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干部工作方法探討
農村的發展,農民民主意識、政策意識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對農村基層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世紀的新農村、新農民,農村基層干部只有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使之與不斷富裕、不斷覺悟的農民群眾的自我發展需要相適應,才能做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和村民自治條件下的農村工作。
一、運用政策,推動工作。
黨領導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使農民不斷致富,是通過一系列政策作保證的。因此,運用好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是農村基層干部的首要工作方法。
運用政策,必須首先掌握政策。農村政策很多,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農、林、牧、副、漁等各種產業;農業的產、供、銷各個環節。掌握政策關鍵在于從整體上把握農村政策的精神實質。黨的農村政策的精神實質就是“富民”。這是黨制定農村政策的出發點,也是農村基層干部運用政策的落腳點,是農村基層干部全部工作的歸宿點。圍繞“富民”思考農村工作的點子,展開農村各項工作,這是長期不變的工作方法。
運用政策,必須宣傳好黨的農村政策。在農民群眾不了解黨的政策的情況下,單靠農村基層干部動員加強調,或者采取行政手段是難以把黨的政策變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的。農村基層干部要通過各種形式向農民耐心、持久、反復地宣傳黨的農村政策,尤其要教育農民群眾把政策本身與執行政策中出現的一些偏差區別開來,及時消除群眾對政策的誤解。使農民群眾對黨的政策家喻戶曉,自覺遵循,積極運用。
運用政策,關鍵在于創造性地執行政策。黨的政策是指導全國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縣的實施意見是指導全縣的,也具有相對的概括性,不一定能為每個鄉鎮、村、社解決當地的具體問題提供現成答案。這就要求農村基層干部必須創造性地執行政策,切不可不動腦筋,不顧鄉鎮、村、社的條件,照搬政策條文。
二、科學決策,減少失誤。
科學決策是每個農村基層干部都必須掌握的重要工作方法。先行自省,再作決策。決策必須在清醒的狀態下進行,自省能使自己清醒。因此,在決策前應當先行自剩一省:這項決策應該由自己來作嗎?避免自作主張或干預下級的權利;二省:這項決策值得自己作嗎?弄明白不作這項決策將會失掉什么,看到問題的重要性;三省:必須在什么時候作決策?把握時機,避免冒險或坐失良機;四省:已經掌握了作決策的必要依據嗎?認真考慮決策可能帶來的后果;五省:自己怎樣作出這項決策?仔細權衡幾個方案的利弊,從中選擇出最佳方案。
把握目標,靈活決策。在做決策時,要反復推敲,思考決策的目的是什么?這項決策最低限度要達到什么目標?如果達不到這個最低目標,這項決策就失去了意義。一項決策,往往也存在著“能不能為群眾接受”的問題,為了讓群眾能夠接受,折衷、妥協、讓步是常有的事,妥協的邊界就是最低目標。在對一些事情決策時,只要能夠實現最低目標,又能夠使群眾接受,農村基層干部就應該運用折衷、妥協、讓步的方法,靈活地作出決策,及時推進工作。
發揚民主,有效決策。大凡有效的決策都是在不同意見的反復比較中做出的。如果開會決策時,沒有人提相反意見,出現“鴉雀無聲”或者“眾口一詞”。這就很可能說明大家對需要決策的問題還不了解,提不出相反意見;或認為領導不可能采納自己的意見,不愿發表相反意見;或害怕得罪“拍板”的同志,不敢發表相反意見。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是把這個問題放一放,松松大家的思想包袱,讓大家思考思考,再做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