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能干的六件事
美味書簽的注冊用戶已經達到了100萬,《商業周刊》這樣評價,美味書簽正在積極地開拓全新的網上獲取信息的方式。這種方式突破了以往Goog
le單個的、線性的方式來鏈接到信息,能夠讓使用者在用戶和網摘所交織的語境中發現信息。美味書簽因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而在美國獲得成功。網站的創始人喬舒亞。沙克特(JoshuaSchachter)曾經說過,每個人手頭的書簽不能超過40或50個,否則組織它們將變得非常痛苦,而他本人卻有2萬個鏈接,于是他開始考慮如何解決掉這個讓人撓頭的問題。3年以后,美味書簽的一個使用者在博客里如此抒發著自己的內心感言,“我堅定地使用著它,原因是,操作簡捷便利對于網絡書簽才是硬道理。”如今,美味書簽被雅虎收購,并且成為雅虎所倡導的“公眾網絡”概念的重要一部分。或許,很多創業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做出了用戶想要的產品,而可悲的是,那些失敗者,做出的產品,用戶卻并不買賬。創業是一個考驗意志力與判斷力的艱難過程,除了偶然的運氣因素外,是什么阻礙了那些創業者雄心勃勃的商業規劃,或是做出了用戶并不需要的產品呢?
急功近利的投機沖動
有一句話說,你對問題的理解有多深,你獲得的財富就有多少。很明顯,美味書簽的成功更證明了這一點。因為,沙克特是從自己個人的身邊問題出發,更能夠理解問題的關鍵所在,所以才能在商業上一路受到用戶的認可。而如今,大多數的創業者似乎對于所要解決的問題不求甚解,只對于了解發財的套路迫不及待。蒂姆。奧賴利(TimO’Reilly)稱得上是美國IT界呼風喚雨的人物,也是Web2.0的最早倡導者,他發現,在其公司今年舉辦的新興技術會議上,有1200人在提交的商業計劃書里都寫著大同小異的規劃:找一間車庫用做辦公室,把技術外包給印度的公司,從用戶那里獲取網站內容,然后讓用戶通過標記來組織內容,最后瞅準時機將公司賣給Yahoo.顯然,這些創業者受到Youtube的感召,急功近利地也想要撈上一筆。或許沒有哪個行業像互聯網一樣,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成為引領趨勢的主力軍。互聯網行業也由此成為民間資本追逐財富的一塊熱土。設想一下,如果那么多創業者的計劃都變為現實,產生的不過是巨大的Web2.0泡沫,而大多數的人卻只能在這樣的泡沫中沉淪了。雅虎公司的霍羅威茨直截了當地表達了他的態度:我們不能夠買下那么多的公司。
為了利潤而犧牲用戶
從一開始,我們就說到,做用戶想要的產品。而在現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創業者最關心的就是尋找到一本萬利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并不是不重要,而制造出用戶需要的產品遠比從中獲得利潤要困難得多。所以,商業模式的探尋倒可以稍稍地擱置一下,而且,完全可以在產品的2.0版本中有所完善和體現。在一個全新的產品之中,我們要解決的是核心問題,而這個核心問題就是,一個創業者如何創造帶來財富的價值。這里的財富可以理解成這樣一個公式:
所獲得的財富值=用戶對于產品的期待程度×想要使用它的用戶數量。
在這樣一種財富預期下,緊接著才是如何把產品變成滾滾而來的真金白銀。在贏得財富的博弈中,最后的贏家肯定是那些把客戶放在第一位的公司。
互聯網行業內的翹楚Google,總是先開展研究工作,然后才操心怎么從中獲利。對于那些創業者來說,很多人都認為漠視商業模式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而那些不關心客戶需求的公司,其實才是更加地不負責,會導致公司的發展后勁不足。
今年5月份,有記者對Google的創始人謝爾蓋。布爾進行了專訪,記者問布爾“什么是互聯網業的下一件大事”。這就像想知道鮑伯迪倫的下一張專集是什么一樣,記者卻要故作深沉地問“音樂的未來是什么”。
布爾站在那里,神情有些木訥,用帶有些許俄羅斯口音的英語說:“我們嘗試很多事情。因為無法確認什么是下一階段最受歡迎的產品,所以我們嘗試很多幫用戶解決問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