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家鄉調查報告(精選5篇)
2025家鄉調查報告 篇1
今日家鄉調查報告調查對象(種類或方面)通過個人感受,了解到吳忠近幾年環境變化調查時間20xx—10—7調查地點秦韻廣場過去的狀況我記得,小時候,秦韻廣場這塊地是幾間土坯房,后面是一片廢墟,堆積著垃圾,有幾棵高大的樹木,但卻沒有人去管理。每天,都有人在那仍垃圾。每到夏天,這里就非常臭,可是市政府卻視而不見,這片廢墟就一直堆著,沒有來清理。住在這的人紛紛搬離了,就連前面幾間賣肉的土坯房住戶也搬離了,這就真成了個沒人的地方。現在的狀況過了幾年,那片廢墟終于被清理,前面幾間土坯房也被拆除了,這里建起了廣場,這個廣場有個美麗的名字——秦韻廣場。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它是那么美麗。以前的那幾棵老樹沒有被砍去,而是在人們的精心呵護下,又有了生機。最終,幾個月后,綠草油油,百花奇放的秦韻廣場展現在世人眼前。長廊彰顯文化,彎月彰顯靚麗,秦韻廣場,逐漸成了人們休閑的好去處!發生變化的原因我認為,發生變化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一、時代的需要——現在的新時代,年輕人老年人更需要旅游休閑的地方,更需要飯后散步的好地方。
二、供人們活動的場所太少——以前,吳忠只有一個供人們休閑的場所,明珠廣場,可是飯后習慣散步玩耍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廣場以遠遠不足以人們的需要。去年新增的一個較大的廣場,盛元廣場,滿足了新城區人們休閑的需要。可是,老城區人流量還是比較大,如果再不建一個新的廣場,那老城區的人們就會擠在一個廣場上了,會造成地方小而發生踩踏事故等。我的想法和建議我建議市區再多建設供人們娛樂休閑的地方。比如:公園、廣場等。現有的秦渠兩岸可以利用,應將秦渠公園對岸進行整頓,先將其路段封閉,因為,這個路段車輛以慢慢減少,已失去了原先利用功能。可以將其路段的小路鋪設好,作為公園的主道路,主道路旁應種些花花草草,鋪設林間小道,放上幾把椅子,再在草地中放上桌子,作為老人們打牌下棋的地方。在草地中間插上提示語,如:“花草樹木日日靚,文明也要天天講。”“小草青青,足下留青。”等,這樣又會添加一個供市民們娛樂休閑的好去處!。
2025家鄉調查報告 篇2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中國的小朋友和日本的小朋友一起出去夏令營。
在途中,亂丟垃圾的是中國小朋友,遲到早退的是中國小朋友,受不住這種生活,整天哭哭啼啼的還是中國小朋友;相反日本小朋友是比較獨立的,即使自己發著高燒,生著病,也不耽誤行程。在說說我們的家鄉安吉吧。
從20xx年開始安吉創新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到20xx年,安吉被聯合國評為最佳人居獎,這是我們安吉人的驕傲。但是,隨手亂丟垃圾的現象依然是不可避免的,人們已把亂丟垃圾當成了一種習慣了。
為了調查與避免這種現象,我們小組全體成員于20xx年2月4日開展了一次‘‘我身邊的文明’社會調查。根據調查的情況與相關資料的`整理,我們不難發現:垃圾幾乎是隨處可見,尤其在大街上,人們吃完東西好,就把食品包裝袋隨處亂扔,還有一些塑料袋、果皮、煙頭……而在小區里,這種現象就比較少了,因為小區里常常有相關人員來清理垃圾,所以比較干凈。
這些亂丟垃圾的現象人們也早已見怪不怪了。把垃圾往車窗外扔,往家里的窗戶外扔。
這些現象,真讓人寒心。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在大街上,我也看到了幾個穿著制服的爺爺奶奶,拿著掃帚,或是鉗子的,在大街上勤勤懇懇的清理著垃圾。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家園才如此美麗,如此整潔。是的,每個人都知道不能亂丟垃圾,也都不愿意承認自己亂丟垃圾,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
又有多少次,為了方便,你把垃圾丟在了地上?又有多少次,垃圾桶就在不遠處,可你為了便利,把垃圾丟在了地上?又有多少次,那兒明明立這“不準亂丟垃圾”的告示牌,你卻甚至連看都不看一眼,把垃圾丟在了地上?有多少次呢?根據調查,許多家長認為,現在是一個自由的社會,懂不懂文明沒什么關系,只要學習好就行;還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的嬌生慣養,盡可能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這樣,不僅使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什么文明,根本不知道,還讓孩子越來越霸道、傲慢。這些都是不對的。
不懂文明的人,就不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不懂文明的人,就會慢慢的培養出一個個壞習慣;不懂文明的人,就會被另些人嘲笑,瞧不起!相反,那些懂文明的人,不但可以更好的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培養一個個好習慣,還可以受人稱贊。從現在開始,從不亂丟垃圾開始,相信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文明的人。
2025家鄉調查報告 篇3
我的家鄉位于祖國東部的河北省石家莊市境內。在這塊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上,叔叔阿姨們一起為“三年大變樣”多盡一份心,多出一把力,多添一道彩!讓城市街道更加潔凈,讓花草樹木更有活力;讓行車路上多些禮讓,讓街坊鄰里多些交往;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讓責任成為一種力量,讓鹿泉更加完美,讓和諧的春風吹遍四方!
只不過幾年時光,村里的變化也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奇跡般的改變了自己的模樣。平坦的水泥、柏油馬路代替了泥濘不堪的小路,破舊的土屋變成了幢幢漂亮的樓房。大街小巷充滿了歡聲笑語,每逢節日夜晚的彩燈把村莊裝點得如人間仙境一般。伴著明亮的燈光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提高了文化素質的人們來到了村辦技校學習種植、養殖、編織技術,或者閱讀報紙、刊物,尋找致富門路。富起來的人們有時一家要到舒適的飯店里品嘗著山珍海味。好多人變成以前少見的大款,個個西裝革履,這座有百年歷史的小村鎮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文明城市,以前街道兩旁野草叢生,現在已經變成鮮花朵朵,綠樹成蔭,通過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一百多萬棵樹苗把小鎮裹得嚴嚴實實的,遠遠望去好象披上了一條綠色的絲帶,你若在近處看,就會感到,啊,這么美,這么大的城市,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走了進去就象置身于大海中一樣。
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有許許多多英雄兒女用血汗澆灌,才使這貧窮落后變得高樓林立,綠樹成蔭,啊,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黨的政策好。此時,我蒙生了一個念頭:那就是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各種本領,技能,將來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讓我們中華民族象巨人一樣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2025家鄉調查報告 篇4
一入臘月,老人們就開始提醒孩子們,快要過年了,不許再說臟話、粗話,一切不吉利的字眼一律都是禁忌。
過了農歷二十就算進入年關了,鄉親鄰里見面就會問:過年殺豬嗎?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晚飯要烙火燒,據說是灶王爺的生日。年集開始一天比一天熱鬧,賣春聯的一直擺到馬路上,賣鞭炮的不停地燃放各種炮仗,互相比試著看誰的更響。
親戚鄰居再見面問的是:年貨辦得怎樣了?過年忙的是婦女,忙過漿洗縫被、打米磨面之后,臘月二十五就開始在廚房里忙了:發面蒸饅頭是最大的工程。從一點點酵面開始,反復添加生面粉,反復發酵,直到盛滿兩三個面盆。
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面盆要放在燒了溫水的大鍋里,面團才發得蜂窩一樣蓬松,哪怕蓋子上壓著大石頭,第二天早上也會被高高的頂起。蒸饃要蒸得夠吃到元宵節的,要連續忙上兩三個晝夜。
冬天的夜晚,爐膛里燒著旺火,孩子們圍在灶前,聽大人們說著陳年舊事,直到在柴堆里睡熟。我家因為來拜年的親戚多,一般都要蒸上十幾二十鍋。
饅頭的形狀和平常的不同,一律是圓形的包了陷的,或眉豆,或大棗或紅薯,熱騰騰剛出籠的饅頭散發著清香,用手輕輕按下去,很快又恢復飽滿白胖的形狀,一層層揭開,越嚼越香甜。生活困難的日子,這白面饅頭只有過年才能吃上。
臘月二十八、二十九就開始準備餃子陷、過油、煮肉了。生活好了之后每年都要殺一頭自家養的豬,大部分拿去集市一會兒工夫就賣完了,留下些好肉以及豬頭、豬腿和雜碎,可以做成各種美味的菜肴。
雞、鴨、魚一律都用油炸了,有時再炸些紅薯片、蘿卜絲等,一忙就是一整天。家鄉沒有生炒肉的習慣,所有過年的肉都要大鍋煮熟了存放著,用的時候只要切一切稍稍加工就成了。
餃子陷則一定是用生肉做的,那時沒有絞肉機,左鄰右舍傳來啪啪啪剁餃子陷的聲音,那是鄉下過年最動聽的音樂。除夕就是我們要過的年,早飯之后家家帖上鮮艷的春聯,喜慶的氣氛即刻撲面而來。
午飯就是最豐盛的團圓飯,準備八到十個菜,一家老小圍在一起,再熱上一壺小酒,不會喝的也喝上一盅,辣得臉通紅。除夕整個下午家家戶戶都包餃子,在那些平常吃不到肉的日子里,過年的餃子無疑就是最奢侈的享受。
從除夕到初一,一日三餐開飯前都要放上一掛鞭炮,有時自家還沒做好飯,就聽到別處鞭炮響,我們都會說一聲:誰家開飯這么早!等到鞭炮齊鳴,那聲音營造的景象實在壯觀。晚飯后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拿出只有過年才吃的點心、水果、花生、瓜子等各種小吃,開始了除夕夜的守歲,老人們叫做熬棉襖:只要熬到天亮,就能得到一件斬新的大棉襖。
我小時候曾陪著大人們熬,木材燒起的爐火考得臉發燙,每次不到午夜就睡著了,夢里真的看到漆黑的夜里亮起一道金光,南天門大開,老天爺笑瞇瞇地給我扔下一件大棉襖。家鄉的規矩是從初一開始,忙了一年的人們要停止一切勞作,整個正月不掃地不動剪刀,一日三餐都有現成的饅頭、餃子和各種熟食,只需要簡單加工就很快弄出一桌飯菜來。
大人們省出時間串門、聊天、娛樂。初二開始,路上到處可見拜年的“大軍”,或拎或挑,其實拜年的禮物也不過是一家一包紅砂糖和甜果子,都用草紙包得棱角鮮明,頂端蒙著印了金色圖岸的油亮紅紙。
你家送我家,我家送他家,如此周轉下去,可以一直送到二月二。現在回想起來,偶爾因為包裝破了不得不打開自己吃掉的甜面點,味道是那么好,沒有色素,沒有香精,沒有。
如今,點心的禮盒越來越精美,而味道卻越來越糟糕了。
2025家鄉調查報告 篇5
20xx年7月25日,我在自己的村里進行了一次關于本村的社會實踐。對于一直在外上學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一天時間,我感受了濃厚的家鄉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我們的村名叫做高家莊,位于青島市膠南市理務關鎮,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2300多畝,住戶面積350畝,315戶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0名。村固定資產3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60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我們村的村書記丁書記自1999年上任以來,為村里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里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丁書記,村里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都稱贊他帶領村民致富有道。
如果你來到我們村里,首先引起會引起你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是那美化環境的小松樹,村里的主要街道和南北胡同都已經硬化,村里布置得相當整潔,你會親切的感受到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夸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我村的第一印象。
村里的領導介紹說,村里的主要收入來源于林業,其中通過村里的主要干道兩旁的樹木和流經村南邊大河的沙地里的樹木總和有3000畝,村里采取政策進行集資,每份資產按股份制分配,誰投入的多,將來賣掉樹木盈利就多,利率能達到20%,也就是說,村里誰集資10000元就可獲利20xx元,對一個剛剛走向富裕之路的村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這是村里主要的經濟收入。此外還有xx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辣椒可達到了每畝6000元。村里有自辦的磚瓦廠,專門出產建筑用的水泥磚等材料。還有一個合資的面粉廠,大家可以就近原則解決糧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