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實習總結(精選3篇)
預防醫學實習總結 篇1
一、見習地點的確定
拿著學校社實給的介紹信,第一反應是我應該要去哪里見習好呢?哪里會接受我去見習呢?而其作為一個讀預防醫學的醫學生,畢業后很少去醫院就職,雖然去醫院學到的醫學知識和操作可能會更多,聽很多人說可以學到給病人清創、換藥、縫合等等。如果去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似乎會更貼近本專業所學的知識。一番思想斗爭后,我決定去預防疾病控制中心見習,因為比較貼近自己的專業,多去了解,看看自己對這個職業的興趣,可以多和這類職業的人溝通,有助于自己對未來分專業方向,就業有更清晰的了解。
來到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中心的主任說明了情況后,他說,你選擇的時機不對啊,現在臨近過年了,都沒什么活干了,要是忙的時候,比如有疫情或者說有食物中毒,我們要外出調查,你可以跟著去看看,但是現在大家都挺清閑的,就只有開兩會和小孩子來打預防針。我一聽,甚是茫然,腦子里一點概念都沒有,但是來都來了,我抱著不管怎么樣我都要嘗試一下的心態決定還是要來這里見習。慶幸的是,中心的主任還是接受了我,給我安排了兩個科室,一個星期見習一個科室,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的生活便展開了。
二、頭回見習的科室--監測科
初來乍到,面對一眾前輩,內心真的好忐忑。但是科室里的叔叔阿姨都很好,很主動地和我聊天,非常地友好。漸漸地,開始適應了監測科的辦公室生活。在這里,我還遇見了一個廣藥預防的姐姐,和她也比較聊得來。
來到這個科室,恰巧是縣里面兩會會議的召開,監測科要到開會的場所即陽山影劇院以及人大代表下榻的酒店進行衛生監測,科室主任叫我跟隨去學習和感受一下。我好奇地看著工作人員對會議大廳進行空氣質量的監測,分五個點放置平板收集空氣,這個做法和微生物實驗課上的空氣收集很像,接著工作人員還進行了空氣濕度,風力大小的監測,待平板收集的時間差不多了,就緊接著到酒店進行衛生監測。來到酒店,工作人員隨機抽取房間,對房間的幾件重要物品,比如洗漱杯、毛巾、枕頭、棉被、茶杯等會密切接觸的物品進行涂抹法收集,科室主任還很認真地和我介紹這些公共場所的監測,有些餐廳需要用到一些試紙進行食品監測。因為監測科還會受到老百姓的委托去其所開的餐飲服務等行業的店鋪進行衛生監測,見習期間我還跟隨科室的工作人員到了發廊等地方收集樣本。
如果要說檢測科的工作是什么?在我這個星期的見習過程中,我覺得這個科室主要是幫老百姓辦理健康證,提供公共場所檢測服務以及水質監測等。健康證是從事幼托機構保育、食品生產經營、公共場所服務、醫療衛生服務等工作的上崗人員必須持有的證件,主要測查是否有傷寒、活動期肺結核、痢疾或其他傳染性的疾病,要進行驗血,內外科常規檢查,照X光等檢查。每年必須檢查一次。
空氣質量監測中,平板的布點原則是首先要考慮現場的平面布局和立體布局,高層建筑物的立體布點應該有上、中、下三個監測平面,并分別在三個平面上布點。采樣點應避開人流通風道和通風口,并距離墻壁一米遠。確定采樣時可用交叉布點,斜線布點或梅花樣布點的方法。
涂抹法是將無菌棉拭子熏取滅菌的生理鹽水(管內10ml)后涂抹用品、用具,然后將拭子放入生理鹽水管中,及時送檢培養。操作時要注意避免人為污染。飲(餐)具采樣應在飲(餐)具與口唇接觸處的內外緣各一周采樣。毛巾、枕中(套)采樣應在毛巾、枕中(套)對折平面中央5cmX5cm處以及床單、被罩的中央部位5cmX5cm面積上均勻涂抹5次。
三、第二次見習的科室—疾病控制科
比起衛生監測科,疾病控制科人數和工作量好像都多很多,窗口每天都忙著接待帶著小孩來打預防針的家長。可能是冬季,小孩子很容易感冒,窗口最常見的對話就是小孩子有沒有感冒?家長說好像有一點流鼻涕,或者是咳嗽,這是醫生都會說等感冒好了再來吧,現在打也沒有,但是很多家長都會說上一個月已經沒有打了,好像都很擔心自己的小孩錯過了免疫計劃的時間。不過面對這樣的情況,醫務人員都會耐心地對家長解釋,也會叮囑一些注意事項。從側面反映,家長們都不懂免疫應該在機體健康的情況下進行,不然病情會加重。
一位負責傳染病方面工作的阿姨給了我一些關于傳染病工作流程的書給我看,她也說,你來的時間不對啊,上個月我們還外出去宣傳艾滋病預防的活動,如果你來就恰好可以見習到了。我好奇地問她們都會去哪里宣傳?她說去戒毒所,或者是KTV之類的公共場所。疾病控制科主任還給我詳細地介紹了廣東省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免疫程序以及廣東省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使用方法。
四、初次見習的收獲
雖然見習的時間不是很長,見習的時間可能也不是很對,但是給我留下的思考很多。從最初的茫然到現在的初步認識和了解,盡管現在的自己談不上有多專業,至少我明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相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應該用剩下的大學時光更好地充實自己,扎實基礎。
在學校里面,和自己打交道的大多數都是同學,但是見習卻不一樣,大多數都是一群素未謀面并且知識閱歷都比你豐富的人,還有一些前來辦證、給小孩接種疫苗的人,還有很多人會覺得店鋪委托的監測費用過高,這時就考驗你的交流和溝通能力了。只有會說話懂禮貌的人,才不至于讓自己尷尬以至于不適應,見習很好地鍛煉了我這一方面。
平時和同學們的交流中,大家對于預防醫學,公共衛生事業這些概念都很淡,因為范圍太廣了,選擇也很多,我們都知道每個選擇都有它的優點,當我們找個機會去了解才能夠體會,才會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才會更加地努力去提升自己。只要有收獲,付出一番未嘗不可。見習便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感謝南方醫科大學校團委社會實踐部提供給我一次寒假社會實踐的機會提升自我,讓我的假期充實且有意義。有機會我也還會繼續多去實踐,開拓眼界。
預防醫學實習總結 篇2
在學習了相關的《預防醫學》知識后,這次小學期我來到社區參加了短期的預防醫學社會實踐,使我對于預防醫學的重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感性認識。
社區醫生作為最基層的醫生,卻擔負著整個社區居民的醫療、保健、調查隨訪、普及醫學知識的任務,這不光需要全面的全科醫學知識,更需要社區醫生能全面地了解社區居民對預防服務的需求,針對不同的居民,不同的病種要進行不同的輔導。
社區見習不僅使我看到了社區醫生是如何為病人個體和人群提供預防服務的內容和方法,同時也增強了我作為一名醫學生的職業責任感,促進了我從醫學生到醫生角色的轉變。而且社區針對高血壓與糖尿病病人管理的見習內容,也極大地提高了我對其目前所學的內科學知識的興趣和熟練程度,積累了如何與他人溝通、如何解答居民各種咨詢及進行健康宣教的經驗。可以說,這種社區特定環境中的醫患關系模式是我們不能在課本上學到的。
總之,以后無論是在專科醫院里還是在社區診所工作,掌握人群的健康問題特點十分必要,而不僅僅是治療眼前就診的病人。
預防醫學實習總結 篇3
短短一年的實習生活就要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雖然說不上激情澎湃,但是畢竟我們為此付出了諸多的心血,心里難免有著激動。現在要離開帶領我們踏入醫生行列的老師們,心中的確有萬分的不舍,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此次的分別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第一次作為醫生的經歷會讓我們銘記一生。在此,我就我們小組的六位組員對這一年來的工作和學習做一個小小的總結,希望從中發現一些優點和缺點,為我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增加經驗。
臨床的實習是對理論學習階段的鞏固與加強,也是對臨床技能操作的培養和鍛煉,同時也是我們就業崗前的最佳訓練。盡管這段時間很短,但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倍償珍惜這段時間,珍惜每一天的鍛煉和自我提高的機會,珍惜與老師們這段難得的師徒之情。
剛進入病房,總有一種茫然的感覺,對于臨床的工作處于比較陌生的狀態,也對于自己在這樣的新環境中能夠做的事還是沒有一種成型的概念。慶幸的是,我們有老師為我們介紹各科室的情況,介紹一些規章制度、各級醫師的職責等,帶教老師們的豐富經驗,讓我們可以較快地適應醫院各科臨床工作。能夠盡快地適應醫院環境,為在醫院實習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應該算的上是實習階段的一個收獲:學會適應,學會在新的環境中成長和生存。
到病房實習,接觸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種疾病,掌握透徹的是各項基礎技能操作。實習的最大及最終目的是培養良好的各項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種診療技能。所以在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帶教原則下,我們積極努力的爭取每一次的鍛煉機會,同時還不斷豐富臨床理論知識,積極主動地思考各類問題,對于不懂的問題虛心的向帶教老師或其它老師請教,做好知識筆記。遇到老師沒空解答時,我們會在工作之余查找書籍,或向老師及更多的人請教,以更好的加強理論知識與臨床的結合。按照學校和醫院的要求我們積極主動地完成了病歷的書寫,教學查房,病例討論,這些培養了我們書寫、組織、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醫院實習期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體健康,疾病轉歸為目的,我們嚴格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所有操作都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我們在內、外、婦、兒各個科室里,都是認真細心的做好各項工作,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對各種常見病,多發病能較正確地進行預防、診斷和處理。比較熟練的掌握了臨床常用診療技能。本著三基、三嚴的精神,培養和提高了我們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在這段短暫的實習時間里,我們的收獲很多很多,如果用簡單的詞匯來概括就顯得言語的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的表達我們受益匪淺。實習期間的收獲將為我們今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在感謝臨沂市人民醫院培養我們點點滴滴收獲時,我們將以更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更扎實牢固的操作技能,更豐富深厚的理論知識,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提高臨床工作能力,對衛生事業盡心盡責!
:
醫者醫心:作為醫者,治的是病,醫的是心! 我從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日在ately fatal)的臨終患者(例如腫瘤晚期),了解家屬意愿就非常重要。在主治醫師不在的情況下,總住院醫師應代表院方和家屬充分溝通,達成相互理解,有助于將潛在的糾紛消弭于無形。曾經在夜班時被呼去看一個晚期腫瘤的患者,該患者化療多次后腫瘤復發,全身情況極差,發生了醫院獲得性肺炎,呼吸頻率40次,非常痛苦。由于住院時間長,治療效果不明顯,家屬對我們頗有微詞,情緒比較激動,病房值班醫師無法與其交流。總住院醫師到病房后,先床旁看患者,獲得初步印象,詳細復習了所有病歷資料,最后與家屬溝通。首先告知患者目前情況不好,應先著眼于解決目前問題,然后分析患者目前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案,家屬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但治療意愿仍很強烈,于是我決定將其轉到MICU病房。雖然該患者預后肯定不好,但將其轉到監護病房至少有兩個好處,首先是滿足了家屬的治療愿望,其次是轉移了矛盾的焦點,有助于避免潛在的糾紛。
綜合考慮各因素還包括要考慮所處的環境(地利)和醫療人員的能力(人和)。例如同樣進行心肺復蘇搶救,在急診與普通病房相比,總住院醫師能夠得到的配合與支持力度是不同的`,取得的效果也可能差別很大;同樣是擴容試驗,接受過危重病培訓的高年住院醫與低年住院醫或非內科專業的醫生相比,總住院醫師需要叮囑和關注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總住院醫師在進行某些操作和處理之前,不僅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還要考慮所處的環境和其它醫護人員是否有能力配合和管理后續問題
擯棄“門戶之見”,與兄弟科室通力合作
最讓總住院醫師心煩的事情,莫過于其他科室要求你緊急會診一個并不緊急的患者。會診理由五花八門,最常見的是說明天要做手術,或是上級醫師要求,或是值班醫師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的經驗是若工作時間允許,盡量不要拒絕其他科室的會診要求,若是實在忙不過來,也應婉言相告,切忌態度生硬。大家都是為了患者。
面對會診要求,首先要估計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以決定需要多快地前去會診。很多時候在電話里你并不能全面掌握患者的情況,尤其是其他科室醫師對于內科疾病又不甚熟悉時,僅憑對方敘述的病史做出判斷就存在很大風險,這時應親自去看。有次接到會診電話,是五官科的一位患者,既往糖尿病,住院期間發熱,抗生素療效不好。對方醫師說患者今天主訴腹痛,但腹部并沒有體征。當即感到必須去看患者,結果等趕到病房時,患者已經淺昏迷,立即測血糖,高得測不出;急查電解質和血氣,結果血鈉158,血氣pH 7.12,HCO3僅有11,是典型的酮癥酸中毒,淺昏迷和腹痛都是酮癥的表現。經過緊急處置后病情終于穩定,倘若只是在電話里泛泛地說些原則性意見,不來床旁看,后果恐怕就很難預測了。
會診時有些意見和建議并不都適合寫在會診單上,因此最好能和主管醫生當面溝通,這樣能更好地了解會診意圖并給出更有針對性的意見,也有助于減少反復無效會診的次數。
會診意見代表著會診者的思路和專業素養,不應只用三言兩語敷衍,也不要寫一堆諸如“注意監測生命體征”的籠統廢話。條理清楚、言簡意賅、結論明確、具有可操作性是好的會診記錄的特點。對于拿不準的會診,直接轉給專科會診醫師固然省事,但也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最好能跟著專科醫師一起看或事后隨診,能學到不少“絕招”。對于會診過的病例最好建立自己的會診檔案、時常隨訪,并和其它總住院醫師分享和討論,有助于反思自己的處理是否得當,也利于大家統一意見。
內科醫師在成長過程中,不應局限于內科,要想得到全方位的鍛煉,要想勝任總住院醫師的工作,還要多從其他科室汲取“營養”。這樣的例子很多:急診的工作有助于提高我們迅速決斷的能力;ICU的訓練有助于加深我們對危重病的理解;內分泌/神經科的輪轉有助于鍛煉我們對廣義內科疾病的診治能力。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總住院醫師值班時常常要面臨緊急的氣道問題,一旦處理不好,會造成無法挽救的嚴重后果。有證據表明,住院醫師至少需要50——100例的氣管插管訓練,才能將常規插管的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住院醫師培訓階段在內科病房完成這么大量的插管是不可能的。因此,為了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插管并發癥,我們應當在麻醉科接受正規的氣道訓練。我們建議,所有總住院醫師上崗前,應爭取到麻醉科學習1∽2個月,這是提高醫療質量,保證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3)團隊精神,通力合作
內科病房醫療工作的負責人是病房主治醫師,總住院醫師只有在主治醫師不在時才全面負責病房工作。由于工作分工不同,總住院醫師通常很少參與制定長期診療計劃。因此在決定前應和病房主治醫師充分溝通,了解他們對患者診治的想法,以免彼此誤解。
內科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既是總住院醫師的“下屬”,也是一起工作的伙伴。總住院醫師要善于調動低年醫師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長處,向他們施加正確的影響,這樣不僅自己工作能夠得心應手,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們也都得到了提高。晚上轉病房時總住院醫師應當帶領他們進行病例分析,搶救和處理危重患者,督促實習醫生完成病歷書寫,甚至有時間可以談談工作生活等等,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