高了。
二、注意孩子的興趣愛好,及時培養
如孩子喜歡跳舞,我們報了舞蹈班,買了舞蹈碟片,平時在家也可以跳舞。孩子喜歡看書、講故事,我們會給她買喜歡的一些經典繪本和迪士尼動畫故事,陪孩子一起看書,耐心聽孩子講故事,并且適時地稱贊她。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們盡量滿足她。比如喜歡漂亮的衣服、鞋子;喜歡迪士尼公主、芭比娃娃。我們會適當地給她買喜歡的玩具,然后夸獎寶貝說,是寶貝表現好的獎勵。
三、關愛孩子講原則、懂方法,同時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我們致力于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讓她成長為一個心中充滿愛的快樂寶貝。但是關愛呵護絕不等于溺愛和包攬一切。在我們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上,有時需要一點“狠心”。寶貝現在會乖乖自己吃飯、睡覺,看動畫片定時半小時,當鬧鐘響起,會自覺關掉電視。這是爸爸定下的規矩。寶貝逐漸養成了習慣。一開始,寶貝也會哭鬧,委屈和發脾氣。自己吃飯時,就哭著吃,說不想吃飯。我們都沒有心軟去喂飯。經過幾次,寶貝就自己吃飯了,不哭不鬧。我們有時會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吃完飯后,讓孩子把碗送到廚房去;疊好的衣服讓孩子自己放到衣柜里等等。在孩子有一些情緒時,不直接以大人的想法去否定和批評,先問問孩子你為什么這么做或者這么想,然后從理解孩子的角度出發開導她。
四、做好表率,言傳身教影響孩子
孩子的心思其實非常細膩,觀察力很強。我們努力營造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發生口角。有時候爸爸媽媽說話急的時候,寶貝就會說,你們在說什么啊,好吵啊,我聽不見啦。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反抗,她不愿意看到爸爸媽媽起爭執。這時,我們會解釋,爸爸媽媽是在說話,沒有爭吵。之后,在孩子面前,盡量用緩和的語氣說話。爸爸媽媽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讓壞習慣影響孩子。有一次,媽媽開車,有一位司機超車,車速很快很危險。媽媽冒出一句臟話:“這人有毛病。”結果,后來有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媽媽還沒說話,孩子冒出一句“有毛病!眿寢尯艹泽@,她意識到了這是對孩子的壞影響。從那以后,媽媽很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同時也培養自己的文明習慣。
我們希望培養出一個心中充滿愛,快樂幸福擁有好性格的寶寶,充分挖掘她的優勢,培養她的興趣愛好。作為家長,能夠陪伴孩子的成長,我們很開心!
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3
1、給孩子寬松的環境,多欣賞鼓勵孩子。
每個寶貝都是獨立的個體,各方面的發育會受到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同年齡段的寶貝有所差異是很正常的事情。真正愛孩子的家長,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除去自己的焦慮。首先要有自己的空間和生活,不要做沒有“自我”的孩奴,講究有質量的陪伴。其次可以看一些關注個人和孩子心靈成長的書籍,但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要明白“養育孩子和養育植物一樣,不澆水不行,澆多了根會腐爛”。
2、不和別人比,追求自己能達到的目標。
家長對孩子有信心,會勝過對孩子的焦慮。要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知道什么是現階段最重要的。讓孩子和自己的'過去比,要勝于和別人比,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優點,這樣才能有信心追求自己能達到的目標。
3、多和別人溝通,聽聽其他家長的經驗。
家長盡可能多參加各種育兒和親子培訓及活動,也可與其他的家長多溝通交流。寶貝各項本領的獲得與后天的環境和訓練關系極大,加上寶貝發展的彈性十足,所以今天看起來發育比別的寶貝慢,也許到了明天就會比別的寶貝超前。
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4
育兒過程對于每一個家長來說,都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實踐的過程。有幸曦丹能夠進入中心幼兒園這個幸福大家庭,寶寶上幼兒園后,在老師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粗鴮殞毜倪M步,心里有說不出的開心,在這里向老師們說聲:辛苦了!
在對待寶寶的問題上,我的宗旨就是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情商和智商同等重要。此次分享一些育兒心得,希望拋磚引玉,到達共同教育好寶寶的目的。
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曦丹一歲多的時候開始,媽媽就常常給她讀一些故事或者經典國學詩詞的片段。之后慢慢再長大些,爸爸媽媽睡前總是陪她講講故事,看看繪本,雖然那時給她講的故事,給她背的詩詞此刻基本都忘記了,但我相信記憶深處總會有點碎片存在,最初的啟蒙也許就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了。同時由于本人在圖書館工作,從小就帶她到圖書館,耳濡目染她也慢慢喜歡閱讀。平常也會帶她參與一些繪本故事會等閱讀活動。幼兒園小朋友的閱讀需要陪伴,也貴在堅持,我和曦丹媽媽盡量每天都會陪她讀一些繪本。閱讀的作用是潤物細無聲的,是會慢慢體現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她就會時不時說出一些令大人意想不到的詞語或者句子,比如有時候看到哥哥沒有吃晚飯就說粒粒皆辛苦哦。
二、相信寶寶,讓寶寶學會自己動手,學會獨立
我平常比較注意培養曦丹的自主動手能力,讓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經常告訴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上起床,穿衣服,洗臉,刷牙,穿襪子,鞋子等等這些都讓寶寶自己去嘗試完成。適當的做點家務,如幫爸爸媽媽拿一些小工具,把一些垃圾丟到垃圾桶等等。不求她真的能做多少事情,只是想慢慢培養她有這個習慣,認同自己動手的成就感,F在曦丹在家很多事情都搶著要自己去嘗試、去完成。儼然一副我也很厲害,能夠幫助爸爸媽媽完成很多事情的樣子。有些時候她還跟9歲的哥哥說,哥哥加油,我相信你,你能做到的。
三、品德方面的培養
當寶寶想要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請求時,我們經常會延遲滿足她的要求。我們會和孩子約定好,如果每一天能好好吃飯,在幼兒園能好好睡午覺等等,那到時候我們就會給她買;而她呢,也會很樂意并很努力地去照約定執行。我覺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耐心地等待,增強了控制自己的潛力。而且還懂得了要想得到什么東西,需要自己去努力,并付出相應的勞動或必須的代價,也在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負責意識。
四、愛的教育
每次我們在外面游玩或者帶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我們經常跟她說要和小朋友分享,這樣你就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了。所以只要當她和小朋友分享零食或者幫助其他小朋友的時候,我們都會立即表揚她,回到家后也會給她一些小小的獎勵。再次明確表揚她的分享零食或者其他積極的行為。所以現在我們經?吹,寶寶在外面看到別的小朋友不高興的時候她總是會過去問你怎么啦,不要哭了,我們一起去玩吧。帶零食去外面的時候也經常主動與小朋友分享。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的見證,每個孩子都有缺點,但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個性,我們大人也要懂得欣賞他們最可愛的一面。同時我們做父母的因為專業及能力有限,也渴望老師能在這方面多給我們支持,指導。再一次感謝老師們的辛苦培育,期望我的孩子平安健康快樂成長!
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5
時光飛逝,轉眼遠遠已快5歲,在中心幼兒園度過了一年的美好時光。在這一年里有了幼兒園高老師,小梅老師,楊老師,羅老師,慶慶老師的耐心教導與悉心照料,遠遠已經由一個內向害羞,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變成了一個陽光活潑,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在家庭教育里,我和爸爸緊跟老師步伐,配合學校教育,有以下幾點體會供大家探討:
一、父母分工明確,樹立秩序意識
我和爸爸都是中學教師,我教英語兼班主任,爸爸教體育工作相對輕松。所以平常爸爸負責遠遠的外出運動和日,嵤,如接放學,親子作業,日常照料等。我負責遠遠的閱讀和英語啟蒙,周末則是爸爸和媽媽一起陪伴。遠遠從很小開始我們就跟他說清楚爸爸媽媽的工作和分工,所以慢慢地他就很有秩序感,知道什么時候爸爸陪伴,什么時候媽媽陪伴,什么時候一起陪伴,我們出門他從不粘人和哭鬧,現在他很清楚爸爸媽媽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一直陪伴他,當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時,他可以自己找喜歡的事情做。
二、放低要求,溫柔而堅定
孩子是一張白紙,很多時候不能明辨是非,沒有自制力,甚至肆意妄為。而我們父母往往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所以會覺得孩子總是不聽話,時時唱反調。我們要理性,要身負使命地認為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絕大部分依賴于父母的態度和指引。我們在家堅持的原則是“一次機會,溫柔而堅定”。就是當遠遠犯錯時,有一次機會改正,然后再堅決要求他做到我們的要求。如遠遠每天可以看半小時動畫片,剛開始執行時他會哭鬧,他自己要求多看5分鐘,我們同意他的一次要求,如再要求延長我們就堅持溫柔而堅定的原則,告訴他:時間到了,不可以看了。孩子的規則意識以這種方式來引導,即給孩子留有空間,又達到樹立規則的效果。
三、以身作則,身正為范
作為老師,接觸的學生很多,我發現絕大多數情況下父母素質越高,孩子素質也越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以空洞的說教是沒有用的,我們父母需要以身作則,身正為范。我和爸爸在和遠遠交流和外出活動時都會有意識地注意這一點。如對外人的禮貌,樂于幫助別人,遵守交通規則等。我們會非常注意細節,同時讓遠遠知道,如外出就餐完我們會把垃圾放回碗內,走之前把椅子擺好,就算是沒有人在的地方也不亂丟垃圾,不超速等等。在家時,我們會讓長輩先入座,節日時贈送禮物,會對長輩說幫我們料理家庭瑣事辛苦了,并定期帶長輩出去吃飯旅游,讓孩子感受到什么叫感恩和尊重。我們相信這種耳語目染一定能讓遠遠有較好的道德素養。
四、不與他人攀比,靜待花開
我們成人的個性各不相同,各有優點。孩子也是如此。遠遠就是天生內斂害羞,不愛表現自己,但其實心里想法很多,是個很謹慎的孩子。我們從不強迫他和別人主動打招呼或回應,也不強迫他要非常積極在幼兒園表現,當他自己想通了,確實想做了他就會去做。同時我們和他一起時會主動和別人打招呼,聊天,讓他看到成人是怎么交流的,如何才能交到朋友。他第一次晨會和班級小朋友一起表演籃球節目時,我們之前準備了好久,期待了好久,然而正式表演時整個過程他一動也沒動。老師和我們都沒有責怪他,而是問其原因并幫他解決心理障礙,這學期班級節目小辣椒和小老鼠的節目就進步很大,表演得非常好。周末興趣班畫畫剛開始也不肯去,后來我們就換了一種方式,引導他只是去玩,然后看其它小朋友畫,慢慢地他自然參與其中。
在育兒的道路上,沒有固定的規則和特效的方法,唯有用心負責,努力學習,積極探索,讓孩子體會到成長的快樂,讓父母感受到陪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