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兄翙,字元恭。博學多通,少有盛名于江左。仕陳,歷太子洗馬、中舍人。陳亡,與胄俱為學士。煬帝即位,授秘書郎,卒于官。
庾自直,潁川人。父持,《南史》有傳。少好學,沈靜寡欲。仕陳,歷豫章王府外兵參軍、記室。陳亡入關,不得調。晉王廣聞之,引為學士。大業初,授著作佐郎。自直解屬文,于五言詩尤善。性恭慎,不妄交游。特為帝所愛,有篇章必先示自直,令其詆訶。自直所難,帝輒改之。或至于再三,俟其稱善,然后方出。其見親禮如此。后以本官知起居舍人事。化及作逆,與之北上,自載露車中,感激發病卒。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潘徽,字伯彥,吳郡人也。性聰敏,少受《禮》于鄭灼,受《毛詩》于施公,受《書》于張沖,講《莊》、《老》于張譏,并通大義。尤精《三史》。善屬文,能持論。中書令江總引致文儒之士,徽一詣總,甚敬之。釋褐新蔡王國侍郎,選為客館令。隋遣魏澹聘于陳,陳人使徽接對之。澹將反命,為啟于陳主曰:"敬奉弘慈,曲垂餞送。"徽以餞送為重,敬奉為輕,卻其啟而不奏。澹曰:"《曲禮》云:主敬客。《詩》曰:'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孝經》:'宗廟致敬。'又云:'不敬其親,謂之悖禮。'孔子敬天之怒,成湯圣敬日躋。宗廟極重,上天極高,父極尊,君極貴,四者咸同一敬,《五經》未有異文。不知以敬為輕,竟何所據?"徽難之曰:"向所論敬字,本不全以為輕,但施用處殊,義成通別。禮主于敬,此是通言。猶如男子冠而字之,注云:'成人,敬其名也。'《春秋》有冀缺,夫妻亦云相敬。于子則有敬名之義,在夫亦有敬妻之說,此可復并謂極高極尊乎?至若敬謝諸公,固非尊地;公子敬愛,止施賓友;敬問敬報,彌見雷同;敬聽敬酬,何關貴隔。當知敬之為義,雖是不輕,但敬之于語,則有時混漫。今云敬奉,所以成疑。聊舉一隅,未為深據。"澹不能對,遂從而改焉。
及陳滅,為州博士。秦王俊聞其名,召為學士。嘗從俊朝京師。在涂,令徽于馬上為賦,行一驛而成,其名曰《述恩賦》。俊覽而善之。復令為《萬字文》。又遣撰集字書,名為《韻纂》,徽為之序。俊薨,晉王廣復引為揚州博士,令與諸儒撰《江都集禮》一部,復令徽為序。煬帝嗣位,徽與著作郎陸從典、太常博士褚亮、歐陽詢等助越公楊素撰《魏書》,會素薨而止。授京兆郡博士。楊玄感兄弟重之,數相往來。及玄感敗,凡所交關,多罹其患。徽以玄感故人,為帝所不悅。有司希旨,出徽為西海郡威定縣主簿。意甚不平,行至隴頭,發病而卒。
隋時有常得志、尹式、劉善經、祖君彥、孔德紹、劉斌,并有才名,事多遺逸。
常得志,京兆人。隋秦王記室。及王薨,過故第,為五言詩,辭理悲壯,甚為時人所重。復為《兄弟論》,義理可稱。
尹式,河間人。仁壽中,官至漢王記室。漢王阻兵,式自殺。其族人正卿、彥卿亦俱有俊才,名顯于世。
劉善經,河間人。歷著作佐郎、太子舍人。著《酬德傳》三十卷,《諸劉譜》三十卷,《四聲指歸》一卷,行于世。
祖君彥,見其父珽傳。
孔德紹,會稽人。有清才,官至京城縣丞。竇建德署為中書令,專典書檄。及建德敗,伏誅。
劉斌,南陽人。祖之遴,《南史》有傳。斌頗有詞藻,官至信都司功書佐。竇建德署為中書舍人。建德敗,復為劉黑闥中書侍郎。與黑闥亡歸突厥,不知所終。
論曰:古人之所貴名不朽者,蓋重言之尚存。王褒、庾信、顏之推、虞世基、柳{巧言}、許善心、明克讓、劉臻、王貞、虞綽、王胄等,并極南土譽望,又加之以才名,其為貴顯,固其宜也。自余或位下人微,居常亦何能自達。及其靈蛇可握,天綱俱頓,并編緗素,咸貫辭林。雖其位可下,其身可殺,千載之外,貴賤一焉。非此道也,孰云能致?凡百士子,可不務乎!
《北史》 唐·李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