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
建安初,征為衛(wèi)尉,不得已而起。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縣車,不豫政事。歲余卒于許下。年八十四。
論曰:昔魏齊違死,虞卿解印;季布逃亡,朱家甘罪。而張儉見怒時王,顛沛假命,天下聞其風者,莫不憐其壯志,而爭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蓋數(shù)十百所,豈不賢哉!然儉以區(qū)區(qū)一掌,而欲獨堙江河,終嬰疾甚之亂。多見其不知量也。
岑晊字公孝,南陽棘陽人也。父豫,為南郡太守,以貪叨誅死。晊年少未知名,往侯同郡宗慈,慈方以有道見征,賓客滿門,以晊非良家子,不肯見。晊留門下數(shù)日,晚乃引入。慈與語,大奇之,遂將俱至洛陽,因詣太學受業(yè)。
晊有高才,郭林宗、朱公叔等皆為友,李膺、王暢稱其有干國器,雖在閭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太守弘農(nóng)成瑨下車,欲振威嚴,聞晊高名,請為功曹,又以張牧為中賊曹吏。瑨委心晊、牧,褒善糾違,肅清朝府。宛有富賈張汎者,桓帝美人之外親,善巧雕鏤玩好之物,頗以賂遺中官,以此并得顯位,恃其伎巧,用勢縱橫。晊與牧勸瑨收捕汎等,既而同赦,晊竟誅之,并收其宗族賓客,殺二百余人,后乃奏聞。于是中常侍侯覽使汎妻上書訟其兔。帝大震怒,征瑨,下獄死。晊與牧亡匿齊魯之間。會赦出。后州郡察舉,三府交辟,并不就。及李、杜之誅,因復逃竄,終于江夏山中云。
陳翔字子麟,汝南邵陵人也。祖父珍,司隸校尉。翔少知名,善交結(jié)。察孝廉,太尉周景辟舉高第,拜侍御史。時正旦朝賀,大將軍梁冀威儀不整。翔奏冀恃貴不敬,請收案罪,時人奇之。遷定襄太守,征拜議郎,遷揚州刺史。舉奏豫章太守王永奏事中官,吳郡太守徐參在職貪穢,并征詣廷尉。參,中常侍璜之弟也。由此威名大振。又征拜議郎,補御史中丞。坐黨事考黃門北寺獄,以無驗見原,卒于家。
孔昱字元世,魯國魯人也。七世祖霸,成親時歷九卿,封褒成侯。自霸至昱,爵位相系,其卿相牧守五十三人,列侯七人。昱少習家學,大將軍梁冀辟,不應。太尉舉方正,對策不合,乃辭病去。后遭黨事禁錮。靈帝即位,公車征拜議郎,補洛陽令,以師喪棄官,卒于家。
苑康字仲真,勃海重合人也。少受業(yè)太學,與郭林宗親善。舉孝廉,再遷潁陰令,有能跡。
遷太山太守。郡內(nèi)豪姓多不法,康至,奮威怒,施嚴令,莫有干犯者。先所請奪人田宅,皆遽還之。
是時,山陽張儉殺常侍侯覽母,案其宗黨賓客,或有迸匿太山界者,康既常疾閹官,因此皆窮相收掩,無得遺脫。覽大怨之,誣康與兗州刺史第五種及都尉壺嘉詐上賊降,征康詣廷尉獄,減死罪一等,徙日南。潁陰人及太山羊陟等詣闕為訟,乃原還本郡,卒于家。
檀敷字文有,山陽瑕丘人也。少為諸生,家貧而志清,不受鄉(xiāng)里施惠。舉孝廉,連辟公府,皆不就。立精舍教授,遠方至者常數(shù)百人。桓帝時,博士征,不就。靈帝即位,太尉黃瓊舉方正,對策合時宜,再遷議郎,補蒙令。以郡守非其人,棄官去。家無產(chǎn)業(yè),子孫同衣而出。年八十,卒于家。
劉儒字叔林,東郡陽平人也。郭林宗常謂儒口訥心辯,有珪璋之質(zhì)。察孝廉,舉高第,三遷侍中。桓帝時,數(shù)有災異,下策博求直言,儒上封事十條,極言得失,辭甚忠切。帝不能納,出為任城相。頃之,征拜議郎。會竇武事,下獄自殺。
賈彪字偉節(jié),潁川定陵人也。少游京師,志節(jié)慷慨,與同郡荀爽齊名。
初仕州郡,舉孝廉,補新息長。小民困貧,多不養(yǎng)子,彪嚴為其制,與殺人同罪。城南有盜劫害人者,北有婦人殺子者,彪出案發(fā),而掾吏欲引南。彪怒曰:"賊冠害人,此則常理,母子相殘,逆天違道。"遂驅(qū)車北行,案驗其罪。城南賊聞之,亦面縛自首。數(shù)年間,人養(yǎng)子者千數(shù),僉曰:"賈父所長",生男名為"賈子",生女名為"賈女"。
延熹九年,黨事起,太尉陳蕃爭之不能得,朝廷寒心,莫敢復言。彪謂同志曰:"吾不西行,大禍不解。"乃入洛陽,說城門校尉竇武、尚書霍谞,武等訟之,桓帝以此大赦黨人。李膺出,曰:"吾得免此,賈生之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