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創業星火燎原
“我們擔心大學生村官成了井里的葫蘆——上面的看它在下面,下面的看它在上面。”江蘇連云港灌云縣陡溝鄉吳圩村村支書李加中說,大學生村官到村伊始,不少村民也都存在這一疑惑。
但劉蘇杭的創業舉動不僅讓村民們心服,也讓上級組織部門找到了大學生村官深入農村的抓手。
劉蘇杭自己也沒想到,他干“私活兒”的舉動,帶動了整個連云港市大學生村官的創業熱潮。
干“私活兒”闖出創業路
XX年7月,作為江蘇省選聘的首批大學生村官,離開農村XX年的劉蘇杭來到灌云縣陡溝鄉吳圩村。
在大學生們做村官之前,當地農村并沒有專職的村干部,村里的工作都是農民忙里偷閑干的。
跟在村干部的屁股后面跑了1個月后,劉蘇杭有點茫然,“除了處理一些村務,大部分時間不知道該干什么。”
閑不住的劉蘇杭想給自己找點活兒干,另一名村官湯錦鑫與他不謀而合,他們開始尋找項目,這一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當年8月31日,兩名村官各投資3萬元,村民劉建出資4.5萬元,8800只鴨苗順利進入他們的養殖場。
育雛期,兩個村官生起火爐,不分晝夜輪流值班,后來趕著鴨苗兒到河邊去放養,不懂就跑到養殖戶家去問。
盡管劉蘇杭在悄悄干“私活兒”,但還是引起了村民們和村委會的注意。
“大家都不動聲色,就是想看看,這些啃筆桿子的大學生到底能不能吃苦,他們會干啥,能干啥。”村支書李加中說,慢慢地,一些村民開始主動向他們傳授養鴨子知識。
同年8月底,西部志愿者出身的村官趙杰在贛榆縣也開始了創業計劃。他在村黨員民主生活會上提出發展食用菌養植的新思路,得到了47名黨員的一致支持。
在大家的支持下,趙杰購買了鍋爐、無菌操作箱、消毒器具等,開始了小規模的試驗。
9月中旬,趙杰的食用菌試驗獲得成功,97%的栽培種生長正常。11月,劉蘇杭的鴨子順利出欄上市,成活率90%。
盡管是小小的成功,但得到了村民們的普遍認可,對于他們來說,這幫剛出校門的毛頭小伙子并非他們想象中的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
這幾名青年的創業成功故事,在大學生村官中引起了轟動,更多人開始尋找項目創業,村官創業漸成燎原之勢。
創業,村官深入農村的“通行證”
“通過創業,大學生們才能了解農村的生產管理,成為名副其實的村官。”灌云縣委組織部副部長、人事局局長王成認為,農村是生產單位,一直以來,只有帶領村民致富的生產能手才能當選為村官,直接任命的大學生村官們首先要解決群眾基礎問題,而創業正好可以讓大學生村官通過生產與村民建立廣泛深入的聯系,是他們深入農村的一條捷徑。
盡管剛開始大學生村官對農業生產不熟悉,但很快就成了村里的師傅。對于新技術,他們學得快、用得好,得到了村民們的普遍認可。創業,讓他們真正地走進了農村,也讓他們在村民中的威望與日俱增。
在村支書李加中的幫助下,劉蘇杭辦起了肉牛養殖場,盡管人不住在養牛場,但他并不擔心,因為村民們都在幫他看著牛呢。
整天在村里忙碌的村官趙杰也得到了村民的認可。不久前,贛榆縣委組織部到村里考核村官,需要找20名村民搞民主測評,正值農忙季節,村民們都在地里干活兒,組織部給趙杰出了個難題,讓他去找人。
找了4名村民后,趙杰轉身回到村委會,他沒想到,兩個小時后,一下來了80多人。
“我沒想到會來這么多人,其實他們都很忙。”趙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