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五
大秦西海水之西有河,河西南流。河西有南北山,山西有赤水,西有白玉山,玉山西有西王母山,玉為堂室云。從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回萬余里。于彼國觀日月星辰,無異中國,而前史云:條支西行百里,日入處,失之遠矣。
阿鉤羌國,在莎車西南,去代一萬三千里。國西南有縣度山,其間四百里,中往往有棧道,下臨不測之深,人行以繩索相持而度,因以名之。土有五谷、諸果。市用錢為貨。居止立宮室。有兵器,土出金珠。
波路國,在阿鉤羌西北,去代一萬三千九百里。其地濕熱,有蜀馬。土平,物產國俗與阿鉤羌同類焉。
小月氏國,都富樓沙城,其王本大月氏王寄多羅子也。寄多羅為匈奴所逐,西徙。后令其子守此城,因號小月氏焉。在波路西南,去代一萬六千六百里。先居西平、張掖之間,被服頗與羌同。其俗以金銀錢為貨,隨畜牧移徙,亦類匈奴。其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自佛塔初建計至武定八年,八百四十二年,年謂百丈佛圖也。
罽賓國,都善見城,在波路西南,去代一萬四千二百里。居在四山中,其地東西八百里,南北三百里。地平,溫和,有苜蓿、雜草、奇木、檀、槐、梓、竹。種五谷。糞園。田地下濕,生稻。冬食生菜。其人工巧,雕文刻鏤,織罽。有金、銀、銅、錫,以為器物。市用錢。他畜與諸國同。每使朝獻。
吐呼羅國,去代一萬二千里。東至范陽國,西至悉萬斤國,中間相去二千里;南至連山,不知名,北至波斯國,中間相去一萬里。薄提城周匝六十里,城南有西流大水,名漢樓河。土宜五谷,有好馬、駝、騾。其王曾遣使朝貢。
副貨國,去代一萬七千里。東至阿富使且國,西至沒誰國,中間相去一千里;南有連山,不知名,北至奇沙國,相去一干五百里。國中有副貨城,周匝七十里。宜五谷、蒲桃,唯有馬、駝、騾。國王有黃金殿,殿下有金駝七頭,各高三尺。其王遣使朝貢。
南天竺國,去代三萬一千五百里。有伏丑城,周匝十里。城中出摩尼珠、珊瑚。城東三百里有拔賴城,城中出黃金、白真檀、石蜜、蒲桃。土宜五谷。
宣武時,其國王婆羅化遣使獻駿馬、金、銀。自此,每使朝貢。
疊伏羅國,去代三萬一千里。國中有勿悉城,城北有鹽奇水,西流。有白象。并有阿末黎木,皮中織作布。土宜五谷。
宣武時,其國王伏陀末多遣使獻方物。自是,每使朝貢。
拔豆國,去代五萬一千里。東至多勿當國,西至旃那國,中間相去七百五十里;南至罽陵伽國,北至弗那伏且國,中間相去九百里。國中出金、銀、雜寶、白象、水牛、牦牛、蒲桃、五果,土宜五谷。
嚈噠國,大月氏之種類也,亦曰高車之別種。其原出于塞北。自金山而南,在于闐之西,都烏滸水南二百余里,去長安一萬一百里。其王都拔底延城,蓋王舍城也。其城方十里余,多寺塔,皆飾以金。風俗與突厥略同。其俗,兄弟共一妻,夫無兄弟者,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數更加帽角焉。衣服類加以纓絡,頭皆翦發。其語與蠕蠕、高車及諸胡不同。眾可有十萬,無城邑,依隨水草,以氈為屋,夏遷涼土,冬逐暖處,分其諸妻,各在別所,相去或二百、三百里。其王巡歷而行,每月一處。冬寒之時,三月不徙。王位不必傳子,子弟堪者,死便受之。其國無車,有輿,多駝、馬。用刑嚴急,偷盜無多少,皆腰斬,盜一責十。死者,富家累石為藏,貧者掘地而埋,隨身諸物,皆置冢內。其人兇悍,能斗戰,西域康居、于闐、沙勒、安息及諸小國三十許,皆役屬之,號為大國。與蠕蠕婚姻。
自太安以后,每遣使朝貢,正光末,遣貢師子一,至高平,遇萬俟丑奴反,因留之。丑奴平,送京師。永熙以后,朝獻遂絕。
至大統十二年,遣使獻其方物。廢帝二年、周明帝二年,并遣使來獻。后為突厥所破,部落分散,職貢遂絕。至隋大業中,又遣使朝貢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