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見習總結
星期二下午,在自由活動時里,黎老師請班上的小朋友自己給其他小朋友講故事,后來有一個小朋友講到《小紅帽》的故事的時候,黎老師結合4月20日發生的北海鱷魚吃人的事例教育小朋友:“小朋友以后出去玩的時候,要牽著爸爸媽媽的手,一定要在爸爸媽媽看到的范圍內玩,不要自己一個人走開,這樣就不會遇到壞人,不會遇到危險了。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有陌生人來敲門,小朋友不可以開門,跟他說:”我爸爸媽媽不在家,不給你開門!”原來可以這樣通過生活事例,利用合適的時機進行社會教育。在觀察中,我又收獲了另一種教育方式。
3.觀察活動
一個活動的開展,是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孩子的參與才能順利的完成。觀察活動的準備、開展、后續情況及孩子在活動中的參與程度、表現,可以總結活動的優缺點,了解孩子,從而改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改善教育教學,使孩子得到發展。
4.觀察日常生活
在生活中,我們望望可以發現不同的孩子與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行為表現,通過滲透性的生活觀察,才能更了解孩子、認識孩子、理解孩子。
(四)用心去和家長交流,才會收獲真誠和效果
中國的家庭教育,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理念,在教育方法上各有千秋。善于和不同的家長交流,了解家長的教育方式方法,了解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行為習慣,了解孩子的生活環境,和家長一起探討孩子的問題、行為,才能尋求最切實有效的問題解決辦法,才能得到家長最有效的教育支持,實現家園有效結合,以利于孩子的發展。
(五)用心去實踐,才會逐漸收獲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
“教育兒童的事業是要求對幼兒教師要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成為教育幼兒的行家里手,應將教育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教學實際能力,這是搞好教育教學的重要條件。” ------高爾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任何科學、先進的理念都必須通過實踐來證明來實施。用心去實踐,謹慎的實踐,開創性地去實,才能使理論獲得升華,才能使教育的理想在實踐中逐步實現,向理想的教育邁進,
二、問題與思索
(一) 教師的言行舉止與幼兒的身體力行
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情景:教師嚴厲地要求孩子安靜的休息,但自己卻在一旁三三兩兩的說悄悄話甚至大聲說笑。
殊不知,“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教師要把自己認為好的品質、好的行為習慣灌輸到孩子身上,就必須嚴格地遵守自己的內心信仰,強大的行為力量才會在孩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期起著“潤物細無聲”的效力。
(二) 幼兒生活常規的養成
生活常規的養成,在幼兒次序敏感期尤為重要;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一生發展有具有重大影響。往往,我們卻可以看到幼兒在園可以遵守一定的常規,可以自己吃飯、收拾桌子、穿衣穿鞋、疊被子;但是,在家里確實一切父母代勞。常規的教育,應該家園結合,力求孩子常規執行一致性。
(三) 有教無類與個體發展
在幼兒園中,最常見到的現象就是老師明顯的喜歡部分孩子、稱贊部分孩子,卻對另外的孩子無所表示甚至煙霧,理由是:這個孩子不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