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地震應急預案(通用3篇)
醫院地震應急預案 篇1
第一條 根據《東海縣地震應急預案》,結合我院實際,制定x醫院"地震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第二條 根據醫院各部門職責,履行各自的應急工作職能。
使應急工作快速啟動,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及其次生災害造成的損失。同時,利用醫院現有條件和行業優勢,為震后恢復生產和生活秩序創造有利條件。
第三條 預案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醫院所在地發生破壞性地震時的應急工作。本預案涉及醫院各部門,并視震情由醫院確定參應急支援的有關單位、動員規模、接受支援的地震災區。
第四條 預案的啟動條件
醫院所在地發生破壞性地震時,由醫院及下設的抗震辦公室,在醫院主管領導的.指揮下,按業務管理范圍,按本預案組織實施應急工作,實施醫院的地震應急預案。
當醫院所在地區受其他地區破壞性地震影響,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時,啟動本預案。
第五條 應急指揮部組織機構及職責分工
醫院地震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單位及成員,在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即轉為醫院"應急指揮部"。其組長、副組長,分別為應急指揮部的指揮長、副指揮長。
指揮長:
副指揮長:
成員:
第六條 應急指揮部的職責范圍
1、參加縣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執行有關指示,服從統一領導。根據要求部署醫院抗震救災工作。
2、負責醫院破壞性地震應急工作,協調有關行動。
3、實施應急工作指揮,調度醫院搶險救災、醫療救護、消防保衛、物資救援等。
4、負責震情及震后災情的上報工作。
5、負責派出工作組赴受災地區,協助其抗震救災工作。
6、負責縣抗震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七條 應急指揮部的內部職責
指揮部組成部門的成員,在預案啟動后,確保指揮部指令暢通、貫徹高效的責任。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1)負責通知應急指揮部成員部門及人員十五分鐘內到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到,不在醫院所和應急指揮部的人員,由所在部門按職務高低遞補。
(2)負責協調醫院各部門的`應急工作。
(3)負責保持與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聯系,保證醫院指揮部指揮長及時參加會議。
(4)接受醫院系統外其他部門和單位抗震救災物品支援的請求,并安排相應的應急工作。
(5)必要時請求有關部門的支援。
(6)負責應急狀態下醫院內部的保衛工作。
(7)負責對受災慰問等事宜。
第八條 抗震設防及加固
醫院應嚴格按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規范做好震前抗震設防、抗震鑒定、抗震加固工作。在省人民政府發布破壞性地震預報后,應采取應急加固、人員疏散等措施。
第九條 地震應急演習
定期開展關鍵醫療裝置、重要工作崗位的地震應急演習,提高醫護人員在應急狀態下的應變能力和地震應急意識。
第十條 緊急支援方案
院有關部門應按日常工作制度,掌握醫院物資庫存情況,以便震時縣抗震救災指揮部指令,或其他部門、地區的支援請求,提供各類支援保障。
笫十一條 應急反應和行動
1、醫院所在地發生破壞性地震,或接到省人民政府的破壞性地震預報后,應立即通過各種渠道,報告醫院有關領導、值班室和總值班室。
2、預案的啟動程序
在接到有關破壞性地震信息后,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醫院主管領導,經同意后,啟動應急預案。
3、通信聯絡的保障
接到通知后,應立即著手溝通醫院與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縣地震部門的通信聯系,保證通信暢通。
4、交通工具的保障
接到通知后,應立即優先確定指揮部專用車輛,保證用車。并根據需要隨時增加交通車輛。
5、震情的信息傳遞
向有關部門了解地震震級、發生時間和震中位置、震情趨勢等情況。
收集震災初步信息,包括人員傷亡情況、裝置被破壞情況,建(構)筑物倒塌情況、次生災害情況、震災損失的初步估計等,并及時報告應急指揮部。
6、應急工作的協調
指揮部召急會議、部署、協調、監督和檢查各成員部門的救災工作,及時通報情況。
7、搶險隊伍的組織
工程部搶險救火主要依靠醫院組織自救。當需要支援時,指揮部組織相應人員對口支援并在指定時問內動身赴地震災區。搶險救災工作組由指抨部負責組織,人員由地震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單位的人員組成。
8、救災物資的組織
救災物資包括:大型吊車、照明車等搶險機具;帳篷、炊事用具、應急燈、衣被等生活用具;對講機、喊話器、無線通信等器材和醫療救護用具、藥品等。由辦公室負責組織籌集,在指定時間內起運。
9、消防力量的區域聯防
根據需要由醫院安全部門負責調集消防力量進行消防滅火工作。
10、醫療救護的組織
根據醫院的醫療力量,通知有關科室,落實參加醫療救護工作的人員,開展現場急救、傷員護送工作。
第十二條 其他
醫院地震應急預案 篇2
一、緊急疏散原則:
指揮得力、謹慎從事、全體動員、及時疏散、保護師生、減少損失。
二、處置應急事故的組織:
學校安全疏散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全體教師
三、地震臨震應急反應:
(一)緊急避震
1、要保持鎮定,切莫驚慌失措。盡快躲避到安全地點,千萬不要匆忙逃離教室。
2、在教室內的學生,應立即就近躲避,身體采用臥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體盡量小,躲到桌下或墻角,以保護身體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勢:將一個胳膊彎起來保護眼睛不讓碎玻璃擊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緊桌腿或床腿。在墻角躲避時,把雙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護自己,可以拿枕頭或其他保護物品遮住頭部和頸部。
4、臥倒或蹲下時,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勢:臉朝下,頭近墻,兩只胳膊在額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額枕在臂上,閉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學,也應立即選擇有利的安全的地點,就近躲避,臥倒或蹲下,用雙手保護頭部,不要站在窗口邊。
6、在教室外的同學,應跑到空曠的地方,要用雙手放在頭上,防止被砸,要避開建筑物和電線。
7、老師要按預先的分工,迅速到每個教室檢查避震的情況,發現有采取不正當措施的,要及時糾正。
(二)緊急疏散:
根據學校各年級所處位置及學生年齡特點,緊急疏散的具體要求是:
1、拉響警報:學校辦公室在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拉響警報,聽到警報(鐘聲)后由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組織本班級學生立即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2分鐘后沒有大反應,學校再次拉響警報(哨聲),各班級應馬上按照學校規定的緊急疏散路線快速、有序地撤離教學樓。同時,柯雙喜老師負責向120求救;沈漢力校長向上級領導匯報情況。
2、組織疏散:
(1)安全疏散領導小組迅速組織全校師生疏散逃生,班主任及當時上課的教師負責組織本班學生疏散逃生。
(2)疏散路線說明:
a、各班學生依次分兩列縱隊從教室前后門出,不擁擠,有序排好兩列縱隊。
b、六(1)、五(1)班從教學樓過連廊往綜合樓樓梯下樓直接到操場;
四(1)、四(2)班從教學樓過連廊往宿舍樓樓梯下樓直接到操場;
三(1)、三(2)班從教學樓左側樓梯下樓直接到操場;
二(1)、二(2)班順教學樓右側樓梯下樓直接到操場;
一(1)、一(2)、一(3)班直接到操場。
c、教室內學生疏散指揮人員安排:
當時在教室上課的教師迅速組織學生排隊,帶領學生有次序下樓疏散;
當時在辦公室內辦公的班主任、隨班教師立即前往樓道口等待本班學生,遇到本班學生后立即協同任課教師帶領本班學生到操場,按升旗儀式隊伍位置安排集結隊伍。
上體育課的班級立即在操場集合,由上課的體育教師帶領學生到安全地帶集結。
3、救護摹擬演練:
(1)救護人員安排
由林清燦老師及時聯系衛生所衛生員到校內處理傷病員。
a、不擔任教學任務及疏散任務的教師在操場待命,及時把傷情較重的師生送往醫院。
b、帶領本班學生疏散到安全地帶后,不擔任班主任的男教師如當時沒有帶班任務,則立即到操場待命,參加救護組工作。
(2)操作過程
a、發現學生受傷,所在班科任老師應立即向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報告有關情況。
b、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轉移受傷學生至安全地帶(操場)。
c、先由衛生所衛生員進行急救,待120救護車到達后送湖頭醫院就醫。
四、疏散要求:
1、聽到學校發出的警報聲后(鐘聲),教學樓全體師生立即快速、安全進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
2、疏散集合地點:按集會位置在操場集中,如情況需要,再聽從指揮安排。
3、在撤離時給學生講清楚,地震時第一不能跳樓,第二不能一窩蜂似地往外擠,應在老師的帶領下,全班同學一齊行動,把桌椅擺放得有利于避震;與外墻和窗戶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外墻倒塌或玻璃破碎時傷人;避開室內的懸掛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時緊急撤離;把年小體弱或殘疾的同學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離的地方。震后有秩序的撤離。
五、注意事項:
1、做到不驚慌、采取就近避險。
2、必須按疏散線路疏散,下樓時各班成兩路縱隊下樓,以免碰撞、擁擠、踩傷。
3、遇到災情,千萬不要跳樓。
4、當堂教師負責指揮學生疏散,不得擅離崗位,有秩序將學生撤離到操場。
5、疏散過程中,以雙手護頭或書包、書本護頭,以防被砸。
6、疏散過程中,要迅速,要排隊有秩序前進,不要慌亂奔跑,不要爭先恐后。
7、疏散途中不能穿過建筑物,要盡量避開建筑物和電線。
8、各班學生到達集中地后,學生要蹲下,保護頭部。等到演練結束后,以班為單位集隊,各班應立即清點人數,并向校長報告。
六、自救互救:
疏散后,各工作小組履行自己的職責,進行震后的自救工作。
七、災情速報:
災情速報對象:災情內容向上級地震部門、中心學校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匯報。
醫院地震應急預案 篇3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妥善處理學校地震類突發公共事件,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建立健全應急機制,確保學校師生員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證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和生活秩序,維護學校和社會穩定,制定本預案。
1.2指導思想和制定依據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教育部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湖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湖北省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湖北省地震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為依據,結合武漢工程大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實際,構建“集中領導、統一指揮、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全面提高學校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1.3基本原則
(1)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堅持學校黨委、行政的統一領導,實行領導責任制和“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學校成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應急領導小組”)及其下屬機構,負責領導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工作,發生突發事件后,各單位(部門)要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的緊密銜接,做到快速反應,正確應對,處置果斷,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在處置工作中,既要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又要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嚴肅責任追究。各單位(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本單位突發安全事件第一責任人。
(2)預防為主,群防群控。把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實在學校日常管理之中,加強基礎工作,完善網絡建設,增強預警分析,做好預案演練,提高防范意識,將預防與應急處置有機結合起來,力爭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對師生員工的危害。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后,相關部門負責人要立即深入一線,掌握情況,控制局面。形成學校各有關單位系統聯動、群防群控的'處置格局。
(3)區分性質,依法處置。在處置突發公共事件過程中,要按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順不可激,可分不可結”的工作原則,及時化解矛盾,防止事態擴大。
(4)加強保障,提高效率。從制度上、組織上、物質上全面加強保障措施。在領導機構、經費保障、信息保障和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強硬件與軟件建設,增強應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2.1抗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組成
組長:校黨委書記、校長
副組長:分管相關工作的校領導
成 員:黨政辦公室、宣傳部、學生處、保衛處、后勤保障處、國有資產與設備管理處、基建與維修處、計劃財務處、網絡信息中心、校醫院負責人,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負責人。
2.2抗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在我市發生破壞性地震及市政府發布破壞性地震臨震預警后,領導小組立即啟動,負責全面組織、指揮學校的抗震救災工作。
3.應急處理機制
3.1臨震應急反應
接到武漢市市發布的破壞性地震臨震預警后,校抗震救災領導小組應立即宣布學校進入臨震應急期。
(1)校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安排專人、各部門抽調精干力量晝夜值班,保證聯系渠道暢通、信息反饋及時。
(2)基建與維修處根據災情的發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及在建工程的施工情況,發布避震通知,必要時組織人員疏散。
(3)后勤保障處對食堂、水、電、氣等設施采取緊急防范措施。
(4)保衛處保持校園治安狀態良好,認真做好重點部位的安全保衛工作,維護校內穩定。
(5)黨政辦公室、保衛處、國有資產與設備管理處、后勤保障處等部門負責組織搶險救災隊伍,準備搶險器材、車輛以及物資、醫療救助服務等。
(6)黨政辦公室、宣傳部等部門利用各種宣傳平臺,真實通報震情,平息謠傳或誤傳。
3.2破壞性地震的應急反應
(1)當破壞性地震發生后,校抗震救災領導小組應立即啟動,開展工作。
(2)迅速了解震情、災情,確定應急工作規模,上報省教育廳,宣布學校進入震后應急期。
(3)布置學校地震應急工作,迅速組織搶險救災突擊隊進行搶險和自救工作,必要時請地方有關部門緊急支援。
4.應急保障
4.1人員保障
黨政辦公室、保衛處、后勤保障處等部門組織人員和設備、車輛參加搶險救災,各學院、直屬單位積極組織人員進行自救。黨政辦公室、后勤保障處、學生工作處、保衛處等部門要做好群眾的轉移和安置工作;國際學院要負責協助做好外籍教師和留學生的轉移安置工作。
4.2信息保障
網絡信息中心最大限度地保障網絡通信系統的暢通。黨政辦公室、宣傳部等部門按照規定及時向全校發布震情、災情等有關信息,審慎做好宣傳報道工作,穩定群眾情緒。所有稿件須經校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審核通過后方可發布。
4.3秩序保障
保衛處、后勤保障處、學生工作處等部門要維護好校內秩序,加強對重點部位的保衛。
4.4生活保障
后勤保障處、國有資產與設備管理處等部門最大限度地保障學校水、電及生活物資的供應及儲備。
5.后期處置
5.1善后處置工作
學校相關部門要組織力量全面開展公共突發事件損害核定工作,及時收集、清理和處理污染物,對事件情況、人員補償、征用物資補償、重建能力、可利用資源等做出評估,組織社會救助,制定補償標準和事后恢復計劃,并迅速實施。
5.2調查和總結
學校應急領導小組成立公共突發事件原因調查小組,組織專家調查和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并報上級主管部門。
學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總結學校處理突發公共事件的經驗和教訓,評估應急處置工作,制定整改措施,追究責任。
5.3災害損失評估
財務處、國有資產與設備管理處、后勤保障處等部門做好災害損失的調查和評估工作。
6.責任獎懲
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各學院(部)書記是本單位、部門抗震救災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擔負履行職責,身先士卒,抓好動員部署,落實好相關工作。
7.預案管理
本預案適用于本市發生破壞性地震及市政府發布破壞性地震臨震預警后的應急階段。對沒有破壞而有強烈震感的地震事件,除不需要布置救災工作外,其它等同于破壞性地震的應急反應。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