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個人思想總結(精選3篇)
大學生個人思想總結 篇1
我是xx級系xx班學生綠豆,轉眼這學期的生活就要結束了,在入學后這一年多的大學生活里,我從對大學生活的一無所知到有所了解,再到熟悉;從對黨的知之甚少到充滿希望和信心中,接受的老師、學校、和黨組織的諄諄教誨和指引,懷著喜悅的心情把我在這學期的變化匯報給黨組織聽,既成了此次之思想匯報。
自從認真的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被黨組織確定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以后,我的心被榮耀自豪的光環所籠罩。畢竟,能夠得到黨組織的考驗,能夠有希望成為帶領中國和平崛起的光榮的中國共產黨的一員,本身就是一件榮耀自豪的事。
這段時間,我參加了大學的黨校學習以后,接受了黨的教育,系統地了解了黨的歷史、性質、奮斗目標、建黨宗旨、組織制度和組織原則等基本知識。在參加學生會工作后,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能使我對黨的認識水平有了更深一層的提高,更進一步理解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等的真正含義。使我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方面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更加堅信共產黨的最終目標——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終將實現。
雖然青春是美麗的,但一個人的青春可以平庸無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可以因虛度光陰而懊悔,也可能用結結實實的步子,走向輝煌的成功。黨是我心中的一個夢,也是我心中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從兒時的少先隊員到校園時代的共青團員,在這條屬于青春的道路上,我不斷地向前,不斷地努力,為的是那面心中的旗幟,那個20xx年的夢。從第一次遞交入黨申請書,到每一篇思想匯報的形成,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思想也隨之升華。
我們大學生的總體素質代表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科技、文明的發展速度。作為一名高校的學生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地位,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裝自己,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以良好且濃烈的校園文化與學術氣氛陶冶和塑造自己。當代大學生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大學生應自覺的學習、研究和實踐
“三個代表”,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著社會的重任和責任,努力成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一個人要在社會上實現他的人生價值,必須不斷地付出努力,為社會創造財富。作出的努力不能是盲目的毫無目的的,必須有正確的方向指引。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為實現共產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在從小時就已經明確了的人生方向。經過大學的學習,我更加堅定了這一信念。在大學生活中,我更是不斷地以這一目標鞭策、鼓勵自己,使自己對學習有信心和干勁。我認為只有勤奮學習、不恥下問,才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知識文化水平,集中體現出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以后的工作與學習中,要保證兩者能沿著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前進,就必須不斷加強思想政治修養。入學以來,我還經常閱讀有關黨建、黨史及黨員先進事跡的書籍和報刊等,不斷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和理解。
以上是我在工作、學習、思想等方面的匯報,為了以后能一如繼往地、再接再勵地做得更好,我決心要做到:把為人民謀利益的良好愿望同本職工作統一起來;把為人民服務同求實精神統一起來;更加努力地做好以后自己的本職工作。請黨組織進一步地考驗我。我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加強黨員的修養,是很有必要性,這也是我們每一位入黨積極分子都應該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大學生個人思想總結 篇2
春節過后,省城各類招聘會陸續拉開帷幕。在23日舉行的“山東省暨濟南市春季人才交流大會”上,1.2萬個崗位吸引了2萬多名求職者進場。據了解,求職者大都是高校應屆畢業生,可不少用人單位招聘的是“有工作經驗”的人才,這讓他們備感無奈。
招聘單位“經驗崇拜”加劇
23日上午11點左右,記者來到濟南國際會展中心招聘會現場。里面人頭攢動,異常熱鬧。記者發現,許多用人單位把“有工作經驗”當成了招聘的基本條件之一。
一家it公司在招聘簡章中明確標明,“研究生需1年以上工作經驗,本科生需要兩年以上工作經驗”。記者隨機調查了20家用人單位,16家傾向于招聘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
對此,一家用人單位負責人解釋:“我們希望所招聘的人才一到工作崗位便能獨當一面,為公司贏得效益。若沒工作經驗,公司還需要拿出人力物力進行培訓。再說了,《勞動合同法》實施后,應聘者一旦到公司上班,我們就得與之簽訂勞動合同,還要購買養老、醫療等保險,所以現在不能像以前那樣招到人后再慢慢淘汰了。”
也有些單位擔心招來應屆畢業生后,他們會頻頻跳槽。一家制造業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企業今年計劃招不少人,但大部分職位都不招應屆畢業生,因為,前幾年我們所招的大學生最終沒剩下幾個,干著干著就跳槽了,這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再這樣,我們的損失將更大。所以,今年我們想多招聘一些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
畢業生:還沒工作,哪來的經驗?
接受采訪時,不少應屆畢業生認為,用人單位的“經驗崇拜”對他們很不公平。
山東師范大學應屆畢業生小于說:“招聘會上,只要有些名氣的用人單位,都要求有工作經驗,有的還要求幾年以上,對我們這些應屆畢業生來說,還沒參加工作,哪來的工作經驗?”
小于認為,用人單位招聘時把工作經驗看得太重,其實大可不必。“有工作經驗的應聘者,都是別的公司培養出來的,身上可能打上了別的公司的文化烙印,如果讓其換一家公司工作,也要有個適應和磨合的過程。我們應屆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較快,雖然暫時沒有工作經驗,但也不乏很有潛力的新人。招聘單位應該多一些耐心來培養新人,只要待遇合理就不怕他們跳槽。如果七拼八湊,一個公司的職員都是從別處挖過來的,即使都是人才,整體上也缺少凝聚力。”
健全法規,消除“就業歧視”。
對于求職過程中的“經驗崇拜”,省人才交流中心的就業指導師張先生認為,“經驗崇拜”和“性別歧視、戶籍歧視”等“就業歧視”一樣,說到底也是一種不平等的人造關卡。
張先生稱,從經濟學的角度說,“經驗崇拜”是一種妨礙效率與社會公平的主觀偏見,它是急功近利的產物。“經驗崇拜”的背后,隱藏的是用人單位社會責任觀念的缺失。《勞動法》明確規定:企業應當對新員工進行職前培訓。對新員工進行培訓,是用人單位應盡的義務。企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逃避培訓員工,都想“母雞拿來能生蛋”,是對自身社會責任的規避。另外,“經驗崇拜”扭曲了人力資本的正常流動,破壞的是就業市場的公平規則。
但是,目前我國只有《憲法》、《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設有關于就業歧視的條文,而且基本上還只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上,還需要有操作性的條文出臺。
張先生還表示,消除各種“就業歧視”需要一個過程,然而在此期間,同樣也不乏愿用新手的單位,只是這些單位的發展機遇和待遇不如那些要求“有工作經驗”的。因此,他建議初涉職場的求職者不妨降低就業的預期目標,不要怕從“低處”做起,畢竟,這是積累工作經驗的好辦法。
大學生個人思想總結 篇3
敬愛的黨組織:
中國共產黨黨員的黨性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目標、宗旨、作風、紀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的綜合反映,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共有的屬性和特征。其核心內容是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黨員的黨性有其不同的內涵和表現,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共產黨員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具體表現是英勇奮斗,不怕犧牲;而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則應主要體現為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黨員的黨性是全體黨員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而理想境界的實現則要通過每一個黨員的努力實踐。
在自己學習中,了解到加強理論修養,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增強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確認黨員是先進組織一員的政治身份,養成嚴密的組織紀律性;確認共產主義事業是黨員的奮斗目標,配置堅定的理想信念;確認人民群眾是黨的執政基石,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意識;涵育高尚完美的情操;加強作風修養,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以及加強科學文化修養,提高謀事、干事、成事的能力和本領。加強科學文化修養,提高謀事、干事、成事的能力和本領。首先,要加強科學文化修養是黨的事業發展的要求;其次,要加強科學文化修養是知識降級時代的要求;最后,要加強科學文化修養是人類歷史發展的要求。
了解了加強黨性鍛煉,要有組織教育,更要有自我錘煉,自覺開展黨性修養;重視他律約束、更重視自我完善,嚴格進行黨性修養;善于繼承傳統,更善于自我升華,積極增強黨性修養;認定要津涵養“五氣”,共產黨人進行黨性修養的要津是涵養志氣、朝氣、正氣、清氣、銳氣;澄清是非警惕五種思想亞健康;謹防泥淖做到“五戒”,即力戒軟、虛、懶、玩、歪、謹防步入人生的泥淖。
深刻認識到對于黨員來說,一個人良好的黨性修養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加入黨組織后自然就會提高的,也不是某一時段增強了黨性修養后就能一勞永逸的。而是在工作實踐中,在長期的教育和不斷的生活斗爭鍛煉中逐漸形成的。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不管所從事的是什么工作,除了應具備的職業方面的修養,還要講究思想修養即黨性修養,實質是世界觀的改造。共產黨員的黨性歸根到底是無產階級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的修養。因此,我會按照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要在日常活動中自覺地接受黨性鍛煉,使自己逐漸成為一個具有堅強黨性的人。時時刻刻記得光榮總是與責任相連,榮譽總是與奉獻相伴。時刻銘記著“進了黨的門,就要做好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