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揚黨的三大作風(精選3篇)
如何發揚黨的三大作風 篇1
6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所作的《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突出強調了全黨要堅持和發揚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黨的三大作風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它在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中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維護了黨的團結和統一,使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
現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走過了60年的光輝歷程,取得了偉大勝利。今天,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的子民,作為一個準共產主義分子更應該繼續堅持和發揚黨的這三大作風。 這一階段,我認真學習了有關黨的教育內容,對《黨章》、《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以及《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和鄧小平、等一系列重要文章的學習,使我對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一、在理論上繼承和發揚黨的三大作風
繼承和發揚黨的三大作風有極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何繼承和發揚黨的三大作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新形勢下黨的建設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大的社會系統,在這個大系統中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組織建設,它們構成了黨的建設的子系統。因此在新形勢下繼承和發揚黨的三大作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同黨的政治建設結合起來;必須同黨的思想建設結合起來;必須同黨的組織建議結合起來。
(一)繼承和發揚黨的三大作風,必須同黨的政治建設結合起來。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問題是制定和執行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問題。這是實現黨的正確領導和保證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首要問題。黨的建設問題從來是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新時期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保證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當然黨的作風建設也要圍繞著這個中心進行。
(二)繼承和發揚黨的三大作風,必須同黨的思想建設結合起來。黨的思想建設就是不斷地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黨員,清除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在目前情況下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必須充分考慮到國際國內環境和黨內外狀況。我
們決不能低估國際上的敵對勢力通過和平演變的手段,妄圖改變黨的性質,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陰謀所造成的危害。
(三)繼承和發揚黨的三大作風,必須同黨的組織建設結合起來。黨的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后,關鍵在于有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只有堅持正確的組織路線,大力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才能使黨成為具有統一意志,統一紀律所團結起來的有組織部隊。黨的組織建設首先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只要是大事,就得由集體討論,認真地聽取不同的意見,對復雜的情況和不同的意見加以分析。
一個人說了算是不行的,因為任何人的才能都有其局限性,即使是經驗比較豐富的領導人,當他們脫離集體領導,脫離人民群眾,脫離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就不可避免地做出不合實際的錯誤決策。 繼承和發揚黨的三大作風,不僅需要提高理性認識,而且更重在付諸行動。
二、在實踐中繼承和發揚黨的三大作風
(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
我們的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毋庸質疑在指導思想上具有先進性,正因為黨在實踐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自己的理論,于是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體系,這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當前,許多人失業,找不著工作;國家建設任務重與發展資金嚴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涉及人民利益而引發的上訪纏訪現象時有發生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將這些先進的理論用于指導實踐。
只有理論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堅定,才能增強政治鑒別力,增強政治敏銳性。因而要持之以恒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路線、基本經驗,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敢于向邪教及歪理邪說作斗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相信我們的黨一定能自己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三個代表”的核心就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成果是人民富裕了, 國家強盛了,但又確有不少人,飄飄然了,貪圖享受,不思進取,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審判。所有這些大部分都是脫離群眾,不關心群眾疾苦,不注意解決群眾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困難所造成的。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置人民大眾利益不過的人終將走向失敗,所以,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來講,我要時刻提醒身邊的人,教育下一代認識到這一點—為人民服務是根本。
(三)加強修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我們的黨是一個勇于開展自我批評,勇于揭露和糾正工作中的缺點、錯誤,能同腐敗現象作斗爭的黨。正因為黨能在各種情況下正視自己的缺點,在黨內不斷開展思想教育,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所以黨才不斷發展壯大到今天的六千八百萬黨員。現在,社會有一種不良風氣:有些人干了一點工作,到處吹,到處表白,生怕別人不知道;有些人對別人有意見不當面提,等別人出了問題看笑話;有些人喜歡聽順耳的話,別人提了一點意見記在心中耿耿于懷,甚至報復、打擊;有些人喜歡別人吹棒也喜歡吹捧別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格言,說得少了,聽得少了,當然用以指導的行動也就少了。
我們重新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對自己的缺點錯誤多從主觀上去找原因,找差距,認真改正,對別人提出的意見虛心去接受,也許有些意見不好聽,但想到別人是為自己好,還是應該虛心去接受意見,這是一個共產黨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同時對待同志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展得開批評,不能當好好先生,為營造一種說真話的氣氛,為弘揚正氣做出自己的努力。
(四)開拓創新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就是要不斷解放思想;就是要實事求是,結合實際,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創造性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創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敢為人先,時刻站在時代的前列。創造要注重實際,不能盲目的無目的的去創新。
(五)求真務實
狠抓落實,是推動工作的關鍵。這是關系上級組織決策部署能否有效落實的問題。作為后備黨員,必須樹立“雷厲風行、扎實務實”的作風。對待工作不能光靠想,要靠實干。如果只有好的目標,不能很好地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那么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藍圖,都只能是“空中樓閣”。
要樹立強烈的進取意識,有一種對黨、人民事業、身邊人要高度負責的事業心、責任感,拋棄一切個人私心雜念,對工作、學習一抓到底,鍥而不舍。要團結同學,要努力為中國教育的發展積極投入研究。努力倡導到實踐中去調查實情,實事求是,用實招,求實效的學習科研作風,努力形成深厚的學習研究濃厚氛圍,為祖國的發展打勞基石。
如何發揚黨的三大作風 篇2
黨的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毛澤東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來的,是黨在深刻總結民主革命時期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特別是在延安整風過程中經過實踐而總結提出的。
所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就是要掌握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具體分析中國的特殊國情,找出其特殊的發展規律,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導。怎樣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是黨在實踐中不斷遇到的問題。針對一度出現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傾向,毛澤東鮮明地提出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要求,并把它作為黨的優良作風之一。他說:"教條主義脫離具體的的實踐,經驗主義把局部經驗誤認為普遍真理,這兩種機會主義的思想都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我們黨的發展和進步,是同一切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作堅決斗爭的過程中發展和進步起來的。"我們黨已有了一百二十一萬黨員,在他們之中存在著各種不純正的思想。必須使各級黨的領導骨干都懂得,理論和實踐這樣密切地結合,是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
所謂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工作作風方面的體現。"要教育每一個同志熱愛人民群眾,細心地傾聽群眾的呼聲,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眾之上,而是深入于群眾之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是千百萬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
無產階級政黨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汲取人民群眾的智慧,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力,組織和領導人民群眾去爭取革命事業的勝利。"總之,應該使每個同志都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
所謂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就是堅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對自己和別人的缺點進行認真的實事求是的批評,達到澄清思想、分清是非的目的。這是抵御各種政治灰塵和腐朽思想侵蝕,糾正自身錯誤,解決黨內矛盾,維護黨的紀律的有效方法。為了克服黨內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我們黨大力倡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開展認真的自我批評,是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以'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為宗旨的整風運動之所以發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為我們在這個運動中展開了正確的而不是歪曲的、認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評和自我批評。"
三大作風是黨的工作作風的三個基本方面,它們正確解決了怎么樣對待革命理論,在工作中依靠誰,以及怎樣糾正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問題。三大作風之間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革命斗爭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和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不實事求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群眾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也就沒有客觀的依據和標準。不貫徹群眾路線,不了解群眾的意見和要求,不集中群眾的經驗和智慧,不引導群眾關心和監督黨的工作,實事求是和批評與自我批評就是一句空話。不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不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就會造成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脫離,就從根本上違反了實事求是的原則,也就脫離了群眾。
七大第一次對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作了理論上的全面概括,賦予了它完備的形態和深刻的內涵。這既體現了黨的成熟與壯大,又反映了當時斗爭的迫切需要。歷史已經證明,黨的三大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廣大人民、戰勝強大敵人的強有力的精神武器。它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并漸漸形成,不僅保證了延安整風的順利進行并取得豐碩成果,而且也保證了黨的七大的成功召開,使大會成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保證了全黨的團結以及黨和人民的團結,進而保證了革命的勝利。同時,三大作風成為毛澤東建黨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思想,對于我們黨的建設有著重大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如何發揚黨的三大作風 篇3
(1)要有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一個人有沒有立場以及他有什么樣的立場,一個人有沒有信念和理想以及他有什么樣的信念和理想,都能從個人的思想表現上得到充分的反映。入黨積極分子既然目標已經確定,那就要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要站在無產階級革命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要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自覺抵制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的侵擾。尤其在今天的改革開放時代,各種各樣的思想潮不斷地涌進中國,如果立場不堅定,就容易被腐蝕。
(2)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獻身精神,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犧牲個人的一切,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并公開申明,“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成立以來,把代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這是我們黨與其他剝削階級政黨相區別的顯著標志,也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起碼的條件。因此,入黨積極分子要時刻牢記這一點,在爭取入黨過程中,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即入黨不是為了撈到什么好處,而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并且,時刻準備著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犧牲自己的一切。
(3)要有刻苦學習的精神,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理論和科學文化水平。黨章規定,共產黨員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這是統一全黨思想的需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的行動指南,是我們建黨的理論基礎,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的思想武器。每個入黨積極分子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武裝自己,才能掌握社會發展的規律,樹立明確方向和奮斗目標。同時,每個入黨積極分子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學習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使自己具有適合時代發展需求的知識結構,為將來更好地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作充分準備。
(4)要有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共產主義道德,是作為先進生產力代表的無產階級繼承和發展了歷史上勞動人民的美德,并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形成的,它是在共產主義思想體系指導下,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用無產階級道德觀樹立起來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它是人類歷史上最進步最高尚的道德。入黨積極分子應當把它當作自己的生活行為準則,努力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個道德文明的共產主義者。
(5)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模范地遵紀守法。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黨的紀律是黨的重要武器,是鞏固黨的組織不可缺少的一個基本條件。黨的“xx大”通過的黨章明確規定:共產黨員必須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在新的歷史時期,如果沒有嚴格的紀律,我們的黨就不可能成為集中、統一、有堅強戰斗力的整體,就不可能領導人民群眾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是在一定的紀律約束下進行的,沒有紀律的約束,人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無法明確自己的生存目標,更不可能成為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以思想為支撐,支持自己的行動,所以要牢記共產黨員的職責與義務,熟悉黨章,并能嚴格履行共產黨人的責任,隨時隨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作為共產黨員,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想要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就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1、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上課前充分備課,理清思路,力爭使教授內容深入淺出,嚴謹的同時又不失風趣幽默,使學生們能充分融入課堂中,有所學,有所得。
2、 在科研方面,努力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充實自己,積極開拓進取,。
3、 在平時與學生的交往中,關心每個學生,力爭了解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自已時刻保持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樂于與學生交流,為他們解決困難。
4、 在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做到謙遜、得體,與同事和睦相處,互幫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