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遷哲累葉雄豪,為鄉里所服。性復華侈,能厚自奉養。妾媵至有百數,男女六十九人。緣漢千余里間,第宅相次,姬媵之有子者,分處其中,各有僮仆侍婢閽人守護。遷哲每鳴笳導從,往來其間,縱酒歡宴,盡生平之樂。子孫參見,或忘其年名者,披簿以審之。
長子敬仁,先遷哲卒。第六子敬猷嗣,還統父兵,位儀同大將軍。
遷哲弟顯,位上儀同大將軍。
楊乾運,字玄邈,儻城興勢人也,少雄武,為鄉閭信服。為安康郡守。陷梁,仕歷潼、南梁二州刺史。及武陵王蕭紀稱尊號,以乾運威服巴、渝,乃拜梁州刺史,鎮潼州,封萬春縣公。時紀與其兄湘東王繹爭帝,乾運兄子略勸乾運歸附,乾運然之。會周文令乾運孫法洛至,略即夜送之,乾運送款,周文密賜乾運鐵券,授開府儀同三司、侍中、梁州刺史、安康郡公。及尉遲迥征蜀,遂降迥。迥因此進軍成都,數旬克之。及至京師,禮遇隆渥。尋卒于長安。贈尚書右仆射。子端嗣。略亦以歸附功,位至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封上庸縣伯。
乾運女婿樂廣,安州刺史,封安康縣公
。
扶猛,字宗略,上甲黃土人也。其種落號白獸蠻。猛仕梁,位南洛、北司二州刺史,封宕梁縣男。魏廢帝元年,以眾降。周文厚加撫納,復爵宕渠縣男,割二郡為羅州,以猛為刺史。令從開府賀若敦南討信州。敦令猛直道白帝,所由之路,人跡不通。猛乃梯山捫葛,備歷艱阻,遂入白帝。撫慰人夷。莫不悅附。以功進開府儀同三司。俄則信州蠻反,猛復從賀若敦平之,進爵臨江縣公。后從田弘破漢南諸蠻,進位大將軍。卒。
陽雄,字元略,上洛邑陽人也。累葉豪族。父猛,從孝武西遷,以功封郃陽伯,位征東將軍、揚州刺史。雄起家奉朝請,以軍功封安平縣侯。得子孫相襲拜邑陽郡守。累遷平州刺史,進爵玉城縣公,加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歷京兆尹、戶部中大夫,進位大將軍,轉中外府長史,遷江陵總管,改封魯陽縣公。卒于鎮。追封郡公,謚曰懷。雄善附會,能自謀身,故任兼出內,保全爵祿。子長寬嗣。
席固,字子堅,其先安定人也。高祖衡,因姚氏之亂,寓居襄陽,仕晉,為建威將軍,遂為襄陽著姓。固少有遠志。梁大同中,為齊興郡守。久居郡職,士多附之,遂有親兵千余人。梁元帝時,遷興州刺史,軍人募從者至五千余人。固欲自據一州,以觀時變。大統中,以地歸魏。時周文方南取江陵,西定蜀、漢,聞固至,甚禮遇之。就拜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侍中、豐州刺史,封新豐縣公。后轉湖州刺史,啟求入觀。及至,進爵靜安郡公。尋拜昌、歸、憲三州諸軍事、昌州刺史。固居家孝友,蒞官頗有聲績。卒于州。贈大將軍、五州刺史,謚曰肅,敕襄州賜其墓田。子雅嗣。
雅字彥文。性方正,少以孝聞。位大將軍。
雅弟英,上開府儀同大將軍。
任果,字靜鸞,南安人也。本方隅豪族。父褒,仕梁,為沙州刺史、新巴縣公。果性勇決,志在立功。魏廢帝元年,率所部來附。周文嘉其遠至,待以優禮。果因面陳取蜀策,深被納之。乃授沙州刺史、南安縣公。從尉遲迥伐蜀。尋進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及成都平,除始州刺史。周文以其方隅首領,早立忠節,進爵樂安郡公,賜以鐵券,聽相傳襲,并賜路車駟馬及儀衛等以光寵之。尋為刺客所害。
論曰:王杰、王勇、宇文虬、耿豪、高琳、李和、伊婁穆、侯植等咸以果毅之姿,效節擾攘之際,各能屠堅覆銳,自致其功,高爵厚位,固其宜也。仲尼稱無求備于一人,信矣。夫文士懷溫恭之操,其弊也懦弱;武夫稟剛烈之資,其弊也敢悍。故有使酒不遜之禍,拔劍爭功之尤,大則莫全其生,小則僅而獲免。耿豪、王勇不其然乎!李延孫、韋祐、陳欣、魏玄等以勇略之姿,受捍城之委。灌瓜贈藥,雖有愧于昔賢;御侮折沖,足方駕于前烈。用能觀兵伊、洛,保據崤、函,齊人阻西路之謀,周朝緩東貢之慮,皆其力也。泉仚長自山谷,素無月旦之譽,而臨難慷慨,無失人臣之節,豈非蹈仁義之徒歟!元禮、仲遵,聿遵其志,卒成功業,庶乎克負荷矣。李遷哲、楊乾運、席固之徒,屬方隅擾攘,咸知委質,遂享爵位,以保終始。觀遷哲之對周文,有尚義之氣。乾運受任武陵,乖事人之道。若乃校其優劣,固不可同年而語。陽雄任兼文武,聲著土內,抑亦志能之士也。
舊史有代人宇文盛,字保興,以武毅顯,盛弟丘,字胡奴,盛子述,位柱國,并有傳。然事無足可紀。盛見子述傳首,丘略之云。
《北史》 唐·李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