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初,徼外諸國嘗赍寶物自海路來貿貨,而交州刺史、日南太守多貪利侵侮,十折二三。至刺史姜壯時,使韓戢領日南太守,戢估較太半,又伐船調枹,聲云征伐,由是諸國恚憤。且林邑少田,貪日南之地,戢死絕,繼以謝擢,侵刻如初。及覽至郡,又耽荒于酒,政教愈亂,故被破滅。
既而文還林邑。是歲,朱蕃使督護劉雄戍于日南,文復攻陷之。四年,文又襲九真,害士庶十八九。明年,征西督護滕畯率交廣之兵伐文于盧容,為文所敗,退次九真。其年,文死,子佛嗣。
升平末,廣州刺史勝含率眾伐之,佛懼,請降,含與盟而還。至孝武帝寧康中,遣使貢獻。至義熙中,每歲又來寇日南、九真、九德等諸郡,殺傷甚眾,交州遂致虛弱,而林邑亦用疲弊。
佛死,子胡達立,上疏貢金盤碗及金鉦等物。
扶南西去林邑三千余里,在海大灣中,其境廣袤三千里,有城邑宮室。人皆丑黑拳發(fā),倮身跣行。性質直,不為寇盜,以耕種為務,一歲種,三歲獲。又好雕文刻鏤,食器多以銀為之,貢賦以金銀珠香。亦有書記府庫,文字有類于胡。喪葬婚姻略同林邑。
其王本是女子,字葉柳。時有外國人混潰者,先事神,夢神賜之弓,又教載舶入海。混潰旦詣神祠,得弓,遂隨賈人泛海至扶南外邑。葉柳率眾御之,混潰舉弓,葉柳懼,遂降之。于是混潰納以為妻,而據(jù)其國。后胤衰微,子孫不紹,其將范尋復世王扶南矣。
武帝泰始初,遣使貢獻。太康中,又頻來。穆帝升平初,復有竺旃檀稱王,遣使貢馴象。帝以殊方異獸,恐為人患,詔還之。
北狄,匈奴。
匈奴之類,總謂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趙,北暨沙漠,東連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稟中國正朔。夏曰:薰鬻,殷曰鬼方,周曰獫狁,漢曰匈奴。其強弱盛衰、風俗好尚區(qū)域所在,皆列于前史。
前漢末,匈奴大亂,五單于爭立,而呼韓邪單于失其國,攜率部落,入臣于漢。漢嘉其意,割并州并界以安之。于是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諸郡,與漢人雜處。呼韓邪感漢恩,來朝,漢因留之,賜其邸舍,猶因本號,聽稱單于,歲給綿絹錢谷,有如列侯。子孫傳襲,歷代不絕。其部落隨所居郡縣,使宰牧之,與編戶大同,而不輸貢賦。多歷年所,戶口漸滋,彌漫北朔,轉難禁制。后漢末,天下騷動,群臣競言胡人猥多,懼必為寇,宜先為其防。建安中,魏武帝始分其眾為五部,部立其中貴者為帥,選漢人為司馬以監(jiān)督之。魏末,復改帥為都尉。其左部都尉所統(tǒng)可萬余落,居于太原故茲氏縣;右部都尉可六千余落,居祁縣;南部都尉可三千余落,居蒲子縣;北部都尉可四千余落,居新興縣;中部都尉可六千余落,居大陵縣。
武帝踐阼后,塞外匈奴大水,塞泥、黑難等二萬余落歸化,帝復納之,使居河西故宜陽城下。后復與晉人雜居,由是平陽、西河、太原、新興、上黨、樂平諸郡靡不有焉。泰始七年,單于猛叛,屯孔邪城。武帝遣婁侯何楨持節(jié)討之。楨素有志略,以猛眾兇悍,非少兵所制,乃潛誘猛左部督李恪殺猛,于是匈奴震服,積年不敢復反。其后稍因忿恨,殺害長史,漸為邊患。侍御史西河郭欽上疏曰:"戎狄強獷,歷古為患。魏初人寡,西北諸郡皆為戎居。今雖服從,若百年之后有風塵之警,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盡為狄庭矣。宜及平吳之威,謀臣猛將之略,出北地、西河、安定,復上郡,實馮翊,于平陽已北諸縣募取死罪,徙三河、三魏見士四萬家以充之。裔不亂華,漸徙平陽、弘農、魏郡、京兆、上黨雜胡,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萬世之長策也。"帝不納。至太康五年,復有匈奴胡太阿厚率其部落二萬九千三百人歸化。七年,又有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胡等各率種類大小凡十萬余口,詣雍州刺史扶風王駿降附。明年,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復率種落大小萬一千五百口,牛二萬二千頭,羊十萬五千口,車廬什物不可勝紀,來降,并貢其方物,帝并撫納之。