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列傳第二
馮淑妃名小憐,大穆后從婢也。穆后愛衰,以五月五日進之,號曰"續(xù)命"。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后主惑之,坐則同席,出則并馬,愿得生死一處。命淑妃處隆基堂,淑妃惡曹昭儀所常居也,悉令反換其地。周師之取平陽,帝獵于三堆,晉州亟告急。帝將還,淑妃請更殺一圍,帝從其言。識者以為后主名緯,殺圍言非吉征。及帝至晉州,城已欲沒矣。作地道攻之,城陷十余步,將士乘勢欲入。帝敕且止,召淑妃共觀之。淑妃妝點,不獲時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舊俗相傳,晉州城西石上有圣人跡,淑妃欲往觀之。帝恐弩矢及橋,故抽攻城木造遠橋,監(jiān)作舍人以不速成受罰。帝與淑妃度橋,橋壞,至夜乃還。稱妃有功勛,將立為左皇后,即令使馳取祎翟等皇后服御。仍與之并騎觀戰(zhàn),東偏少卻,淑妃怖曰:"軍敗矣!"帝遂以淑妃奔還。至洪洞戍,淑妃方以粉鏡自玩,后聲亂唱賊至,于是復走。內參自晉陽以皇后衣至,帝為按轡,命淑妃著之,然后去。帝奔鄴,太后后至,帝不出迎;淑妃將至,鑿城北門出十里迎之。復以淑妃奔青州。后主至長安,請周武帝乞淑妃,帝曰:"朕視天下如脫屣,一老嫗豈與公惜也!"仍以賜之。
及帝遇害,以淑妃賜代王達,甚嬖之。淑妃彈琵琶,因弦斷,作詩曰:"雖蒙今日寵,猶憶昔時憐。欲知心斷絕,應看膠上弦。"達妃為淑妃所譖,幾致于死。隋文帝將賜達妃兄李詢,令著布裙配舂。詢母逼令自殺。
后主以李祖欽女為左昭儀,進為左娥英。裴氏為右娥英。娥英者,兼取舜妃娥皇、女英名,陽休之所制。
樂人曹僧奴進二女,大者忤旨,剝面皮;少者彈琵琶,為昭儀。以僧奴為日南王。僧奴死后,又貴其兄弟妙達等二人,同日皆為郡王。為昭儀別起隆基堂,極為綺麗。陸媼誣以左道,遂殺之。
又有董昭儀、毛夫人、彭夫人、王夫人、小王夫人、二李夫人,皆嬖寵之。毛能彈箏,本和士開薦入。帝所幸彭夫人,亦音妓進;死于晉陽,造佛寺,與總持相埒。一李是隸戶女,以五弦進。一李即孝貞之女也。小王生一,男,諸閹人在傍,皆蒙賜給。毛兄思安,超登武衛(wèi)。董父賢義,為作軍主,由昭儀亦超登開府。自余姻屬,多至大官。
周文皇后元氏,魏孝武之妹也。初封平原公主,適開府張歡。歡性貪殘,遇后無禮。帝殺歡,改封后為馮翊公主,以配周文帝。生孝閔帝。魏大統(tǒng)十七年,薨。恭帝三年十二月,合葬成陵。孝閔踐阼,追尊為王后。武成初,又追尊為皇后。
文宣皇后叱奴氏,代人也。周文帝為丞相,納為姬,生武帝。天和二年六月,尊為皇太后。建德三年三月,崩。五月,葬永固陵。
孝閔皇后元氏,名胡摩,魏文帝第五女也。初封晉安公主。帝之為略陽公也,尚焉。及踐阼,立為王后;帝被廢,后出俗為尼。建德初,武帝誅晉公護,上帝尊號,以后為孝閔皇后,居崇義宮。隋革命,后出居里第。大業(yè)十二年,殂。
明敬皇后獨孤氏,太保、衛(wèi)公信之長女也。帝之在藩,納為夫人。二年正月,立為王后。四月,崩,葬昭陵。武成初,追崇為皇后。明帝崩,與后合葬焉。
武成皇后阿史那氏,突厥木桿可汗俟斤之女也。突厥滅蠕蠕后,盡有塞表之地,志陵中夏。周文方與齊人爭衡。結以為援。俟斤初欲以女配帝,既而悔之。武帝即位,前后累遣使焉。保定五年二月,詔陳公純。許公于文貴、神武公竇毅、南安公楊薦等,備皇后文物及行殿,并六宮以下一百二十人,至俟斤牙所迎后。俟斤又許齊婚,將有異志,純等累請,不得反命。會雷風大起,飄壞其穹廬,俟斤大懼,以為天譴,乃禮送后,純等奉之以歸。天和三年三月至,武帝接以親迎之禮。后有姿貌,善容止,帝深敬禮焉。宣帝即位,尊后為皇太后。大象元年二月,改為天元皇太后。二年二月,又尊曰天元上皇太后。宣帝崩,靜帝尊為太皇太后。隋開皇二年,殂,年三十二。隋文詔有司備禮,祔葬后于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