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心理學學習心得(通用3篇)
教育學心理學學習心得 篇1
古人云:“開卷有益”。再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讀完《教育心理學》,回顧我們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學現象與書本中的理論竟然不謀而合,書中的內容對于現在的我們而言已經不再是枯燥的定義、概念和原則,是對我們教育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
習得無助”是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新”名詞,我常常會埋怨現在的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成績不理想,原來現在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心理,害怕去學校,害怕見老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習得無助”,而且不僅僅是學習方面。
對于孩子來說,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么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學習這種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所以,對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嘗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后帶來的喜悅。這樣孩子才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才會變得輕松。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會更有信心,也才會更愿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戰勝自我,才會出現良性的循環和不斷的進步。
總之,《教育心理學》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為一個教師,真的很有必要學一些有關心理學方法的知識,或許純理論的東西,學起來會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學》就是一本不錯的好書,值得每個教師好好品嘗。了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著綠茵,飄著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
教育學心理學學習心得 篇2
說到自我控制,我們的老師往往想到學生的自我控制。實際上,課堂上的不少失控往往起因于教師本身的失控。要想有效地管理好課堂,我覺得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重視自我控制。
當教師面對一個新的課堂,或者再次面對一個曾經讓自己非常棘手的課堂時,不少人很容易焦慮過度,感到沒有把握,內心里充滿著緊張不安和擔心害怕,唯恐出現課堂混亂和失控。焦慮因是個人預感到自尊心有可能受損而產生的類似于緊張不安和擔心害怕的綜合性情緒。避免焦慮過度,必須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不必為偶爾的管理失誤而恐懼,相信自己有能力管好課堂。同時,自尊心的維護又要適可而止,維護自尊心的愿望過于強烈,反而更容易受到傷害。應該看到,世上并沒有常勝將軍,任何一位教師都有可能出現管理失誤。關鍵在于善于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努力將教訓轉化為經驗,這樣就有可能不斷減少失誤而成為課堂管理的高手。 有些教師容易因課堂出現紀律問題而憤怒,有時還會大發雷霆。但自己在課堂里處于怒火熊熊的狀態時,很有可能使自己失去理智,出現過激的管理行為,甚至導致體罰或變相體罰。有個別教師常因一個或幾個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而停下講課,大聲斥責他們。有時甚至會因個別同學的不守紀律而遷怒于全班同學,例如因紀律不好而晚下課或晚放學。現在想想,“法不責眾”這個道理是對的。這種過激的行為惹起了大部分同學的不滿,對教學確實是一種損失。因此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在課堂發生的問題,即使在自己的尊嚴受到嚴重威脅時,也要冷靜地思考學生所發生問題的實質,沉著而機智的應對所面臨的問題,避免以自己的過激手段去壓制學生的粗魯。應當看到青少年學生畢竟是受教育的對象,他們身上的問題一般都是發展中的問題,例如青春期的叛逆等等。因此盡量不要將學生的問題視為對教師的有意侮辱。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隨意插話,可用提示法、警告法、眾人排斥法來消除個別學生對課堂的擾亂,同時要盡量做到語言幽默,既起到警示作用,又維護了課堂紀律。 人的教育和培養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工作之一,其責任是十分沉重的。如果又出現課堂管理中的問題,很容易雪上加霜,平添一份沉甸甸的壓力。一般而言,教師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包括失敗和失落在內的挫折、面臨難以抉擇的沖突、積極或消極時的變化以及以某種方式去行事的期望。為了科學而有效地管理好課堂,教師要注意采用必要的應對策略,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主要可以運用以評價為中心的應對策略、以問題為中心的應對策略、以情感為中心的應對策略和以心理為中心的應對策略等四類策略。
教育學心理學學習心得 篇3
通過12天心理學的學習培訓,我將會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我也會把三位老師交給我們的方法很好的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在尊重他人的同時,我好,你好,世界好。
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自己鋪路。
在新世紀的征途上,既面臨難得的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當今是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速度特別快,老師如果不積極學習,就會被時代遠遠的甩在后面。追求知識是老師們應該樹立的新觀念。知識經濟時代老師應該具備的素質一是較高的理論修養;二是廣博的知識儲備;三是良好的做人品質。現代老師應該牢固樹立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終身學習的觀念。老師只有不斷的學習新東西,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內容,這樣才能更好的的駕馭新時代的任務。良好的觀察力是老師更好的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的重要條件。
因此,我感覺老師必須善于觀察學生。不僅僅是觀察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同時也包括觀察自己。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而自知之明離不開自我觀察。良好的自我觀察力能夠是你及時的發現并抓住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以便在工作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在不斷的自我調節中完善自己。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就要學習有關的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同時要注意時時刻刻鍛煉自己的觀察力。另外還要注意到,同事們和領導也在時時刻刻觀察自己。以人為本,感情留人。就是要跳出狹隘老師的局限,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要傾注心血、傾注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又要關注他們的情感態度,尊重領導和同事們的個性,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狀態,關心他們的個人生活和健康,實現團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和諧統一,做到個人和團體一起成長。,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工作環境,使大家能夠心情舒暢地工作。只有有了感情這個重要的基礎,一個組織才能始終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密切聯系和合作,才能把人心凝聚起來,形成合力。在教學中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搞厚此薄彼,不搞親親疏疏,要傾注心血,熱情待人,平等待人,善意待人,真正把一個班級建設成為溫暖的大家庭。
總之,學習心理學,不僅對我個人有很大的幫助,對我在教學中也有很大的幫助,我會盡我所能學好心理學這門功課,努力做到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