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師節的詩詞(通用14篇)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1
1、《尋雍尊師隱居》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云尋古道,倚樹聽流泉。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2、關于教師節的古詩詞
《一似夢瑤臺》
一似夢瑤臺,心知玉女來。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閑三徑,思君賦七哀。
流觴與紅葉,詩酒不勝杯。
3、關于教師節的古詩詞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2
1、《天凈沙六首•源遠流長圖》
欲求賢才棟梁,天空陸地海洋。
半世東奔西忙,今又遠航,
路遙山高水長。
2、《七絕•師恩難忘》
相逢一見太匆匆,校內繁花幾度紅。
厚誼常存魂夢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3、《天凈沙六首•逸仙圖》
胸懷萬里世界,放眼無限未來。
揮灑曠世奇才,重上瑤臺,天地為之驚駭。
4、《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5、《新竹》
清•鄭燮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3
1、《酬問師》
唐•劉商
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2、《遠師》
唐•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3、《尋雍尊師隱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云尋古道,倚樹聽流泉。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4、《師蠶》
教子教女,辛勤半輩。
滿頭白發,甘乳一生。
5、《一似夢瑤臺》
一似夢瑤臺,心知玉女來。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閑三徑,思君賦七哀。
流觴與紅葉,詩酒不勝杯。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4
老師,您好!
老師,您像一只小船;
帶著我們走出了煩惱的海洋;
您像一盞燈,給我們指明成長的路線;
您像鑰匙,把我們的知識大門一個又一個打開了。
每當我生病時,
您像一只小鳥把“病蟲”殺死;
您像太陽和雨露,
天天照耀著我們,滋潤著我們;
老師,您把豐富的知識傳授給我們;
我誠心地謝謝你。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
我向您贈送一件禮物,
那就是——感激。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5
1、《天凈沙六首•逸仙圖》
胸懷萬里世界,放眼無限未來。
揮灑曠世奇才,重上瑤臺,天地為之驚駭。
2、《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3、《七絕•師恩難忘》
相逢一見太匆匆,校內繁花幾度紅。
厚誼常存魂夢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6
《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
綠野堂建成之后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指著宅子說這是裴令公的家啊。
裴令公的桃李學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著再在門前屋后種花呢?
注釋:
奉和:做詩詞和別人相應和,達到一唱一和的效果。
令公:即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對中書令的尊稱,裴度(765年至839年)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因為擁立文宗有功,進位至中書令。又綠野堂為裴度之宅,所以這里的令公是指裴度。
綠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南。《舊唐書裴度列傳》又于午橋創別墅,花木萬株,中起涼臺暑館,名曰綠野堂。
開:創立,建設。
物華:萬物的精華。
桃李:代指學生。
賞析:
綠野堂開著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說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此詩運用借代的修辭,以桃李代學生,綠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這首詩通過寫裴度房子不用種花就占盡了萬物的精華(房子顯眼氣派)。表現了對一個老師桃李滿天下芳名遠播的贊美。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7
《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注釋:
乃:就。
發生:催發植物生長。
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隨風而至。
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野徑:鄉間的小路。
曉:天剛亮的時候。
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花重(zhòng):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節,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8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
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山峰,極其美好的風景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注釋:
山尖:山峰。
無限風光:極其美好的風景。
占:占有,占據。
采:采取,這里指采取花蜜。
賞析:
羅隱的詠物詩“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別出心裁,獨具寓意,諷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尋味。清沈祥龍《論詞隨筆》云:“詠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于其內,斯寄托遙深,非沾沾焉詠一物矣。”羅隱正是在對物象深入細致的觀察基礎之上,對所詠之物融進他強烈的家國之憂與身世之慨,刺時諷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詩壇脫穎而出。《蜂》通過吟詠蜜蜂采花釀蜜供人享用這一自然現象,表現了他對社會和歷史問題的思考。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9
《己亥雜詩》
【作者】龔自珍
【朝代】清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猶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釋:
1、選自《龔自珍全集》
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2、浩蕩:無限。
3、吟鞭:人的馬鞭。
4、東指:東方故里。
5、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6、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7、花:比喻國家。
8、即:到。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10
《遠師》
唐·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譯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每一次相見都能夠使得自己心情平靜許多。
何時才能再次見到禪師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沒有世俗之事的時候吧!
注釋:
東宮:太子所居之宮,也用來代指太子。
白庶子:即白居易,白居易曾在東宮擔任庶子(大夫)。
遠禪師:指與白居易同時代的自遠禪師。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11
《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白居易(唐)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
綠野堂開著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說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
注釋:
奉和:做詩詞和別人相應和,達到一唱一和的效果。
令公:即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對中書令的尊稱,裴度(年至年)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因為擁立文宗有功,進位至中書令。又綠野堂為裴度之宅,所以這里的令公是指裴度。
綠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南。《舊唐書裴度列傳》又于午橋創別墅,花木萬株,中起涼臺暑館,名曰綠野堂。
開:創立,建設。
物華:萬物的精華。
桃李:代指學生。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12
《新竹》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注釋:
1、扶持:支持、幫助,含有關懷照顧之意。
2、龍孫:指竹筍、新竹。陸游《夏日》詩:“將雛燕子暫離巢,過母龍孫已放梢。”鳳池:鳳凰池的省稱。鳳凰池本是禁苑中的池沼,魏晉南北朝時,設中書省于禁苑,掌管機要,接近皇帝,故稱中書省為“鳳凰池”,古詩中常以鳳池喻宰相。劉禹錫詩:“五驅龍 虎節,一人鳳凰池。”此處借指扶持新生者的“老干”。
譯文:
新生的竹子能夠超過舊有的竹子,完全是憑仗老竹的催生與滋養。
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長出,它也開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這樣池塘周圍布滿了郁郁蔥蔥的幼竹。
創作背景:
這首題畫竹詩,后面落款是:“孏石十哥弄璋之兆。板橋弟鄭燮。”可知這幅畫竹和這首題畫詩是祝賀其兄孏石生男孩的紀念品,是有其特定的具體內容的。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13
《尋雍尊師隱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云尋古道,倚樹聽流泉。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譯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遙世外不用記年。
撥開濃云尋找古老的山間古道,奇樹聽那涂涂的流泉。
溫暖的花叢中臥著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鶴在眠。
與雍辱師交談起來一直到江水已籠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獨自走下煙云彌漫的寒山。
注釋:
雍尊師:姓雍的道師,名字、生平不詳。尊師是對道士的尊稱。
群峭:連綿陡峭的山峰。
”花暖“二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列仙傳》:老子乘青牛車去,入大秦。《玉策記》:千歲之鶴,隨時而鳴,能登于木。其未千歲者,終不集于樹上也。色純白,而腦盡成丹。楊齊賢曰:青牛,花葉上青蟲也。有兩角,如蝸牛,故云。琦按:“青牛”、“白鶴”,不過用道家事耳,不必別作創解。
關于教師節的詩詞 篇14
己亥雜詩
【作者】龔自珍
【朝代】清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
選自《龔自珍全集》
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蕩:無限。
吟鞭:人的馬鞭。
東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花:比喻國家。
即:到。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猶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賞析: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鴉片戰爭爆發后,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商討國事,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可惜詩人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年僅50歲),無從實現他的社會理想了,令人嘆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 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 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