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明養成的演講稿(精選3篇)
關于文明養成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三家小學的五年級學生,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文明禮儀是什么?文明禮儀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禮儀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幾千年源遠流長的是我們祖輩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文明禮儀。做為中華民族的傳人,我們有責任為祖國文明禮儀的繼承發揚和現代社會的文明進步作出我們自己的努力。
做一個文明的小學生,我們更應當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從自己言談舉止的.每一個細節入手,自覺履行我們應當遵守的文明禮儀。在學校,應該尊老師,愛校園,同學之間要友好;在家里,應該敬家長,愛弱小,見到客人要問好;在街上,應該遵紀律,守秩序,各項守則要記牢記“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梢蕴娲钫滟F的感情。
在學校里,我們經?梢钥吹讲晃拿饔谜Z的現象。一件事情,本來互相是有商量的余地的,可是因為你一句、我一句的臟話,導致事情惡化,最后大打出手。我們要禮貌待人、尊重他人,以此為戒啊!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于個人來說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么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F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么樣的精神風貌,什么樣的思想品質和什么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南開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弊鳛橐粋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
同學們,文明禮儀是人類社會最起碼的道德規范,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學識水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俄國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種資本。”良好的禮儀習慣的形成,可以轉化為一個人內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禮儀不僅涉及個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關學校社會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
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學子的心;形象禮儀是花,它能將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激烈的社會競爭不允許我們停留于顧影自憐之中,讓“形象禮儀常駐你我心中”,讓我們“學好禮儀,美化形象”,努力用雙臂構建自己的人生大廈。
關于文明養成的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
先給大家說一件我親身經歷的事情。上周三我去濟南市營東小學學習,中午在學校就餐,便有許多自發的學生志愿者來到我們身邊,用關切的語氣問我們:老師,請問您有什么需要幫助嗎?當我們詢問就餐地點時,他們非常耐心的指引我們前行,沒有蹦蹦跳跳,也沒有交頭接耳,而是落落大方,充滿微笑。下課時,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耍,都非常有秩序,有節奏。沒有打打鬧鬧,也沒有胡亂奔跑。我是第一次去到這所學校,而學校的同學們給我的感受是"講文明、懂禮貌".
孩子們,文明其實不是什么高深的東西,文明和不文明都是習慣使然,有文明習慣的人,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遇到什么情況,不經意間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都是文明的體現。反之,沒有文明習慣的人,你強迫他注意種種文明禮儀的規矩,即使他硬著頭皮照做了,還是"強盜扮書生",怎么學也學不像。
從進入小學開始,老師就不斷告訴我們要注意哪些文明規則:講究個人衛生,衣著整潔,;使用文明語言,禮貌待人;自覺排隊;不橫穿、踐踏草坪,不亂丟亂扔,隨手撿拾垃圾;入室即靜,入座即學,不在校園亂跑亂跳等等,其實對于這些細節,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應該怎么做,不應該那樣做,絕大部分同學也見賢思齊,嚴格要求自己,實踐于行動中,不斷追求文明的腳步。
從去年開始,我們學校更是大力開展養成教育,在"文明行路"和"文明如廁"方面培養大家的良好習慣。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發現每當放學的時候,各班的路隊都會變成一道美麗的風景,大家都自覺排隊,做到快、靜、齊,自行車隊更是整裝前行,許多家長都為自己的孩子能認真遵守交通規則感到自豪和驕傲。廁所里比起以前更是有了很大的改善,"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每個孩子都為廁所文化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現在我們的校園,在綠樹紅墻之間處處都縈繞著知識的芳香,文明的氣息。然而,在這充滿生機的校園里也不難發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比如:課間胡打亂鬧,你追我趕,隨意污損墻壁、課桌,踐踏花草,不注意文明用語,隨口罵人等等,這些都是因為我們還有許多同學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雖然知道文明的準則,就是難以身體力行去做一個文明的人,也就是沒有真正養成文明的習慣。
本學年我們學校繼續在文明禮儀方面對大家進行教育,學校要求大家在"文明言行"和"文明禮儀"方面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偨Y一下,就是希望同學們可以"做文明事說文明話。"從今天開始,希望大家能做一個文明的人,不再隨口罵人,見到老師有禮貌的打招呼,不在隨意打鬧,課間能多看課外書,有秩序的玩耍。不再隨意污損新粉刷的墻壁,把學校當成自己家一樣,保護好每一件物品,撿拾起每一片垃圾,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當然,文明習慣的形成必定也不是一夕可成,須在潛移默化中運行。孟子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我們能從自己做起,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文明就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進而內化為每一個林小人的高尚精神。
關于文明養成的演講稿 篇3
有這樣一幅漫畫:兩個小學生走在一條很干凈的街道上。突然,其中一個小女孩停住了腳步,指著路旁的垃圾桶外那臟兮兮的垃圾對小男孩說:“這是誰干的壞事,真不講公德!毙∨牙傲似饋恚屝∧泻⑾胂朕k法,別再讓那些人亂扔垃圾了。小男孩靈機一動,從書包里拿出紙和筆,刷刷地寫了:“文明——只差一步!”貼在了垃圾桶上。小女孩見了,向他豎起了大拇指。這一件十分平凡的小事,譴責了那些亂丟垃圾的人。同時還提醒人們要講究文明,不能因為想少走一步路而隨意把垃圾丟在地上。
在我們身邊,有些同學還有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樓梯上經常會看到與美麗的校園極為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的角落里食品包裝袋、牛奶袋隨處可見,甚至有些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生和清潔工打掃,扔在地上是沒有關系的。還有一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破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只把學習文化知識放在首位,而忽視了社會公德的培養和文明習慣的養成。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應該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的言談、行為舉止,自覺履行我們應該遵守的文明禮儀。文明是一個使者,它讓人與人之間變得友愛,變得親密,變得和諧,讓這個社會更加美好。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文明之花常開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