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廣東三水區考察心得
必須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感。“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在廣東,在三水,處處都能感受到廣大干部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力以赴抓發展、全心全意為發展的濃厚氛圍,處處都能感受到各級領導與廣大干部的強烈危機感和責任感。他們清醒地認識到,江浙在猛進,西部在開發,東北在振興,廣東不發展不行,發展慢了也不行。胡錦濤總書記要求廣東要加快發展,協調發展,率先發展,成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這“三個發展”和“排頭兵”的角色定位,使廣東各級干部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明確提出了“對手就是老師”的新的競爭觀,“追兵就是標兵”的新的發展觀。在三水,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前有標兵遙遙領先,后有追兵步步緊逼”,我們不進則退,必須發展發展再發展,加速加速再加速,才能有資格當好“排頭兵”。為了加快發展,三水選派一大批干部赴江浙考察學習,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學習“三州”經驗活動(三州,指浙江的溫州、臺州和江蘇的蘇州),提出了“遠學江浙,近學南海”的口號。三水公務員隊伍中也存在著強烈的危機意識,競爭十分激烈,“要么好好干,要么沒的干”;“今天不努力去工作,明天就要努力去找工作”。先進的廣東地區尚且有如此強烈的發展意識和危機意識,我們作為欠發達地區,更要強化這方面的意識,“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否則,只能差距越拉越大,永遠位居落后。
必須樹立強烈的改革創新意識,以改革促發展,保穩定。三水的干部多次給我們講到: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早改革早受益,大改革大受益,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條。改革,就要敢為人先,就要不怕風險,有闖冒的精神和勇氣。廣東的發展較快,固然得益于中央的政策,得益于優越的地理環境,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廣大干部群眾大膽改革、開拓創新的膽略。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深入研究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取得成就的原因時指出:“從一定意義上講,廣東的崛起得益于膽識”。正是這種膽識,使廣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地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從三水來講,400多家國有企業改制,冒了很大的政策風險和經濟風險,但“風險過后便是一片艷陽天”,所有改制企業均獲得了生機,實現了大的發展,這就更加堅定了深化改革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張家口國有企業較多,改革的任務很重,難度很大,更要堅定信心,大膽改革,通過改革“殺出一條血路”,促進經濟的發展。
必須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形成抓發展的合力。考察中我們普遍感到,三水經濟發展的環境十分寬松,政府各部門為企業服務的意識十分強烈,很少存在“吃、拿、卡、要”和“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不良現象。各級各部門主動改進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把領導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服務,“一切為了投資者,為了一切投資者,為了投資者的一切”,成為各級的共識和自覺行動。對民營企業,三水干部講的最多的是服務,議的最多的也是服務,投入最大精力的還是服務。同時,三水還十分注意保護干部,對那些勇于改革、不怕風險、大膽工作、敢挑重擔的干部,允許有失誤,允許交學費,這就給各級干部吃了一顆“定心丸”,用區委主要領導的話講,“我們這里是政治保險區”。我們一定要學習借鑒三水經驗,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以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優惠的政策鼓勵和支持一切投資者到張家口投資置業,尋求合作,共同發展。
必須強化“工業立市”思想,進一步確立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三水的許多干部深有感觸地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工業化是農業產業化、城鎮化的前提和基礎。僅靠農業只能解決溫飽,解決強市、強縣問題,潛力在工業,依靠也在工業。三水這幾年下大力發展工業,大規模建設工業園區,全社會開展招商引資,使工業產值占到了工農業總產值的90%多,工業創造的稅收占全區總稅收的65%。三水的實踐經驗表明,工業經濟是一個地區賴以發展、實現強盛的根本所在。沒有工業作支撐,農業的發展只能是低水平、低效益的,永遠成不了大氣候。同一塊土地,僅靠種植農作物種不出富裕來,但建工廠就有可能創造很好的效益。“無工不富”是歷史的邏輯,也是現實的真理。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的最大落差就在于工業化落后,欠發達主要就欠在工業的發展。要不斷強化抓經濟必須抓工業、抓工業必須抓項目的理念,用最強的力量、最多的精力、最硬的措施抓工業。只有把工業搞上去,經濟發展才有依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才可能實現。
必須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把民營經濟作為調整所有制結構的主攻方向。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水區近年來大辦民營企業,對民營企業“少管多服務”,“徹底讓利發展”,大力倡導“你發財,我發展”的理念,給予民營經濟積極的扶持和幫助,使全區民營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民營經濟貢獻率達到70%以上。三水的實踐再次表明,一個地區只有民營經濟發展了,才能給整個經濟帶來活力;民營經濟發展緩慢,這個地區的經濟就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欠發達地區經濟要發展,必須把民營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下大力抓緊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