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管網爆管應急預案(精選3篇)
供熱管網爆管應急預案 篇1
為切實做好我校極端天氣條下道路交通和火災、強降雨、滑坡泥石流等事故預防工作,確保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文件精神,遵照xx縣教育局關于安全工作的相關要求部署,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學校極端天氣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安全生產法》為依據,以維護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為目標,積極開展各種應對極端天氣的預防應對工作,確保全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工作原則
(一)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分工負責,相互配合,快速高效;
(二)以防為主,防救結合;全面部署,保證重點;
(三)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參與事故救援工作。
三、組織機構
(一)成立學校極端天氣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實行校委會成員包聯責任制。
(學校校長),全面部署安排學校防災減災工作。具體負責聯系新民小學防災減災安全工作。
(學校副校長)負責教師的組織與協調工作。具體負責聯系學校中學部、資亨小學防災減災安全工作。
(學校副校長)負責教師的組織與協調工作。具體負責聯系學校小學部、中心幼兒園、坪山小學防災減災安全工作。
(學校總務主任)負責全鎮校舍、基建、食品、財產安全。具體負責聯系更德小學防災減災安全工作。
(學校教務主任)負責全鎮教學安全。具體負責聯系羅能小學防災減災安全工作。
(學校工會主席)負責路線安排及人員接送。具體負責聯系、xx小學防災減災安全工作。
余(學校德育室主任)負責落實安全排查,安全宣傳教育,材料建立和信息上報工作。具體負責聯系板橋小學防災減災安全工作。
周(學校辦公室主任)負責信息采集匯總工作。
(學校報賬員)負責物資器材的準備工作。
李(學校后勤管理員)具體負責后勤保障。
李(學校安保人員)負責學校安全保衛、秩序維護,交通疏導和臨時性安排的工作。
(三)實行災情上報制度。
學校由負責電話、網絡信息的傳遞。一旦發生災情,在最短
的時間內逐級上報,為指揮決策提供快捷、有效的支持。
四、應急措施
(一)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組織實施極端天氣應急救援方案,負責突發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2、完成教育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3、根據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和遇到的問題,及時對預案提出調整、修訂和補充。
4、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及善后工作,將事故的原因及處理意見公布于眾。
(二)事故報告:
事故發生后,必須做到:
1、在第一時間立即將所發生的事故的情況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并在24小時內寫出事故報告2、事故發生后,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
(三)事故發生后的救援工作
1、領導小組應及時按救援預案組織實施相應的事故救援。
2、事故發生初期,現場人員應積極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大。
(四)應急處理方案
1、當霧、雪、暴雨、雷聲、大風、嚴寒冰凍、高溫等極端天氣發生和出現時,學校先組織有關人員對全校的校舍、用電設施、道路、校園周邊環境、排水管道、防雷設施等進行安全檢查。
2、如果極端天氣警報為紅色警報以上的,報主管部門同意后取消極端天氣期間學校的師生活動。
3、加強極端天氣期間學校的值班,每一時段均安排一位教師在校值班,發現問題及時向校領導匯報,領導通訊工具和值班電話保持24小時暢通。
(五)學校及時掌握和處理因惡劣天氣造成的安全隱患。
1、學校要每天要及時收聽、收看、接收天氣消息,及時掌握惡劣天氣信息。根據不同級別的惡劣天氣狀況,適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在極端天氣影響學生正常上、下學通行情況下,經教育局同意,學校可以調整作息時間,采取停課、提前放學、延時放學、通知家長接送、教師護送等安全措施。
2、學校在遇有天氣突變、大風天、雷暴等極端天氣條件下,及時同家長取得聯系,務必在第一時間內做出正確判斷,并隨之天氣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同時在最短的時間內上報相關主管部門。
3、學校要及時提醒接送學生家長,尤其要做好極端天氣來臨前后車況、路況的排查工作,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
4、如極端惡劣天氣給學校教育設施造成重大損失,在極端惡劣天氣過后,學校要立即開展自救減災工作,及時組織教職員工清掃校園,確保校內學生通道暢通。校園內的重要部位設立警示牌,高危險部位人員撤離,用警戒線、防護網封閉,必要時設專人看管,確保萬無一失。同時要開展多各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師生的自我防范意識。
五、工作要求
1、學校要加強極端天氣期間值班值宿和安全保衛工作,做到24小時有人在崗。學校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
2、做好安全隱患排查,預防次生災害或其他安全事故發生。
3、加強交通安全教育,防止發生交通事故。
4、落實責任追究制。各單位領導要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對因瀆職或管理不善造成不良后果的,學校將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六、本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供熱管網爆管應急預案 篇2
(一)突然挖斷燃氣煤氣供熱管線的防控措施
1.施工前向建設單位索取施工現場及毗鄰區域內供水、排水、供電、供熱、供氣、通信、廣播電視等地下管線資料、氣象和水文觀測資料,查明走向,提前預控,及時與燃氣、供熱管線控制閥門的人員取得聯系,確定萬一突然挖斷燃氣煤氣供熱管線時的協助搶險措施。
2.施工中嚴格按建設單位提供的燃氣、煤氣、供熱管線位置圖組織施工,管線兩側1米內禁止挖土,對標志加與保護,遇有不明管線應停止施工,及時將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立即報建設單位聯系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做好現場保護工作,及時配合建設單位處理險情。
3.對建設單位制定穿越燃氣、煤氣、供熱管線的施工項目,配合建設單位做好對管線的防護工作,防護方案應由建設單位、管線所屬部門、施工單位三方協商認定并簽字認可。
4.準備好砂袋、干粉滅火器等應急物資,隨時準備處理管線斷裂處理事故。
(二)突然挖斷燃氣煤氣供熱管線的緊急處置措施
1.施工中萬一挖斷或因其它原因引起的燃氣、煤氣、供熱管道斷裂時,現場應急救援小組負責人按下列程序組織搶險:
(1)立即停止施工,以最快速度將位于地下部位和管線下風頭的人員全部撤離至安全的上風頭避險。
(2)由對外聯絡組立即與天然氣、煤氣、供熱管線的主管部門聯系,報告事故,請求協助搶險,以最快速度向建設單位和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事故。
(3)由搶險隊員以最快速度趕赴管線上方控制閥門處,請求協助關閉控制閥門,如可行時也可電話聯系協助處理。
(4)由善后處理組立即對現場拍照、錄像、取證。
(5)醫療救護組立即做好救治傷員的準備工作。
(6)后勤保障組做好搶險物資的接應工作。
(7)搶險組用砂袋和干粉滅火器隨時撲救由燃氣引起的火災。
(8)由保衛組進行現場戒嚴,劃定警戒線,掛出危險標志,禁止一切明火。
(9)由對外聯絡組按約定的地點接應專業搶險隊。
(三)突然挖斷燃氣煤氣供熱管線的緊急搶險措施
1.發現燃氣、煤氣、供熱管線斷裂泄漏處或地下坑井內有中毒及燒燙傷被困人員時,首先向坑井內進行搶送風供氧,確認安全后方可由搶險隊員利用爬梯,系好安全帶掛好安全繩,戴好防毒面具,下井救人,人救上來后交由醫療救護組進行救治。
2.泄漏的可燃氣體引起火情時,由搶險隊員視情況分
別采取;冷卻法、隔離法、窒息法撲救。
3.專業搶險隊到場后,由現場應急救援小組負責人對其講清情況,協助搶險。
(四)突然挖斷燃氣煤氣供熱管線的醫療急救措施發生中毒及醫療急救措施
1.中毒癥狀:現場人員有頭痛、眼花、耳鳴、惡心嘔吐、心悸、無力等癥狀可視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癥狀加重外,還可有面色潮紅,口唇呈櫻桃紅色、多汗、煩躁、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等,中度中毒者,有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抽搐、四肢厥冷,紫紺、呼吸加快、脈搏快而弱,血壓下降癥狀,甚至呼吸衰竭休克死亡。
2.應急搶救措施
(1)迅速將中毒者移至空氣新鮮處,解開衣扣使其呼吸暢通。
(2)輕度中毒者呼吸新鮮空氣后癥狀迅速消失,注意休息即可
(3)重度中毒有呼吸困難者,及時清除口腔內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暢通,急送醫院救治。
(4)有高熱者可行物理降溫;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術并急送醫院救治。
供熱管網爆管應急預案 篇3
為全面落實國家“節約、清潔、安全”的能源戰略方針和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打好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根據《河南省20xx年加快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實施方案》的精神,結合各縣(市、區)產業集聚區發展現狀和供熱現狀,特制訂本方案。
一、產業集聚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產業集聚區概況
焦作市現有省市級產業集聚區8個,其中市區2個,分別為:焦作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和焦作市工業產業集聚區;縣(市)6個,分別為:沁陽市產業集聚區、博愛縣產業集聚區、溫縣產業集聚區、孟州市產業集聚區、武陟縣產業集聚區和修武縣產業集聚區。焦作市產業集聚區總規劃面積208.1平方公里,涵蓋了裝備制造、汽車零配件、鋁工業、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生物化工等多個優勢主導產業。近年來,焦作市產業集聚區按照“四集一轉”、“三規合一”總體要求,大力實施產業集聚區建設提升工程,把加快培育產業集群作為主攻方向,通過組織開展市觀摩、籌備迎接省觀摩,召開全市項目建設大會,總結經驗,查找差距,分解目標,落實任務,產業集聚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xx年底,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58.5億元,增長28.1%;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176.4億元,增長20.2%;入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4家,同比增加70家。
(二)產業集聚區現有熱源情況
1、市城區內2個產業集聚區供熱情況
市區2個集聚區都在省批復的規劃《焦作市熱電聯產規劃(20xx-20xx年)》(豫發改能源[20xx]863號)范圍之內,焦作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供熱熱源主要是焦作市高新熱力有限公司;焦作市西部工業產業集聚區供熱熱源主要是華潤熱電公司和焦煤(集團) 電冶分公司;焦作市東部工業產業集聚區供熱熱源主要是焦作萬方熱電廠和焦作金冠熱電廠。20xx年焦作市政府與北京寰慧科技集團簽訂了城市集中供熱特許經營協議,利用社會資本加快城市集中供熱工程建設。
2、六縣(市)6個產業集聚區供熱情況
目前,六縣(市)產業集聚區中,博愛縣、修武縣和武陟縣有熱電聯產規劃或集中供熱規劃,其它3縣(市)正在組織開展規劃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1)博愛縣產業集聚區:博愛縣城區包括產業集聚區,納入了《焦作市熱電聯產規劃(20xx-20xx年)》中的西部供熱區。規劃供熱熱源主要是位于博愛縣的華潤熱電公司。但是,由于特許經營城市集中供熱工程的北京寰慧科技集團管道開口費用高等原因,華潤熱電公司向該集聚區內企業供熱很少,目前主要依靠該區內分散的7臺燃氣、3臺1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供熱。
(2)修武縣產業集聚區:該區納入了《修武縣中心城區集中供熱規劃(20xx-20xx年)》(修政文[20xx]10號)。但是,目前該區沒有集中供熱,主要依靠區內12臺燃氣鍋爐供熱。
(3)武陟縣產業集聚區:該區納入了《武陟縣城市暨焦作新區部分區域集中供熱規劃(20xx-20xx年)》(豫發改能源[20xx]184號)。該區規劃供熱熱源主要是位于武陟縣的焦作韓電發電公司2臺5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和該集聚區內江河紙業公司擁有的3臺75蒸噸燃煤鍋爐等。
(4)溫縣產業集聚區:目前該區沒有供熱規劃,供熱熱源主要依靠區內企業的20臺燃氣和2臺醇基鍋爐。
(5)孟州市產業集聚區:目前該區沒有供熱規劃,供熱熱源主要依靠區內企業的5臺燃氣、5臺3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和2臺醇基鍋爐。
(6)沁陽市產業集聚區:沁陽市編制了《沁陽市供熱規劃(20xx-20xx年)》,但目前尚未批復。目前該集聚區供熱熱源主要是擁有2個5.5萬千瓦機組的沁陽市長懷電力有限公司(沁陽二電廠)依靠區內晉煤天慶煤化工公司的4臺220噸燃煤鍋爐。該區長遠規劃熱源為正在施工建設的沁陽丹河電廠2×100萬千瓦發電機組。
(三)存在主要問題
1、以煤為主的熱源結構,造成大氣嚴重污染。
長期以來,受資源和能源政策的影響,焦作市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以產業集聚區為例,現有產業集聚區中69%以上的熱源供應依賴分散式燃煤鍋爐,主要燃料幾乎都是未經洗選的原煤,并且煤質多變,消煙除塵設施不完善,造成煙塵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不達標,對大氣污染嚴重。
2、分散式燃煤利用方式,降低了熱源使用效率。
分散式燃煤利用方式不僅鍋爐占地面積大,而且在實際運行中,熱效率低,能源浪費大。據初步調查,2噸/小時以下鍋爐熱效率68%,4噸/小時鍋爐熱效率71%,10噸/小時鍋爐熱效率73%,均遠低于集中供熱所用高參數高效率的大型鍋爐85%以上的熱效率,也遠低于分布式能源項目90%以上的熱效率。而且分散式燃煤利用方式通常不采取煙氣回收利用措施,鍋爐排煙損失較大,一般熱損失在3—21%,進一步降低了熱源使用效率。
3、不完善的熱源供應設施,影響了產業集聚區可持續發展。
從目前各產業集聚區熱源供應情況來看,基本都沒有較為完善的集中供熱設施,即使部分產業集聚區具備集中供熱條件,也因為價格、資金等原因,不愿投資建設完善的集中供熱設施,結果導致集聚區內企業為了滿足生產、生活需要,只能不斷重復投資建設分散式供熱鍋爐,不但浪費了資源而且導致重復投資。而且從長遠來看,缺乏完善的熱源供應基礎設施,也將損害產業集聚區形象、降低產業集聚區品味,勢必影響今后產業集聚區的招商引資和可持續發展。
二、實施的必要性及有利條件
(一)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市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熱源供應主要依賴消耗較為廉價的煤炭資源提供,雖然一定時期以來這種消費方式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粗放式的經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問題,粗放式的熱源供應方式不但降低了能源利用效率、浪費了資源,而且也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據有關專家估算,分散式煤炭使用對PM2.5年均濃度貢獻度約56%。為了碧水藍天、為了清新的空氣、為了實現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們十分有必要加快熱源結構調整,尤其是對熱源需求最迫切、利用量最大的區域——產業集聚區熱源結構調整。
(二)有利條件
1、我市擁有較強的電力保障能力。焦作市變電站總數41座,主變總臺數77臺,總容量6905兆伏安;其中500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2臺,主變容量1500兆伏安;220千伏變電站10座,主變20臺,容量:3210兆伏安;110千伏變電站30座,主變55臺,容量:2195兆伏安。所屬輸電線路133條,總長度1438.46千米;其中220千伏線路38條,長度632.26千米;110千伏線路85條,長度750.83千米;35千伏線路10條,長度55.38千米,可以有效保障產業集聚區供電需要。
2、我市擁有較強燃氣保障能力。
目前為止,在我市境內已建成投運的燃氣長輸管線共有12條,全長約530公里。分別是:
1、中國石油西氣東輸一線天然氣管道(途徑我市沁陽、溫縣、博愛、武陟),我市境內長55公里,設計壓力10MPa;
2、河南安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燃氣分公司西氣東輸豫北支線管道(南起博愛縣磨頭鎮前十里村博愛首站,北至安陽市龍安區安彩高科安玻末站,途徑我市博愛、武陟、修武),我市境內長50公里,設計壓力6.3 MPa;
3、山西通豫煤層氣輸配有限公司 “端氏—晉城—博愛”煤層氣輸氣管道(博愛為該管線末站),我市境內長22公里,設計壓力6.3MPa;
4、焦作市中能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博愛—中州鋁燃氣管道(首站位于博愛縣磨頭鎮,末站位于修武縣七賢鎮,途經博愛、武陟、修武等縣),我市境內長88.6公里,設計壓力6.3 MPa;
5、河南縱橫燃氣管道有限公司“安陽—博愛—洛陽”天然氣管道工程(途經武陟、修武、博愛、沁陽、孟州),我市境內長102公里,設計壓力6.3MPa;
6、河南沁濟天然氣公司沁陽-濟源煤層氣管道(途徑博愛、沁陽),我市境內長26公里,設計壓力6.3 MPa;
7、焦作中裕博愛磨頭至小尚門站,供應焦作市城區燃氣,管線17公里,設計壓力3.6MPa;
8、濟源中裕公司博愛-濟源天然氣管線(途徑博愛、沁陽),我市境內長28公里,設計壓力6.3MPa;
9、孟州高遠公司沁陽至孟州段,管線長25公里,設計壓力1.6MPa;
10、溫縣高遠公司孟州至溫縣段,管線長19公里,設計壓力1.6MPa;
11、武陟中裕公司,豫北支線2號閥室至武陟門站,管線長12公里,設計壓力6.3 MPa。
12、洛陽通豫新奧煤層氣輸配有限公司“博愛—洛陽”煤層氣輸送管道工程,該項目于20xx年3月開工建設,總投資4.6億元,途經博愛、沁陽、溫縣、孟州等,全長85公里,其中焦作段50公里,設計壓力6.3Mpa。該條管線20xx年10月建成通氣。
3、藍天工程實施為我們調整熱源結構提供難得的契機。為應對日益嚴重的霧霾空氣污染,國家提出藍天工程行動計劃,我市也提出了藍天工程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要求“20xx年全市建成區全部完成集中供熱供氣覆蓋區內10蒸噸/時及以下和建成區范圍內2蒸噸/時及以下205臺燃煤鍋爐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改造或拆除,20xx年10月底前全市范圍內1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改到位。產業集聚區支持建設熱電聯產機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和清潔能源供熱鍋爐,20xx年取消產業集聚區內分散燃煤鍋爐。”盡管實施藍天工程對我市經濟發展造成了一些不利影響,但也帶來了熱源供應供需矛盾的相對緩和,為我們推進熱源結構的調整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
三、集中供熱基本思路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和優化熱源結構為目標,大力引進和發展清潔能源,用優質能源替代燃煤,以集中供熱替代分散供熱,逐步減少并嚴格控制燃煤總量。加快熱電聯產、背壓機組、分布式能源發展,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嚴禁新建分散式燃煤鍋爐,將目前以煤炭為主的污染型熱源結構逐步轉變為以天然氣、電力等能源為主的清潔型、高效型能源結構;合理引導能源需求,調控能源需求總量,構建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熱源供應體系。
四、各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實施方案
根據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政策,結合各產業集聚區提供的集中供熱規劃和產業發展實際,按照“優先利用現有能源、加快發展清潔替代能源、鼓勵建設熱電聯產、背壓機組、分布式能源、新能源等集中式能源”原則,有序推進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確保20xx年基本取消集聚區內分散燃煤鍋爐。
(一)焦作經濟產業集聚區
焦作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位于焦作市城區南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內,規劃面積26.3平方公里集聚區主導產業為裝備制造、生物科技和新能源新材料。截至20xx年底,入駐規模以上企業53家。
1、集聚區供熱現狀
該產業集聚區供熱由焦作市高新熱力有限責任公司供應。該公司擁有三臺75t/h循環流化床鍋爐(兩臺建成,備用爐建設中),一臺6MW抽凝供熱和一臺12MW背壓供熱發電機組,鍋爐最大產汽150t/h,汽輪機最大抽氣量170t/h。截止目前(20xx-20__采暖季)該公司對外供汽量達:170t/h。其中工業用戶:蒙牛乳業(焦作)有限公司用汽30t/h、焦作金葉醋酸纖維有限公司用汽35 t/h、焦作卓林數碼材料有限公司10 t/h、江蘇平光信誼(焦作)中藥有限公司工業用汽2t/h、廠區周邊小用戶5t/h,合計:82t/h。冬季居民供暖已實現集中供暖的有東西區合計供暖面積480萬㎡,現階段用汽97t/h。
2、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熱源建設
預計新增用汽情況:預計增加210t/h,其中工業用汽戶增加120t/h;預計20xx--20xx供暖季將新增供暖面積150萬㎡,折合蒸汽量90t/h。焦作市高新熱力有限責任公司現有的3×75t/h鍋爐,同時運行也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難以保證穩定性和可靠性。一旦停止供汽將會給工業用汽戶經濟方面造成巨大損失,也會成為制約焦作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20xx年繼續利用焦作市高新熱力有限責任公司這一熱源,未來三年擬另選址新建三臺240t/h鍋爐,三臺5萬千瓦背壓發電機組,以滿足即將發展的用汽和用電需求。
3、大力發展燃氣集中供熱
鼓勵建設燃氣供熱鍋爐,支持建設燃氣集中供熱鍋爐的企業根據熱負荷發展情況后續擴建分布式能源站,燃氣鍋爐作為分布式能源站的調峰備用設施。
4、積極推進電鍋爐供熱項目
在產業集聚區內集中供熱和燃氣管網未覆蓋的.地區,推廣電鍋爐供熱。在生產工藝需要熱水、蒸汽、熱風的各類行業,要逐步推進蓄熱式與直熱式工業電鍋爐等應用。在金屬加工、鑄造、陶瓷、耐材、玻璃制品等行業,推廣電窯爐。
5、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供熱
鼓勵土壤源地熱供暖、污水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熱項目。
6、協調推進供熱管網建設
配套熱網應與集中供熱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產。對供熱距離超過20公里的熱水管網和供汽距離超過10公里的蒸汽管網,要采用長輸管網等先進技術。20xx年計劃新增6公里熱力管網。熱力網的主管道應在城市規劃指導下,盡量選擇在綠化帶、河道邊,在次要道路上敷設;可采用中、低支架方式,在跨越公路、河流采用高支架或埋地敷設;熱力網管道采用單管制、枝狀管網、以自然補償為主。熱力管網應做到簡明、美觀,和該地區總體協調。
(二)焦作市工業產業集聚區東部園區
焦作市工業產業集聚區東部園區位于焦作市中心城區東部,總規劃面積為5.32平方公里。園區主導產業為鋁工業和裝備制造。園區內有萬方鋁業、健康元生物醫藥等上市企業,另有玲瓏機械、寶豐電纜、活力橡膠等大批企業入駐。 截至20xx年底,產業集聚區內入駐規模以上企業達16家。
1、供熱負荷預測
東部園區范圍內健康元生物有限公司為生物醫藥產業,其余企業基本為制造產業,根據工業熱指標推薦值預測園區內的熱負荷為:128.35t/h。
2、熱源
東部園區熱源為萬方電廠,萬方電廠位于焦作市修武縣五里源鄉與焦作市馬村區交界處,位于園區規劃區內。萬方電廠電廠裝機2×300MW熱電機組,電廠采暖抽汽680~820t/h,工業抽汽70~140t/h。電廠已建成投運。
3、管網布置
目前,園區內使用蒸汽供熱企業已全部采用集中供熱方式進行蒸汽供應,其余規模以上企業生產流程無蒸汽使用要求。
(三)焦作市工業產業集聚區西部園區
焦作市工業產業集聚區西部園區位于中站區西部,區域范圍東起鄭焦晉高速公路、西至大石河、南至豐收路、北至淺山區,總規劃面積13.7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現代化工、汽車零部件。截至20xx年底,入駐規模以上企業53家。20xx年,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79億元,同比增長156%;主導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7.3%,稅收達到6.7億元,同比增長63.4%。
1、集聚區供熱現狀
焦作市工業產業集聚區西部園區目前的供熱熱源主要是華潤熱電公司和焦煤(集團) 電冶分公司。西部工業園內目前沒有完備的供熱管網,集中供熱程度較差。
2、熱負荷及集中供熱規劃
熱負荷:民用住宅供熱指標取50W/㎡;各類公建平均供熱指標取63W/㎡,工業用熱指標依據現狀需求確定。初步統計,佰利聯公司30萬噸氯化法鈦白粉項目約需蒸汽100噸/小時,多氟多公司30萬套電動汽車動力總成項目約需蒸汽100噸/小時,未來3年西部產業集聚區蒸汽總需求量約800噸/小時。遠期西部工業園供熱負荷為11254MW/日(同時系數取0.95)。
熱源規劃:根據焦作市城市總體規劃和循環經濟節能戰略要求,工業園區近期以華潤熱電公司和焦煤(集團) 電冶分公司為主要熱源,遠期以龍源電廠為主要熱源(規劃供應量為1200噸/小時)。
3、供熱管網
熱力管網管徑為DN400-DN700.
主熱力管網敷設應盡量避開交通主干道,以減少施工、維修對道路交通的影響。熱水管道均采用直埋方式敷設,穿越河流時可架空或隨橋敷設。
(四)沁陽市產業集聚區
沁陽市產業集聚區由沁北產業園和沁南產業園兩部分組成,總規劃面積23.8平方公里。沁北產業園位于沁陽市西北部,距市區15 km,規劃面積9.27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能源化工和有色金屬及加工;沁南產業園位于沁陽市區南部,規劃面積14.53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新能源和光電信息。截至20xx年底,產業集聚區內入駐規模以上企業106家。
1、產業集聚區供熱現狀
目前該集聚區供熱熱源主要是擁有2個5.5萬千瓦機組的沁陽市長懷電力有限公司(沁陽二電廠)依靠區內晉煤天慶煤化工公司的4臺220噸燃煤鍋爐。
2、供熱規劃
熱負荷:沁北產業集聚區采暖期近期設計工業最大熱負荷為217t/h,遠期為239t/h;沁南產業集聚區采暖期近期設計工業最大熱負荷為22t/h,遠期為31t/h;
熱源:規劃以中電投沁懷電廠為基本熱源,以晉煤天慶自備電廠、雙馬紙品自備鍋爐房、萬都碳素生產余熱,作為集中供熱調峰備用熱源,可再生及清潔能源作為補充熱源。
以中電投沁懷電廠作為基本熱源對中心城區、沁北產業集聚區及周邊鎮區集中供熱。近期建設規模為2×1000MW,額定工業抽氣量240t/h, 最大采暖抽氣量800t/h;遠期規模為4×1000MW,額定工業抽氣量480t/h, 最大采暖抽氣流量1600t/h。
3、補充熱源
在集中供熱管網敷設不到的區域,合理選擇熱源和供熱方式,如天然氣、電力、(水源、地源、空氣源)熱泵供熱等;生活熱水用戶應積極發展和使用太陽能供熱。
沁南產業集聚區企業生產用熱由各單位自建燃氣鍋爐房解決。
4、供熱管網
建設中電投沁懷電廠熱力首站一期工程,規模500MW。蒸汽管網建設:沁北產業集聚區DN200~DN500蒸汽管網,長約8.7公里。
由中電投沁懷電廠敷設蒸汽管網向沁北產業集聚區工業企業供熱。蒸汽管網采用枝狀布置,規劃蒸汽干管沿科技路、北物流大道布設;熱水管網采用閉式雙管制、枝狀布置、熱水干管沿紫陵大道布置。
(五)博愛縣產業集聚區
博愛縣產業集聚區緊鄰博愛縣中心城區,分為城東和城南兩個片區,規劃面積為25.42平方公里。主導產業:裝備制造、新能源產業。入駐河南中匯、好友輪胎、焦作制動器、河南金牌山磨具等規模以上企業38家。20xx年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451.9億元,是20xx年的3倍。
1、供熱現狀
供熱熱源主要是位于博愛縣的華潤熱電公司。但是,由于特許經營城市集中供熱工程的北京寰慧科技集團管道開口費用高等原因,華潤熱電公司向該集聚區內企業供熱很少,目前主要依靠該區內分散的7臺燃氣、3臺1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供熱。
2、供熱規劃
熱負荷:民用住宅供熱指標取50W/㎡;各類公建平均供熱指標取63W/㎡,工業用熱指標按每公頃用地0.5t/h估算。
3、熱源規劃
產業集聚區城東片區以焦作龍源電廠2×600MW超臨界燃煤供熱機組為熱源,在人民路南、松林大道東修建一座熱力站為中山路以北的區域供熱。在世紀大道南、興園路東修建一座熱力站為中山路以南的區域供熱。
產業集聚區南片區規劃供熱站一處,位于緯三路與博廣路交叉口東北角。產業集聚區南片區近期依靠龍源熱電廠為主要熱源,園內企業的工業熱水及企業供熱鍋爐進行補充。遠期以供熱站為主要熱源,龍源電廠為輔助熱源。
4、供熱管網
供熱干管管徑為DN300-DN400;供熱支管管徑為DN200。
主熱力管網敷設應盡量避開交通主干道,以減少施工、維修對道路交通的影響。熱水管道均采用直埋方式敷設,穿越河流時可架空或隨橋敷設。
(六)溫縣產業集聚區
溫縣產業集聚區位于溫縣城區的南部,規劃總面積21.3平方公里。集聚區主導產業為裝備制造和食品生產。集聚區按照“五規合一、四集一轉、產城互動”的要求,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截至20xx年末,入駐規模以上企業103家。20xx年集聚區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51.7億元,增長1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5.8億元,增長14.6%。
1、產業集聚區供熱現狀
集聚區內目前未建設集中供熱設施。集聚區內供熱熱源主要依靠區內企業的20臺燃氣和2臺醇基鍋爐。
2、集聚區供熱
產業集聚區擬采用鍋爐供熱供汽,鍋爐燃料為清潔能源。工業用蒸汽由2臺35t/h 循環液化床鍋爐供給,城區居民供暖擬采用1臺75t/h 循環流化床鍋爐供給。
3、供熱管網
考慮溫縣產業集聚區企業現狀,供熱站至企業熱力供熱主管網主要為緯二路及緯三路供熱管網。
產業集聚區一期蒸汽管網建設16公里,二期蒸汽管網建設根據園區后續規劃而定。
(七)孟州市產業集聚區
孟州市產業集聚區位于孟州市城區的西部,規劃總面積21.59平方公里。主導產業:裝備制造業、生物化工產業。截至20xx年年末,入駐企業372家,現有中原內配公司、金山公司、中原GKN公司、龍峰公司、廣濟藥業(孟州)公司、大地合金公司、奧森公司、華興公司、河南嘉陵公司、河南豫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規模以上企業104家。
1、產業集聚區供熱現狀
集聚區內目前未建設集中供熱設施,采用分散供熱方式。供熱熱源主要依靠區內企業的5臺燃氣、5臺35蒸噸以上的燃煤鍋爐和2臺醇基鍋爐。
2、集聚區供熱規劃
熱負荷:集聚區內熱負荷主要為工業企業的生產用氣及部分居住、公建的生活用氣。工業用熱指標按每公頃用地0.2-0.5t/h估算,需供熱用地占總工業用地的20%.本區居住人口2.75萬人,住宅建筑面積按人均30平方米,20%集中供熱,按每噸過熱蒸汽可供1.2萬平方米居住建筑面積計算生活用氣。經計算總熱負荷為113.6t/h,折減系數取0.8,得到產業集聚區最大熱負荷為96.6t/h。
熱源規劃:規劃在興華路以東、華達路以北新建一座供熱中心,最大供熱能力為110t/h,占地面積約6公頃。新建熱電廠采用清潔能源供熱鍋爐。
3、供熱管網
供熱管徑為DN325-DN530。
供熱管道按枝狀布置,主干管設在熱負荷集中區,分支管盡量靠近用戶。
集聚區供熱管道沿集聚區河流和次干道敷設,在工業區內宜采用低支架地上敷設,過路采用地埋方式。居住區盡量采用地下敷設。
(八)武陟縣產業集聚區
武陟縣產業集聚區位于縣城東南部,分為東區和西區兩個區,規劃面積為22.54平方公里(其中,東區規劃面積4.4平方公里,西區規劃面積18.75平方公里)。主導產業:裝備制造和生物醫藥。截止20xx年底,集聚區已累計入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
1、產業集聚區供熱現狀
武陟縣現有供熱熱源主要是位于武陟縣的焦作韓電發電公司2臺5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和該集聚區內江河紙業公司擁有的3臺75蒸噸燃煤鍋爐等。
武陟縣現有蒸汽管網主管12.5km,管徑DN500,現狀管網僅供部分工業熱用戶,運行熱損耗較大。
西區部分企業由焦作韓電發電有限公司和江河紙業自備熱電站供熱。東區供熱形式為分散式供熱,大部分單位供熱采用自備獨立鍋爐房。
2、集聚區供熱規劃
工業熱負荷:西區統計最大熱負荷161.0t/h,其中江河紙業用汽量100t/h,由江河紙業自備熱電站直供;東區統計最大熱負荷93.0t/h。考慮同時使用系數、熱網損失系數與焓值折算系數相抵后綜合折算為0.75后得出西區設計工業熱負荷為120.7t/h,東區設計工業熱負荷為69.8t/h。
熱源規劃:西區熱源是江河紙業自備熱電站和焦作韓電發電有限公司;在東區詹郇路和廠順路西南角處新建2×75t/h清潔能源鍋爐,占地約17220平方米,滿足產業集聚區東區的工業和采暖負荷要求。
3、供熱管網
西區熱水管網敷設方案如下:
(1)由江河紙業自備熱電站引出DN1200熱水管網,沿木欒大道南北分支,向北主管徑DN1000至朝陽四路,與韓電DN600管網對接形成環網。DN1000主干網沿朝陽四路向東敷設在廣濟路向北預留DN600分支,與韓電管網形成環路。DN1000主干網繼續沿朝陽四路向東敷設至迎賓大道,沿迎賓大道向北敷設至山濤路,沿迎賓大道向北開DN500分支,DN1000主干網沿山濤路向東敷設至鄭焦城際,為華夏新城預留。
(2)DN500管網沿迎賓大道向北敷設至朝陽二路,沿朝陽二路向東敷設至鄭焦城際,為華夏新城預留。
(3)沿木欒大道向南DN600分支,沿木欒大道至文化路,沿文化路向東至向東敷設至鄭焦城際,為華夏新城預留。
新建熱水管網管徑為DN1200-DN500,總長度為6.63km。
西區蒸汽管網敷設方案如下:
產業集聚區西區,DN500主干管已經敷設完成,聯通韓電及江河電廠,本工程新建管網如下:
(1)新建DN350蒸汽管網由原有主管DN500上引出,沿朝陽二路向東敷設,過工業路變徑DN250供孔懷包裝廠、鄭州交通學院新校區及東坡科技使用,同時沿工業路向南敷設DN300管網至山濤路。
(2)新建DN300蒸汽管網沿山濤路向東敷設,過工業路變徑為DN150繼續向東敷設,供應產業集聚區、新艾卡橡膠工業有限公司及萬德皮業使用;同時由工業路向南敷設DN300主干線至文化路,沿文化路向西繼續敷設與原有DN500主干線聯成環網,主管線沿工業路向南敷設至建業路,沿建業路東西分別敷設DN250管網,過建業路主管線變徑DN250敷設至宜業路,沿宜業路東西預留DN150分支,滿足沿途負荷要求。
(3)新建DN250蒸汽管網由工業路向秀路引出,沿向秀路向東敷設至河朔大道,沿河朔大道向南敷設至建業路,與建業路DN250管網形成環路,并為沿途負荷預留,滿足用熱需求。
(4)新建DN300蒸汽管網從江河換熱站引出,沿文化路至木欒大道,沿木欒大道向南至建業路,變徑為DN250繼續向南至南環路,在建業路和宜業路處分別形成環網。
(5)新建9座汽-水換熱站,分別為:鄭州職業交通學院、衛校、管委會、北賈村、黃樹村、荊辛莊村。
新建蒸汽管網管徑為DN500-DN100,管網總長度為18.913km。
東區蒸汽管網敷設方案如下:
(1)產業集聚區西區,新建2×75t/h清潔能源鍋爐,引出DN350蒸汽管網,沿詹郇路至匯金大道,由匯金大道向南敷設至昌平路,沿昌平路向西南引出DN300分支,主管網變徑DN300沿匯金大道繼續敷設中原大道,滿足沿途負荷要求,主管網變徑DN250,沿中原大道向東敷至雙胞胎飼料有限公司。
(2)新建DN300分支沿昌平路向東南敷設同鑫路,主管變徑為DN250沿同鑫路向南敷設至昌達路,變徑為DN100沿昌達路敷設至末端用戶.
(3)新建5座3萬平方米的汽-水換熱站,分別位于河南金大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武陟縣順成實業有限公司、河南百草元獸藥有限公司、河南佳怡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寶爾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供應員工宿舍采暖用。
(4)隨著以后產業集聚的發展,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熱源廠內增設換熱首站,并對民用采暖進行汽水改造。
新建蒸汽管網管徑為DN350-DN100,管網總長度為5.682km。
(九)修武縣產業集聚區
修武縣產業集聚區分為南區和西區兩部分,規劃總面積13.75平方公里,其中南區規劃面積7.71平方公里,西區規劃面積6.04平方公里。主導產業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紡織、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
1、熱源及熱負荷
產業集聚區采暖以焦作電廠為熱源,工業蒸汽負荷及采暖負荷合并采用蒸汽供熱,采暖用戶通過設置集中汽-水熱換站實行采暖供熱。
南區采暖熱負荷為188.84MW,西區采暖熱負荷為144.68MW。近期工業蒸汽熱負荷為60t/h。
2、管網實施
由于焦作電廠機組只能保障場區居民供熱,尚無能力對集聚區進行集中供熱,故集聚區暫不施工集中供熱。
五、保障措施
(一)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使用清潔能源
鼓勵燃氣供應企業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合理調整天然氣氣價,制定季節差價,對大用戶實行優惠價;對燃煤鍋爐改燒清潔燃料,在實施初裝費優惠基礎上,繼續研究制定優惠政策。支持金融機構對集聚區內能源基礎設施進行貸款融資,推動集聚區實施能源基礎設施改造。
(二)制定嚴格的鍋爐污染物排放標準,抑制使用非清潔能源
制定并實施嚴于國家標準的我市鍋爐污染物排放標準,繼續提高二氧化硫、煙塵的排污收費標準,增加氮氧化物排放的收費指標。進一步加強對集聚區內分散燃煤鍋爐關停、拆除力度,強化日常巡視、監測防止已關停分散燃煤鍋爐反彈復燃。
(三)加強高新技術在能源供應和消費領域的推廣應用
積極研究并大力推廣清潔燃燒技術、潔凈煤技術、熱泵技術等先進技術,加強能源領域里的科研工作和新技術的引進工作,增加能源開發供應消費中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強化節能管理,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利用新技術對現有用能設備和工藝進行改造、降低產品單耗。
(四)大力推進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
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不斷提高其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制定優惠政策,并給予一定投資補助,鼓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在強化科技研制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推廣應用先進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并制定相應的配套改革法規,通過貸款貼息、進行風險投資或減免稅收、實行價格補貼和獎勵等措施支持和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