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正能量》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讀《正能量》的心得體會 篇1
正能量,是最近一年的流行詞,走在大街小巷,看電視新聞,耳邊總會時不時的掠過“正能量”這三個字。
我在沒有看這本書是,一時興起在搜索頁上輸入了“正能量”三個字,想看看大家怎么看待“正能量”這三個字。網絡上給出的篇幅最多的解釋是:以真空能量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質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質為負。細細的讀這本書,才知道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理查德?懷斯曼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窗戶,并結合多項實例,教會我們如何激發自身的潛能,引爆內在的正能量。通過種種實驗和數據,他向我們闡釋了偉大的“表現”原理,破除了我們過去秉持的“性格決定命運”“情緒決定行為”等認知。運用“表現”原理激發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們產生一個新的自我,讓我們變得更加自信、充滿活力、也更有安全感。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是帶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積極、樂觀的人才帶有正能量,和這樣人交往能將正能量傳遞給你,讓你覺得“活著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而人的意念力來自人類自身,來自于人體的能量場,減少不該有的欲望,保持心態的平和,多做善事能增加這一能量場。人的意念越專一,這個能量場就越大。
不管你屬于哪個社會階層,也不管你從事何種工作,正能量都是你所渴望的。《正能量》不是枯燥的說教,生動案例和簡單的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受益,比如說,一天不看電視,寫一首詩,走不同的路線去上班,這些方法會在改變自我養成良好習慣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將這些細節堅持下去,說不定哪天就會突然發現,我們不再是那個僅僅麻木重復自己舊行為模式的人,而是變成一個能夠控制自己的人生、對身邊的環境作出反應的人。
面對擁堵和嘈雜的世界,種種灰色情緒攏聚,生活也似乎暗無天日,正是因為我們自身擁有正能量,它的光芒才會滋養生命,才能驅走凝重的云團,與幸福相逢。像歌中唱過的那樣,如果每個人都學著關心,便沒有人哭泣;如果每個人都懂得去愛,便沒有人欺騙;如果每個人都樂于分享并放下驕傲,我們便不再會與死亡作伴。
讀《正能量》的心得體會 篇2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我先留意的是“負能量”這個詞。負能量就是一種能迅速把人的心情拉低,讓人消沉的東西?赡苌畹膲毫,職場的不公,現在很多人都充滿抱怨。就像我某個朋友,每次碰到她,她必然要拉著你說半天家里的各種難事苦事,怨天怨地怨社會,中間夾著我的命怎么這么苦,人活著有什么意思呢之類的句子……聽著聽著,自己的心情的確會一點一點的往下沉,像被拖到了那暗無天日的井底,要消化這些不良情緒,自己爬上來,要費不少功夫。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經歷吧。我覺得,其實不管看不看,說不說,真相和現實就在那里,是最殘酷最不好看的東西,沒有辦法超然的情況下,只有多一些能讓人開心,給人希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才能把現實踩在腳下,而不是扛在肩上,負重或者負痛的活著。
與負能量相反的就是正能量,沒有接觸《正能量》這本書前,我對正能量這個詞理解很模糊,怎樣才能獲得正能量呢?《正能量》一書中通過很多的心理學實驗讓我相信,行為對思想情緒有著很大的影響。通讀一遍感覺頗有收獲。這是一本世界級的心理勵志書,作者理查德·懷斯曼深入淺出地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窗戶,并結合多項實例,教給我們如何排除負面情緒,激發自身的潛能,引爆自身內在的正能量。每個人身上都是帶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積極、樂觀的人才帶有正能量。當你陷身困惑、爭執或消極能量之中時,嘗試解脫或改變破壞性的能量,當積極的能量被引爆時,你的人生也將會得到神奇的大轉變。
行為與情緒是緊密相關的,想擁有真能量,就要先表現得像擁有正能量的人一樣。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介紹的“表現”原理。簡單概括來說,你如果想成為一個快樂、心情好的人,你首先要笑起來,做出快樂的表情,當你這樣“演”的時候,你就真的會變得快樂起來;如果你想變得痛苦和郁悶,你只要想那些令你傷心的事情,想你遭遇的不公平對待,皺起眉頭,耷拉下臉,“演”得像是你真正傷心一樣,那你的情緒馬上就會低落下來。
最后,與大家分享本書封面的一句話:堅持正能量,人生不畏懼!
讀《正能量》的心得體會 篇3
“堅持正能量,人生不畏懼”理查德·懷斯曼的《正能量》指得是一切予以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生活中其實沒多少大風大浪,我常借助一句話勸說別人:所有的煩惱都是自尋煩惱!其實當煩惱出現的時候,也就是負能量吸收的過多了。
這本書用很多心理學的例子來證明和解釋了作者的論點:身體行為影響自我情緒。常識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某些事情和想法會讓你產生某種情緒,而這種情緒反過來會影響到自己的行為。比如:我們有幸福的感覺,就會微笑;我們感覺害怕,就會逃避。情緒和行為之間是相互影響著的,同時也會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傳染。
從書中使我明白,生氣也會抑制正能量的散發。結合自身的表現,特別是工作中,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比如:在工作中和同事哪怕是意見相左時交流的語氣及情緒的控制。
每一個人都具有能量場,人的一生就是一個耗能過程,如果不人為地加以調控,人的能量場就只會減弱而不會增強。所以,我們要被正能量支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代表著光明與向上的力量。你的存在會讓人覺得,活著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意思的事情。態度樂觀、積極、向上的人,充滿信心、希望與信念,這樣的人就像是一個正能量磁場,可以補充或改造四周較弱的負能量磁場。就好比是劃著的火柴才能點燃蠟燭,同樣只有充滿正能量的人才會把自己的好情緒傳染給別人,激發起對方的快樂。
成功的定義不僅僅是財富的多少、名聲的大小,還在于心靈的愉悅程度。做自己喜歡或自己擅長的事情時,心靈會非常平和舒暢,因為那是心靈之所系、能量之所在。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必須讓自己靜下來,以尋求內心的正能量。讓我們以這樣的心境積極地投身于日常工作,并且將日常工作做到細致、精致、極致,在工作中去感受別樣的風景和人生吧!
我們要學習向日葵的精神,哪里有陽光就朝向哪里!
讀《正能量》的心得體會 篇4
一次逛書店,偶然看到暢銷書的位置放置了一本《正能量》書籍 , 出于對現今對正能量一詞的好奇和感動 , 隨手從書架上取下這本《正能量》翻了起來,隨之被開頭的一些實驗和數據吸引住了,因為其它原因沒有在書店繼續閱讀,回到家后上網搜索下載了這本書,通讀一遍后感觸良多。
《正能量》是一本心理勵志書,作者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窗戶,結合實際案例,教給我們如何去排除負面情緒,激發自身內在的正能量,每個人身上都帶有能量,而只有積極、向上、樂觀的人才帶有正能量。當我們陷身困惑,爭執或者消極能量之中時,嘗試解脫或者改變破壞性的能量,當積極的能量被引爆時,我們的人生也許將會得到一個神奇的大轉變。 火柴雖小,但在漆黑的夜空中點亮,能盡顯它的能量,同時它還可以將這股溫暖的能量傳遞給蠟燭。一個態度積極,向上、樂觀,充滿信心、希望與信念的人,如同充滿正能量的火柴一般,能把好的正能量傳遞給別人,激發周圍的正能量。
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給我們帶來愉悅舒心的工作氛圍。很多時候我們與他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保持善良的品性,以豁達的胸懷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用理性、公正的標準來判斷身邊的是與非,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保存的正能量
生命中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無心去做。成功的定義不僅僅是財富的多少、名聲的大小,還在于心靈的愉悅程度。做自己喜歡或自己擅長的事情時,心靈會非常平和舒暢,因為那是心靈之所系、能量之所在。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必須讓自己靜下來,以尋求內心的正能量。讓我們以熱忱的正能量心境積極地投身于工作、生活,在生命旅途中感受別樣的風景和人生!
讀《正能量》的心得體會 篇5
能量一詞所用領域廣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以及不同的生命階段都會從不同的方面來理解能量一詞的含義。能量也在不斷地被哲學化,成為了人類所面對的物質世界的重要屬性之一,是對物質運動的描述,F實生活中使用能量一詞,已遠遠超越了它本身所承載的物理學含義。它很神秘地伴隨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表征人的某方面的能力的維度時使用頻率很高。最近讀了一本書《正能量》,本書側重于從心理學的角度用大量的心理實驗驗證了心理學家的一些推斷,顛覆了以往個體經驗沖突過程中所形成的一些觀點、態度和思維方式,自己能力有限,沒有辦法去做這些專家曾進行的各種實驗,只能憑借他們的一些觀點做些主觀的不太負責的判斷,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感、情緒、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尋找根源,如何激發人的正能量,讓人能健康快樂地面對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等,我對其中的某些案例進行反思,結合自己的理解,有兩點膚淺的認識,請指正。
一、從威廉·詹姆斯的”表現”原理出發,調整自己的情緒體驗,學會讓自己真正地快樂起來。我們習慣于“我們快樂,所以我們會微笑”,微笑表達快樂的邏輯,微笑是人的一種面部表情而已,然而能令人微笑的因素是什么?我們為什么會微笑?人的存在是與人所產生的各種需要同一的,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一直是衡量人是否快樂的標志,人的需要是多元的,也是多層次的,由此人的快樂也是多變的,人的快樂體驗是在需要得到滿足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無法斷定人最快樂的時候就是需要得到最徹底滿足的時候,快樂是人生存的出發點,也是歸宿,經驗的理解,需要得到滿足,人就會快樂,快樂人就會微笑!氨憩F”原理表述了微笑和快樂的另一種關系,強調人微笑了,心理就快樂了,人的正能量就增加了,所以要想快樂就得面帶微笑。我們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快樂的天使,學生的快樂成長就是老師的快樂追求,培養和教育孩子不是一個簡單得用一個快樂就能涵蓋得了的。孩子任何一方面素養的缺失都表現為人格的不完善以至不完美,都是教育的失敗,一個連微笑的表情都沒有的老師怎么能培養出心靈快樂的學生,老師的教育真的應該從微笑做起,老師的微笑不但會使自己快樂,更重要的是能把他或她的快樂傳遞給學生,微笑就成為了一個情價比非常高的情感投入方式,微笑能降低學生對教育的防范心理,能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微笑能帶給學生春天般的溫暖,激發他們努力克服困難的信心;微笑能傳遞愛的力量,感染他們感受愛,珍惜愛,奉獻愛。老師的微笑能換回教育的成功,老師能不快樂嗎?!
二、從威廉·詹姆斯的“表現”原理出發,規則與角色(身份認同)如果離開了法的限定,人的行為方式和習慣及至心理都會快速扭曲,出現了“新的自我”的神奇轉化,人的正負能量之間發生了特定的變化,給教育提出了嚴肅的課題。本書講述了一個津巴多監獄實驗,該實驗的結果遠遠超出了實驗設計者的`預期,至使不得不中止實驗,但該實驗帶給人的思考是深刻的。該實驗顯示了“表現”的巨大魔力!叭藗兊纳矸菡J同感源于他們的姓名、服飾、樣貌。在監獄實驗中,所有這些都改變了,因此他們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意識,開始對自己的身份產生認同!庇纱耍衣撓氲轿覀兊膶W生教育問題。在一部分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習慣諸如精力不集中、語言不文明、作業不認真、學習不努力、做事不專一、寫字不工整、教育不改正等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低,很多行為不是學生該有的,究其原因,他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出現了問題。有的習慣是受生活環境影響形成的,有的習慣受家長的教育觀點和態度影響形成的,還有的習慣和共同交往的同伴的行為習慣有關,學校的教育期待與他們的習慣有沖突的時候,學生的自然反應是抵抗正面的教育,這時教師和學校就要在“身份認同”上下功夫,多給他們正面的角色影響,優秀的學生成為他們效仿的榜樣,對他們細微的積極的正能量的變化給予鼓勵和鞭策,讓他們重新生成健康的角色期待,漸漸地改變存在的不良習慣,教師也從中獲得正面的體驗,在教學相長中提高正能量,體現育人價值。
平心而論,讀此書,沒有厚重的心理學知識儲備,還沒有透徹理解“正能量”的內涵,更不能說工作中真正地做到了正能量的發揮,包括寫讀后感,自己的內心的惰性多少還是存在的,擔心寫不好,所有這些心態都有悖于正能量的激發,書中列舉了大量實例,目的是給我們一種力量: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全方位的闡釋了“表現”原理的豐富的內涵,讓“性格決定命運”、“情緒決定行為”的傳統認知受到質疑,“表現”原理激發正能量,提升我們內在的信任、豁達、愉悅、進取等正能量,讓我們的工作、生活和行為模式得到徹底改變。
作為教育工作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是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的,是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服務的,任重道遠,把我們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傳遞給社會,學生能健康成長,社會才能和諧進步,我們才會擁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